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134节
他身边是三百铁骑护卫,连马身和马首都有铁皮包裹,战马壮硕,骑士魁梧,彪悍十足,扬尘在黄土古道上,滚滚尘土,席卷烟尘冲天。
大军离开京城后,先向东,过函谷,然后一路向北,要经风陵渡口,运过大军到达黄河北岸,才能开赴晋阳。
而叛军很可能就会在河东绛州一带,与先锋军交战。
虽然汉王等人也知道堵住黄河对岸,占据有利地形伏击,就能使京城大军陷入被动,可是河岸驻扎的府兵不少,而且周围郡县的城池并没有投靠汉王,所以叛军要打到黄河口,还需要一些时间,费些周章。
这一日黄昏,赶路整日,人困马乏,三军停顿,安营扎寨。
罗昭云第一次带领这么多的大军,多少有些兴奋,但是他极力保持镇定,否则会让郎将、都尉、校尉、百夫长、队头们看轻。
“派出去的斥候,可查探好了扎营位置?”
一位负责斥候的校尉回道:“禀将军,已经查探完毕,潜伏三里的山坡下空地,正符合将军的扎营要求。”
罗昭云点头,他就是从斥候做起,深知这里面的门道,还有斥候的作用,可以说,斥候利用好了,就像未来的雷电一般,能提前发现敌军的位置、兵力、伏击情况,这些情报,对于军事作战非常重要。
“传令下去,在前方三里安营扎寨,派人向后方的中军送去行军汇报!”
“末将得令!”
罗昭云策马向前,不一会,两万大军抵达了扎营地点,开始分营盘位置。
外围是左前军、右前军、左虞侯军、后虞侯军、左后军、右后军,每军各设两营,这样成梯度扇形向外扩,一圆套一圆的连接,每一个圈都是一个大营,中军营帐以车布在外围,然后步甲一千八百人在外围,骑兵一千人,辎重兵也在内,侍卫军营等,层层环绕帅帐
每营大约一千四百人,一共一百四十幕帐,营街宽十五步,荆条有序,人道马道清晰区分,各营有偏将、校尉率军巡逻,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两万人马基本分完,这是他出行之前,跟李靖反复商讨的驻扎阵图,罗昭云已经默记于心。
很快,各营在挖壕沟,立倒刺,轧帐篷,建立简单的行辕。
由于暂时不在敌战区,所以扎营相对简化,没有那么多防御,预防伏兵来袭。
但罗昭云治军严明,仍一丝不苟地分配着任务,这是提前练兵,提升纪律性,把在京城驻扎时候的懒惰习惯给剔除一些,否则,队伍越走越松垮。
治军之严,必须从刚离开故土,就要严明军纪,如同要面临大敌一般,调动起所有人的紧迫感和纪律性,否则,一盘散沙,不用打硬仗,就会溃败了。
夕阳降落,营地一顶顶白色的帐篷,如同荒野绽放的白花。
罗昭云在帅帐旁跟一些亚将、偏将、虞候总管、功曹等商议一番巡夜和辎重事情后,众人纷纷离去,各忙各的,他则走出帅帐区域,打算四处走走,观察营内情况。
放眼四顾,漫山遍野都是战士正在忙碌着,铁甲生辉,锐光闪烁,寒芒一波一波滚动,在夕阳余晖照耀下,闪烁着诡异的清冷光辉。
一群群年轻黝黑的面庞,眼笑中充满未知的兴奋,北上讨伐叛军,渴望立下功劳。
他站在山坡,看着下方营地,看着校场,看着千万甲士,古代营地的场景,军旅飞扬,一股雄心壮志充塞在心间。
“杀!嗨!嗨!”
远处空地上,有一支相对新军队伍,从未上过战场,正在抓紧练兵演阵,场面壮观。
上千号甲士,迈着同样的步子,喊着铿锵有力的号子,举着长戈长矛,犹如一座正一动的山岳,以无坚不摧的气势向前走着,浑身甲片银光闪闪,血气方刚,这么多人的气势可令风云变色。
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气魄和团体,只有身披铠甲,手持横刀,挥洒热血,马革裹尸的战场上,才会感受到,生命的热烈和悲壮!
夜色降临后,杨素曾亲自带人在远处观望先锋军的阵营,他颇为满意,对于罗昭云的带军和扎营能力,算是认可了,捋须一笑,策马回返了,并没有跟他碰面。
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
大军行军有速,纪律严明,数日后,已经开赴到了黄河岸边。
滚滚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罗昭云率大军在古渡口渡过河面,进入河东蒲州地带,这里已经有了叛军斥候出没,但是大军还没有完全打过来,中间卡住了几座城邑,犹如洪流中的礁石,还在屹立着,随时可能覆灭。
先锋军派出了一些斥候火队,大半日过后,回来只有一半,多数都遇到伏击,与叛军的斥候交锋,互有死伤。
但是,斥候营也传回了一些有用信息,那就是三十万叛军,已经占据了河东、河南二十多个州,如晋州、汾州、云州、代州、朔州、相州等等,铺开的地盘越来越大,许多北齐旧地的遗民,纷纷加入叛军的队伍,凑热闹、搞破坏的意味更浓。
“看来北齐的旧贵和遗民,还没有完全死心,不甘心就这样被亡国了,明着是参与汉王的军队,其实想趁乱造反,使大隋越乱越好。”罗昭云叹息。
这不难推测,因为汉王杨谅,年轻气盛,没有什么大魄力和政治智慧,虽然十三岁时候就被封亲王,委任到地方做总管,但是他没有去上任过,只在几年前,十八九岁的时候,才真正出京。
但不论是抗击高句丽的高元进犯,还是北击突厥,他这统帅都是挂名的,根本没有去过前线,也没有培养出什么军事才能、杀伐气魄来,威望也不足。
就是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汉王杨谅,他在太原起兵,北齐之地的军民全部依附,很多人明显就动机不纯,根本不是看到杨谅有天子之运,旷世之才,而是别有目的,跟着作乱而已。
先锋帅帐内,罗昭云一身铠甲,与众亚将、偏将、都尉,围绕着地图,议论纷纷,商讨进攻对策。
“诸位将军,大敌当前,可有良策?”罗昭云并不着急自己表态,而是想通过询问的方式,知道一下这些将领的见识、谋略等,能说的不如会听的,有几斤几两,一听便知。
四亚将之一的周伯涛拱手道:“将军,末将以为,我军只有两万,而敌军在蒲州与晋州的接壤处,快接近十万兵力,我等不该冒进,当尽快派人联系联系蒲州及周围几座小邑的守军,能包成一团,扎稳脚跟,同时,等候杨帅的大军主力到来。”
“末将附议周将军的高见!”亚将宁武飞直接说到。
罗昭云点头,询问侯莫陈婴,这人出身侯莫陈氏,祖上可是北魏皇室宗族之一,北周六镇起义的时候,侯莫陈顺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绝对的关陇贵族的显赫一员。
“我没意见,你是这次先锋主帅将军,一切听你的!”侯莫陈婴面带冷笑,不以为然。
大军离开京城后,先向东,过函谷,然后一路向北,要经风陵渡口,运过大军到达黄河北岸,才能开赴晋阳。
而叛军很可能就会在河东绛州一带,与先锋军交战。
虽然汉王等人也知道堵住黄河对岸,占据有利地形伏击,就能使京城大军陷入被动,可是河岸驻扎的府兵不少,而且周围郡县的城池并没有投靠汉王,所以叛军要打到黄河口,还需要一些时间,费些周章。
这一日黄昏,赶路整日,人困马乏,三军停顿,安营扎寨。
罗昭云第一次带领这么多的大军,多少有些兴奋,但是他极力保持镇定,否则会让郎将、都尉、校尉、百夫长、队头们看轻。
“派出去的斥候,可查探好了扎营位置?”
一位负责斥候的校尉回道:“禀将军,已经查探完毕,潜伏三里的山坡下空地,正符合将军的扎营要求。”
罗昭云点头,他就是从斥候做起,深知这里面的门道,还有斥候的作用,可以说,斥候利用好了,就像未来的雷电一般,能提前发现敌军的位置、兵力、伏击情况,这些情报,对于军事作战非常重要。
“传令下去,在前方三里安营扎寨,派人向后方的中军送去行军汇报!”
“末将得令!”
罗昭云策马向前,不一会,两万大军抵达了扎营地点,开始分营盘位置。
外围是左前军、右前军、左虞侯军、后虞侯军、左后军、右后军,每军各设两营,这样成梯度扇形向外扩,一圆套一圆的连接,每一个圈都是一个大营,中军营帐以车布在外围,然后步甲一千八百人在外围,骑兵一千人,辎重兵也在内,侍卫军营等,层层环绕帅帐
每营大约一千四百人,一共一百四十幕帐,营街宽十五步,荆条有序,人道马道清晰区分,各营有偏将、校尉率军巡逻,两班轮换,每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两万人马基本分完,这是他出行之前,跟李靖反复商讨的驻扎阵图,罗昭云已经默记于心。
很快,各营在挖壕沟,立倒刺,轧帐篷,建立简单的行辕。
由于暂时不在敌战区,所以扎营相对简化,没有那么多防御,预防伏兵来袭。
但罗昭云治军严明,仍一丝不苟地分配着任务,这是提前练兵,提升纪律性,把在京城驻扎时候的懒惰习惯给剔除一些,否则,队伍越走越松垮。
治军之严,必须从刚离开故土,就要严明军纪,如同要面临大敌一般,调动起所有人的紧迫感和纪律性,否则,一盘散沙,不用打硬仗,就会溃败了。
夕阳降落,营地一顶顶白色的帐篷,如同荒野绽放的白花。
罗昭云在帅帐旁跟一些亚将、偏将、虞候总管、功曹等商议一番巡夜和辎重事情后,众人纷纷离去,各忙各的,他则走出帅帐区域,打算四处走走,观察营内情况。
放眼四顾,漫山遍野都是战士正在忙碌着,铁甲生辉,锐光闪烁,寒芒一波一波滚动,在夕阳余晖照耀下,闪烁着诡异的清冷光辉。
一群群年轻黝黑的面庞,眼笑中充满未知的兴奋,北上讨伐叛军,渴望立下功劳。
他站在山坡,看着下方营地,看着校场,看着千万甲士,古代营地的场景,军旅飞扬,一股雄心壮志充塞在心间。
“杀!嗨!嗨!”
远处空地上,有一支相对新军队伍,从未上过战场,正在抓紧练兵演阵,场面壮观。
上千号甲士,迈着同样的步子,喊着铿锵有力的号子,举着长戈长矛,犹如一座正一动的山岳,以无坚不摧的气势向前走着,浑身甲片银光闪闪,血气方刚,这么多人的气势可令风云变色。
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气魄和团体,只有身披铠甲,手持横刀,挥洒热血,马革裹尸的战场上,才会感受到,生命的热烈和悲壮!
夜色降临后,杨素曾亲自带人在远处观望先锋军的阵营,他颇为满意,对于罗昭云的带军和扎营能力,算是认可了,捋须一笑,策马回返了,并没有跟他碰面。
第一百五十六章 帐内议事
大军行军有速,纪律严明,数日后,已经开赴到了黄河岸边。
滚滚长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罗昭云率大军在古渡口渡过河面,进入河东蒲州地带,这里已经有了叛军斥候出没,但是大军还没有完全打过来,中间卡住了几座城邑,犹如洪流中的礁石,还在屹立着,随时可能覆灭。
先锋军派出了一些斥候火队,大半日过后,回来只有一半,多数都遇到伏击,与叛军的斥候交锋,互有死伤。
但是,斥候营也传回了一些有用信息,那就是三十万叛军,已经占据了河东、河南二十多个州,如晋州、汾州、云州、代州、朔州、相州等等,铺开的地盘越来越大,许多北齐旧地的遗民,纷纷加入叛军的队伍,凑热闹、搞破坏的意味更浓。
“看来北齐的旧贵和遗民,还没有完全死心,不甘心就这样被亡国了,明着是参与汉王的军队,其实想趁乱造反,使大隋越乱越好。”罗昭云叹息。
这不难推测,因为汉王杨谅,年轻气盛,没有什么大魄力和政治智慧,虽然十三岁时候就被封亲王,委任到地方做总管,但是他没有去上任过,只在几年前,十八九岁的时候,才真正出京。
但不论是抗击高句丽的高元进犯,还是北击突厥,他这统帅都是挂名的,根本没有去过前线,也没有培养出什么军事才能、杀伐气魄来,威望也不足。
就是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汉王杨谅,他在太原起兵,北齐之地的军民全部依附,很多人明显就动机不纯,根本不是看到杨谅有天子之运,旷世之才,而是别有目的,跟着作乱而已。
先锋帅帐内,罗昭云一身铠甲,与众亚将、偏将、都尉,围绕着地图,议论纷纷,商讨进攻对策。
“诸位将军,大敌当前,可有良策?”罗昭云并不着急自己表态,而是想通过询问的方式,知道一下这些将领的见识、谋略等,能说的不如会听的,有几斤几两,一听便知。
四亚将之一的周伯涛拱手道:“将军,末将以为,我军只有两万,而敌军在蒲州与晋州的接壤处,快接近十万兵力,我等不该冒进,当尽快派人联系联系蒲州及周围几座小邑的守军,能包成一团,扎稳脚跟,同时,等候杨帅的大军主力到来。”
“末将附议周将军的高见!”亚将宁武飞直接说到。
罗昭云点头,询问侯莫陈婴,这人出身侯莫陈氏,祖上可是北魏皇室宗族之一,北周六镇起义的时候,侯莫陈顺是十二大将军之一,绝对的关陇贵族的显赫一员。
“我没意见,你是这次先锋主帅将军,一切听你的!”侯莫陈婴面带冷笑,不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