帝国争霸 第1456节
此后2个多月,梁夏海军的头号任务,其实是反潜护航,为前往珍宝港的运输船队掩护。
其实,在“北霍努岛海战”之后,潜艇成了唯一能够到霍瓦依群岛附近海域活动的纽兰舰艇,而且由潜艇担当主力的破交战,确实具有很大的威胁,让梁夏海军不得不安排大量舰船与飞机执行护航任务。
在护航行动当中消耗的资源多了,用于进攻的资源就会减少。
不说别的,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200多架反潜巡逻机就占用了数座机场。如果是同等数量的轰炸机,那么在新历150的年年底,梁夏空军就能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本土发起战略轰炸。
此外,用于护航作战的舰艇,足够编组成数支特混舰队!
关键就是,现在的护航作战,要应付的不止是来自海面下的威胁,还得考虑来自空中的威胁。
在部分情况下,甚至以空中威胁为主!
不要忘了,轰炸机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反舰作战能力。
相对来说,让轰炸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头号难题,其实是前期侦查。
正是如此,现在的破交作战,潜艇不但是偷袭力量,更是理想的侦查工具。
合理应用,准确说是让潜艇与轰炸机配合作战,能够对海运航线构成致命威胁,甚至能切断海运航线。
11月8日夜间的那场战斗,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时,准确说是在11月8日的凌晨,1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发现了在中转岛东南向东航行的运输船队。在断定船队将前往约顿岛之后,该潜艇用10多个小时机动到船队前方,并且在机动过程当中,发报联系了后方,并且对伏击行动做了安排。纽兰空军利用潜艇的信息,在当天晚上出动数十架轰炸机在约顿岛西北1000多千米之外,将运输船队一举歼灭。
也就只是一场战斗,包括6艘护航战舰在内的,大大小小30余艘舰船被击沉,仅有船队最后面的6艘慢速散装货轮逃过了劫难。准确说,其实是纽兰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没有发现这6艘货轮。
这个作战效率,可以说高得吓人!
如果换成潜艇,哪怕是巡航导弹潜艇,也未必能够保证在一次袭击中击沉几乎全部运输船只。
关键还有,发动袭击的纽兰轰炸机没遭受损失!
至于那艘潜艇,根本就没有参与战斗,只是在轰炸结束之后,确认了攻击结果。
此战充分证明,只要有准确情报,轰炸机才是破交战的首选。
此外就是,这场战斗还开辟了一套全新的作战方式,也就是让潜艇去搜寻、监视与跟踪运输船队,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伏击地点,然后引导轰炸机发起攻击,如果有需要,还负责战果甄别。
简单的说,潜艇变成了轰炸机的眼睛。
也就是在此战之后,帝国海军对护航作战做出调整,不但安排更多的远程反潜巡逻机为船队掩护,准确说是扩大反潜搜寻的范围,还在护航舰队里面编入防空巡洋舰,增强船队的防空力量。
只是,这套反潜战术并没有扭转局面。
最初阶段,效果还不错。
不过,主要是纽兰潜艇没有适应帝国海军的新战术,因此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表现得比较急躁,比如会在发现运输船队的第一时间就跟后方联系,从而暴露自己的行踪,然后遭到反潜巡逻机打击。
结果就是,只是在11月份,帝国海军击沉了17艘纽兰潜艇,其中11艘为反潜巡逻机单独取得战果,还有3艘是由反潜巡逻机引导附近的战舰取得的战果,仅3艘是反潜战舰单独取得的战果。
此外,得益于强有力的反潜措施,在11月8日之后只有一支运输船队遭到了轰炸。
只是,到了12月,情况就急转直下。
原因也很简单,纽兰海军调整了破交战术。
也就一点,要求潜艇艇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向后方汇报,降低因为通信联络暴露行踪的风险。
此外就是,空军也安排了轰炸机承担部分侦查任务。
往简单说,潜艇只负责船队所在的海域与航行数据,尤其是航向,不再承担跟踪与监视任务。
虽然这会大幅度的降低轰炸机的作战效率,但是能提高潜艇的安全性。
关键还有,在护航舰队里面没有护航航母,而且运输船队并非随时都能够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就算编入了防空巡洋舰,也只是被动防御。
在实战中,防空巡洋舰的主要价值其实是提前发现来袭导弹,为防空作战争取10多分钟的准备时间。
显然,无法拦截轰炸机,这样的被动防御没有多少意义。
结果就是,在12月的前半个月,就有3支运输船队遭到了轰炸,还赔上了20多艘护航战舰。
其中包括3艘“青州”级巡洋舰!
为了降低损失,帝国海军被迫在12月的下半个月停止向霍瓦依群岛运送物资。
要想提高护航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护航舰队航母,而且是能够搭载预警机与重型战斗机的航母。
道理也很简单,只要有了预警机与重型战斗机,就能够拦截来袭的轰炸机。
在理论上,一艘航母就够了。
主要就是,掩护运输船队的主力其实是岸基航空兵,航母的价值,主要是填补岸基航空兵的漏洞,在岸基航空兵无法到达的海域,以及无法到达的时间,用舰载战斗机撑起外围防空网。
可惜的是,帝国海军没有多余的航母可用。
其实,在“北霍努岛海战”之后,潜艇成了唯一能够到霍瓦依群岛附近海域活动的纽兰舰艇,而且由潜艇担当主力的破交战,确实具有很大的威胁,让梁夏海军不得不安排大量舰船与飞机执行护航任务。
在护航行动当中消耗的资源多了,用于进攻的资源就会减少。
不说别的,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200多架反潜巡逻机就占用了数座机场。如果是同等数量的轰炸机,那么在新历150的年年底,梁夏空军就能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本土发起战略轰炸。
此外,用于护航作战的舰艇,足够编组成数支特混舰队!
关键就是,现在的护航作战,要应付的不止是来自海面下的威胁,还得考虑来自空中的威胁。
在部分情况下,甚至以空中威胁为主!
不要忘了,轰炸机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反舰作战能力。
相对来说,让轰炸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头号难题,其实是前期侦查。
正是如此,现在的破交作战,潜艇不但是偷袭力量,更是理想的侦查工具。
合理应用,准确说是让潜艇与轰炸机配合作战,能够对海运航线构成致命威胁,甚至能切断海运航线。
11月8日夜间的那场战斗,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时,准确说是在11月8日的凌晨,1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发现了在中转岛东南向东航行的运输船队。在断定船队将前往约顿岛之后,该潜艇用10多个小时机动到船队前方,并且在机动过程当中,发报联系了后方,并且对伏击行动做了安排。纽兰空军利用潜艇的信息,在当天晚上出动数十架轰炸机在约顿岛西北1000多千米之外,将运输船队一举歼灭。
也就只是一场战斗,包括6艘护航战舰在内的,大大小小30余艘舰船被击沉,仅有船队最后面的6艘慢速散装货轮逃过了劫难。准确说,其实是纽兰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没有发现这6艘货轮。
这个作战效率,可以说高得吓人!
如果换成潜艇,哪怕是巡航导弹潜艇,也未必能够保证在一次袭击中击沉几乎全部运输船只。
关键还有,发动袭击的纽兰轰炸机没遭受损失!
至于那艘潜艇,根本就没有参与战斗,只是在轰炸结束之后,确认了攻击结果。
此战充分证明,只要有准确情报,轰炸机才是破交战的首选。
此外就是,这场战斗还开辟了一套全新的作战方式,也就是让潜艇去搜寻、监视与跟踪运输船队,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伏击地点,然后引导轰炸机发起攻击,如果有需要,还负责战果甄别。
简单的说,潜艇变成了轰炸机的眼睛。
也就是在此战之后,帝国海军对护航作战做出调整,不但安排更多的远程反潜巡逻机为船队掩护,准确说是扩大反潜搜寻的范围,还在护航舰队里面编入防空巡洋舰,增强船队的防空力量。
只是,这套反潜战术并没有扭转局面。
最初阶段,效果还不错。
不过,主要是纽兰潜艇没有适应帝国海军的新战术,因此在执行破交任务的时候表现得比较急躁,比如会在发现运输船队的第一时间就跟后方联系,从而暴露自己的行踪,然后遭到反潜巡逻机打击。
结果就是,只是在11月份,帝国海军击沉了17艘纽兰潜艇,其中11艘为反潜巡逻机单独取得战果,还有3艘是由反潜巡逻机引导附近的战舰取得的战果,仅3艘是反潜战舰单独取得的战果。
此外,得益于强有力的反潜措施,在11月8日之后只有一支运输船队遭到了轰炸。
只是,到了12月,情况就急转直下。
原因也很简单,纽兰海军调整了破交战术。
也就一点,要求潜艇艇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之下向后方汇报,降低因为通信联络暴露行踪的风险。
此外就是,空军也安排了轰炸机承担部分侦查任务。
往简单说,潜艇只负责船队所在的海域与航行数据,尤其是航向,不再承担跟踪与监视任务。
虽然这会大幅度的降低轰炸机的作战效率,但是能提高潜艇的安全性。
关键还有,在护航舰队里面没有护航航母,而且运输船队并非随时都能够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就算编入了防空巡洋舰,也只是被动防御。
在实战中,防空巡洋舰的主要价值其实是提前发现来袭导弹,为防空作战争取10多分钟的准备时间。
显然,无法拦截轰炸机,这样的被动防御没有多少意义。
结果就是,在12月的前半个月,就有3支运输船队遭到了轰炸,还赔上了20多艘护航战舰。
其中包括3艘“青州”级巡洋舰!
为了降低损失,帝国海军被迫在12月的下半个月停止向霍瓦依群岛运送物资。
要想提高护航效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为护航舰队航母,而且是能够搭载预警机与重型战斗机的航母。
道理也很简单,只要有了预警机与重型战斗机,就能够拦截来袭的轰炸机。
在理论上,一艘航母就够了。
主要就是,掩护运输船队的主力其实是岸基航空兵,航母的价值,主要是填补岸基航空兵的漏洞,在岸基航空兵无法到达的海域,以及无法到达的时间,用舰载战斗机撑起外围防空网。
可惜的是,帝国海军没有多余的航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