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944节


“汉朝人万里迢迢的跑到这里来,还不是自寻死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世间有哪个国家强大和嚣张到这种程度!”

“呵呵!是啊,是啊……不是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嘛,天要让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说的正是汉朝的军队。看他们前几天的架势,好像是马上就要攻占我们的王城一般。却谁知道,上苍降怒,短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让其进退两难了。对于我们波斯族人来说,这不是天助,又有什么称得上是天助呢?”

“他们竟然敢杀了伟大的万王之王……必定会受到上苍的严厉惩罚。这日夜不停的暴雨,就是明示啊!”

“不管怎么说,连续下了这么长时间的雨,肯定会对汉军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再假以时日,等到他们的后勤保障断绝的时候,恐怕不用我们的武士们去拼命,他们也将不战自溃了吧!哼!”

“这很有可能啊!到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全部死无葬身之地才是……。”

乱七八糟的声音,响起在王宫大殿上。总得论调,当然是一致认为汉军不会长久。最终胜利迟早是属于波斯人的。

至于说战败或者是投降,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就算是有一些人想过,但他们最糟糕的预计,也不过是战争会拖延很久,给这片大陆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已。

就在这样的自我陶醉当中,有一些突然发生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察觉。而等到知道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城中忽然有了积水,而且速度极快的迅速上涨。无数人从梦中惊醒,他们惊慌失措的开始从家里往外逃窜。然而,等跑到街道上的时候,这才发现,黑暗的夜色笼罩下,白茫茫一片,改变了这座王城原先的模样。

城头上的守卫者,他们面无人色的跋涉深水而来。把一个天大的噩耗,大声呼喊着告诉了王宫里的这些所有贵族们。

“大事不好啦!城外河中的水,不知道什么原因,自上游倾泻而下,正在淹没王城……!”

扔掉酒杯的贵族们,惊愕的站起身来,他们听着外面的暴雨雷鸣声,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此话怎讲?这怎么可能……!”

然而,随后的具体消息,证实了他们听到的并非是荒诞不经的传言,而是可怕的现实。

“城外的河水自上游决口了!在城头上可以听到巨大的轰响声,扑天盖地而来的洪水,直接冲击着王城所在的方向……在很短的时间里,连城门都已经被淹了。王城已经非常危险,是不是应该考虑动员全部民众出城去躲避呢?”

这些来报信

的城头守卫者,脸色煞白的想起刚刚看到的一幕,他们的心在逐渐沉到谷底。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够感受到那种可怕。虽然在黑夜中看的并不清楚,但只耳中听到的那些水浪冲击城墙的巨响,就已经令人胆战心惊,不能自已了。

如果贵族们在此时能够采纳这个最为正确的意见,也许还会有许多人能够逃生。只不过,一直以来的的固执和多疑,却促使他们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也就终究错失了最佳的机会。

“这一定是汉军的诡计!他们想用这种办法,来逼迫王城里的人开城出去。哼!绝对不能上他们的当,让他们的计谋得逞。”

地位最高的几个贵族,在第一时间就否决了全体弃城而走的可能性。他们认为,这绝对是汉军支撑不下去了,所以才想出这样的毒辣办法来求得速战。这当然不能让他们如愿了!并且很快,其他人也同意他们的说法。在他们的认知中,这么大的一座王城,是不可能真正被水淹没的。最多也就是城里的民众受些损失而已。只要坚持住,别慌乱,汉军是没有办法攻进城来的。

作出决定的贵族们,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有一部分亲自冒雨去城头上观看具体情况如何。他们离开王宫之后,跋涉着已经没过膝盖的洪水,来到城头上的拱楼里。这些人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在这里,即将成为全城很少的幸存者……。

超出所有人预料,这场洪水并不是普通的洪水,被炸开缺口利用绝佳地形的引导,呼啸汹涌而来的滔滔水流,像是传说中灭绝一切的那场大洪水一样,带着毁灭一切的气势,就这样倒灌进了波斯王城!

一夜之间,淹没了四周的大半截城墙。城内水深数丈,几乎所有的街道、民居、建筑等都沉没在了水下。无数哀嚎的声音此起彼伏,想逃却无处可逃。昔日保护他们的坚固城墙,在此时却成了阻止逃生的牢笼。

等到天色灰蒙蒙亮的时候,大雨终于转成了细雨微濛。而许多痛苦的挣扎,也终于渐渐停止。各种悲惨的声音,逐渐归于沉寂。在洪水浸泡中的波斯王城,已经成了一座死城。

在城头拱楼上的人,这个时候终于可以看清楚发生了什么。这些已经被吓得失掉了魂魄的王室贵族,他们不知道自己活着待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还不如昨夜就一直待在王宫里,和那里的人一起灭亡呢!

从这里转身望过去,昔日的王宫,也已经不复存在。那些高大宽阔的建筑,以及曾经的饮宴场所,全都被洪水淹没了。唯一可以确定王宫所在位置的,恐怕就是那座最高宫殿的金顶了。它却还没有被水淹没,孤零零的剩下半截在水面上,好像在诉说着无尽的凄惨。

眼中所见,满城都是漂浮的死尸。当然,更多的是在水面下,在那些建筑物里,或者是在自己家里。满城将近十余万之众,不管身份贵贱,就这样与城殉葬,都成了水底的冤魂。

“汉朝人……都是魔鬼吗!?”

部分王室贵族和此处的守城者,全部加起来不过二三百人。他们挤在一起,瑟瑟发抖的对苍天发出痛苦的叩问。雷声隐隐,苍穹深沉,却得不到任何的回应。

不过,有人会代替上苍对他们作出回答的。不久之后,在他们呆滞的目光中,看到有几艘船出现在洪水形成的水面上。细雨微风,色彩鲜艳的旗帜代表着一种他们从来不曾领略过的精神,正式招展在这片大陆上。

第八百八十九章 名将得来非虚名

在汉之前的华夏大地战争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很多堪称不世出的名将人物。他们在战场上的冷酷无情,令人胆寒。

这其中的代表者,如大秦帝国的武安君白起,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赵国因此而一败涂地,直至灭亡。又比如西楚霸王项羽,一夜之间活埋秦降卒二十多万,也算是惨绝人寰的手段了。

至于其他那些残杀虐杀,更是不可胜数。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同时也是胜利者的特权。

在特殊的战争条件下,这样的行为,自然不能以人道主义的标准来评判对错。但这些具有名将之称的人由此所背负的千载骂名,却是怎么洗都洗不掉的。

然而,相比较起这些前代名将,强势崛起于大汉王朝开始鼎盛时期的元召,不管是在最具权威的《大汉帝国史》中,还是在后世的其他史书记载上,他所做的一切,却只有尊崇和荣誉,不见任何诋毁。

其实,如果细算起来,直接或是间接死在元召手中的敌人,恐怕已经超过以前的任何名将。其他的可以忽略不算,从匈奴战争开始,一直到这次西征波斯帝国。共计在大小战争中消灭的敌人,已近百万之众。

在这个时代来说,不管从哪一方面,这都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数字。虽然这其中也有其他将军的功劳,但统筹运化之功,却几乎都是出自元召一人之力。这不管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史书都是有胜利者书写的。汉国公元召之所以能够流芳千古,虽然与此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他所指挥和策划的战争,所面对的敌人,都是抵抗异族而不是同族残杀。

千年的时光,也不过弹指一刹那。当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芒普照人间大地的时候,天下万族都承受其恩泽,和平共处,世代永昌。而当初在这种“大一统”过程中阻碍过历史进程的那些绊脚石,却已经永远的沉入深渊,难以得到救赎。

这样的悲惨命运,虽然值得同情,却并没有多少人会怜悯。就像是那些在历次烈焰飞腾的大战中死去的冤魂,又像是如同波斯王城这次灭顶之灾的沉沦……被上苍所抛弃的可怜种族,不管是死去还是活着,已经注定会尘埋在历史的深处,被永远的遗忘。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雨停风住,黑色的云层渐渐飘散,轻舒漫卷的大汉龙旗之下,众星捧月一般的年轻汉国公,站立在船头,承受了所有汉军将士目光中包含着的无限崇敬之情。

这是他应得的荣光。这样的忠诚和爱戴之情,皆是发自心底。从将军到战士,每一个人都从自己所在的位置激动的看着行走水面的那艘简易战船。战袍飞扬站立在船头的那个人,带着他们征战万里来到这片陌生的大陆。本来,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还以为会有一番苦战。却没想到,决定性的胜利来的如此容易,兵不血刃,淹没王城,洪水之下,敌人死伤殆尽矣!

就地取材临时打造的这艘船,样式很普通。它当然比不上在中原南北江河中见惯的那些船只,和纵横大海的楼船战舰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但此时此刻,在所有注视的目光中,这艘普普通通的船,却是他们全部的精神所在。

雨过天晴,东方红日初升。在王城四周,目光所及处,远近浩浩荡荡,皆是水色苍茫。汉军分别驻扎在几处水淹不到的较高地带上,而他们先前所包围的王城,已经只剩了高大的半截城墙和极少的一部分建筑还露在水面之上。那上面的一些模糊身影,正在绝望地等待着他们最终命运的到来。
首节 上一节 944/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