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 第1018节
帝国空军战术航空兵的大约4万名飞行员,只有大约5能达到这个标准。
此外,就算达到了标准,也未必能选得上。
每隔2年,“雪鸮”部队才面向空军其他联队进行一次公开选拔,总共有3次考核,录取比例在1到2之间。
当然,“雪鸮”部队的强大,不止是优秀的飞行员、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还有同样先进的武器。
没错,就是反辐射导弹。
要说的话,“战10ad”与“战10a”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具备挂载与使用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现在,帝国空军的反辐射导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
与前2代,比如还在服役的第二代反辐射导弹相比,绰号“流星”的“kd18”反辐射导弹,其实是用“kk6”改造而来,准确说是采用了“kk6”的弹体,只更换了导引头与战斗部。除了能全程以25马赫的速度飞行,且射程高达80千米之外,还配备了宽频段的导引头,并且有记忆功能。
简单的说,用一种导引头就能覆盖绝大部分雷达的工作频段。
此外,在锁定雷达之后,哪怕是雷达突然关机,或者是转移照射方向,之前常用来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kd18”也能根据已经获取的信号,计算出雷达所在位置,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完成攻击。
关键还有,“kd18c”增强了抗干扰性能,即便敌人用有源干扰设备,也未必能够发挥作用。
在理论上,一架“战10ad”能用复合挂架携带4枚“kd18c”。
此外,通常由4架“战10ad”组成一个攻击编队,确保能够有足够的火力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
在战术上,往往会让2架“战10ad”在前方高空飞行,引诱敌人的防空雷达开机。
这样一来,在后方低空飞行的“战10ad”就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开火。
不过,面对高强度防空体系,还需要电子战机协助。
这次就是如此。
12架“战10ad”分成3个编队,在每个编队后面约20千米处,各有2架专门执行电子干扰任务的“攻8fz”。
这也是最后一批还在一线部队服役的“攻8”。
这种在20多年前就已装备帝国空军,还差点装备帝国海军,在波伊战争期间充当主力的攻击机,早在几年之前就陆续退出一线部队,最后一个在攻击机部队服役的“攻8e”中队在前年,正式退出了战斗序列。
只是,由“攻8e”发展来的“攻8fz”仍然有大约40架在空军服役。
原因也很简单,空军暂时没有找到能够替代“攻8fz”的电子攻击机。
关键就是,在空军的战术飞机中,没有一种在吨位与尺寸上,能够与“攻8”匹敌!
要说的话,“攻8”是战后到目前为止唯一的50吨级攻击机!
别说帝国空军,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种攻击机能与“攻8”比吨位。
最接近于“攻8”的存在,其实是纽兰空军的f111,其最大起飞重量才45吨出头,仍然比“攻8”轻了将近6吨。
也就是因为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军嫌弃,没有能够成为舰载攻击机,而海军也只能让“攻5”继续服役。
其实,这也是空军选择用“攻8”发展电子攻击机的关键所在。
吨位大才能在不对飞行性能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携带足够多的电子战设备,以获得足够强大的电子战能力。
当然,这也跟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做得不够好有很大关系。
靠超大的吨位,以及在攻击机中同样十分罕见的大型内置炸弹舱,“攻8fz”能够在不使用外部挂架的情况下,搭载大约6吨的电子设备,并且凭借较快的速度,伴随攻击机执行作战任务。
按照通常战术,“攻8fz”都是跟在“战10ad”后方20到50千米处,对敌人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式干扰。
“战10ad”加上“攻8fz”,别说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即便是帝国空军的防空部队也招架不住!
根据帝国空军在演习中总结出的经验,面对电子攻击机加防空压制战斗机,唯一有效的战术,其实就是加大防空系统的部署密度,让防空部队相互掩护,以便让至少半数防空部队处于隐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让处于隐蔽状态下的防空系统发起反击。
不求击落敌机,只要能够逼迫防空压制战斗机放弃攻击,在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转向规避就够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显然没有足够多的防空系统。
凌晨2点刚过,位于巴格达南面的几座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遭到了轰炸。
在雷达被摧毁之后,防空导弹就成了摆设!
此外,高强度电子干扰还对伊军的通信产生了影响。
就算没有产生影响,伊军也已是群龙无首。
“攻11”已经炸毁了共和国卫队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还轰炸了总统府,因此在“雪鸮”部队发起攻击之前,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就已经瘫痪了。
当然,强大的电子干扰,让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间,联合部队发起“铺天盖地”行动前大约6个小时,侯赛因离开了巴格达,在少数亲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马迪的临时官邸,留在总统府的是一个替身。
可见,连侯赛因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都没有信心!
此外,就算达到了标准,也未必能选得上。
每隔2年,“雪鸮”部队才面向空军其他联队进行一次公开选拔,总共有3次考核,录取比例在1到2之间。
当然,“雪鸮”部队的强大,不止是优秀的飞行员、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还有同样先进的武器。
没错,就是反辐射导弹。
要说的话,“战10ad”与“战10a”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具备挂载与使用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现在,帝国空军的反辐射导弹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
与前2代,比如还在服役的第二代反辐射导弹相比,绰号“流星”的“kd18”反辐射导弹,其实是用“kk6”改造而来,准确说是采用了“kk6”的弹体,只更换了导引头与战斗部。除了能全程以25马赫的速度飞行,且射程高达80千米之外,还配备了宽频段的导引头,并且有记忆功能。
简单的说,用一种导引头就能覆盖绝大部分雷达的工作频段。
此外,在锁定雷达之后,哪怕是雷达突然关机,或者是转移照射方向,之前常用来对抗反辐射导弹的战术,“kd18”也能根据已经获取的信号,计算出雷达所在位置,在惯性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完成攻击。
关键还有,“kd18c”增强了抗干扰性能,即便敌人用有源干扰设备,也未必能够发挥作用。
在理论上,一架“战10ad”能用复合挂架携带4枚“kd18c”。
此外,通常由4架“战10ad”组成一个攻击编队,确保能够有足够的火力摧毁敌人的防空系统。
在战术上,往往会让2架“战10ad”在前方高空飞行,引诱敌人的防空雷达开机。
这样一来,在后方低空飞行的“战10ad”就能在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开火。
不过,面对高强度防空体系,还需要电子战机协助。
这次就是如此。
12架“战10ad”分成3个编队,在每个编队后面约20千米处,各有2架专门执行电子干扰任务的“攻8fz”。
这也是最后一批还在一线部队服役的“攻8”。
这种在20多年前就已装备帝国空军,还差点装备帝国海军,在波伊战争期间充当主力的攻击机,早在几年之前就陆续退出一线部队,最后一个在攻击机部队服役的“攻8e”中队在前年,正式退出了战斗序列。
只是,由“攻8e”发展来的“攻8fz”仍然有大约40架在空军服役。
原因也很简单,空军暂时没有找到能够替代“攻8fz”的电子攻击机。
关键就是,在空军的战术飞机中,没有一种在吨位与尺寸上,能够与“攻8”匹敌!
要说的话,“攻8”是战后到目前为止唯一的50吨级攻击机!
别说帝国空军,即便放眼全世界,也没有一种攻击机能与“攻8”比吨位。
最接近于“攻8”的存在,其实是纽兰空军的f111,其最大起飞重量才45吨出头,仍然比“攻8”轻了将近6吨。
也就是因为太笨重,“攻8”才遭到海军嫌弃,没有能够成为舰载攻击机,而海军也只能让“攻5”继续服役。
其实,这也是空军选择用“攻8”发展电子攻击机的关键所在。
吨位大才能在不对飞行性能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携带足够多的电子战设备,以获得足够强大的电子战能力。
当然,这也跟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做得不够好有很大关系。
靠超大的吨位,以及在攻击机中同样十分罕见的大型内置炸弹舱,“攻8fz”能够在不使用外部挂架的情况下,搭载大约6吨的电子设备,并且凭借较快的速度,伴随攻击机执行作战任务。
按照通常战术,“攻8fz”都是跟在“战10ad”后方20到50千米处,对敌人的防空雷达进行压制式干扰。
“战10ad”加上“攻8fz”,别说是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即便是帝国空军的防空部队也招架不住!
根据帝国空军在演习中总结出的经验,面对电子攻击机加防空压制战斗机,唯一有效的战术,其实就是加大防空系统的部署密度,让防空部队相互掩护,以便让至少半数防空部队处于隐蔽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让处于隐蔽状态下的防空系统发起反击。
不求击落敌机,只要能够逼迫防空压制战斗机放弃攻击,在发射反辐射导弹之前转向规避就够了。
可惜的是,伊拉克显然没有足够多的防空系统。
凌晨2点刚过,位于巴格达南面的几座防空雷达几乎同时遭到了轰炸。
在雷达被摧毁之后,防空导弹就成了摆设!
此外,高强度电子干扰还对伊军的通信产生了影响。
就算没有产生影响,伊军也已是群龙无首。
“攻11”已经炸毁了共和国卫队司令部,巴格达防空指挥中心,国家电信中心等战略目标,还轰炸了总统府,因此在“雪鸮”部队发起攻击之前,伊军的通信指挥系统就已经瘫痪了。
当然,强大的电子干扰,让混乱变得更加严重。
据后来披露的消息,在5日夜间,联合部队发起“铺天盖地”行动前大约6个小时,侯赛因离开了巴格达,在少数亲信的陪同下去了位于拉马迪的临时官邸,留在总统府的是一个替身。
可见,连侯赛因对伊拉克防空部队都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