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722节


心思灵敏的男子不禁大喜,连忙恭敬拜伏在地,聆听圣意。他有一种预感,这次带来的皇帝意思,很可能会非比寻常。

果然,随后听到的话,让他心中一阵振奋。禁不住紧紧握住手掌,就连呼吸也加重了几分。

“陛下口谕,自即日起,着绣衣卫指挥使江充协助羽林军护卫宫禁安全,所有进退行止,唯听陛下亲自安排,任何人无权过问……!”

“卑职接旨!请恩主转告陛下,江充一定不负所托,带领绣衣卫守护陛下安全,人在之日,管教他任何屑小伎俩都难以得惩!”

江充站起身来,拍着胸脯做出保证。皇帝的话看似简单,但这其中却包含着巨大的权力。只要有了这道口谕在手,接下来不管做任何事,绣衣卫都名正言顺,光明正大!

“哦,还有一点儿小事。陛下令我出城一趟,为了不引起人的注意,所以没有动用宫中侍卫。如果绣衣卫有得力人手,请江指挥使安排几个,护送我出城,去去就来!”

这点儿小事,江充连犹豫都没有犹豫,马上点头答应了下来。挥手召唤过四五个绣衣卫所的身手高超之人,命令他们马上动身,一路护送董宴去长安城外,一直到使命完成,才可回来。

董宴致谢。当下不再耽搁,重新穿戴整齐,掩去真容,在几个人的簇拥中打马而去。江充看着他们的背影,脸上逐渐露出杀机。他知道,如果自己所料不错的话,董宴所去的地方,一定是军戎重地,而他的身上,必定带着可以调动兵马的重要信物。

江充的眼光越来越明亮。长安城内最尖锐的碰撞即将开始,他无限期待,一幕大剧上演之时,自己将会在这其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江充想的没有错。来到绣衣卫所传达完口谕的董宴,快马加鞭而去的身上,的确带着更加重要的使命。

宽大的披风,随风飘舞。宠臣董宴那张英俊柔美的脸上,泛起很不自然的潮红。当马蹄踏出长安北城门的时候,他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再回来的时候,当拥千骑万乘而入,勤王护驾铲除逆臣!风口浪尖波涛汹涌……从未想过,我董宴也会有这一天呢!”

带着无限感慨直奔长安城北三十里驻军大营的董宴,探手入怀,紧紧的握住皇帝交给他的调兵信物,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握,却重若千钧!

威权之重,半阙虎符,以此为信,调动诸军!目标,北军大营。

天下人其实都知道,虽然大汉王朝至今百年的时间过去,在烽火战乱中陆续成长起来好几支厉害的军队,但如果要追根溯源说起来,资格最老渊源最深厚而且也最受到皇室倚重的,却是非北军大营莫属。

就算是细柳营的军队那么大的名声,而如果要论起综合影响力来说的话,比北军大营还是远远不如的。就更不用说最近几年才异军突起的黑鹰军和赤火军了。这种影响力,并不是只凭着战斗力强就能决定的。它来自于刘皇汉室曾经给予的无上荣耀和其他军队难以比肩的牢固信任。

北军大营现在有马步骑兵总计三万余人。而在这其中,并不乏出身于勋贵门第或者是世代为将者的子弟。

就是这些人,组成了北军大营的中坚力量。这座军营选址独特,显示出当初首创者高超的战略眼光。它牢牢扼守住长安城北边的门户,如同一道坚固的屏障。对外可以作为最后的宫城护卫者,抵御一切来犯的力量。对内,所以绝对的军事威慑力,震慑长安,警示不臣。

当年,高祖皇帝死后,诸吕欲作乱,太尉周勃单骑入北军大营,斩将夺权,率军入长安平叛,对大汉王朝立下再造之功。

而今日,自长安佩虎符而来的人,能否再一次创造奇迹呢?名叫董宴的皇帝特使信心满满,踏入了北军大营之内!

第六百六十六章 风起青萍

几场大雨过后不久,秋意一天比一天更深了起来。长安城内外,遍植的桂花飘香,无数黄叶翻飞,冲天香气,满城金甲!

纵然外界有无数的波澜和猜测,但在未央宫内,气氛却仍旧显得很宁静。在许多有识之士的眼中,身体渐渐好转的皇帝陛下和太子以及几位重要大臣之间的关系,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阶段。

其实认真说起来,自从皇帝突然病倒,太子殿下以“监国”的身份暂时署理朝政以来,这么长时间过去,皇帝并没有公开表示出什么不满。

现在的局面就是,这位身居九重的帝王好像真的已经放心于太子刘琚有能力担当起天下大任,准备彻底的把手中的权力交付于他似得。

然而,这种在酒楼茶肆间被悄悄议论的良好愿望,落在许多有不同想法的人耳中,便只是冷冷的一笑,暗地里嘲笑世间愚人的浅薄与无知。

自古以来,九州四海,宇宙八荒,威权之重,无重于赫赫皇权者也!尧舜禹汤那样的帝王,毕竟只存在于传说中。而苍生为念推贤禅让这样的事,更似乎近似于一种神话。

自三代以下至大汉王朝,几千年的时间以来,纷纷扰扰王权更迭,大小历经数十朝代几百帝王,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真正有贤德的君王主动放手过天下权柄,心甘情愿退居幕后的呢!

至于当今天子,他主宰天下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只要是稍微有些见识的人,都可以看的清楚。毫无疑问,在军政大事上,这是一位心胸开阔眼光深远的伟大皇帝。那些丰功伟绩的取得,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机缘,但这些功绩,如果载于史册,首当其冲当然应该记在他的头上。

然而,就如同高山的背面肯定有着浓重的阴影一般。皇帝陛下的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以及不容任何人染指半分的权力欲望,可能早已经超过了历史上的大部分君王,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直追那位前朝的秦始皇帝,不逞多让!

要说是这样的一位皇帝,能够在王朝帝业即将达到最鼎盛时期之际,心甘情愿的把天子威权交付于太子,就此退居幕后闲吟风月,从此朝看落花晚来暮色,恐怕是绝无可能的事吧!?

这样的疑虑,在朝野内外很多人的心中都反反复复的揣测过很多遍。只要不是白痴,没有人会相信事情会如此简单。虽然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担心这样的事似乎杞人忧天,有些太多余。但联想到那些历史传说中为了皇权的争夺,父子反目兄弟相残,以至于刀兵四起祸乱天下!便再也没有人能够淡然的谈论而无动于衷了。

长安城,便是在这样表面安静祥和暗中波澜起伏的气氛中一天天的过去。没有人能够预知,到底在哪一天的哪一个时刻,会发生突如其来的事,打破这种表面的宁静,从而滔天巨浪平地而起……!

皇帝依然居于未央宫深处,对外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而太子则继续履行着他的职责,在朝臣和大批属官的帮助下,学习着处理这个疆域广阔的帝国繁琐事务。

一切好像是有条不紊,一切又好像是显得都有些怪异。没有人知道皇帝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更不会有人知道,他冷冷看着朝中百态的目光中有着怎样的寒意。

在寻常的日子里,一滴水落入江河,溅起小小的水涡,也许只是悄无声息的隐没。但在倾盆大雨中,也许这微不足道的一滴,就足以引起一场滔天巨浪,倾覆奋发航行的楼船!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一个寻常的秋日午后,长安风暴,启发开端!

在这一天,太子刘琚按照早就定好的行程,亲身前往长安城贵宾馆驿所在地,去安抚已经在这儿等候了好久的诸位来觐见大汉皇帝的外邦君王们。

这些专程千里迢迢赶到长安的尊贵客人,只不过被皇帝陛下召见了一次,并没有商谈及任何事情,然后就在这处皇家馆驿中被安置下来,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长安市景的繁华,虽然令人目不暇接,中原的各种精美商品美酒美食,也令这些来自域外的人流连忘返。但没有得到汉朝皇帝的亲口承诺,没有与汉家朝廷正式签订互相交往的优惠条件,他们的心里终归是有些不踏实。

更何况,这些时日的长安风云,或多或少的传入到他们的耳中,令这些见惯了鲜血与杀戮的贵族们格外担心起来。毕竟,这里是大汉王朝,是属于征服者的地盘。如果有什么难以预料的事牵扯到他们身上,那可真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逃脱了。

说起来有些奇怪,现在最希望这个东方帝国保持稳定的,恰恰是他们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人。本来他们在被威慑拜服于大汉骑兵的刀锋之下后,又亲眼见识到了中原的璀璨文明,心中已经极为向往。未来东西方交往的通道,已经在他们的眼中闪现出光华,可以预见,他们各自的国家和民众在东方文明的熏陶之下,一定会跟随其步伐,变得繁荣昌盛起来。

因此,大汉王朝的任何风云变幻,都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这些各自主宰一方苍生命运的人,他们想要的,就是亲眼看到的眼前繁华。

皇家驿馆中的信息和贵宾们的情绪波动,自然被朝廷有司所深深关注。有司官员不敢怠慢,把这种情况及时的上报朝廷,送到了太子监国的案前。

大汉太子刘琚得知之后,心中忧虑。他在去给父皇例行探望请安时,把这件事告知皇帝,请示该怎么办时,皇帝却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指示。
首节 上一节 72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