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354节
在根源上,其实是帝国没有需要海军守护的殖民地,也就不存在得向远离本土的地方派遣舰队的需要。
关键还有,在帝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有众多基地与港口为舰队服务。
因为暂时不存在走向全球的可能,所以在那个时期,帝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战舰的续航能力。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需要横跨东望洋,甚至要到北夕落洋西部海域作战的时候,帝国海军才发现,战舰的续航力确实太短了。
不进军港,一支航母战斗群从那球港到纽兰西海岸外海,需要在航行途中进行6次燃油补给,航行时间至少会因此延长48小时。把燃油补给减少3次,就能够提前1天到达。不进行燃油补给,能提前2天到达。
在战斗中,别说是2天,有时2个小时就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关键还有,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霸主,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
为了实现全球部署,战舰肯定需要足够的航程。
可惜的是,新的难题出现了。
导弹时代到来,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让战舰全都具有10000海里以上的航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太不划算了。
就拿“青州”级防空巡洋舰来说,排水量超过10000吨,可是搭载的电子设备、舰炮与导弹、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其他的作战系统,总共超过了3500吨,在除掉舰体、动力系统等必要设备之后,留给燃油的余量不到1000吨,因此就算是超载,最大航程也只有可怜的7500海里。
要往根本上讲,其实是“航程与吨位”的矛盾,或者说是“续航力跟造价”的矛盾。
显然,在能够满足日常训练、部署与作战需求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并不愿意为全球到达的续航力买单。
依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同样能做到全球到达!
只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战舰依然需要具备足够的航程。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保证航母有足够大的航程,并且让航母搭载为护航战舰燃油补给的设备。
也就是说,可以让航母在航行途中为护航战舰燃油补给,从而提高护航战舰与战斗群的航程。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最大航程都在12000海里以上,“薛远征”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海里。如果不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也没有作战任务,甚至能够使用航空燃料来提高航程。
当然,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大战时期,“航程与吨位”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帝国海军已对“青州”级之后的新式防空巡洋舰的性能指标做出调整,直接就把满载排水量提高到2万吨,而且允许再增加10,也就是达到22000吨,以此获得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以及至少达到16000海里,跟“薛远征”级相当的续航力,从而能全程陪同超级航母执行作战任务。
此外,新式通用驱逐舰也提高到10000吨以上,远洋护卫舰则放宽到7000吨。
至于造价,在战时显然不是首要因素。
可问题是,这些战舰最快也要2年之后才能够建成服役。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其实,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够在9天之后赶到,就肯定能够帮上大忙,说不定还有机会歼灭纽兰舰队。
关键其实是怎么打这场海战。
显然,这也是最让白华伟头痛的地方。
不是他不善于进攻,而是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歼灭纽兰舰队。
能够肯定的是,纽兰海军的目的不止是打下中转岛,还包括歼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甚至算上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果真如此,贸然赶过去决战,就有可能正中敌人的下怀。
不要忘了,霍瓦依群岛遭到了高强度轰炸,包括华莱士空军基地在内的众多军事基地均处于瘫痪状态。
虽然依靠野战机场等临时性质的辅助基地,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航空兵,还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是这种局面没办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多也就10天,即储存在辅助基地的物资会在10天内耗光。
此外,大部分作战飞机在连续出动10天之后,也需要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显然,在野战机场肯定没办法为作战飞机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这个时间点就在10月15日左右。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9天后到达,就是10月16日。
也就是说,恰好在岸基航空兵的战斗力降到谷底的时候!
到时,两支特混舰队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部署在威岛,甚至是管岛的远程轰炸机。
换句话说,如果需要获得岸基航空兵掩护,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只能在中转岛西南,也就是靠近威岛与管岛的方向活动。如果没有在这片海域,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别想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准确的说,“支援”更合适一些。
可见,不管部署在哪里,都存在不足,也就必然会战术选择产生影响。
关键还有,在帝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有众多基地与港口为舰队服务。
因为暂时不存在走向全球的可能,所以在那个时期,帝国海军并不是很重视战舰的续航能力。
到第二次全球大战后期,这种局面发生了变化。
在需要横跨东望洋,甚至要到北夕落洋西部海域作战的时候,帝国海军才发现,战舰的续航力确实太短了。
不进军港,一支航母战斗群从那球港到纽兰西海岸外海,需要在航行途中进行6次燃油补给,航行时间至少会因此延长48小时。把燃油补给减少3次,就能够提前1天到达。不进行燃油补给,能提前2天到达。
在战斗中,别说是2天,有时2个小时就能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关键还有,在击败所有对手之后,帝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霸主,名副其实的全球海军。
为了实现全球部署,战舰肯定需要足够的航程。
可惜的是,新的难题出现了。
导弹时代到来,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让战舰全都具有10000海里以上的航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太不划算了。
就拿“青州”级防空巡洋舰来说,排水量超过10000吨,可是搭载的电子设备、舰炮与导弹、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其他的作战系统,总共超过了3500吨,在除掉舰体、动力系统等必要设备之后,留给燃油的余量不到1000吨,因此就算是超载,最大航程也只有可怜的7500海里。
要往根本上讲,其实是“航程与吨位”的矛盾,或者说是“续航力跟造价”的矛盾。
显然,在能够满足日常训练、部署与作战需求的情况下,帝国海军并不愿意为全球到达的续航力买单。
依靠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同样能做到全球到达!
只是,在全球大战的背景下,战舰依然需要具备足够的航程。
在这种情况下,帝国海军只能退而求其次。
简单的说,就是必须保证航母有足够大的航程,并且让航母搭载为护航战舰燃油补给的设备。
也就是说,可以让航母在航行途中为护航战舰燃油补给,从而提高护航战舰与战斗群的航程。
帝国海军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最大航程都在12000海里以上,“薛远征”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6000海里。如果不考虑燃油的经济性,也没有作战任务,甚至能够使用航空燃料来提高航程。
当然,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
只是,在大战时期,“航程与吨位”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帝国海军已对“青州”级之后的新式防空巡洋舰的性能指标做出调整,直接就把满载排水量提高到2万吨,而且允许再增加10,也就是达到22000吨,以此获得更强的防空作战能力,以及至少达到16000海里,跟“薛远征”级相当的续航力,从而能全程陪同超级航母执行作战任务。
此外,新式通用驱逐舰也提高到10000吨以上,远洋护卫舰则放宽到7000吨。
至于造价,在战时显然不是首要因素。
可问题是,这些战舰最快也要2年之后才能够建成服役。
现在能依靠的,也就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其实,只要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能够在9天之后赶到,就肯定能够帮上大忙,说不定还有机会歼灭纽兰舰队。
关键其实是怎么打这场海战。
显然,这也是最让白华伟头痛的地方。
不是他不善于进攻,而是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歼灭纽兰舰队。
能够肯定的是,纽兰海军的目的不止是打下中转岛,还包括歼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甚至算上了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果真如此,贸然赶过去决战,就有可能正中敌人的下怀。
不要忘了,霍瓦依群岛遭到了高强度轰炸,包括华莱士空军基地在内的众多军事基地均处于瘫痪状态。
虽然依靠野战机场等临时性质的辅助基地,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航空兵,还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是这种局面没办法一直持续下去,最多也就10天,即储存在辅助基地的物资会在10天内耗光。
此外,大部分作战飞机在连续出动10天之后,也需要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显然,在野战机场肯定没办法为作战飞机进行全面维护保养。
这个时间点就在10月15日左右。
如果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在9天后到达,就是10月16日。
也就是说,恰好在岸基航空兵的战斗力降到谷底的时候!
到时,两支特混舰队能够依靠的,也就只有部署在威岛,甚至是管岛的远程轰炸机。
换句话说,如果需要获得岸基航空兵掩护,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只能在中转岛西南,也就是靠近威岛与管岛的方向活动。如果没有在这片海域,那么两支特混舰队就别想获得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准确的说,“支援”更合适一些。
可见,不管部署在哪里,都存在不足,也就必然会战术选择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