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132节

随后,另外3架“战11b”陆续返回。

看到最后一名飞行员从驾驶舱出来后,李天凌才完全的放下心来。

不管怎样,这些中队长与小队,都是飞行时间超过3000小时的精英,而且全都经历了战火考验。

反卫星任务有难度,只是跟空战相比,根本算不上凶险。

等另外4名飞行员赶到,李天凌才让勤务员驾车送他们去了飞行员休息室,换下了笨重的抗荷服。

这东西看着像是太空服,只不过比太空服笨重得多,完全不透气。

前后就一个多小时,李天凌已经满身大汗,体重至少轻了3千克。

不是累的,而是热!

随便冲了个凉水澡之后,李天凌才去了基地的指挥中心。

拦截的结果已经出来了,5枚xkt1导弹摧毁2颗卫星,还有1颗卫星遭到了拦截,只不过没有偏离轨道,无法判断是否已经被摧毁。有2枚导弹直接脱靶,准确说是没在预定位置引爆战斗部。

要说的话,这也是xkt1研制了近10年,始终没有通过验收的关键所在。

就跟kt2一样,xkt1也使用高爆战斗部,依靠爆炸产生的碎片,以及热辐射与冲击波摧毁卫星。

在kt2上使用高爆战斗部不算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kt2的运载能力达到500千克,即便在对付轨道高度为2000千米的卫星时,也能够达到200千克,可以装填足够多的炸药与碎片,爆炸杀伤范围足够大,能够对卫星构成巨大威胁。

至于用来对付运行高度为5000千米卫星的动能战斗部,至今都没有研制成功。

可问题是,xkt1要小得多!

虽然发射质量接近3吨,但是留给战斗部的还不到50千克,即便是降低性能要求,也只有100千克。

正是如此,在立项之时,空军坚决要求采用动能战斗部。

这也是把kt2的最新改进型,即kt2c的战斗部限制为100千克的关键原因,以便跟xkt1共用战斗部。

因为动能战斗部的研制难度太大,配套的制导系统太过先进,存在很多暂时根本就没办法克服的技术难题,所以kt2c一直都停留在规划阶段,而xkt1也不得不临时换上高爆战斗部。

之前搞的几次实弹测试,搭载的全都是高爆战斗部。

至于测试结果,根本算不上理想。

原因也很简单,100千克的高爆战斗部实在太小了,杀伤半径非常小,如果制导精度不够高,导弹很容易脱靶。

这个100千克战斗部到底有多大,做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了。

现代远程防空导弹,比如已经部署到沙乌地的“神箭手”dk10a,战斗部在100千克以上。有一些,比如西骆沙的s300系统使用的5v55系列导弹,战斗部的总质量接近200千克。

在制导进度不够的时候,为了提高导弹的杀伤效果,就只能增强战斗部的威力。

不管是增加装药量,还是装填更多的破片,或者采用更加复杂的摧毁机制,都会导致战斗部变得更重。

可问题是,导弹的战斗部不可能不受限制。

受此影响,帝国空军早就把重点转到动能战斗部上。

按帝国空军的规划,不止xkt1与kt2c,包括下一代的“神箭手”防空反导系统,都将采用配备东能战斗部的拦截弹。等到技术进一步成熟,特别是在电子原件小型化技术得到发展之后,空军还会考虑在空空导弹上采用动能战斗部,从而赋予空空导弹更远的射程与更大的威力。

因为高爆战斗部确实不够好,所以xkt1一直没能通过测试,也就始终没有进入到量产阶段。

在拿到结果后,李天凌立即做了安排,下午进行第二次拦截,不过具体怎么打,需要更加详细的报告。

关键就是,第3颗卫星有没有被导弹摧毁。

如果已被摧毁,就能够集中对付另外2颗卫星。

要是没有,那还得考虑重新拦截。

快到1点,空军司令部发来最新消息。

已经确认,被摧毁的2颗卫星的价值最高,而且这2颗卫星肯定在该轨道周期内进行了变轨机动,高度明显降低了一些,言外之意就是冲着巨大陆战场去的,前去搜集东方集团的军事情报。

至于另外3颗卫星,因为没有进行第二次变轨机动,威胁反到不太大。

随后,李天凌带队去了军官餐厅。

因为空军司令部没有下令取消下午的拦截行动,所以李天凌决定再接再厉,争取把另外3颗卫星也打下来。

当然,首先得填饱肚皮。

时间充足的话,还可以休息半个小时。

只是,李天凌还没有把午饭吃完,丁镇南就赶来了。

见到丁镇南时,李天凌知道,肯定有新的任务。

其实,整个8月份,李天凌都在给丁镇南“添堵”。
首节 上一节 1132/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