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892节


黑云压城,黄沙满天。第一轮如同雨点般密集的铁箭就这样来临了。令人头皮发麻的沉闷声音撕裂了空气,带着无边的死亡气息从高处落下。刹那之间,正面主攻方向的整段城墙和箭楼,就全部被笼罩在了这片箭雨当中。

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冷兵器时代强弓硬弩的威力到底是有多么可怕。万箭齐发,遮蔽半边天空,在这样的打击下,城头方圆之内几乎无立足之地。

波斯军弓箭手们连续不停歇的三轮投射后,就已经来到了城下护城河边。玉门关外的护城河倒是挖的很宽,只是很可惜,在这个季节因为气候的原因,降水稀少,河里的水连膝盖都没不过。并且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根本就对咆哮着冲过来的波斯死士们形不成任何障碍。

几十丈外,遵照将军们命令暂时停止攒射的弓箭手,都把手中的强弓对准城头,准备随时射杀上面露头的幸存者。

几十架云梯已经搭上了城墙,口中衔刀的死士如同蚁群汇聚到城边,开始争先恐后的往上爬。高大的木架也缓缓升起,巨大的刁斗上面以百人为组,准备升高到合适的位置后,他们跃下城头展开肉搏。

在城下观望的波斯将军们都很有信心,在如此密集的箭雨打击下,城头上的守军一定伤亡惨重。就算他们在仓促之间再迅速组织起防御力量,想要挡住波斯死士的连续不间断进攻,也绝对坚持不了很长时间。

狂妄的呐喊声开始到处响起。破城!屠杀!只在今日太阳落山之前。

辽阔无垠的地平线上,今天的落日余晖似乎格外绚丽。透过沙尘远望,西面的半边天空都被万千云霞栉次鳞比的铺满。红的似火在燃烧,令人无端的心颤。

城头箭簇如林,元召站起身来,用手拂去落在身上的尘土。他微微眯起眼睛,看着远方天空,如火如荼。不由叹息一声,今日大战开始,从此西去征杀,那落霞处,当尽是男儿气,英雄血!

第八百三十五章 无限荣耀在远方

华夏大地,千年战火不绝。在这么长时间的烽火战乱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所流传和积累起来的经验,与那些只知道凭着力量勇猛冲杀的蛮夷之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那些古老的兵法战术就先不用去说了。只是在如何有效的防卫关城这一方面,发展到大秦王朝时候,就已经具有了非常成熟的一整套机制。

而随着汉王朝国力的不断攀升,这些年来对一些边关雄城更是进行了大力改造。而扼守西部通道的玉门关,就是一处重点防护之地。

波斯人可能永远不会想到,他们射上城头的箭雨,除了几个实在倒霉到极点的汉朝守军被射杀之外,其他的所有将士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伤害。

等到箭雨停歇,波斯大军开始攻城的时候,从藏身掩体中出来的汉军便重新回到自己的守卫地方,并迅速做好了战斗准备。

下一刻,杀声震天,血浪翻涌,如同蚁群般攀援而上的波斯人,终于与他们的对手开始一场真正硬碰硬的较量。

玉门关守将和他手下三万多将士,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奋不顾身的投入了守城之战。他们把手中已经磨得寒芒四射的战刀,恶狠狠地砍向爬上城头的敌人,每一刀,都凝聚着忠诚和力量!

无数刚刚爬上城头的波斯死士,还没等看清楚他们想征服的这座雄城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就中刀溅血,永远失去了这个机会。那些从高处跌落的尸体,如同下饺子一样掉到下面的护城河里或者是坚硬的土地上,死的异常悲惨。

观战的波斯将军们看到城头上的抵抗异常猛烈,波斯死士在第一时间就死伤惨重。很明显,先前的那些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他们大声怒吼着,命令军士吹响长号,督促攻城者加快行动。

波斯人一旦发起狂来,都是嗜血的猛兽。从头顶落下的同伴们不仅没有令他们感到害怕,反而更被这种死亡激发了胸中的野性。大批大批的死士嘶声怒吼着不断往上爬。前边的刚刚死去,后面的又冒出头来,他们就是要用鲜血淹没城池,用死亡征服一切!

有许多力大无穷的波斯人,率先爬上云梯。他们用坚硬如铁的胳膊举着大盾,挡住上面射来的箭和砍下的刀,为后面的人提供保护。然后快速的攀爬到城头,翻身跃上,想要破开缺口。

然而,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如林的长矛大戟。成簇寒芒刺过来时,就算是盾牌也保不住他们的性命。这些力大如牛的家伙,被长矛穿透身体,高高抛下城墙,摔成肉酱。然后汉军会迅速堵住缺口,战刀、长枪、重斧……这样激烈的厮杀,在玉门关城头各处轮番上演。

在重伤敌人的同时,许多汉家战士,就在这第一轮的战斗中,也失去了生命。波斯人的悍勇有些令人意外。他们根本就不怕死,往往在临死之前,也会把手中沉重的兵器扔过来杀伤对手,或者是干脆抱住汉军战士一起摔下城头,同归于尽。

战况从一开始就陷入最激烈的状态中。一方面是不惜一切的进攻,另一方面是与城同在的死守。这是同一时代的东西方两个最具影响力帝国之间的生死相搏,更是世界不同文明的忠诚与信念较量。

古往今来,世人只知道战胜者的荣耀和名将风采。往往却对那些在此过程中黯然消逝的生命刻意的淡忘。而史书上寥寥几笔记起时,也只不过是冰冷枯燥的伤亡数字而已。

元召站在箭楼高处,看着眼前的烽火烟尘大战场面,在冷漠坚毅的面孔下,却并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情绪的翻涌。

如果波斯人不来侵犯,在他有生之年,就算是大汉帝国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他也绝对不会允许任何人主动发起对外扩张战争。

身为炎黄后代,祖先留下的这片大地,已经足以很好的滋养华夏族裔。这亿万苍生,世代传承,文明昌盛,光耀东方。没有战争,就没有那些热血与伤亡,他们守护自己的家园,安乐祥和,虚度光阴。

这也许是元召需要穷极一生,才能去实现的目标。而现在,显然远远还没有这样的和平环境。

那就去战斗吧!如果能够用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这一代人的生命和热血,换来华夏百代千年和平的基础,那就算是万劫加身,寸寸成灰,他也无怨无悔!

波斯死士强行登城不利,那些高大的攻城器械开始发挥作用。有滑轮和长臂控制的攻城架高高升起,有些甚至比城墙还要高出几丈。上面刁斗里的波斯武士们一边往城里射箭,一边被陆续投运到城头。

这些攻城器械,看似笨重无比,却是十分坚固和运转灵活。这个时代的波斯人能够制造出这样的攻城利器,就连一直观战的元召都有些惊奇了。

看来,力学和各种机械原理的运用,最先崛起在西方,并不是没有由来和根据的。就算是蛮夷之族,也并不缺少聪明的头脑啊。

攻城架果然是非常厉害的东西。这种如同小型空中堡垒一样的东西,城头汉军射出的弩箭,都被那些保护装置很好的遮挡住了,几乎伤不到上面的人。而他们却能不断居高临下的俯射,对汉军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伤亡。

随着第一批波斯武士被空投下来,在城头上与汉军展开激烈的厮杀。那些死士们又从城墙方向展开了新一轮的攻击。虽然有大批的云梯被损毁,但又有更多的被竖立起来,波斯人踩着同伴的尸体,蜂涌如潮,攀援而上。

在这样的夹击下,形势一时间有些危急起来。汉军将士们开始出现大量的伤亡。负责指挥的将军眼睛都红了,他嘶声怒吼着,与所有将校们一起,都亲自拔刀而战。鲜血纷飞,染红了城墙上的每一块方砖。

玉门关守军三万,城外波斯军八万有余。如果这样消耗下去,很可能不用等到天黑,这段城墙就将失守了。

远处的那些波斯骑兵,在拼命勒着马匹的躁动不安。他们已经做好了冲锋的准备,只要攻城的波斯死士能够抢占城门位置,一旦时机来到,万马奔腾,就将踏关而入。

猎猎作响的旗帜之下,李陵把手中的剑已经无数次抽出来又插进去。他神情焦躁的又一次抬头去看站在箭楼上的那个身影时,见他还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没有发出任何命令他们作战的指示。

自长安而来的两万精兵,包括数日前刚刚大胜一场的飞龙军,他们并没有参加城头的战斗。此刻,这支养精蓄锐的军队,就在内城门边的教军场上,他们集结在此,准备等候一个出击的命令。

只是,这个命令迟迟还没有来。城头大战如火如荼,每一个整装待发的战士都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就算他们所有人都和李陵一样的急迫心情,也没有人敢骚动半分。

站在这座雄城最高处的那个人,不仅是他们的直接指挥者。更是这整场战役的部署和决策者。没有他的命令,即便波斯人已经攻上城头,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波斯人确实已经攻上玉门关城头,虽然只有很少一部分。但他们凶悍的牢牢占据着那个突破口,后面的大部队正拼命的涌上来。

在城上城下波斯人发出的巨大欢呼声中,箭楼上的元召,终于看到了城外波斯军阵的大规模移动。两侧的骑兵,展开了攻击队形。而远处那些规模庞大的驼阵,也终于进入了目测的最佳距离之内。

元召最后看了一眼即将隐没在天边的霞光。日落西山,黑夜将至。如果这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一切顺利,他希望是,在黎明之前结束!
首节 上一节 89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