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第一军师

三国第一军师 第70节

“主公不可,现情况不明,依目前形势看,当翼州袁绍与兖州曹操皆有谋划,齐国内兵马不可易动,当观之。”

陈宫立刻反对,他和徐庶这等才智,怎么会想不到刘备现在的处境,刘备现在至少将面对三个强大的诸侯的进攻,形势已经非常危险了。

而兖州曹操和翼州袁绍的实力不在刘备之下,而徐州的陶谦虽然差刘备很多,但也决不可轻视。

“但平原不可失也,否则平原之后,北海、东莱皆无防御也!”

刘备还是想派兵增援平原徐晃。

“主公,无需如此,北海、东莱并非重要战略要地,退袁绍、曹操之兵马,命一大将当可收之。”

徐庶的意思是哪怕是放弃北海和东莱两郡,也不可以调动齐国的兵马,齐国内的兵马是用来对付袁绍和曹操可能到来的更加疯狂猛烈的进攻。

陈宫和徐庶都敬佩的看向陈子明,要不是陈子明前短时间将北海和东莱的所以兵马全部调回齐国内,那么现在那些兵马肯定会被来自徐州的兵马所拖住,那么现在刘备这里将没有多余的力量来对付袁绍和曹操了。

“失人存地,人地皆失;失地存人,人地皆在。”

陈子明说出了后世大天朝伟人的一句最经典的战略方针。

“军师真乃大才也!”

陈宫和徐庶对陈子明这句话为之动容,一句话就可概括刘备现在最需要的战略方针。

“军师之意,吾懂也!”

陈子明说得如此明了,刘备也不是不懂兵略之人,立刻就知道陈子明的意思。

“但,平原徐晃不可不理,请主公与公明便宜行事之权,以保存实力为主,并告知青州军情,齐国无兵马可助也。”

陈子明最后只能期望徐晃之能了,相对于齐国来说,平原,北海和东莱刘备都丢得起,因为这几个地方的青壮几本都被集中在刘备的手中。

但是齐国是刘备真正的根基所在,一旦齐国有失,那么刘备在青州的根基也算是完了。

如果最后刘备被逼离开齐国,那么他将被无数的兵马活活的拖死耗死,哪怕是陈子明和陈宫、徐庶再厉害,无根之平怎能奈何。

“怎可如此,吾当传令,如若敌兵强大,公明即刻率兵撤退,其无罪也,兵败之罪在吾。”

按照陈子明的意思就是用徐晃拖住徐州来的兵马,能拖多久拖多久,尽量不要让齐国这里同时面对徐州和兖州的大军。

但是如此以来,徐晃就危险了,毕竟他手中只有三万人马,大将就他一人,而徐州兵马如果来进攻,可定全力以赴,实力相差实在是太大了。

“主公。。。。”

徐庶怎么不知道陈子明的意图,他也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一线希望。

“汝等不比多言,公明不负吾,吾当不负之!”

刘备大手一挥,直接下令徐晃自主退兵,不在给陈子明等机会。

陈子明和徐庶、陈宫三人皆是绝顶聪明之人,知道刘备哪怕是选择自己最后败亡,也不让徐晃做炮灰去吸引敌军。

三人皆眼睛湿润,心情沉重,暗自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保住刘备,如此仁主,万世能出几何。

“传令!”

“西安张辽统领西安所有兵马官吏,如若来敌太强,有便宜行事之权,其无罪!”

“传令!”

“济南赵云,统领济南郡国!有便宜行事之权!”

“传令!”

“乐安张飞,统领乐安郡国!有便宜行事之权!”

“传令!”

“昌国太史慈,整顿兵马,收集粮草,军令一到,需即可发兵。”

“传令!”

“临淄关羽部,即刻整顿兵马粮草,待吾前去汇合,亲领大军!”

商议了很久,最后刘备一道道军令发出,并且命令陈宫坐收临淄,统领临淄一切,有生杀大权,若有异动,可先斩后奏。

驻守临淄的陈到、徐盛及其手中三万兵马皆归陈宫统领。

以陈宫的能力,只要不是十万大军来攻临淄,就可以保全临淄不失,最主要的是,完全可调度几路大军的一切粮草所需。

现在临淄城中的粮草堆积如山,这就不得不说陈子明的远见之明,因为他知道,青州因为战乱,根本没有自主粮食来源,一旦发生大战,那么粮食就会成为刘备的致命弱点。

所以糜竺投靠刘备后,陈子明对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往青州运粮食,能买到多少,就运多少,钱不是问题,差了就来拉书去卖。

第五十八章 战争来临

陈宫留守临淄,统筹全局一点问题都没有,刘备和陈子明都很放心。

再令徐庶立刻前往济南郡国,与赵云部回合,必要时,可率兵与乐安郡国的张飞部汇合,也就是说青州北边的战事,由徐庶统筹,赵云和张飞的所有兵马都可以调动。
首节 上一节 70/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汉重生

下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