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880节


“李陵必定不负所托……甘洒热血,此身为国!”

不远处,白发萧瑟的一代名将仰面朝天闭上眼睛,却仍旧止不住泪洒黄尘。将门之魂不绝,薪火相传不息……元召果然是最懂他心思的人!

卓羽、陆浚、季迦等这些年轻人,更是替李陵高兴。他们常年跟随元召身边,当然知道师父对于这件事的重视,更知道他在这上面倾注的心血。新成立的这支军队可想而知将会是多么重要。无论是谁,能够担任新军的将军,所踏上的都将是一条充满荣耀的名将之路!

“师父,还要不要展示一下其余的……?”

卓羽用手指了指远处的那几辆马车,满脸兴奋的在元召耳边又悄悄问了一句。这些从来不为世人所知的东西,都出自他们卓氏制造。虽然大部分的功劳都归功于元召,但他们家族能够有幸参与,已经是足以名垂千古的事了!

元召点了点头,既然今天有机会都在这里,就让大家都亲眼看一看这些即将大展威风的军国重器吧。

“东方先生,其实……只是要飞起来的话,并不难。也许现在我们就能办到。”

“你说什么?元侯!你可不要戏耍我……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东方朔感觉到自己从前自诩的“学富五车,天下事无所不知”就是一个笑话。他直勾勾的盯着元召的眼睛,很想听元召说这就是逗他玩儿的。然而,他听到的却是无比肯定的回答。

“不用怀疑,一会儿你们就看到了……喏,他们已经在准备了,请大家拭目以待。”

身后烟火犹未熄灭,一大帮子人站在这边都瞪大了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那些年轻人忙碌的卸下马车,又开始装配起来。长长的结实绳索,巨大的篷布……还有一些奇怪的乱七八糟叫不上名字的部件。

“在流传于世间的春秋典籍中,曾经有记载说墨家的墨翟善于制造一些机巧之物。而更有大匠公输班曾经用木头制作了飞鸟,可以盘桓上升……我曾经在书上看过,却不曾亲眼所见。难道今日元侯也是仿效的这些吗?”

急切的等待中,东方朔非常渴望提前知道,自己即将看到的是怎样的奇迹。不过,元召却微微摇了摇头,否定了他心中的猜测。

“那是不同的。今日所现,和书中所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先生,请稍安勿躁,马上你就明白了。”

东方朔不得已,只好按耐下心情,和其他人一样伸长了脖子看着。一个时辰之后,卓羽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告诉元召,一切都已准备完毕,请示是否可以点火了。

“卓羽、李陵……你们两个人怕死吗?”

“师父但有所命,无敢不从,死又何惧!”

“好!那……去吧,祝你们好运!”

元召淡淡的吩咐着,好似与平常日子里派他们去做事没有什么两样。但只有他自己心里知道,这将是一次多么重要的试验!

于是,又半个时辰之后,所有长乐塬上的人,便抬头看到了人类第一次真正飞行的神迹……!

“飞龙在天,神火霹雳……吾大汉王朝有此护佑,何惧任何强虏外敌乎?元侯,真神人也!”

斜阳挽照,云霞满天。那一人就站在中央,所有在场者无不虔诚而拜,敬服出自肺腑。

第八百二十三章 铁血山河鏊战兵

长安,积雪还未曾消融,天气干燥而凛冽。年轻的皇帝陛下以最快速度,批准了大规模出兵西域的军事行动。

时至今日,以大汉王朝的整体实力,想要组织一场国战,不再如同以前那样捉襟见肘显得窘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朝廷各有司部门马上行动起来,不管是军备器械还是后勤供应,都遵照命令准备充足,然后浩浩荡荡的率先开始踏上西去征程。

西域兵败的消息已经传遍天下,不过与从前不同,无论是汉军将士还是普通的民众,闻之感到的不再是惶恐不安,而是同仇敌忾、气愤填膺。

那些已经知道的牺牲将士姓名,都以露布的形式张贴在天下各郡县,供人们哀悼和怀念。抵御强敌,护我家国!这样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热血男儿为之振臂而呼,有幸被抽调至作战兵团即将参与这次战争的大汉健儿们,都被视作一种无上的荣耀。

这是新皇帝继位之后,大汉帝国面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按照皇帝亲自签发的命令,共征集作战精锐部队六万余众,而如果再加上其余的各种后勤供应保障部队,差不多总计有十万余人。可以说是自平灭匈奴战争之后,所组织的最大规模作战了。

六万作战部队,按照朝廷军事会议的统一部署,兵分三路行动。

北路,长平侯大将军卫青亲自统领以黑鹰军为主要作战力量的三万骑兵,北上雁门关,出朔方三城,援助草原上的余丹单于,以共同抵抗自西北天山方向而来的波斯与匈奴流亡贵族组成的联合军队。

南路,以东海和南海的部分水军再加上这次抽调的人马,共同组成万余人的南海战船编队。这几年来,在剑湖船坞新做好的三十余艘大型战船,全部扩充其中。这样一来,这支海上船队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百艘战船以上,并且全部配备了各种海上作战的武器。

大汉王朝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水上作战部队,就从这次战争中正式诞生了。而被皇帝亲自赐封为楼船将军的元横波,正是原来的元府护卫元十三。当这个年轻人意气风发的站在船头,指挥着麾下百艘战船迎着风浪进入深海的时候,恐怕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支水上作战部队将会建立怎样不朽的功勋,并且即将开辟出的这条新航道,对于这个伟大帝国的将来,究竟有着怎样重大的意义!

而西出长安直奔玉门关支援的这一路总计两万人,他们的作战任务最为艰难,对于整场战争的胜负,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尽管皇帝十分不情愿,也不得不答应元召的请求,由这位身负天下之望的大汉丞相亲自挂帅,领兵西征。

云层万里,落霞满天。朔风带着寒意,吹起路边的积雪,战袍上若染清霜。身穿铁甲的战士,排列整齐队伍,骑着雄壮的战马奔腾而去。长安西城门外,皇帝刘琚收回远送的目光,微微叹了口气,再次看着身边即将踏上征程的人时,他的脸上神情复杂。

“其实,我并不希望你在这个时候离开长安……阿姐和灵芝姐她们下个月就要生产了……唉!”

身为西路军统帅的元召,并没有披甲。一袭战袍被风微微吹起,飘在身后。那上面的千针万线,都是女子用灵巧的双手为他熬夜所制。

“这一仗,我们只能赢不能输!陛下,不管是对于大汉王朝还是整个华夏民族来说,这既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年轻的皇帝当然早已经听这位帝国最重要的大臣和自己最信任的朋友详细的解说过这场战争的重大意义。想到那些宏远与辽阔,他亦心潮彭湃,但终究是不忍心这场人间的别离。

“阿姐她们就在那边……元哥儿,我不耽搁你了。等你胜利归来的时候,我亲自备酒,仍旧在此等候!”

大汉帝国的年轻皇帝和丞相击掌分别,如同平日。在某些时候,他们只是朋友,从来不称君臣。

长亭外,古道边。重掌戎机的元召伸臂抱住前来送别的两个女子,满怀歉疚。也许,上天注定不让他亲眼看到自己孩儿的出生吧。

“我已安排好一切,不会有事的……。”

家国大义与儿女情长之间的选择,无论说什么都显得苍白。

而同样的夕阳晚霞,落在守卫玉门关的将士眼中,却是一片血红。

就算是还没有铁箭能够射到玉门关的城头,但视野尽头那直上云天的烟尘和隐约可闻的激烈厮杀声音,却令人心中忐忑难安。
首节 上一节 88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