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138节

西骆沙空军格外的强调g31的超音速飞行能力,就是希望能及时的拦截那些还没有发射巡航导弹的轰炸机。

在理论上,g31能以超音速飞行1400千米,再用r37型远程空空导弹对100多千米之外的轰炸机开火。

也就是说,其拦截距离超过了1500千米。

显然,这个距离并不是巧合,也不是拍脑袋的决定。

不要忘了,“蛇矛”的极限射程也就只有1500千米,而且大量装备的前期型号,其实只有1000千米出头。

可见,g31就是针对巡航导弹载机研制的截击机。

在大型预警机的指挥下,地面防空系统同样能拦截巡航导弹。

按照帝国空军做的测试,在得到有效指挥的情况下,梯次部署的防空系统,能把巡航导弹的突防率降低到20以内。

在理论上,像fp95这类自行高射炮,就能够拦截在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

正是如此,要想让巡航导弹有足够高的突防率,得精心规划飞行路线,尽量避开敌人的防空阵地。

其实,在轰炸伊拉克的时候,帝国空军与海军就采用了这个办法。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巡航导弹在发射之后,并不是直接飞向目标,因此射程要比距离远一些。

为此,就需要让轰炸机飞得更近一些。

因为同样采用地形匹配制导系统,做为参照的数字地图,其实是由侦察卫星或者侦察机,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在陆地上空,巡航导弹与地面的相对高度一般都控制在500米左右。

显然,这也制约了巡航导弹的突防率。

此外还有,必须在轰炸机升空之前就为巡航导弹装定好导航数据,因此轰炸机只能在特定区域内投射巡航导弹。

不是说必须在一个点上,而是得在预先确定的范围之内。

偏差太大,超过了巡航导弹在惯性飞行阶段的最大修正范围,就没办法让地形匹配制导系统正常工作。在陆地上空尤其如此,为了降低地形造成的影响,必须在预定空域投射巡航导弹。

显然,这严重限制了轰炸机的作战灵活性。

总而言之,受此种种因素的限制,在攻击像莫萨城这类处于大陆腹地,而且四周有大量防空火力的战略目标的时候,必须得精心规划轰炸机的飞行航线,还要为轰炸机足够的掩护。

在帝国空军中,有能力执行护航任务的就只有“战11”。

道理也很简单,只有重型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

现代护航作战,跟上次大战期间的护航作战有本质上的区别。

往简单说,现代意义的护航作战,其实是让战斗机前出并夺取制空权,准确的说是拦截敌人的防空战斗机。

由此可见,护航战斗机执行的其实是截击任务。

在战术用途上,跟截击机有很多相似之处。

要说的话,这也是研制“战11”的时候,帝国空军提出了高空高速性能指标,要用来取代专用截击机的真实原因。

只是,护航战斗机并不是截击机。

相对而言,护航战斗机对性能的要求更加全面,除了需要具备高空高速性能外,还必须拥有足够远的航程,足够强的机动性,还得具备足够大的载弹量,以及由火控雷达为核心的先进电子设备。

简单的说,护航战斗机能够应付任何挑战,战胜所有的敌机。

发展至今,只有帝国空军的“战11”算得上合格的护航战斗机。在西陆集团,根本就没有类似的战斗机。在北孤集团,纽兰空军的f15战斗机除了可靠性不够高,还存在航程短的问题。挂上3个大型副油箱,作战半径才能达到1500千米,这不过是“战11”私用内由的水准。

“战11”的最新改进型,还在试飞的d型,机腹与翼根重挂点获得了挂载2000升副油箱的能力,再加上2个容积各3300升的保形油箱,按照空优任务挂载时,作战半径能达到惊人的2500千米。

只是,护航战斗机的头号价值其实是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当然,参与作战行动的,肯定不止“战11b”。

按照空军司令部的安排,至少有1架“指8c”在后方支持,此外还有电子侦察机与通信中转机协助。

关键,仍然是距离。

要说的话,实在太远了。

机群起飞之后,将向北飞到帝国本土上空,再向西飞行,经过阔海与枷锁陆桥到达墨海上空,然后转向北飞行,从克里米亚方向进入陆地上空,而执行攻击任务的轰炸机将在克里米亚北面投射巡航导弹。

这单程飞行距离都超过了5000千米!

为此,空军将安排大约30架大型加油机,分别在巴尔喀什湖与枷锁陆桥上空,为战斗机各一次空中加油,以及在阔海东部空域,为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等大型支援飞机一次空中加油。

在完成任务后,也就是在返航的途中,可以视情况,决定要不要进行空中加油。

要说,这也真是大手笔。

不说别的,30架加油机能够搭载4500吨燃油。

可惜的是,加油机仍然不够。

正是如此,才没安排防空压制战斗机参与作战行动,李天凌他们得尽量避免进入敌人区域防空系统的拦截区域。
首节 上一节 1138/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