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第718节
好像早已经了解他深藏的心思,元召淡淡一笑,对公孙弘使了个眼色,彼此了然。
“太子殿下,就不要先去纠结于这个问题了。皇帝陛下如果自己感觉到身体完全好了,他自然会宣召你去有所表达的。既然到现在为止,陛下还没有表露过丝毫这方面的意思,那太子殿下又何必自己去多想些什么呢?公孙丞相说的没有错,让陛下好好的休养龙体安静身心……这本身也是最好的孝道。”
太子刘琚低垂下眼帘,借机隐藏了全部的情绪。再抬起头来时,脸上已经带了笑意。
“好吧!既然丞相和元侯都如此说,我自然会好好的遵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诸位一起稳定好当前的局面,也算是不负父皇和天下臣民所托了。”
避开这个尖锐的问题不谈,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都知道,这件事早早晚会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选择。但在事情还没有到来之前,能拖延多久还是尽量的拖延吧。
又叙谈一会儿,大事完毕。虽然说不久之前的朝堂波澜没有在长安激起什么太大的乱子,但毕竟是千头万绪,有许许多多的事等待着决断和处理。身担各种职责的这些重要臣子们,手头上都有一大堆的事呢。
而当前最紧迫之事,除了迅速把所有的有罪之臣都定罪处理完毕之外,重中之重,就是要迅速的选拔贤良之才补充任用,以便于尽快的填补朝堂上的空缺,让那些重要职位不至于因为缺少主官而陷入瘫痪。
其实这件事,元召早已经在做了。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才恍然觉悟,在当年元召一力主持下建立起来的长安学院,作用到底有多么大!
那个培养国家优秀后备人才的摇篮,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终于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大量品学兼优的才俊之士,在大祭酒董仲舒和一群学院教授、博士们的亲自考核之下,根据各自的品德修养和才华高低以及身负的特长,逐一详细的记载明白,然后把这些关系到许多人重大命运改变的资料,郑重地送入长安。
当不久之后,经过认真的审核,这些青年才俊,将会被分别委以重任,走上自己辉煌的人生旅途,为大汉帝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现在这件事,还并没有公开。除了极少数重要人物知道之外,就连现在殿内的一些人也并不了解。毕竟这样的用人机制,还只是在试验阶段,能否如期所愿,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连元召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时代不同,形势各异。生搬硬套,有时候往往会行不通。因此,他在这些重大事情上,一直都是慎之又慎,并不敢随便胡乱套用后世的一些做法。
朝廷的有罪之臣,大多已经得到结案处置。司隶校尉府和绣衣卫联合起来,力量空前的壮大。太子监国特意对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并且承诺等到局面稳定之后,一定会禀明皇帝,重重奖赏。
在左侧最末位置的绣衣卫指挥使江充,一身明显的服饰显得人格外的精神。对于太子的赞誉,他谦逊的表达了尊敬之意。这位年轻英俊的新进权贵,还是令人感觉值得信任的。
只不过,当他重新低下头,脸上浮现过的一缕冷酷笑意,却没有人能够看见。
不过是杀人嘛!没什么大不了的。绣衣卫在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手中,已经磨砺出了锋利无比的刀芒。这把刀,正当待价而估!
间接或者直接死在这把刀下的朝廷臣子,已经不少了。然而,江充并不满足。深藏的野望一旦开启,前方便没有尽头……。
“秋风凉,杀人场……长安局面,应该有更重要的人来染血了……!”
宫殿之外,秋雨连绵无尽。脸庞如同刀削斧凿的男子走出殿门,看着走在前面的人,自言自语的话,刚一出口,就已经被雨点敲碎了……。
第六百六十二章 浊浪滔天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秦汉之际,朝廷对于重要大臣的安全保护,还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机制。
除了皇家羽林军作为未央宫的精锐,守护宫廷之外,其余的王侯贵戚朝堂重臣,他们的警卫力量往往是属于半私人性质的存在。
这些在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军伍退役或者是原先江湖高手组成的私人护卫,他们只听从家主的意志。有少数忠心者会成为死士,可以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当然,这是极其难得的。
汉朝廷虽然对这种属于私人的力量给予了很大的限制,从人员数量到器械配备上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实际来说,是很难控制。
当然,自家护卫力量的强弱,以及能否召集到真正的勇士,与各自府中的财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富贵奢侈的王侯之家,明里暗里的护卫力量非常庞大。而一些只依靠朝廷俸禄的朝堂臣子,自然就有些薄弱了。
丞相公孙弘的随行护卫力量并不多。虽然说前些日子的激荡时局过后,让他也受到过许多惊扰。但他心中并没有太当回事儿。毕竟自己是朝廷三公,当朝丞相。就算是有人含恨报复,他也不相信真会胆大到敢公开杀人的地步。
邪不压正,自古皆然。那些罪大恶极之辈受到的是国家律例的惩罚,而不是他公孙弘的刻意所为。如此冒天下大不韪之事,料想无人敢为。
然而,公孙弘想错了。有时候,无形绞杀中,暗箭并不是只来自对阵的敌人,还有暗藏的杀机!
凛冽的刀锋,就在冷雨之中出鞘了。世间本来就有许多深藏不露的高手,也许终其一生默默无闻,但当刀锋刺破雨幕的时候,直杀目标的孤注一掷,将无可阻挡!
惊雷声中,刀光乍破。未央宫朱雀门外广场,这片不久前刚刚处斩过朝廷罪臣的地方,再度被血染红。
流淌的鲜血,都是同样的殷红。融入雨水冲刷的大地后,不再分得清贤愚忠逆、是非黑白……。
稍早之前,元召并没有随着众人一起出宫。因为这段时日卫皇后照顾皇帝起居,很是辛苦。素汐公主挂念母后安危,入宫陪伴已经有些日子。卫皇后终究不忍女儿跟着操劳,并且元召近日忙碌,也需要她的照顾,几次让她回府,然而素汐却执意在此。皇后没有办法,只得随她。
今日听到元召入宫,皇后早就遣人过来传话,让他临行之前顺便带素汐回去。于是,元召与太子分别之后,便径直在宫人引领下来到了建章宫。
有些意外,拜见卫皇后时,那位小公主云汐也在,而且她的态度变得于从前不同。不仅主动与元召打招呼,而且羞涩的浅笑中带了一丝感激的神色。
元召心中暗笑。他当然知道小公主态度变好的原因。那位仙师栾心玉被在朱雀门外斩首示众,不仅化解了宫中大患,而且间接的解除了皇帝亲自指定的婚约,让云汐再也不用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送出宫去而感到伤心和难过了。
看到这姐妹两个亲亲热热的样子,卫皇后笑容温和。虽然皇帝的冷淡态度令人忧心,但自己的儿女都能够得到元召的庇护,让她感到很是安慰。
尤其是昨天太子兴冲冲的跑来,告知她漠北大捷的消息,卫皇后惊喜交集之下,大半的担忧就此消失。即便她一介女流之辈不参与政事,也深深地知道,这样的巨大消息对于她和太子的将来意味着什么。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卫青掌军在外,元召主政在内,这样的格局,对于太子的地位来说,将是稳如磐石、固若金汤。
想到这些,皇后看向元召的目光中,已经平添许多感激之色。太子刘琚能够在那年有缘结识此人,可真是上苍对他的护佑啊!
元召对卫皇后一直是很尊重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和他们一家人都有缘,更是因为早已知道的那些历史传闻中对于这位平民皇后的好奇。
她果然和史书中所说的那样,性格温婉待人和善。而且,并不懂得怎样在宫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也正因为如此,在许多暗中嫉恨的目光中,一旦失去那位风流天子的宠爱,她在未央宫中的地位便有些尴尬起来。尤其是几位工于心计的嫔妃,在帷幕之间勾陷联合,这其中的种种隐秘之处,不为外人所知。对她的处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刘彻是个疑心病最大的皇帝。皇权之重,不容任何人染指半分。其实在历史上,太子刘琚之所以失去了他的欢心,被他横加挑剔。在很大一部分原因上,恰恰正是因为卫、霍外戚势力的过分庞大所造成的。
大将军卫青除了帅军征战之外,在朝政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发言权。他当初想要为认识的一个犯人求情得到皇帝的赦免,却没想到,皇帝一点儿面子都没给他,不仅没有减轻其罪过,反而立即下令斩杀了。这当然是皇帝故意的,而且是对他的警告和刻意限制。
卫青本来就是谨言慎行的性格,感受到皇帝猜疑的目光,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
等到不久之后霍、卫相继死去,失去依靠的太子和皇后根本就没有任何别的助力。所以,历史的悲剧就终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