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第一军师

三国第一军师 第495节

陈子明这次政改,其实就是为了消除这样的弊端,避免这种事情再发生,至于那些参与的氏族,只要他们以后乖乖当他们的地主老财,刘备便不会下杀手,可要是敢再继续上蹿下跳,刘备绝对不会心软。

“东海王家,琅琊马家,北海林家,安平张家,济南胡家。。。。。。。。”

十多日之后,一封封密报呈现在刘备面前,一个个反对刘备政改的氏族跳出来,绝不受命,甚至开始串联。

“大哥,这些都是小角色,都是那些大族挑出来的探路石。”到目前为止,反对的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小氏族,和那些能够影响一州的大氏族比起来,这些都是小不点。

“杀,不能让事态变大,现在需要稳定。”刘备无奈,他倒是想动一些大氏族,可一动就会使那个大氏族人人自危,现在他还没一统天下,还需要一定的安稳。

“那就杀,让那些氏族看看我们的决心。”陈子明也同意刘备的做法,既然那些大氏族让这些小氏族出来团路,来试探刘备的底线,那就让他们看看,刘备的底线是什么。

很快,一封封诏书出临淄,刘备到没有做出灭族的事情,不过凡事反抗政改的官吏,全部缉拿,其所在家族被彻查,一旦发现有作奸犯科的行为,当即捉拿问罪。

至于空缺出来的位置,有的是人才补缺,根本没那些氏族子弟什么事,现在氏族弟子要想当官,已经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唯有考聘一条路。

世袭官位在刘备这里,已经成为过去,刘备集团内,不可能再出现什么四世三公之类的家族。

刘备正在趁机政改的时候,曹操和孙权的精神却集中在益州争夺战上,在曹操和孙权看来,谁夺取益州,谁就有资格和刘备争夺天下,夺取益州,就不在受刘备压制。

没人在意刘备的政改,在曹操和孙权看来,这是自乱根基的做法,他们治下官吏几乎都出自氏族,他们也没这个能力,也不敢像刘备这样政改。

“人才不够,当扩建临淄书院。”刘备看着各地官员的资料,心中兴奋无比,自古以来,各朝各代的官员,几乎都掌控在氏族手中,统治者很多政令都要看氏族的脸色,很多政策都是为氏族服务,唯有他刘备,能做到不再受氏族制约,唯有他刘备能做到,真正的为大汉百姓考虑。

“临淄书院已经够大了。”陈子明无语,刘备这脑袋怎么就转不过来呢,现在绝大部分官员都出自临淄书院,这和以前的氏族官吏有何区别。

等那些氏族官吏被赶出官场,临淄书院一家独大,一个新的,而且非常强大的政党产生,将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嗯?”刘备听后,微微一愣,作为大神级的政治家,刘备立刻反应过来,理解陈子明的意思,脸色微变,然后道:“是该多建一些高级学院了,就让教育部办吧。”

“以前有百家争鸣,如今当现百院争锋!”以前没有那么多师资力量,现在有了,而且很多,是时候建立更多的高级学院了,临淄学院时代,该结束了。

第五百三十三章 神兵天降

“在哪里建书院?临淄城临淄书院一家独大,其他书院若开设在临淄城,恐会被临淄书院压制。”建书院好办,现在的教师足够,地盘也好办,钱也没问题,可现在还是战乱时期,书院必须健在安全的地方才行。

“除了凉州、北地、汉中等地方,其他各州都可以建,我想现在没有人能够威胁到其他各州,每州现在最少要建一所高级学院,所有教材和配置全部按照临淄书院来。”陈子明想了想,每个州的州府安全还是没问题的。

“临淄也要建,而且要建很多所,直接划分一个区域,建立高级学院城,不能让临淄书院一家独大。”临淄现在人口高达三百多万,在这个年代是相当恐怖的了。

而且临淄是刘备集团的政治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经济中心,且能让临淄书院一家独占。

“可如此一来,临淄书院恐有意见。。。。。。”这点刘备不得不考虑,现在他突然发现建立更多的学院来打压临淄书院有多么急迫,因为刚才,他一个帝王,竟然需要考虑临淄书院的意见。

也没办法,临淄书院现的师资力量太恐怖,影响太大,很多大汉有名的大儒都在临淄书院,而且他们的学生已经遍布整个刘备集团。

刘备突然发现,不但临淄书院已经在官场形成一个群体,而且那些大儒的学生也形成一个个小集体,已经开始向党政的方向发展。

“这由不得他们,所有学院归教育部管辖,所有老师必须在教育部备案,发放相应的资格证才能教学,至于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儒,也需要备案,只不过必须给与相应的尊重和待遇。”

这些大儒可都是宝贝,都是后世的那些教授,得罪不起。

“所有老师的教资划归财政部,由教育部给名单,财政部发钱,学院收取学费都必须上交财政部,学院需要的资金也需要走教育部,然后教育部根据规定向财政部申请。”

陈子明开始着手学院的改制,最大可能不让学院成为一个政党的大本营,消除一切隐患。

“至于那些大儒,新建的学院也需要德高望重之人坐镇,就让他们去担任院长吧,育人一方,我想他们会同意的。”现在毕业的学生依然会开口闭口那个大儒的学生,这没办法,求个高等出生已经深入他们的灵魂。

“好,吾亲自宴请众多大儒,将他们分到各地学院担任院长。”陈子明理解刘备的意思,从道德至高点来支配这些大儒,用名誉来换取这些大儒的贡献。

一切安排就绪,政改还在继续,对于那些不服政改,抵制政改的官吏,刘备没有找其他借口,只要查明,没有冤枉,那就直接以不尊诏的名义砍头。

一场腥风血雨之后,各方都安静了,他们不敢光明正大的抵制政改,也没那个能力,如今的刘备已经不是谁都可以讲价钱的了。

而就在刘备全面展开政改的时候,黄忠和赵云兵马已经过了益州第一险关,黄忠、赵云、孟达三人统帅八万大军来带成都最后一个屏障,绵阳城下。

至于剑阁,被黄忠的兵马接手,孟达也没意见,这个时候,他必须清楚自己的位置,剑阁这样的要地,不可能继续拿在手中,烫手。

“攻!”

“咚咚咚。。。。。。!”

战鼓想起,绵阳城外铺天盖地的大军开始攻城,因为这次攻大益州,要速度,所以很多攻城武器都没带,可一些基本的攻城武器还是很容易做出来的。

“该死!”

当黄忠大军出现在绵阳城下,绵阳守将才发现,惊恐之下,接二连三的派出信使前往成都报急,看着一列列敌军接近绵阳城楼,守将吴班,副将郑度面如死灰,因为绵阳城楼只有一万守军。

本来绵阳城还有三万守将的,就在不久前,刘璋一封诏书,调了两万守将集合成都城内的一万守将,共三万兵马去增援张任。

“死战!”

吴班乃益州大将,深的刘璋重用,就算来敌强大,他也不可能投降或者弃城而去,他们身后,可就是益州大本营成都,他们的皇帝刘璋就在那里。

“吴班、郑度?有点本事。”赵云与黄忠并排而立,见绵阳城楼之上守军调度有方,并没有因为敌军强大而出现混乱,对守将的本事还是非常看好的。

“吴班乃益州名将,出身益州大族吴家,战功赫赫,郑度亦是智勇双全之人,不可小觑。”身旁的孟达开口道:“可惜不久前刘璋调走两万绵阳守将,如今一万守将,如何能挡我等八万大军锋芒。”

“可惜没能诈开城门,否则绵阳已下。”黄忠无奈,刚开始他们让孟达的人以运粮为由,前去诈开城门,不料守将吴班竟然巡楼,正好碰到前去诈门的兵马。
首节 上一节 495/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汉重生

下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