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江山争雄

江山争雄 第795节


罗昭云神色自然,对于李秀宁的存在,他一直也有些头疼,总隐藏着也不是办法,是该曝光于外界的时候了,点头道:“父女相见,人之常情,朕准了。李卿家且在殿外等候,散朝之后,自会有人带你去见。”

“谢过陛下!”李渊施礼过后,用袖子抹了抹眼角泪痕,然后在一名宦官的指引下,离开了大殿,到外面等候去了,他暂时刚被封侯,并无官衔职务,还没有在这里旁听朝会的资格。

第九百七十九章 参知政事

散朝之后,罗昭云传唤了一些亲信臣子,入宫内御书房相见,虽然他们在户部、兵部等六部各自任职,但都提拔为参知政事,有跟陛下议事的权利。

这些人除高士廉、温博彦是老臣外,其余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诸遂良、魏征等人,如果按资历和阅历,在许多老臣和门阀势力眼中,后面几个年轻人,是没有资格独当一面,也没有资格成为议政大臣的,但罗昭云破格启用,起了个‘参知政事’的职务,一起在政事堂议事。

这些人里,除了长孙无忌出自较大的长孙阀,其余人都非大门阀子弟,甚至家道中落,这次能够被破格提拔,完全不知道为何,会受到陛下如此器重,除了感激涕零之外,实在不知说什么好。

至于长孙无忌,虽然当初是长孙阀的嫡系子孙,其父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可以说来头甚大,家教极好,奈何其父死后,同父异母的大房长兄,趁此机会,将长孙无忌母子,及妹妹,赶出府去,最后在渤海郡舅舅高士廉家中长大。

因此,长孙无忌对残存的长孙阀,感情也不多了,甚至对大房长兄,还有几分憎恨,回京之后,受到重用,长孙阀那些旁系宗族人,虽然有意跟长孙无忌套近乎,但是,他都没有理会,唯独对叔父长孙顺德关系还算亲近。

罗昭云重用这些人,就是看中亮点,一是与京城所剩的大门阀关系不深,二是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真才实学不必多说,用着很放心。这些人构成了幕后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班子。

皇宫,御书房内。

罗昭云做好之后,对着诸人微笑道:“不必拘束,下朝之后,并无外人,我等君臣之间,礼节从简。”

几个宦官进来,端着茶盘,里面有茶水和糕点、水果,眼看接近晌午了,大伙在前殿开了两个时辰的朝会,在这可以补充一下体力,然后继续讨论政事。

罗昭云拿起几个樱桃吃了,又喝了一口茶,挥手朝着这七八人微笑道:“呐,别光看着啊,吃点东西,喝点茶,恢复精力,一会还有难题等着大家呢。”

诸人看到陛下如此平易近人,并没有高冷酷面,都有些暖心,笑着点头,接过茶盏饮了两口,吃了两三颗樱桃,然后也不敢多造次失礼。

拘谨的场面打开之后,罗昭云放下茶杯,润了润喉咙,端坐道:“好了,那咱们开始议政吧。”

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全都表情肃然起来,恭敬听着。

罗昭云道:“是这样,在朝堂上,高卿家作为户部尚书,同平章事,已经提到了赋税与库存的问题,朕颇感吃惊啊,我大华的国库内,竟然只剩下如此少的钱帛和粮草,比前朝大隋少了十倍,不得不未雨绸缪,做些筹备,否则南方战事未了,会持续用钱粮,吐蕃、百越、高句丽的边塞威胁,也是隐患,各地旱灾水灾等,都需要紧急钱粮赈济,不能就这样亏空干等,当想出好法子填补才行,高卿家,你作为户部尚书,你先来说说,有什么法子?”

高士廉一边听着,一边也在沉思,此时被点名第一个说,神色错愕了一下,旋即恢复镇定,说道:“回陛下,我大华新立一年,才只收了一次秋季税收,四处各地耕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的确没有多余的赋税可缴上来。加上陛下曾在入京城时候,发下敕旨,立国之初三年,轻徭薄赋,各地官员们担心强加各项税收,会触碰陛下的旨意,所以第一年的赋税额度很少。”

“如果要增加国库,只能从今年的收税上作规划,比如人丁税、过桥税、耕牛税、租庸调税等,只有提高了税比,加上今年的耕地超过去年,或许赋税能够翻上一倍,填补国库空虚。”

罗昭云闻言摇头道:“这不妥,朕的敕旨发往各地,既然说过不额外加税,轻徭薄赋三年,就必须遵守承诺,按照最低的赋税标准来推行,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让百信乱后思定,能够回到乡里继续耕作,恢复户籍,稳定天下大乱的局面。”

“这个......”高士廉的提议被否定了,顿时觉得脸面有些无光,尴尬拱手道:“暂时微臣只想到这些法子,中规中矩,怕是难以让陛下满意了。”

罗昭云沉思了一下,目光闪烁,又问道:“让百姓回乡,恢复生产的安民田宅令,颁布下去没有?”

长孙无忌道:“回陛下,已经颁布了,针对流亡在外的人员,自隋炀帝大业开始,又四处征集壮丁修建长城、大运河、东都等,动辄百万壮丁,后来抗突厥,三证高句丽,征战不止,导致各地烽火征兵,各路义军争夺地盘等,又加重了百姓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人口锐减,经济调敝,原本大城的地方,由于百姓散亡,人口只剩下十之三四。很多村庄更是几乎灭绝人迹,老百姓家无余粮、生活困苦,这条令便是要各地流散人员返回原籍,恢复他们的身份,归还他们原有的田地和房屋,并且派出地方官吏好好安置,重新登记户口在册,晓谕他们尽兴生产,不对穷苦百姓歧视,还要按人口重新规划土地等。”

这一条令对稳定百姓人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只有真正抓住民心,得到百姓拥护,那么才能站住脚,朝廷才能稳固,有威信力。

罗昭云微微点头,如果百姓不安定,吃不上饭,就会再次聚义造反,把对隋朝的怨恨转嫁给新的朝廷,就相对麻烦处理。所以安抚难民,稳定地方,是当务之急,于是他语重心长道:“除巴陵、江南一带还有战事,南方没有完成统一外,黄河以北,关陇,巴蜀,河东、幽州之地,大半壁的江山都稳定了,加快人口普查,大索貌阅,掌握民间人口户籍情况,还有调查各地乡绅、豪强等占地情况,这是最好赋税的第一步,倘若没有准确的人口户籍情况,详实税收就无从谈起了。”

第九百八十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

罗昭云提出了各地安抚难民,恢复生产,轻徭薄税的建议,政事堂的同平章事、参知政事等,全都点头赞同,大方向是正确,具体实施,需要政事堂、户部、各地郡、州、县的行政部门来执行。

“天下圣明,莫过陛下,此些见解,臣很赞同。”温博彦率先开口称赞。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也是觉得陛下之言,很有道理,比他们看得还远。

连一向刚毅,不会奉承的魏征,都在一旁频频点头,对陛下的‘轻徭薄赋’‘安置流民’的说法,非常赞同认可。

“治大国如烹小鲜,决不像前朝那样,操之过急,用力过猛,陛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是本朝之幸,百姓之福!”魏征的话比较公允,其它人闻言,也都在点头。

罗昭云听着这些赞词,并没有往心里去,因为每天听着臣子恭维的话多了,有些免疫力,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敷衍了事,他现在想要解决的是赋税问题。

“眼下当务之急,是从哪些门阀、乡绅、豪门里,征收更多的赋税。朕也知道,一些门阀林立,已经存在百年,少的也有数十载,几代下来,宗族开枝散叶,势力盘综错杂,或在朝廷为官,或霸占一方土地成为豪雄,长年因为这个那个原因,不上税,而且收了更多佃户的田地,庇荫大量人口,这些都是阻止朝廷受赋税的障碍。”

“此外,一些商户、富甲们,也该将税收提一些,依据家产规模,经营规模,进行分级收税,经营不同大小规模,上税自然有高有低,明文规定出来,免得地方执行时候,随便添加或是削减。”

罗昭云是有所考量的,他熟读历史,自然知晓,按人头收税非常不公平,因为贫苦百姓,家里人口虽多,但是耕地少收,加上各种置办家业,为儿子婚娶等,需要花费很大,存不下多少余钱和口粮。

相反,那些乡绅、豪强们,通过各种捷径,占据了大片土地和财产,还不缴税,最后使得民间的财富和税收没有收入朝廷,反而是被这些地方豪绅势力给过滤、吸取了,长久下去,一个王朝的社会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最后导致分崩离析。

比较的办法,就是推行‘摊丁入亩’,不按人头税征缴,而是依靠土地为标准,谁耕作的土地多,就交的多,仅此而已。这样耕作地少的百姓家里,多余的劳动力,就可以释放不出来,不必过度依靠佃户耕田,而是变成手工业劳动者,从而促进商业、手工业的发展。

其余人听完,神色多少有些不自然,虽然早已猜到,陛下会对门阀不满,但是,没想到陛下才立国之初,就打算对门阀要开刀了。

魏征不算门阀出身,只是出自前朝普通小吏家庭,家道没落,已经沦为寒门,人到中年,这些年见惯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场景,对门阀势大,颇为憎恨,说道“此一时彼一时,自魏晋南北朝之后,北周八柱国,以及大大小小的公卿豪门林立,的确对朝廷律法、政策等,有所影响,不受调配。”

“但经过隋末大乱,义军冲击,战争破坏,古老的门阀也大多人才凋零,势力大不如前了,一些老辈人物,步入黄土,只剩下一些隋朝遗留下的中层官员,如今被启用,但无法像之前的影响力,陛下只要广开门路,加大科举名额,以及建立学府,招收太学生,然后选拔授官补缺,门阀之患就能逐渐拔除,到那时收税,应该阻力很小了。”

言下之意,眼前要对门阀收税,恐怕会引起朝廷波动,对稳定不利。但是从长远角度看,门阀会逐渐被削弱下去。

罗昭云点点头,也知道门阀势力的确到了隋末唐初,经过了天下大乱,已经削减不少,这也给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创造了条件,但是,一些不利因素没有彻底根除,也是的唐朝中期开始,地方割据厉害,制度出现了大问题却不自省,最后动乱加剧,彻底灭亡了。

“魏卿的话有道理,门阀的事,并不急于一时之功,但朕推行按田亩收税,而非人丁数量收税的想法,却不会改变,朕给这个政策起了个名儿,叫做‘摊丁入亩’,你们回去也要商议一下,与检索百姓人口,丈量各县耕地,具体哪些在豪绅手里,都要摸清楚了,接下来才好推行。一旦此事运作得好,等若改变以往了朝廷收税的模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尔等皆为忠君之士,贤才俊臣,当为朕分忧,为国出力,为天下苍生谋福才是。”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诸遂良等人,脑海里还在揣摩‘摊丁入亩’的感念,忽然听到陛下后面如此器重和抬举的话,都忍不住弯身拱手道:“臣等竭尽全力,绝无怠慢之心!”

“那就好!”罗昭云扫了几人一眼,语重心长道:“尔等之中,大多年轻之辈,年不过三旬,虽阅历与经验有限,但才学与能力,朕是信得过的。但诸卿却不能自满,更不能因此出外对其它官员傲慢,以为得君重视便无礼百官,朕不允许此等事件发生。”
首节 上一节 795/8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卫勤尖兵

下一篇:宋朝探花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