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第一军师

三国第一军师 第342节

“大哥,如今你也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了。”陈子明眼中精芒闪烁,心中激动万千的说道:“大汉之外,还有很多辽阔肥沃的土地,而那里的势力非常弱小,那里的生活水平非常落后。”

“我懂你的意思。”刘备又怎么不了解陈子明的想法,看看如今的福州、吉州、黑龙州是怎么来的,再看看江东准备干嘛,不就是向外扩张,不断的扩张。

刘备不知道为何陈子明如此热衷于向外扩张,在刘备看来,如今大汉的领土够多了,如今大汉才是最好的地方,周围的地方全是不毛之地,何苦让大汉的将士为那些苦寒之地,牺牲宝贵的生命。

“大哥,你不懂。”陈子明摇摇头道:“大汉,还不够大,大汉的领土还不够多,大汉的百姓还不够富裕,大汉的眼光还不够长远。”

陈子明越说越激动,手指指着地图上大汉之外的土地道:“这里,由着肥沃的高原土地,这里由着无数的矿产,这里更有着一种大汉将来非常需要的黑水。”

“大汉的东边是大海,如今大汉东边,还没有来自大海的敌人,但是等将来,世界的其他大国拥有强大的海军的时候,大汉的海域将不再是安全的,所以大汉必须建立强大海军。”

“而大汉的北方、西方和西南方,都有无数的国家,他们现在还非常弱小,弱小到可以仍由大汉拿捏,可是将来了,几百年后,几千年后,这些国家总是会强大起来的,到时候,大汉将面临无数狼群的窥窃。”

“大哥。”陈子明真诚的对刘备道:“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将大汉带到整个世界都仰望的地步,让大汉庞大到,任何敌人看了大汉的版图之后,没有一丝赶来侵犯的心思。”

陈子明的话让刘备深深的震撼了,刘备的眼光不过是放在中原地区,他想一统中原,重现大汉的辉煌。

可是陈子明的目光确实整个世界,区区中原地区,根本无法满足陈子明的胃口。

“可是。。。。。”刘备皱眉说道:“真的能行吗,如此浩瀚的国度,谁可以管理得过来。”

刘备看了陈子明手指划过的地方,都是陈子明的目标,那可是整整比如今的大汉大近十倍啊,从东走到西,可能都需要走好几年。

“我知道大哥担忧什么。”陈子明看着皱眉沉思的刘备道:“不过只要制度完善,就不会出问题,而且将来,我们将修建无数条坚固宽阔的道路,连通大汉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陈子明也担心,以如今的交通条件,国土大到一定的时候,中、央集权根本管不过来,非常容易出现分裂的事情。

不过那又怎么样,那些地方依然是大汉的一部分,早晚还是会归于一统。

第三百七十一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百七十一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陈子明的大力支持下,庞大的商队出发了,他们将穿过西域,进入贵霜帝国,然后穿过一个个小国度,达到安息帝国,最后达到遥远的罗马帝国。

陈子明不怕招来几个帝国的窥窃,如今的大汉不惧怕任何敌人,而且那些帝国也没用能力来大汉。

因为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没有以如今的交通条件,除了贵霜帝国还能有机会和大汉较量以二,其他的两个帝国,也就只能相互看看罢了。

当然,从海上过去也可以,但是就大汉如今的海军,去了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也是给人家送人头,送温暖吧。

“不管了,这些事情以后再说,希望蒸汽机能够制造出来吧。”要是有了蒸汽机,那怕最低级的蒸汽机,那也是非常了不得的啊。

不过陈子明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一统中原地区,至于对外扩张,还早,至少在十年内,陈子明不准备开启大汉对外扩张的节奏。

“新年要到了,希望明年一切顺利吧。”陈子明现在只能希望明年江东开始南下,否则这样拖下去也不是办法。

这个年,陈子明过得非常温馨,一家子团团圆圆,难得过个安稳年。虽然这几年来,刘备集团常年对外征战,消耗甚大。

但所有总的来说,刘备集团的发展一直在进步,无论是财政收入还是地方基础建设,都还让人满意。

刘备集团的工业发展非常快,特别是钢铁制造工业,在陈子明一再压迫下,已经能够生产出任性非常好的钢材。

刘备集团的武器装备再次得到提升,各种战争武器纷纷出炉,可惜让陈子明失望的是,这样的钢材也就制造战争武器还行,至于用来建造房屋,铁桥什么的,根本不够格。

至于陈子明期望已久的蒸汽机,虽然进步很大,但还不能用在实物上,也就是说还不能用来提升生产力。

各行各业,一切的一切,全部都在基层上,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慢慢来,至少种子已久生根,就等发芽,然后慢慢成长。

至于教育,在陈子明的霸权推动下,开民智的伟大任务顺利开启,陈子明相信,等下一代大汉子明彻底成长起来后,大汉将迎来一次恐怖的膨胀期。

这也是陈子明不怕大汉版图变大后,出现叛乱的原因,毕竟大汉百姓心中已经有了一个终于大汉的思想,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自己想要什么。

就在陈子明还在为一个伟大的国度在自己手中慢慢诞生而兴奋的时候,刘备派人招他去议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陈子明看完刘备递给他的上书后,大怒不已。

这个思想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那个时候汉武帝推行这个思想。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要用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汉武帝为了巩固君主独裁统治,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它把战国以来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的文化氛围彻底破坏了,这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后来统治者又不断发展儒家学说,使它更适合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这样的思想,完全和陈子明如今所作所为背道而驰,陈子明建立临淄书院,除了打破氏族对人才的袭断外,还有就是为了打破儒家把持教育。

所以一开始,陈子明就开放了数学、物理、地理、生物等几门课程,而儒学教育也改成了语文,美名曰启蒙教育,这些学生还没资格学儒学。

最后为了野人耳目,陈子明更是要求临淄学院的学生出来后,必须从小吏做起,而且必须从事擅长的职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些新学学子已经占据刘备集团的中低层,而且有少数几人已经慢慢进入高层之中。

一切都按照陈子明的温水煮青蛙之策,从下往上消除儒家对政权的掌握,可是没想到,如今还是事发了。

这份上书,提出恢复汉武帝执政思想,以儒家为尊,所有官吏必须精通儒家思想,而且其他杂学之人不得担任朝中官职,最多只能当小吏,为儒家服务。

更让陈子明气氛的是,这份上书乃各大氏族,各地有声望的大儒,还有临淄学院的那些被刘备和陈子明请来坐镇的当时大儒署名,其中陈子明的老丈人蔡邕也在其中。

而朝中大臣之中,更是不乏参与之人,都一致要求刘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陈子明弄出的招聘考试可以继续,但其中内容必须以儒学为重。
首节 上一节 342/6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大汉重生

下一篇: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