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108节
杨广表面含泪拜受,心中在想什么,只有鬼知道了。
这些数十位肱骨大臣们,看到陛下杨坚如此消瘦,如风中残烛,随时有可能熄灭,大都伏地大哭,不管是真是假,至少看得悲悯感人。
他们知道杨坚命不久矣,暂时都住在了山下的近臣宫苑之内,等待文帝驾崩归天之时,好进行守丧事宜。
………
仁寿宫一处角落的宫室之内,跪席而坐,围着四个人,有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以及一位禁卫将军夏侯毅、一位江湖剑客甄琅,正在秘密议事。
柳述低声道:“据我观察,陛下的状态很差,一天的进食量微乎其微,只能以水和稀粥吊命,不出十日,定然要呜呼了,这次诸多重臣都被宣召而来,长安城无人主持大局,正是翻盘的大好机会,我们蓄势已久,该出手了。”
元岩脸色沉稳,点头道:“不错,准备了几年,不论在仁寿宫外,还是长安城内、外,都安插了不少伏兵,策反了一些禁卫首领,只要控制了这里,击杀杨广,挟持众臣,到时候大局已定,再迎来杨勇太子,登基之事,便算尘埃落定了。”
柳述脸色犯愁道:“只是我担心,杨勇被关押东宫地牢,那里有数千长林军把守,不容易得手啊!”
元岩浅笑道:“嘿嘿,这个尽管放心,我元家早就做好准备,收买了长林军中几个首领,到时候,会窝里反,同时东宫府内,还有接应的人,加上有一批死士趁黑杀入,救出勇太子殿下,还是有很大把握。”
“倘若失败了如何?咱们可有预防?”柳述有些担忧道。
“无妨,倘若勇太子救不出了,不是还有他的长子,长宁王杨俨吗?只要辅佐他上去,我们的利益便同样可以达到,只不过风险更大一些。”
柳述点点头,杨勇若被救出,完全可以假立诏书,控制朝局后,宣读陛下要废掉杨广,恢复杨勇的名位,一切宫变的诟病和隐患,便消除无形了。
倘若扶持长宁王杨俨,就难以服众了,至少杨广和杨勇的弟弟,汉王杨谅就不会同意,立刻起兵造反。
“对了,诏书拟定好没有?”
元岩说道:“已经拟定好了,只是缺少了玉玺盖印,暂时无法生效,那玉玺一直被陛下近侍寺人看守,身边有几名忠心耿耿的龙影卫保护,要偷出来,非常不易,如果硬闯,只怕会打草惊蛇。”
柳述叹道:“如今能随意靠近陛下的人,只有二贵人,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了。”
元岩有些顾虑,沉思道:“蔡氏不是咱们的人,那个陈慧儿,倒似乎能说动,毕竟当初就是杨广为最高统帅,带领大军灭了南陈,她岂会不恨?加上软硬兼施,晓之以利,加上胁迫,不愁她不配合演一场戏。”
“那就好,只要让她假意装出被杨广调戏,到时候,你我在旁劝说,骗出玉玺,盖上这拟好的诏书,然后隔离杨广和他的那些布下,就算完成了第一步,外门的事,就不需咱们操心了。”
夏侯毅在一旁粗犷笑道:“仁寿宫这边的禁卫军,就交给我了,有几个裨将兄弟做策应,到时候按兵不动,控制禁卫军不去援救,只要私兵去攻打杨广所居的行宫,消灭他的侍卫,击杀了他,这边就算大功告成。”
“一旦有变,要当心杨广那边,派人去京城求援!”
甄琅说道:“请放心吧,在仁寿宫去往京城的途中,都有我们的人埋伏,尤其那条峡谷道,都是一批黑衣死士埋伏在两侧山上,不管来去是什么官员,敢闯就敢杀,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朝廷官员,只有活人和死人。”
“甚好,传出消息,明晚亥时,仁寿宫和长安城,同时动手!”元岩微微一笑,一切都在谋划之中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
仁寿宫的一处山脚偏殿内,正是划给东宫的殿宇,乃太子杨广的暂居之所。
如今,整个仁寿宫的气氛怪异,非常的平静,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紧张氛围。
杨素、张衡、赵行枢、鱼赞、郭衍、司马德戡、鱼成都等人聚集在一起,都在听候太子的安排。
杨广目光扫过了这些亲信,他的心跳的厉害,因为如今形势已经到最关键的时候了。
通过服侍在隋文帝杨坚身边耳朵小太监回复,还有萧妃亲自去探望,都得到相似的判断,那就是他的父皇,已经不再进食了,只饮一点清水,枯瘦如骨,不出几日,即将驾崩归天。
杨广心中难掩激动,他终于要登位九五至尊,君临天下了。
想到这个目标,唾手可得的宝座,杨广几乎激动睡不着,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虽然在十年前,他就有了这方面的野心,但是成败不可知,甚至胜算并不大,当绊倒了太子杨勇之后,虽然大势已定,但毕竟还有诸多变数。
只要杨坚还是皇帝,杨勇还活着,他的那些孩子建在,杨广的兄弟们还在虎视眈眈,他就不能真正安心。
皇权更迭,大多充满变数,不到最后一刻,他都不敢掉以轻心。
杨广是个有野心、有抱负、有重大使命感的人,虽未登基为皇帝,他就已经想到日后如何开创大业了。
但是自从仁寿元年起,他当上太子的这四年中,杨广施展保持着低调,因为他很清楚,当太子不能高调,不论是贤名太过还是恶名远播,都会引起父皇的反感,太子的党羽多,结交朝中大臣频繁,就会给父皇一种要早登基,不安分的感觉。
任何皇帝,都不允许他在位期间,有任何人能都他的绝对权力,产生阻隔和不顺,哪怕一丝的威胁。
即便皇位迟早要传给太子,但是皇帝也希望自己在位期间,太子恭恭敬敬,老老实实,没有任何的越举行为,没有任何的不恭敬。
否则,皇帝和太子注定会充满了许多矛盾,当初杨勇就是想不通这一点,树大招风,无形中,让杨坚记恨上了,才会那样有意的疏远,不信任,甚至产生敌对关系,这其中虽然有人挑拨离间、独孤后的搬弄,但更多还是,皇权这种特殊权势间的猜忌。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产生的许多误会和忌惮。
杨勇心肠虽不错,但为人有些任性,大局观不足,不懂掩饰,更不知朝廷和皇室的水有多深。
但是,杨广就比他聪明多了,这四年,蛰伏下来,对朝中重臣,并不刻意笼络了,对朝廷大事,也不发表太多看法,深入简出,任何外交大事,也不干涉,朝廷任免、也不荐人,对杨坚、独孤后恭顺有加,好像一下子磨掉了锐气,其实,这就是他聪明之处。
回想到这四年的压抑和愁闷、烦躁、无聊、碌碌无为,现在杨广终于有了像是火山爆发一般的激情。
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有太多的抱负要去实现,杨广给自己顶下的目标,不止是秦皇汉武,还有三皇五帝!
这几日,杨广一下子忙碌起来,不但要代替陛下处置朝政,管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要与太医商议他父皇的医治方案,还有不久到来,规模巨大的国葬事宜。
尤其是,各派系蠢蠢欲动,他已经得到了消息,长安城内的上百关陇贵族,都在相互串门,似乎早讨论未来朝廷新局面,他们如何保证关陇贵族的利益等等,杨广要提防着一些大门阀的举动。
他不会忘记,自家杨氏的天下,就是在北周皇帝驾崩之际,而被外戚操纵,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杨广保持高度警惕,对任何大门阀,都不相信了,可以利用,借助他们的力量,但不会托付大事。
这些数十位肱骨大臣们,看到陛下杨坚如此消瘦,如风中残烛,随时有可能熄灭,大都伏地大哭,不管是真是假,至少看得悲悯感人。
他们知道杨坚命不久矣,暂时都住在了山下的近臣宫苑之内,等待文帝驾崩归天之时,好进行守丧事宜。
………
仁寿宫一处角落的宫室之内,跪席而坐,围着四个人,有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以及一位禁卫将军夏侯毅、一位江湖剑客甄琅,正在秘密议事。
柳述低声道:“据我观察,陛下的状态很差,一天的进食量微乎其微,只能以水和稀粥吊命,不出十日,定然要呜呼了,这次诸多重臣都被宣召而来,长安城无人主持大局,正是翻盘的大好机会,我们蓄势已久,该出手了。”
元岩脸色沉稳,点头道:“不错,准备了几年,不论在仁寿宫外,还是长安城内、外,都安插了不少伏兵,策反了一些禁卫首领,只要控制了这里,击杀杨广,挟持众臣,到时候大局已定,再迎来杨勇太子,登基之事,便算尘埃落定了。”
柳述脸色犯愁道:“只是我担心,杨勇被关押东宫地牢,那里有数千长林军把守,不容易得手啊!”
元岩浅笑道:“嘿嘿,这个尽管放心,我元家早就做好准备,收买了长林军中几个首领,到时候,会窝里反,同时东宫府内,还有接应的人,加上有一批死士趁黑杀入,救出勇太子殿下,还是有很大把握。”
“倘若失败了如何?咱们可有预防?”柳述有些担忧道。
“无妨,倘若勇太子救不出了,不是还有他的长子,长宁王杨俨吗?只要辅佐他上去,我们的利益便同样可以达到,只不过风险更大一些。”
柳述点点头,杨勇若被救出,完全可以假立诏书,控制朝局后,宣读陛下要废掉杨广,恢复杨勇的名位,一切宫变的诟病和隐患,便消除无形了。
倘若扶持长宁王杨俨,就难以服众了,至少杨广和杨勇的弟弟,汉王杨谅就不会同意,立刻起兵造反。
“对了,诏书拟定好没有?”
元岩说道:“已经拟定好了,只是缺少了玉玺盖印,暂时无法生效,那玉玺一直被陛下近侍寺人看守,身边有几名忠心耿耿的龙影卫保护,要偷出来,非常不易,如果硬闯,只怕会打草惊蛇。”
柳述叹道:“如今能随意靠近陛下的人,只有二贵人,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了。”
元岩有些顾虑,沉思道:“蔡氏不是咱们的人,那个陈慧儿,倒似乎能说动,毕竟当初就是杨广为最高统帅,带领大军灭了南陈,她岂会不恨?加上软硬兼施,晓之以利,加上胁迫,不愁她不配合演一场戏。”
“那就好,只要让她假意装出被杨广调戏,到时候,你我在旁劝说,骗出玉玺,盖上这拟好的诏书,然后隔离杨广和他的那些布下,就算完成了第一步,外门的事,就不需咱们操心了。”
夏侯毅在一旁粗犷笑道:“仁寿宫这边的禁卫军,就交给我了,有几个裨将兄弟做策应,到时候按兵不动,控制禁卫军不去援救,只要私兵去攻打杨广所居的行宫,消灭他的侍卫,击杀了他,这边就算大功告成。”
“一旦有变,要当心杨广那边,派人去京城求援!”
甄琅说道:“请放心吧,在仁寿宫去往京城的途中,都有我们的人埋伏,尤其那条峡谷道,都是一批黑衣死士埋伏在两侧山上,不管来去是什么官员,敢闯就敢杀,他们眼中,没有什么朝廷官员,只有活人和死人。”
“甚好,传出消息,明晚亥时,仁寿宫和长安城,同时动手!”元岩微微一笑,一切都在谋划之中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谋划
仁寿宫的一处山脚偏殿内,正是划给东宫的殿宇,乃太子杨广的暂居之所。
如今,整个仁寿宫的气氛怪异,非常的平静,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紧张氛围。
杨素、张衡、赵行枢、鱼赞、郭衍、司马德戡、鱼成都等人聚集在一起,都在听候太子的安排。
杨广目光扫过了这些亲信,他的心跳的厉害,因为如今形势已经到最关键的时候了。
通过服侍在隋文帝杨坚身边耳朵小太监回复,还有萧妃亲自去探望,都得到相似的判断,那就是他的父皇,已经不再进食了,只饮一点清水,枯瘦如骨,不出几日,即将驾崩归天。
杨广心中难掩激动,他终于要登位九五至尊,君临天下了。
想到这个目标,唾手可得的宝座,杨广几乎激动睡不着,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虽然在十年前,他就有了这方面的野心,但是成败不可知,甚至胜算并不大,当绊倒了太子杨勇之后,虽然大势已定,但毕竟还有诸多变数。
只要杨坚还是皇帝,杨勇还活着,他的那些孩子建在,杨广的兄弟们还在虎视眈眈,他就不能真正安心。
皇权更迭,大多充满变数,不到最后一刻,他都不敢掉以轻心。
杨广是个有野心、有抱负、有重大使命感的人,虽未登基为皇帝,他就已经想到日后如何开创大业了。
但是自从仁寿元年起,他当上太子的这四年中,杨广施展保持着低调,因为他很清楚,当太子不能高调,不论是贤名太过还是恶名远播,都会引起父皇的反感,太子的党羽多,结交朝中大臣频繁,就会给父皇一种要早登基,不安分的感觉。
任何皇帝,都不允许他在位期间,有任何人能都他的绝对权力,产生阻隔和不顺,哪怕一丝的威胁。
即便皇位迟早要传给太子,但是皇帝也希望自己在位期间,太子恭恭敬敬,老老实实,没有任何的越举行为,没有任何的不恭敬。
否则,皇帝和太子注定会充满了许多矛盾,当初杨勇就是想不通这一点,树大招风,无形中,让杨坚记恨上了,才会那样有意的疏远,不信任,甚至产生敌对关系,这其中虽然有人挑拨离间、独孤后的搬弄,但更多还是,皇权这种特殊权势间的猜忌。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产生的许多误会和忌惮。
杨勇心肠虽不错,但为人有些任性,大局观不足,不懂掩饰,更不知朝廷和皇室的水有多深。
但是,杨广就比他聪明多了,这四年,蛰伏下来,对朝中重臣,并不刻意笼络了,对朝廷大事,也不发表太多看法,深入简出,任何外交大事,也不干涉,朝廷任免、也不荐人,对杨坚、独孤后恭顺有加,好像一下子磨掉了锐气,其实,这就是他聪明之处。
回想到这四年的压抑和愁闷、烦躁、无聊、碌碌无为,现在杨广终于有了像是火山爆发一般的激情。
他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有太多的抱负要去实现,杨广给自己顶下的目标,不止是秦皇汉武,还有三皇五帝!
这几日,杨广一下子忙碌起来,不但要代替陛下处置朝政,管理国家大事,另一方面要与太医商议他父皇的医治方案,还有不久到来,规模巨大的国葬事宜。
尤其是,各派系蠢蠢欲动,他已经得到了消息,长安城内的上百关陇贵族,都在相互串门,似乎早讨论未来朝廷新局面,他们如何保证关陇贵族的利益等等,杨广要提防着一些大门阀的举动。
他不会忘记,自家杨氏的天下,就是在北周皇帝驾崩之际,而被外戚操纵,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杨广保持高度警惕,对任何大门阀,都不相信了,可以利用,借助他们的力量,但不会托付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