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283节


所幸的是,抢先起跑的,也是在前期最受重视的“巡4”推进得非常迅速,在“运7”项目下马之前就完成了验收试飞,还拿到了帝国海军的订单,顺利加入了海军航空兵的战斗序列。

在周涌涛策划的海军第三轮变革当中,“巡4”是最重要的舰载机。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反潜巡逻机是去掉航母“攻击”头衔的关键所在。

在航母打击群里面,攻击航母不承担反潜任务,准确的说是舰队反潜任务,因此在攻击航母搭载的舰载航空兵联队里面,通常没有反潜巡逻机,最多配备几架反潜直升机,舰队反潜任务由反潜航母承担。

这么安排,主要就是反潜巡逻机不够先进。

在“巡4”之前的“巡2”,以“运6”双发活塞螺旋桨舰载运输机为平台,性能根本算不上先进。

虽然后来进行改进,特别是换上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巡2”的性能有了提升,但是依然无法应付增强的威胁,反潜作战效率无法达到海军的要求,也就没办法缩小反潜巡逻机大队的规模。

为此,就只能由反潜航母搭载反潜巡逻机。

“巡4”出现之后,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凭借喷气式发动机赋予的更快的飞行速度,以及更大的起飞重量,“巡4”在执行典型的舰队外围反潜任务时,作战效率是“巡2d”的10倍。理论上,以前需要1个中队的30架“巡2d”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1个中队,最多8架“巡4a”就能完成。因为让大型航母搭载8架反潜巡逻机,占用面积不会比搭载8架反潜直升机多多少,对舰载航空兵联队的打击能力没太大影响,所以在“巡4a”正式服役后,帝国海军不再需要专门的反潜航母。

显然,这就是“攻击航母”被“超级航母”取代的基础条件。

这样一来,把航母打击群改回航母战斗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不过,这并非关键所在。

航母战斗群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全面的作战能力,这里面同样包括航母打击群强调的攻击能力。

在根本上,航母的头号价值,一直都是无与伦比的攻击能力。

航母的攻击力,来自舰载航空兵,尤其是性能先进的舰载攻击机。

不管哪个时代,也不管把舰载战斗机吹得多么先进,在帝国航母的飞行甲板上,主角永远都是攻击机。“战6”的时代,帝国海军还放弃了专职防空战斗机,舰载作战飞机都能够执行攻击任务。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会积极推动“攻x”项目。

为了让海军主导下一代攻击机的研制工作,周涌涛不惜交出了“未来先进战斗机”,也就是“战x”项目的参与权,答应由空军牵头,并且首先满足空军的战术需求,在空军型的基础上研制海军型。

其实,这很好理解。

对海军舰载航空兵来说,舰载战斗机其实是截击机,头号任务是以冲刺速度飞到几百千米外,然后用远程导弹击落那些携带重型反舰导弹的轰炸机,并不是跟敌人的战斗机争夺制空权。

如果跟敌人的舰队交战,更加应该以进攻为主。

至于对付敌人的攻击机,那就更加不在话下了。

舰载战斗机围绕航母战斗群作战,后方有舰载预警机的支持,海面上还有防空战舰,对付携带轻型反舰导弹的攻击机绝对是信手拈来。依托完善的舰队防空体系,甚至不用舰载战斗机去拦截攻击机。

这种截击属性,在“战9”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是充当截击机使用,“战9”再战20年都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如果在空军的“战x”之上研制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出了问题,海军也能够通过改进“战9”,比如换上性能更好的aesa火控雷达来延长其服役时间,也就能从容不迫的研制新式舰载战斗机。

其实,这本身就是周涌涛为海军航空兵制订的计划。

空军搞的“战x”能用就用,要不能用就另起炉灶。

此外,还放弃了“指11”项目。

严格说来,放弃“指11”也是妥协,或者说当初启动“指11”项目,就是在为将来妥协做准备。

与舰载反潜巡逻机不同,舰载预警机对飞行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

就“运6c”本身来说,因为换上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所以充当舰载预警机的平台肯定是绰绰有余。

正是如此,在海军的规划中,需要的不是“指11”,是换上aesa雷达的“指6d”。

可见,在海军舰载航空兵的下一代舰载机当中,用来取代“攻5”的“攻x”,拥有最高优先级。

可惜的是,“攻x”的研制工作并非是一帆风顺。

往前追溯,早在20多年前,帝国海军就顺应时代潮流,提出研制一种能够以两倍音速冲刺飞行,最大起飞重量低于40吨,作战半径超过1500千米,载弹量至少达到10吨的重型攻击机。

如果研制程功,就用来取代“攻5”。

这些技术性能指标,哪怕放到现在都非常超前。

结果就是,在完成论证之后,帝国海军不得不承认现实,转而寻求跟有类似需求的空军进行合作。这就是,空军也在研制2倍音速重型攻击机,用来取代众多在大战之后采购的战术轰炸机。

当时,帝国海军相中的就是空军最新式的“攻8”。

按海军的设想,在“攻8”的基础上,适当的降低性能指标,能够研制出适合海军的重型攻击机。

不得不说,帝国海军乐观得有点过头。

“攻8”在定型的时候,最大起飞重量超过50吨,而海军舰载型需要提高机体的结构强度,还要做防腐处理,空重要增加2吨左右,因此就算是降低其他性能指标,最大起飞重量也无法控制在40吨以内。

以当时的技术,从“攻8”发展而来的低配版舰载攻击机至少都有45吨。
首节 上一节 1283/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