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争霸

帝国争霸 第1103节

因为性能非常先进,特别是射程优势,所以在几年之前,帝国陆军从东骆沙购买生产许可证,并自行生产了150辆。

有趣的是,此后就没了下文。

这150辆自行火炮也在不久之后,全部移交给了预备役部队。

按照战前规划,这些火炮已经列入了清库名录,最终将以二手装备的价格,出售给不是很富裕的盟国。

原因也很简单,西陆集团已经着手研制52倍径的自行火炮。

与之相比,45倍径身管的自行火炮明显是高不成、低不就。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决定,直接研制55倍径身管的自行火炮,用来取代全部的现役火炮。

因为身管的长段直接决定了火炮的外弹道,装备不同身管的火炮,必然会对后勤保障与战术条令产生影响,所以早在东方集团成立的时候,就确定了第一代标准,设定40倍径为统一身管长度。

第二代标准是55倍径,并非东骆沙率先采用的45倍径。

其中玄机,还涉及东方集团的主导权。

通过掌握集团标准的制定权,提高在集团里的地位,一直就不是怪事。

在10多年前,确定东方集团的第二代标准口径弹药的时候,梁夏帝国的霸权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先是在第一轮公开投票中,否决了东骆沙提出的545毫米小口径弹药,然后在第二轮补充投票中,让高巨陆军提出的最有技术潜力的56毫米方案出局,最终由帝国陆军主导的6毫米方案胜出。

虽然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这个选择是高瞻远瞩,即6毫米枪弹的威力更大,发展潜力远远超过了西陆集团的545毫米枪弹与北孤集团的556毫米枪弹,其远程性能,能够与上一代大口径枪弹媲美,但是以当时情况,也就是小口径弹药大行其道的时候,整弹质量并没降低的6毫米枪弹能胜出,跟梁夏帝国在东方集团中威权不无关系,是政治影响力左右军事决策的典范。

只是,火炮的研制难度远在枪械之上。

新式火炮的研制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不止是缺乏资金,还存在大量技术难关。

别说是在近期交付,能在几年之内拿出样炮就很不错了。

战线后方,火力支援的那2个连,装备的就是这种被帝国陆军称之为zs86r的自行榴弹炮。

其实,炮火反击也非常短促。

因为炮兵靠后部署,所以就算有炮兵雷达,也未必有足够的射程能对侦查到的,所有的敌方炮兵阵地开火。

要说的话,大部分敌方的炮兵阵地都在zs86r的有效射程之外。

在炮火反击结束前,司徒麟已经带着部队来到阵地东边。

行进途中,司徒麟把任务安排了下去。

3个坦克连以排为单位,在阵地东北依次展开,保持200米间隔距离,司徒麟直接指挥的营属警卫排在最北面。

至于加强的2个机步连,跟在坦克连屁股后面,在战斗打响之后负责殿后,并在撤退的时候接应。

按照正规战术,2个机步连的步兵战车都留在后方几千米处。

在反击开始后,让步兵下车设置防御阵地。

如果反击行动遇到麻烦,比如没完成任务,不得不选择撤退,就得用反坦克导弹攻击敌方的坦克战车。

其实,这都是常规战术。

做为第4机步师仅有的几个装甲营当中的一个,第04101营的官兵都非常清楚,该怎么打这场反击战。

不说别的,他们都是正规军,而不是临时招募的预备役人员。

其实,这也是司徒麟他们第一次参与实战。

哪怕在过去几年里,每年都要参加几次大规模演习,其中肯定有实弹对抗部分,但是演习就只是演习,远远无法跟实战相比。

不说别的,司徒麟都很紧张。

就像演习一样,他让驾驶员汤学兵把坦克停在了队伍最前面,警卫排的4辆坦克全都在后面。

全营,也只有警卫排有5辆坦克。

另外3个连都是11辆坦克,每个排3辆,以及连长与副连长的座车。

通常情况,连长与副连长直接指挥一个排,充当进攻的尖刀部队,而另外一个排在后方充当替补。

在坦克停下来之后,司徒麟就呆在炮塔外,准确的说是站在车长的位置上。

虽然按照正常配置,zt99b只配备一挺高射机枪,但是从阿斯特拉罕出发前,司徒麟专门找来几十挺自动榴弹发射器,给每辆坦克装了一挺,用来增强近距离战斗时对付步兵的火力。

要说的话,这也是zt99系列最大的问题。

因为采用了自动装填机,不再需要装填手,所以跟zt80系列相比,zt99系列在战斗当中,只有车长能操作架设在炮塔上的机枪等武器。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面对近距离的敌人时,往往是难以招架。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陆军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研制一种由车长在炮塔内遥控,专门用来对付附近敌人的武器系统。只可惜,相关的研制工作还在进行,就算是研制成功,也只能用在下一代改进型上面。

当然,总有其他的办法。

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多装一些自卫武器。

出来“透气”的还有炮长毋奇铁。
首节 上一节 1103/1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下一篇:大国航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