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第898节
“伟大的王,这件事与先知的门徒们无关,更与我的那些追随者没有任何关联……如果不听我的劝告,恐怕我们所有人,都将埋骨在这戈壁荒滩,再也回不到西方大陆了!”
波斯王终于被他的倔强所激怒,他失去了耐性。不再理会布亚诺的苦口婆心。命令手下武士把布亚诺和他追随在军中的那些门徒,都用绳索绑起来,吊挂在驼阵上方的高高木架上。他要让他们跟随他的大军,亲眼目睹是如何踏破玉门关城墙的。等到那个时候,再砍下他们的脑袋,让所有人都知道触犯波斯王威严的下场!
可怜的布亚诺千辛万苦的逃回来,又被绑在木架上摇摇晃晃地原路返回。大军出动,沙尘飞扬。也不知道是迷了眼,还是心中哀伤,这位先知传人泪流不止,仰天悲泣。
不过已经没有人再去注意他了。由波斯王亲自指挥的大本营近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遮天蔽日而去。而先头部队已经在菲普利亲王的统帅下,直扑汉军西域都护府的最后一座孤城,到了此时此刻,敦煌已经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他要亲自督促围困这座孤城的波斯军一鼓而下,把里面的所有人都消灭干净,然后让这座要塞彻底消失。
至于西域人的异动,不管是波斯王还是其他的将军们,都决定先不去管他们。他们都有绝对的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玉门关。到时候什么都不会缺的。只要打开了汉朝的大门,西域这块贫瘠之地,已经没有什么价值。把所有的西域人都杀光,让这里重新变成一片荒漠好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敦煌城汉军的最后劫难,在困守孤城月余之后,忽然就来临了。
从守城汉军发现异常,全体开始准备战斗,到几万波斯军队从四面八方开始展开疯狂的攻城作战,时间非常短暂。
张骞亲自拔刀站在城头,他已经给守城的每一个汉军都下了死命令。除非流尽最后一滴血倒在自己所守护的位置,否则任何人不准退后一步!
这道命令很残酷,与其说是作战命令,不如说是誓死的誓言。如果还有一线生机,没有人愿意在这远离故国的地方战死。但现在,他们已经别无选择。每一个战士横刀立盾站在城头上看着脚下的汹涌如潮,他们其实已经非常明白,今日就是他们舍身报国的时候了。
也许,在激烈战斗爆发之前的最后一瞬,有许多战士都曾经远远的望向东边的方向。那是他们的故国和家园,如果终究会战死的话,他们希望倒下的时候,能够面朝东方。那样,回家的魂魄,才不会迷失方向。
敦煌要塞保卫战,之所以在后来的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因为它的壮烈和悲歌。这场战斗从始至终都是浸泡在血泊中。波斯大军要全力攻打玉门关,就必须把身后的这颗钉子拔掉。因此,敦煌之战的残酷,可想而知。
从早晨开始直到中午,大半天的时间里,守城汉军共击退数次波斯人的疯狂进攻。城墙上下,尸体狼藉,片片砖石都被鲜血染红。
万余汉军已经牺牲过半,城头上高高飘扬的大汉龙旗却依然不倒。
当又一轮密集的铁箭和人潮再度袭来的时候,震天呐喊中,浑身是血的张骞紧紧撑住旗帜,最后回头望了一眼家国的方向……永别了!我的大汉,我的故土!
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乘万骑出玉门
菲普利亲王没有想到,当初出于战略需要,波斯大军故意没有全力进攻的这座孤城,现在竟然变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自从波斯人开始出现在西域,简直是所向无敌,不可抵挡。他们在大食等几个小国的引导下,迅速占领了整个西域。并且大败驻守的汉军,接连攻陷酒泉等三郡要塞,而之所以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没有趁机把敦煌城也拿下,是因为听从了尼赫古元帅的建议,把这里当做诱饵之用。
不过,尽管波斯人重兵等待,他们却一直没有等来汉朝的援军。围城打援的军事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如今随着玉门关战场形势的突然变化,位于波斯大军后方的敦煌城,反而变成了一个必须清除的有害障碍。
然而,让他们吃惊的是,本来以为轻而易举就能踏平的这座关城,却在这关键时刻,变成了一处铜墙铁壁般的坚固要塞。
声势震天的呐喊厮杀中,调动五万军队攻城的波斯亲王,终于感受到了汉军的嶙峋铁骨。他非常不明白,被围困了一个多月后的这座城和里面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顽强的抵抗精神。
敦煌城距离玉门关不过百里之遥。如果放弃这弹丸之地,留下部分军队继续围困,而大军向前去玉门关决战,这样的作战方式也并不是不行。但有这样一个隐患在身后,尤其是在西域人开始不配合的情况下,终究是令人难以安心。
“全军压上!一刻不停地轮番登城作战。必须在晌午之前把它给我拿下!”
站在驼峰上观看战况的菲普利亲王有些焦急起来,他果断的下了死命令。波斯王所在的大本营已经从酒泉出发,如果因为敦煌之战的原因而延误大军前进的步伐,那么他将无法承受波斯王的怒火。
得到命令的波斯武士们在几个将军的带领下,疯狂的又冲了上去。前方爬上城头的人,在与汉军的拼命搏杀中,不断地掉下来,或死或伤。城墙下死去的人,堆垒的很高,后面的踩着这些尸体和血,顶着大盾继续往上攀爬。
虽然死去了这么多的武士,但并没有触动这位波斯统帅的不忍之心。战争中,这样的死亡并没有什么。在他们的传统认知中,身为效忠于波斯王的武士,最好的归宿,本来就是死在战场上。这是武士的使命,更是他们的荣耀。
也许,汉人果然是一个难以征服的民族。不过,也就这样了吧!
看着大批的波斯武士陆续爬上城头,开始展开对残余汉军的无情绞杀。在重兵围绕之下的菲普利收回目光,敦煌城马上就被攻克,不必在此再逗留,耽搁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前方目标不远,大军要再次直扑玉门关!
然而,突然的变化,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有浓重的云层悄悄遮蔽了太阳,大地上骤然响起的雷霆,似乎连它都要畏惧这种锋芒。
自敦煌至玉门关之间辽阔的大地上,千军万马踏起的飞沙,形成一条鳞爪飞扬的苍龙。亢龙有悔,搏击长空!这种凝聚起来的无敌气势,将要带领着以龙为图腾的华夏战士,去杀尽一切入侵的敌虏!
有敌来袭!在得到拼命赶回来的波斯骑兵报信之前,菲普利亲王就已经预感到了什么。他也是身经百战的统帅,对于战场上的危险有着灵敏的触觉,并且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反应。
驼阵中有高高的瞭望塔,在上面的士兵发出了警报。敌人来自东面,不用问,肯定是玉门关的汉军。他们竟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突然出现并且发起进攻,对于正在全力以赴进行攻城作战的波斯军来说,形势极为不利。
不过,菲普利亲王并没有慌乱。他有信心,凭着自己手下的这些人马,完全可以抵挡的住来突袭的汉军。而且如果可能的话,他要把他们全部留下!
菲普利马上紧急传令,一面派飞骑去报告给后面随大本营行进的波斯王知道,一面调动分派人马。攻城的继续攻城,争取在汉军到来之前,把这座城池完全占领。而剩余的则调拨出两万骑兵,分左右两翼,迅速去包抄和迎击来袭的汉军。
不得不说,菲普利是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合格统帅。在这样的紧急时刻,他做出这样的军事部署,完全是一种最正确的方式。就算不能迅速的打退敌人,也能在短时间内立于不败之地,来袭之敌根本就不能突进到中军来。
临危不乱,当机立断。按照以往的经验,亲自指挥战斗的这位波斯统帅,很有信心和把握今天打一场漂亮仗。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他并不了解对手的实力。更不可能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是这人间最强者!
烟尘四起,迎面风生。久违的战场气息扑入怀中。身负天下之望,以帝国丞相身份坐镇长安的元召,终于再一次骑上战马,亲自率领着他的战士冲锋。
作为一军统帅,他本来不应该做出这样轻率冒险的举动。坐镇玉门关,运筹帷幄,指挥全局。这才是他应该做的事。
然而,他还是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亲自跨马出玉门,挥刀斩黄沙,直接来到了战斗的最前线。
这样做的原因,仅仅只是为了偿还故旧情意,还有……一个承诺。
在玉门关外牺牲的西域都护府全体将士,自李敢以下,他们全都是当初跟随他开通西域的第一批勇士。而今,他们埋骨黄沙,不得还乡。念起当初共同作战的情意,元召心中比谁都悲伤。
兵发长安之日,那个已经为他卸甲束起长发的巾帼红颜,曾经想再次随军作战。却被他坚定地拒绝了。他只答应她一句话。
“我会把波斯王的头颅,和所有赤火军将士的遗骸,都一起运回长安的。”
不管是为了家国大义还是个人情意,他都没有理由允许自己安稳的待在后方。他心中藏着的那把刀,已经渴望嗜血久矣!碧血黄沙,朔风大起,正是男儿纵横叱咤之时!
所有玉门关汉军,除了留下两万守城之外,三万大军集结而出。几天之前的那场大胜利,已经把所有将士的求战情绪激发到了极点。今天能够得到这样的出战机会,对于参战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激励。而且,尤其令他们振奋的是,这次是元召亲自带领他们作战!只是这份荣耀,就足以令人热血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