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439节

要说的话,这也是舰载预警机的一大缺陷。

受搭载平台的限制,主要是载机太小,无法配备性能先进的数据处理设备,也就是常说的机载计算机,像e2c这类小型预警机很难照顾到各方面,因此在作战使用上往往都得跟其他平台协作。

相对而言,舰载预警机的独立作战能力都非常有限。

说得直接一点,当e2c需要依靠雷达监视那些在高空快速逼近的敌机时,就很难关注其他方向。

结果就是,这8架“战9b”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逼近了e2c。

以当时的情况,有理由相信,击落4架f14b的也是这些从低空逼近的战斗机。

虽然f14b在被击落之前就已经向高空的敌机开火,但是在被击落后,其发射的“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因为失去中段引导,根本没有进入到末端自主攻击阶段,也就没能对来袭敌机构成威胁。

当然,在预警机完蛋后,第52特混舰队的外围防空网已被洞穿。

此后赶到的8架f14b,都是在没有太大悬念的情况下,被敌机击落。

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敌机后面有预警机与电子攻击机,不但能及时发现逼近的纽兰战斗机,还能够对纽兰战斗机进行压制干扰,削弱火控雷达的探测性能,确保己方战斗机能够抢先发起攻击。

等到在航母上待命的战斗机紧急升空,敌机已经逼近第52特混舰队。

在此之前,敌机已经找准了方向。

不要忘了,在外围的预警机被击落后,第52特混舰队就进入了战斗状态,让防空战舰启动雷达。

也就是说,就算“攻5cz”没有截获“纽兰”号发出的电报,也肯定截获了防空战舰发出的电磁信号。

只要朝着防空战舰飞行,就肯定没错。

其实,编在第52特混舰队里的3艘“提康”级巡洋舰,全都在航母附近,其中1艘就在两艘航母的东边。

当时,也就是这艘巡洋舰首先启动了雷达。

也就是在进入防空战舰,准确的说是“标准2”防空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前,那些突前的战斗机才转向飞走。

显然,在电子攻击机的支持之下,战斗机能够很轻松的避开防空战舰。

不过,这也意味着,攻击将接踵而至。

让斯塔克略感意外的是,首先发起攻击的,并不是梁夏空军的轰炸机,也不是隶属于岸基航空兵的巡逻机。

从第52特混舰队发来的战报看,发起攻击的是舰载航空兵。

道理也很简单,在遭到攻击之前,防空巡洋舰并没发现攻击机群,也没探测到从高空射来的反舰导弹。

关键,攻击防空巡洋舰的是轻型反舰导弹!

差不多3点25分左右,空战开始之后不到15分钟,位于最东边,担任防空哨舰的“邦克”号巡洋舰遭到攻击。

因为遭到电子攻击机的压制,加上反舰导弹是在贴海高度上飞行,所以在距离巡洋舰不到40千米的时候,才被雷达探测到。

这个距离,实在太近了!

哪怕全都是亚音速轻型反舰导弹,可是40千米的距离,再加上蛇型机动,也能在大约150秒内飞完。

仅仅2分半钟!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邦克”号最多能用远程防空导弹拦截一次,然后就将进入到近程防空作战阶段。

要命的是,“邦克”号是防空巡洋舰,没配备近程防空导弹!

虽然在去年的时候,该舰借助第一次大修,把前后两部k26型双臂导弹发射器换成k41型垂直发射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导弹的搭载数量与多目标交战能力,但是其近程防空火力,依然十分的羸弱。

主要就是,k41还无法装载“海麻雀”进程防空导弹。

不是说装不下,而是在纽兰海军看来,这么做太过浪费。

其实,纽兰海军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在想办法解决。这就是,在“海麻雀”的基础之上,发展一种性能更加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不但能够用k41装载,而且能在一具发射管里面装填4枚导弹。办法很简单,主要是采用折叠弹翼缩小装填空间,以及使用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来提高射程。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向梁夏海军学习。

在大战爆发前,梁夏海军已经接受了一批新式中程防空导弹,而且用来装备了包括巡洋舰在内的主力战舰。这种新式防空导弹就是采用的一坑四弹设计,只是其性能指标超过了一般中程导弹的上限,比如最大射程达到了60千米,跟上一代远程防空导弹差不多,具有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

可惜的是,纽兰海军投资研制的新式中程防空导弹,还处于概念论证阶段。

正是如此,在“提康”级防空巡洋舰上就没有中程防空导弹。

针对这个问题,纽兰海军采用编队战术来弥补。

简单的说,就是用其他战舰,比如用通用驱逐舰为防空巡洋舰近距离防空掩护,从而让防空巡洋舰能够专心于远程防空作战。

为此,在防空巡洋舰的附近,通常都有1艘驱逐舰。

只是,这次是例外。

“邦克”号在执行突前警戒任务,主要就是配合预警机,而且航母战斗群就在其后方大约50千米处。

也就是说,在“邦克”号附近没有驱逐舰。
首节 上一节 1439/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