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389节
第四百七十五章 猜疑起杀机
洛阳皇宫,大业殿内。
这是隋炀帝杨广的寝宫,在第一门入口是平时私下接见一些重要大臣叙话的地方,自从谶语流传之后,杨广表明看似不在意,但是内心却猜忌重重,毕竟牵扯到了国运,任何君王都不希望看到这种颠覆他政权的潜在威胁。
“天子季无头!”杨广双眼中透着杀机,浑身都是一层寒气。
宇文述、虞世基、苏威、裴蕴、独孤机、裴矩等人都来了,这些都是杨广目前最信任的亲信大臣了。
“你们觉得,谶语可信吗?”杨广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几位大臣都是常年侍奉左右,当然心中明白,杨广是信了,而且要杀人,否则,心病不除,只怕猜忌更重,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何况,这里面有人早就对李阀成为关陇第一门阀有意见,只要搬到李阀,朝中会空出几十的重要职位,都在四品之上,而五品之下到七品,不下几百李姓人,这等若一个大饼子,几人所在的家族都能分利,所以,没有人会反对,为李氏开脱。
苏威这时答道:“启禀陛下,谶语在古代也有出现,最著名的两条,无非在秦代和汉代,一个是:‘*****也’,但秦始皇理解错误,以为是北胡,所以不断修筑长城,防止胡人南下,但最后大秦却亡于‘家胡’他的儿子胡亥手里!”
“另一件事,是汉代‘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的谶语,据说是上林苑的柳树中,有鸟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引发人关注,后来汉昭帝崩无嗣,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有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在位二十七天,就让霍光他们给废了,再立他人,立名“病已”,解释通了,就是皇孙中的病已被立嗣的意思,也被应验。”
苏威的答案虽然看似没有直接回答杨广的问题,但其实通过引经据典,说谶语在历史上都应验,是天命昭昭的一种,当谨慎听之。
杨广精通文学,自然听过这两个典故,微微点头,脸色更阴沉了,又问道:“你们觉得会是谁,能应验了谶语?”
宇文述沉默一下,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应验之人,必须手握兵权,而且还有大背景,威望高,能够一呼百应,这种人才是威胁皇权和陛下头号疑犯。”
杨广闻言点头,跟他想的不谋而合,他不会忘记,其父杨坚是如何从北周手中获得皇位,还有西魏被宇文氏所得,东魏被高氏窃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权臣掌控了朝廷文武大权,一呼百应。
如今关陇权势第一的弘农杨阀刚打掉,李阀就冒头了,让杨广这个对门阀忌惮无比的集权君王,感到不能容忍。
“郕国公李浑,你们觉得,有没有威胁?”杨广亲自说出口,就已经动了杀机。
虞世基这时拱手道:“陛下,这李浑可是朝中元老,北周八大国柱李穆第十子,李阀目前的领头人之一,又身兼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手中有禁卫兵权,加上他的各兄弟众多,门生遍布朝野,恐怕不好动啊!”
他越说难动此人,杨广心中对李浑的危害认识越强烈,更激发了他的狠心。
杨广有意无意地瞥了宇文述一眼,因为李浑跟宇文述可是有着裙带关系,宇文述的妹妹正是李浑的妻子,二人是妹夫与大舅哥的关系,不过,宇文述的妹子已逝多年,加上李浑曾经答应宇文述许爵厚馈之事而食言,两人早闹掰了。
但这次要对李浑一家动手,杨广还是想试探一下宇文述的态度,否则,风声泄露,很容易节外生枝。
宇文述身子一激灵,想到了自己和李浑的关系,立即站出来澄清道:“陛下放心,臣与郕国公早就断交了,这些年,不掐嘴就不错了,私下从无往来,若真是此人应验,臣绝不偏袒庇护,只是恳请陛下,能够放过几个带有宇文血脉的孩子性命即可,让他们流放出去,做一介布衣,也算格外开恩了。”
杨广听完,明白了宇文述的态度,颇为满意,不枉自己如此器重、信任他了,任何时候,都会站在替君王分忧的角度出发,忠心耿耿。
“可有什么办法,令其自裁,免得朝中闲言闲语。”杨广也有他的考虑,不想因为一句谶语,就大动干戈,屠杀一个门阀的领军人物,容易激发朝廷的人心惶恐。
御史大夫裴蕴道:“不如,由臣等出面,透露给他一些信息,让他自己罢官,在家自裁,保得家人无碍,倘若他拒从,便只能派人查处他的罪行了,不过那样一来,跟他关系较近的李敏、李善衡等人,只怕都要提防,免得他们铤而走险,不甘心引颈就戮。”
诸臣都觉得有道理,一旦李浑不从,就要动其它手段了,李浑向来跟李敏关系走得近,这李敏袭爵广宗公,妻为乐平公主杨丽华之女宇文娥英,也算皇亲国戚,按辈分,李敏算是杨广额度侄女婿。
但是君心如天威,最是难测,皇室的人亲情单薄,杨广根本没有考虑这层关系,他只知道,谁若沾上了颠覆杨家皇权的谶语和征兆,就要得到惩治,防患于未然。
第四百七十六章 铤而走险
洛阳城淳化坊,郕国公府,占地数十亩,地势开阔,整个里坊三分之一都是李浑的府宅,大门口一对足有两人高的玉石狮子,威严雄壮,朱红大门,铜钉闪亮,门口四名带刀卫士把守大门,彰显郕国公府的不凡。
夜幕降临,几道身影进入了府邸的后院密室内,商议隐秘之事。
李浑、李敏、李善衡几人碰头,都脸色深沉,表情严肃,对数日前乾阳殿上,杨广询问谶语之事,方士提议要诛杀天下李姓者,他们都感觉到大事不妙了。
虽然杨广最后没有同意,但是并没有对那个方士进行惩罚,可知他已经上心,产生了忌惮心理,李阀这下有难了。
“树生、善衡,现在杨广肯定在背后寻思应谶语之人,我觉得咱们李阀要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老夫可能性命不保,所以,特招你们相商。”李浑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六十多岁,但身子骨还很硬朗,荣华富贵没有享尽,自然不肯就此认栽。
李敏字树生,是李浑的堂侄,今年不足四十岁,做到朝廷光禄大夫,又是驸马,在李阀中威望很高,他也在皱眉道:“叔叔,不光是你,我恐怕也逃不掉,先帝在世的时候,曾经梦过被大水淹没,有方士解梦,担心我那幼子李洪,日后会对先帝不利,暗中下令流放,当时我为保家族,就舍弃了那个孩子,如今谶语冲着李家而来,杨广想到以前的旧事,恐怕我也逃不掉。”
李善衡道:“叔叔,你家有先帝赐予的丹书铁卷,难道杨广真的要不顾它,挥起屠刀吗?”
他们私下已经不称圣上,而是直接唤其名字杨广,可见对这君王已经恨上了,没有了礼敬之心。
李浑神色一沉,叹息道:“今时不同往日,虽然我父当年力助先帝夺取了隋室天下,功劳甚高,被赠予免死的丹书铁卷,上面曾这样写道‘陇四李贤李远李穆昆仲,社稷佐命,公为称首,位极人臣,才为人杰,自此以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今联赐此铁劵为证,传诸子孙,世代永继。持此为凭。’按理说,只要不谋反,就不予以追究责任,但这一次,可是危及朝廷皇室的根本利益,牵扯到了国运,以杨广的冷酷无情,猜忌日重,肯定不会念着丹书铁卷,就饶了我等。”
以前他们几人,不论在东都还是西京,都是飞扬跋扈,权势极重之辈,如今有些虎落平阳的感觉,终于轮到他们感到性命难保了。
这李浑其实也不是什么善茬子,他是李穆第十子,为几继承祖辈爵位和食禄,就怂恿李善衡先后把两个侄子李筠与李瞿昙都杀了,又通过宇文述的关系,把李穆留下的封荫全都囊括在手,事后因为没有给宇文述回报,出尔反尔,从而得罪了大舅哥,成了对头。
李敏愤愤不平道:“从汉末魏晋开始,门阀之乱一直都是各朝天子的心腹大患,没有门阀的支持,他得不到天下,可得到了门阀支持,却要防备别人随时颠覆他的权利,另立他人,这杨广登基之后,动作比先帝杨坚刚烈许多,一副要彻底打散的架势,真让人寒心。”
李混摇头道:“这些年,杨广一直打压门阀,开科取士,想要打破豪门垄断官场,并抬起杨阀,宠信杨素,压制了咱们李阀。说起阀门的根深蒂固,非我李阀莫属,这些年,先帝和杨广都对李阀不冷不热,也没有动过手,就是担心动了老牌的李阀,惹天下旧阀畏惧,一起反叛,那一发不可收拾了,这次极有可能,也是对咱们几个权力过重者,给予铲除了。”
李善衡武功不低,又身为左武卫府郎将,掌管外军宿卫,有实权在手,曾上战场杀人无数,所以,脸色一恨,压低声音道:“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先干掉这个昏君,另立一个幼主,李阀辅政,我们的危局就迎刃而解了。”
李浑和李敏都是一惊,这等若要谋反,跟杨玄感叛乱如出一辙啊!
“先有杨玄感之鉴,你还有铤而走险吗?”
李善衡不以为然,胆量过人,毫无惧色,侃侃而谈道:“叔,我们又不是真的起兵造反,而是发动宫变,就在东都内,及时控制住文武大臣,诛杀杨广,立即宣布拥护杨昭的儿子为储君,择日登基为新的天子,我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李阀诸多族人为官,门生众多,一呼百应,到时候,大局既定,我们便逃过此劫,以后让这江山姓杨还是姓李,全靠咱们的心情了。”
“你有什么周详的计划没有?”李敏也不甘心坐以待毙,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奋起一搏,仿若困兽死斗。
洛阳皇宫,大业殿内。
这是隋炀帝杨广的寝宫,在第一门入口是平时私下接见一些重要大臣叙话的地方,自从谶语流传之后,杨广表明看似不在意,但是内心却猜忌重重,毕竟牵扯到了国运,任何君王都不希望看到这种颠覆他政权的潜在威胁。
“天子季无头!”杨广双眼中透着杀机,浑身都是一层寒气。
宇文述、虞世基、苏威、裴蕴、独孤机、裴矩等人都来了,这些都是杨广目前最信任的亲信大臣了。
“你们觉得,谶语可信吗?”杨广忽然问了这么一句。
几位大臣都是常年侍奉左右,当然心中明白,杨广是信了,而且要杀人,否则,心病不除,只怕猜忌更重,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何况,这里面有人早就对李阀成为关陇第一门阀有意见,只要搬到李阀,朝中会空出几十的重要职位,都在四品之上,而五品之下到七品,不下几百李姓人,这等若一个大饼子,几人所在的家族都能分利,所以,没有人会反对,为李氏开脱。
苏威这时答道:“启禀陛下,谶语在古代也有出现,最著名的两条,无非在秦代和汉代,一个是:‘*****也’,但秦始皇理解错误,以为是北胡,所以不断修筑长城,防止胡人南下,但最后大秦却亡于‘家胡’他的儿子胡亥手里!”
“另一件事,是汉代‘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的谶语,据说是上林苑的柳树中,有鸟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引发人关注,后来汉昭帝崩无嗣,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有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在位二十七天,就让霍光他们给废了,再立他人,立名“病已”,解释通了,就是皇孙中的病已被立嗣的意思,也被应验。”
苏威的答案虽然看似没有直接回答杨广的问题,但其实通过引经据典,说谶语在历史上都应验,是天命昭昭的一种,当谨慎听之。
杨广精通文学,自然听过这两个典故,微微点头,脸色更阴沉了,又问道:“你们觉得会是谁,能应验了谶语?”
宇文述沉默一下,站出来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应验之人,必须手握兵权,而且还有大背景,威望高,能够一呼百应,这种人才是威胁皇权和陛下头号疑犯。”
杨广闻言点头,跟他想的不谋而合,他不会忘记,其父杨坚是如何从北周手中获得皇位,还有西魏被宇文氏所得,东魏被高氏窃取,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权臣掌控了朝廷文武大权,一呼百应。
如今关陇权势第一的弘农杨阀刚打掉,李阀就冒头了,让杨广这个对门阀忌惮无比的集权君王,感到不能容忍。
“郕国公李浑,你们觉得,有没有威胁?”杨广亲自说出口,就已经动了杀机。
虞世基这时拱手道:“陛下,这李浑可是朝中元老,北周八大国柱李穆第十子,李阀目前的领头人之一,又身兼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手中有禁卫兵权,加上他的各兄弟众多,门生遍布朝野,恐怕不好动啊!”
他越说难动此人,杨广心中对李浑的危害认识越强烈,更激发了他的狠心。
杨广有意无意地瞥了宇文述一眼,因为李浑跟宇文述可是有着裙带关系,宇文述的妹妹正是李浑的妻子,二人是妹夫与大舅哥的关系,不过,宇文述的妹子已逝多年,加上李浑曾经答应宇文述许爵厚馈之事而食言,两人早闹掰了。
但这次要对李浑一家动手,杨广还是想试探一下宇文述的态度,否则,风声泄露,很容易节外生枝。
宇文述身子一激灵,想到了自己和李浑的关系,立即站出来澄清道:“陛下放心,臣与郕国公早就断交了,这些年,不掐嘴就不错了,私下从无往来,若真是此人应验,臣绝不偏袒庇护,只是恳请陛下,能够放过几个带有宇文血脉的孩子性命即可,让他们流放出去,做一介布衣,也算格外开恩了。”
杨广听完,明白了宇文述的态度,颇为满意,不枉自己如此器重、信任他了,任何时候,都会站在替君王分忧的角度出发,忠心耿耿。
“可有什么办法,令其自裁,免得朝中闲言闲语。”杨广也有他的考虑,不想因为一句谶语,就大动干戈,屠杀一个门阀的领军人物,容易激发朝廷的人心惶恐。
御史大夫裴蕴道:“不如,由臣等出面,透露给他一些信息,让他自己罢官,在家自裁,保得家人无碍,倘若他拒从,便只能派人查处他的罪行了,不过那样一来,跟他关系较近的李敏、李善衡等人,只怕都要提防,免得他们铤而走险,不甘心引颈就戮。”
诸臣都觉得有道理,一旦李浑不从,就要动其它手段了,李浑向来跟李敏关系走得近,这李敏袭爵广宗公,妻为乐平公主杨丽华之女宇文娥英,也算皇亲国戚,按辈分,李敏算是杨广额度侄女婿。
但是君心如天威,最是难测,皇室的人亲情单薄,杨广根本没有考虑这层关系,他只知道,谁若沾上了颠覆杨家皇权的谶语和征兆,就要得到惩治,防患于未然。
第四百七十六章 铤而走险
洛阳城淳化坊,郕国公府,占地数十亩,地势开阔,整个里坊三分之一都是李浑的府宅,大门口一对足有两人高的玉石狮子,威严雄壮,朱红大门,铜钉闪亮,门口四名带刀卫士把守大门,彰显郕国公府的不凡。
夜幕降临,几道身影进入了府邸的后院密室内,商议隐秘之事。
李浑、李敏、李善衡几人碰头,都脸色深沉,表情严肃,对数日前乾阳殿上,杨广询问谶语之事,方士提议要诛杀天下李姓者,他们都感觉到大事不妙了。
虽然杨广最后没有同意,但是并没有对那个方士进行惩罚,可知他已经上心,产生了忌惮心理,李阀这下有难了。
“树生、善衡,现在杨广肯定在背后寻思应谶语之人,我觉得咱们李阀要遭到沉重打击,甚至老夫可能性命不保,所以,特招你们相商。”李浑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六十多岁,但身子骨还很硬朗,荣华富贵没有享尽,自然不肯就此认栽。
李敏字树生,是李浑的堂侄,今年不足四十岁,做到朝廷光禄大夫,又是驸马,在李阀中威望很高,他也在皱眉道:“叔叔,不光是你,我恐怕也逃不掉,先帝在世的时候,曾经梦过被大水淹没,有方士解梦,担心我那幼子李洪,日后会对先帝不利,暗中下令流放,当时我为保家族,就舍弃了那个孩子,如今谶语冲着李家而来,杨广想到以前的旧事,恐怕我也逃不掉。”
李善衡道:“叔叔,你家有先帝赐予的丹书铁卷,难道杨广真的要不顾它,挥起屠刀吗?”
他们私下已经不称圣上,而是直接唤其名字杨广,可见对这君王已经恨上了,没有了礼敬之心。
李浑神色一沉,叹息道:“今时不同往日,虽然我父当年力助先帝夺取了隋室天下,功劳甚高,被赠予免死的丹书铁卷,上面曾这样写道‘陇四李贤李远李穆昆仲,社稷佐命,公为称首,位极人臣,才为人杰,自此以后,虽有愆罪,但非谋逆,纵有百死,终不推问,今联赐此铁劵为证,传诸子孙,世代永继。持此为凭。’按理说,只要不谋反,就不予以追究责任,但这一次,可是危及朝廷皇室的根本利益,牵扯到了国运,以杨广的冷酷无情,猜忌日重,肯定不会念着丹书铁卷,就饶了我等。”
以前他们几人,不论在东都还是西京,都是飞扬跋扈,权势极重之辈,如今有些虎落平阳的感觉,终于轮到他们感到性命难保了。
这李浑其实也不是什么善茬子,他是李穆第十子,为几继承祖辈爵位和食禄,就怂恿李善衡先后把两个侄子李筠与李瞿昙都杀了,又通过宇文述的关系,把李穆留下的封荫全都囊括在手,事后因为没有给宇文述回报,出尔反尔,从而得罪了大舅哥,成了对头。
李敏愤愤不平道:“从汉末魏晋开始,门阀之乱一直都是各朝天子的心腹大患,没有门阀的支持,他得不到天下,可得到了门阀支持,却要防备别人随时颠覆他的权利,另立他人,这杨广登基之后,动作比先帝杨坚刚烈许多,一副要彻底打散的架势,真让人寒心。”
李混摇头道:“这些年,杨广一直打压门阀,开科取士,想要打破豪门垄断官场,并抬起杨阀,宠信杨素,压制了咱们李阀。说起阀门的根深蒂固,非我李阀莫属,这些年,先帝和杨广都对李阀不冷不热,也没有动过手,就是担心动了老牌的李阀,惹天下旧阀畏惧,一起反叛,那一发不可收拾了,这次极有可能,也是对咱们几个权力过重者,给予铲除了。”
李善衡武功不低,又身为左武卫府郎将,掌管外军宿卫,有实权在手,曾上战场杀人无数,所以,脸色一恨,压低声音道:“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先干掉这个昏君,另立一个幼主,李阀辅政,我们的危局就迎刃而解了。”
李浑和李敏都是一惊,这等若要谋反,跟杨玄感叛乱如出一辙啊!
“先有杨玄感之鉴,你还有铤而走险吗?”
李善衡不以为然,胆量过人,毫无惧色,侃侃而谈道:“叔,我们又不是真的起兵造反,而是发动宫变,就在东都内,及时控制住文武大臣,诛杀杨广,立即宣布拥护杨昭的儿子为储君,择日登基为新的天子,我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了李阀诸多族人为官,门生众多,一呼百应,到时候,大局既定,我们便逃过此劫,以后让这江山姓杨还是姓李,全靠咱们的心情了。”
“你有什么周详的计划没有?”李敏也不甘心坐以待毙,反正横竖都是死,不如奋起一搏,仿若困兽死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