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904节


时光逆转千年,灿烂星空依旧。环顾四野,敦煌城还只是一座被用来当做军事用途的要塞。那些璀璨的世界文化交融还未曾在这里落地生根,更还不到发芽开花的时候。从前根本不会有人想到,从这里会诞生出飞天的神话。而现在,更没有人敢相信,一场会改变无数种族命运的伟大战争,即将从这里正式拉开帷幕。

而在大汉建始二年的新年到来时候,注定创造这一切奇迹的那个人,他平平淡淡说出的话,将会被当成一个伟大帝国对这个时代的宣言。如刀锋雕刻在大地,百世流传,永垂不朽!

“我希望,尽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把华夏文明的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让它们落地生根……千百年后,凡日月所照之地,江海流经之土,都有华夏族人影响力的影子……如此,当无憾矣!”

新年的钟声终于在城中敲响,天空有流星划过,苍穹云层翻涌。满城将士都折身拜倒在地,为城头上指引他们前进道路的那个人祈福安康。

“生而为人,当如是也!虽古之圣贤,难与比肩……!”

默默看着这一场面的司马迁,也虔诚而拜。他不畏权贵屈服,不为帝王折腰。但在这一刻,他心甘情愿想为这个年轻人献上最高的礼遇。

而在不远处的燕王和广陵王,他们都能看出,所有人的态度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两人此刻心中不约而同涌起的念头竟然是:“元召此子威望之高,恐怕连天子都不能与之相比了!”

两个人互相对视一眼,更加坚定了想要借助于他达成此行目的的决心。

不是他们有什么非分的野心,而是实在是心中对未来的命运存有忧虑,才不得不做出这样对他们最有利的选择。

大汉皇室内部从高祖皇帝开始,就腥风血雨不断。吕氏之乱、诸王之争……乃至于后来的七国之乱,哪一次不是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就连被世人所称道的仁德之君汉文帝,在因缘际会之下,一旦被扶上皇帝宝座,也曾经做出过残酷无情的令人不忍言说之事。

“……夜,有司分部诛灭梁、淮阳、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在高祖皇帝和吕后死后,这些威胁到文帝地位的皇族血脉,便统统被彻底清除干净了。短短的一行史笔文字中,到底承载着多少血泪,外人不得而知,只口口相传在皇室后代的只言片语中。即便如此,也足以令人心惊胆颤了。

先皇武帝留下的五个儿子中,太子刘琚虽然遭受波折,却最终顺利的登上了皇位。而对他走向帝位多少都产生过威胁的李夫人之子昌邑王、钩弋夫人之子琅琊王刘弗陵却都先后死去。虽然他们的死因不同,但谁敢说这其中和当今天子没有关系呢?

而今只剩下燕王和广陵王待在长安,人们只知道亲王的身份尊贵,又哪里会真正明白他们每日里的如坐针毡呢!

第八百四十七章 心似绝代天骄种

两位心情急迫的王爷,甚至一刻都等不及。就在敦煌城新年狂欢结束之后,他们与元召进行了彻夜长谈。

那天夜里,他们具体交谈些什么,在后来的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甚至连民间传闻都很少有人提及。但可以肯定的是,燕王和广陵王都得到了自己迫切想要的承诺。当天色大亮,他们态度殷勤的与元召告别回去休息时,可以明显看出,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兴奋与喜悦。

“王爷,进展如何?”

跟随在身边的智囊幕僚忍不住悄悄发问。二王看着大营深处那些铁甲戎机散发出的锋芒,终于按耐不住分享心中喜悦的心情。

“大事成矣!元侯已经答应我们的请求。你们现在可以回我们封地,立即着手准备追随大汉军队海外开疆辟土的各项事宜了。”

王府幕僚们闻听之后都大喜过望。他们没有想到,元召竟然这么痛快就应允了这件事。本来还以为会费些周折的呢。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将来海外立国,称王称雄,可谁也管不着了!”

二王一边脚步轻快的前行,一边听着手下人的恭维道贺。也是连连点头。虽然元召同时提出了许多限制条件,但听他口中所说的那些好处,已经足以令他们欣喜若狂了。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只要按照元召所说的去做,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前些年的淮南王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那几位王爷可都是曾经怀有不臣之心的人,如果严格按照大汉律例来法办的话,绝对都是杀头赐死之罪。可后来就因为元召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立刻就摆脱了困守孤城束手待毙的命运。时至今日,他们在东海之外的辽阔海域所开创出的局面,令人又羡慕又嫉妒。除了依然尊奉大汉的国号之外,完完全全就是独立的王国,是真正的海外之王啊!

燕王和广陵王想象中的要求并不高,他们的立足之地,只要能达到东海之外这些王爷的水平就足矣。然而,元召给他们绘画的未来蓝图,却宏大到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西方大陆,那是真正的物华天宝之地。如果将来得到完全开发,比之大汉的土地并不逊色多少。而且疆域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如果那里真的是如同元召所描述的这样,比较起来,他所提出的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在那里称王的后世子孙必须无条件遵从大汉正朔,以汉帝国为祖先和发源地这样的条件,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其实,就算他不这样要求,两位王爷也绝对不会轻易的丢弃大汉的旗帜。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的是高祖皇帝血脉,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是华夏文明。虽然远隔天涯、异域他乡,也无不以此为傲。

“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了他们?万一将来他们的子孙起了异心,想要与大汉进行割裂怎么办?”

应元召要求,一直全程参与听闻这件事的司马相如皱起眉头,他想到了将来的很多种可能,终究是有些担心。元召却笑了起来,他看着东方升起的朝霞,满怀信心地回答道。

“这样的问题不必担心,他们不会这样做的。世界发展的方向,总是文明逐渐取代落后,并且会一直遥遥领先着时间车轮流转的速度。而只要我们大汉帝国能够保持远远超出任何地方的先进与文明,便会一直做这个世界的引领者。无论是谁,他们只会顶礼膜拜,以归附大汉为荣耀,又哪里会去主动割裂呢?”

司马相如茅塞顿开,他连连称是,终于彻底的放下心来。然后,心满意足的回去休息了。

他们都能够接着好好休息,元召却没有这样的好待遇。为了接下来的一个重要计划,在大战的空隙里为了准备这次全体将士的新年欢宴,而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好好睡过觉的大汉年轻掌权者,还是再次骑上战马,在这新年的第一天,去巡视军营,对将士们送上祝福。

当他首先策马来到伤病员所在的营地时,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在这里,他见到了上次玉门关外大战后一直随军养伤的飞龙军英雄们。

出身于宗室子弟的刘旭,受了几处轻伤,并没有什么大碍。而和他一起飞上天空的那些勇士们,受伤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有一架飞行装置在作战中起火燃烧,上面的三人全部不幸遇难。

其他勇士们被救回之后,就成了被重点保护的英雄人物。而在这次长安使团到来之后,他们每一个人因为功勋卓著,都得到了皇帝陛下亲自签发的嘉奖令。封赏之厚重,令人艳羡赞叹。

“元侯,敬请放心!我们的伤根本就不碍事。什么时候再需要协助大军去作战,保证一点儿都不打折扣!”

得到元召亲自来看望的这十五位勇士都非常激动。刘旭在寒风中赤膊打着绷带,神色慷慨拍着胸脯,代表所有兄弟表态。

他们每个人胸前,仍旧佩戴着在作战之前元召发给他们的那个铜铸铭牌。上面只简简单单刻有“飞龙”两个字的这个小牌子,制作的并不精致,甚至显得有些简陋。但所有人却看得无比重要。这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最高荣誉,无论以后这支能够飞天作战的队伍扩充到了多大的规模,佩戴着这枚小小勋章的勇士,走在大汉军中,便会受到所有人的注目礼。

元召看着这些热血男儿,心中有许多感慨和愧疚。在他不为人所知的计划中,玉门关外第一批用作实战的那六只热气球模型,其实是抱着全部损毁的实验性质来使用的。

在几千年前的大汉帝国时代,他强行让这种划时代的东西出现在战场上,本身就是一种逆天的行径。就算是不怕遭受天谴,可是技术上的条件还远远达不到合格的水平。

就连元召也根本不敢确定,人可以坐着它飞上半空,究竟还能不能活着下来。所以,他才以严厉的态度拒绝了李陵、季迦、陆浚、卓羽这些年轻人的跃跃欲试,他们都是他付出心血的亲传弟子,他不能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

“你们都是好样的!将来的史书上,必定会留下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好好养伤,不久之后的大决战之日,还需要你们大展神威,再次飞龙在天!”

元召挨个儿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就此传递到每个人身上。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十五勇士瞬间打了鸡血。
首节 上一节 904/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