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江山争雄

江山争雄 第822节


十五世纪末期,水力冲压机、水力铸造机等相继出现,为后来的蒸汽机的发明与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

罗昭云觉得这个时代,要发明蒸汽机,就如同凭空造楼阁,不只是理论接受问题,而是相应的一些零件,根本没有。甚至说,达不到要求,需要轴承、活塞、钢结构等。

这个隋唐时代,尽管有了炒钢技术、百炼钢技术、灌钢技术的创造和发展,钢铁有了一些发展,与生铁、锡铬元素混合,用于武器装备,但对于民生方面,生活细节等,钢铁应用还很少。

“先发明出来水力锻造机,可以将锻造工艺提升,零部件达到标准化生产,逐步取代人力的手工打砸,然后制造水力纺纱机等,大力制造毛线,生产毛衣,改善民间百姓的衣衫取暖问题,还能对外贸易......”

罗昭云想法很多,平定天下的事,已经趋于尾声,坦白说,不论是萧铣,还是杜伏威、辅公拓,他已经不放在眼里,只要北方几个枭雄伏诛,尤其是李唐的覆灭,使罗昭云真正的没有了后顾之忧。

目前,他开始关心朝政,平衡南北差距,打破勋贵垄断,为寒门打开晋升之路,科举选拔人才,制造出先进生产力,解决民生问题,让百姓有衣穿,有饭吃,过上温饱生活,已经成为罗昭云的重心。

“陛下,造工局的侍郎周晋到了御书房外,等候陛下召见。”

“来的正是时候,领他进来吧,朕有话对他说。”

“喏!”宦官出去传达,顷刻,皇家造工局的侍郎周晋,步入御书房的殿内,躬身行礼。

“免礼平身,起来说话。”

“谢陛下。”周晋起身,站立后说道:“陛下,臣入宫是想向陛下汇报几件事。”

“哦,能一下子汇报几件事,看来近来造工局收获不小啊!”罗昭云微微一笑,这皇家造工局,直属于皇室,脱离出工部,只听陛下的调遣。

之所以成立这个部门,是因为罗昭云作为穿越者,有许多现代知识和理论,还有一些工科知识,他打算搞些发明和创造,如果交给工部,他们往往负责道路、桥梁、城墙建筑、长城修缮、要塞雄关等各地事情,实在缺少人手能够为陛下一个人服务。

二是许多奇思妙想,往往很难被大部分人接受,罗昭云不想让过多的人知道,陛下是热衷淫工巧技,忽略大道,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因此,罗昭云把这些想法,图纸等,交给信任之人,成立专门的造工局来研究、制造,等研制出来之后,再交给工部大规模制造、普及,效率会更快。

说直白些,这皇家造工局,就类似后世的皇家科研院了。

周晋如实汇报道:“首先,是陛下设计的指南针,已经制造出来五个,通过磁石与磁针、铁器皿结合,成功定型,加工出来,请陛下过目。”话落,他从身后宦官的托盘上,拿起了刚制造出的指南针,交给陛下。

罗昭云拿过来看,这个指南针,就是按照后世的模式设计,打造出来,也有些接近,把玩在手中,颇为趁手。其实在古代史中,自周末至李唐,古人所称述之‘司南’或称‘指南’为一种辨别方向之仪器,就是指南针的雏形了,但是比较粗糙,而且有方位上辨识错误,不如真正的指南针精准。

有了他,不论是行军侧方位,还是出海航行,都有了方向指向,避免迷路,这对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可能性。

不过暂时天下未统一,民力有限,国库空虚,航海活动还不切实际,需要延后几年再考虑,这东西可以暂时先用于行军打仗,丝绸之路,去西域诸侯国等,商旅都能用得上。

“第二件事物是什么?”罗昭云询问。

“陛下设计的活字印刷术,造工局已经制造完成了。”周晋说完,又从身后的官宦手里托盘上,取了几个烧陶而成的单字摸,递给了陛下。

罗昭云接过后,看着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只要把成批的字模放在字盘内,涂抹黑墨,就能成批印刷了,为大规模印书,印报,提供了可能性,这样大华时代周刊等,就能尽快在京城内流通起来,朝廷掌控媒体,等于掌握了喉舌,哪些想告诉给民众,哪些需要适当美化,引导舆论,就方便多了。

“这两件事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朝廷将会大有作为,你们造工局,功不可没,日后皆有封赏。”

“多谢陛下。”周晋有些激动,想不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被陛下如此看重,他更觉得此差遣的重要性了。

“另外一件事是什么?”

周晋拱手道:“回陛下,第一台瓷马桶,已经烧制出来,配合水箱的使用,已经可以做到如陛下所想,利用水压,冲洗马桶内的秽物!”

“哦,瓷马桶也制造出来了,这个不错,也能够真正改变民生了。”罗昭云微微一笑,想到日后皇室厕所,有了瓷器冲水马桶,不必用木桶盛放了,也算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更加卫生、实用,想必过不了多久,京城达官贵族家里,也会逐渐普及,这本身又是一个商机。

第一千一十六章 黑猪养大了

周晋带着兴奋离开,因为这几件发明出来,陛下很高兴,对他一番褒奖,前途变得光明。

或许他本人并不知道这几件小东西,对社会生活造成哪些改变,罗昭云却能够预感出来。

当然,水力锻造机是他最重视的东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马哲经典论断,非常有道理,只有把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提升了,物资才能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才能够逐渐变化,推向富强。

当周晋走了不久,太常寺辖,禀牺署令张行成求见,在御书房外听候传唤。

按资历说,这个官只有从五品,平时是不能单独入宫觐见的,有事需要禀告给太常寺卿、少卿,才能有上奏的机会。

但张行成有陛下的特殊旨意,有关饲养猪、羊牲畜的事,可定期前来汇报。

罗昭云让张行成负责饲养一批阉割的黑猪,从去年入秋饲养,到今日已经十个月,那些黑猪体重达到了一百五十斤重量,身材肥壮,超出以往黑猪的大小,这一切,都得益于陛下提到的阉割技术。

猪在古代称之为豕,民间也有饲养,不过数量不多,因为普通百姓家,并无多余的口粮,人都养不活,养猪就更难了,而牛羊多是食草牲畜,反而饲养的会多些。

另外,黑猪因为古人饲养技术不成熟,并没有阉割的原因,导致公猪随着生长,雄性分泌太多,精力旺盛,好动少睡,肉长的慢不说,还有一股腥膻味,不被贵族所喜。不论是皇宫之内,还是达官贵人,乡绅大户,有条件都是吃牛羊肉,鸡鸭肉,很少吃猪肉。

南北朝时期大医学家陶弘景就曾说过:“猪为用最多,唯肉不可食”。

到了宋代,皇室对牛羊肉开销巨大,到宋神宗时,为了控制皇室开支,提出引进猪肉。可是这一年,羊肉消耗四十三万四千多斤,而猪肉才消耗了四千斤,只是零头。可见,宋神宗虽说将猪肉引进御厨,只是说说而已,他本人并不爱吃猪肉。

猪肉在宋之前,都被人看成极贱的肉食,少数的消费群体,就是普通老百姓,偶尔打打牙祭,到了苏东坡时,研究出一道“东坡肉”的菜,通过一些特殊工序,将肉煮熟,使用腌料等,去了腥膻臊味,变得可口一些。

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很普及,因为贵族不屑去这样吃,觉得掉身份。普通百姓,根本凑不齐那么多肉沫、腌料、配菜等,成本太大,还不如直接去买牛羊肉了。

猪肉真正普及广了,还是到了明末,清朝时期,才对黑猪采用阉割技术,饲养手法得到提升。至于后世吃的白猪,则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从欧洲引入到国内,家家户户才开始饲养白猪,逐渐取代了黑猪。

罗昭云吩咐宦官传唤张行成进入了御书房内。

“拜见陛下。”
首节 上一节 822/8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卫勤尖兵

下一篇:宋朝探花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