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624节


彻底平息西域叛乱的汉军骑兵并没有在这里多待,后续的几座西域都护府正在建设中,大汉的军队也已经开始陆续的赶过来。他们的任务只是奉命应急,并不需要长久驻扎。

于是,在护送着大批的辎重车辆赶到最东边的大月氏国境之后,千骑汉军调转方向,带着胜利凯旋的骄傲回到了龙城大营。

当天夜里,太子刘琚和元召以共同的名义准备了丰盛的酒肉,来犒赏这些英勇作战的汉家儿郎们。良夜漫长,满天星光,豪迈慷慨,甚是欢畅。

“东方先生辛苦了!一战而荡平西域余孽,可喜可贺!他日回到长安,皇帝陛下必定龙颜大悦,先生运筹之功,当有重重的封赏。呵呵!”

元召执杯在手,满面笑容的看着东方朔。他比谁都清楚这个以文学弄臣之名流传后世的人心中,其实有着非常渴望指点江山的情怀。只是曾经的历史时空里,他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机会,只能把无尽的幽怨埋藏在那些看似滑稽无由的言谈中。月光杯里,秋风词中,心中落寞,可想而知。

东方朔没有说什么多余感激的话。满满的一盏来自西域葡萄酒一饮而尽,不剩点滴。世间知己有一人,他东方曼倩何其有幸!

“元侯过奖了!呵呵,其实这次最大的功劳,却是出自令高徒呢!这第一杯酒,我饮之有愧,应该让给他喝才是啊。”

东方朔笑呵呵的伸手指了指坐在另一边的那高丽少年。元召也只是笑着,却没有多说。太子刘琚早已经站起身来,亲自把自己的酒杯端给朴永烈,眼中满含热切的目光。

“来,这一杯酒是我敬你的!”

朴永烈连忙翻身站起,恭敬施礼。虽然太子和师父元召不拘小节关系十分亲密,但他国之储君的身份非同小可,亲自敬酒,已经是非常隆重的礼节了。

“呵呵!好吧,太子既然如此看重你,从现在开始,你就跟在他身边吧。”

看着朴永烈把酒喝完,元召像是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话。所有人心头一震,都感觉到有些吃惊。东方朔眼中精光闪动,像是联想到了什么,但是他在这样的场合中并没有出口询问。

太子刘琚大喜。他早就心中有这样的意思,却没有想到元召早已经替他想的周到。得到这样的助力在身边,让他安心不少。

月光之下,气氛融洽。东方朔哈哈大笑道:“元侯近年来忙于军务国事,不闻大作久矣!今日月朗星疏,草原风清,何不吟诵一首,以助酒兴呢?”

满座之人尽皆叫好。元召也跟着笑了起来,他并不推辞,略一沉吟,长身而起。眼中所见,尽皆刀甲生光,男儿意气。遂以盏中酒敬阵亡战士,朗声吟诵,如天地胸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第五百六十八章 铁甲风尘归长安

元召的预料一点都没有错。不久之后,他就接到了从长安传来的消息,皇帝陛下已经同意太子回长安的请求,并且指明要他也一同返回。

当然,这个消息的来源,属于极其秘密的渠道,是他在长安从很久之前就开始的布局。而要等到皇帝的旨意到来,则还需要等待些时日。

既然如此,一些事就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了。虽然说西域的局势已经彻底安定。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的设立,在他起草奏章上报朝廷的时候,已经得到了皇帝迅速批准。几处大都护府的建设也已经展开,从中原各地抽调的几支军队,正在星夜兼程赶往西域各自的驻地。当不久之后,西域大都护府就将会正式发挥作用了。

在元召的设想中,西域这块地方并不需要太多的驻军,起码在现在不需要。西域人并不是匈奴人,他们对于财富贸易的兴趣远远大过战争和掠夺。日益繁荣昌盛的汉朝,早已经被许多来往于东西两地的商人们形容为人间的乐土。不管是精美的商品还是璀璨的文明,都在吸引着他们的目光,每一个西域人,无不以拥有一件来自汉朝的东西为荣。

既然能够以商品互换和开展贸易来展开更多的交往,那么何必需要战争呢?汉朝军队的厉害有目共睹,他们的骑兵已经可以纵横来去,草原沙漠戈壁荒滩不再是阻挡他们的障碍。与这样一个国家为敌,将会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而只要跳下战马脱去盔甲的汉人,打起交道来,却都是彬彬有礼的,公平公正,童叟无欺。这样的汉朝人,无疑是最受西域人欢迎的。而由此也引发了无数西域人心中对于大汉、对于长安的向往。

而这种效果,正是元召想要达到的目的。西域通道的顺利打通,为下一步东西方文明的互相交汇与融合,开辟了一条便捷的通道。这条丝绸之路,在未来起到的作用,将会远远的超出它在历史上曾经承担过的使命。对于这一点,元召抱有很大的信心。

“元侯啊,既然不久之后你和太子有可能会一起回长安,那么我还是稍等几天,不必这么急着先行了。等到皇帝陛下旨意到时,我们一起启程,路上也好随时探讨请教嘛……呵呵!”

在旁边说话的自然是东方朔。自从那一晚元召在月光下吟诵出《塞上曲》这首诗以后,东方朔这几天便一直在他身边抒发感慨,闲暇的时候还经常在龙城周围观风探月,试图写出一篇同样有气势的文字来。

也怨不得东方朔不服气啊。想他也是饱读诗经学识渊博之人,在他谦和的外表下,其实有着一颗非常骄傲的心。天下文学之士,能够入得他眼底的,本来就没有几个。

如果在军政大事兵戈征伐这些方面相比较的话,东方朔对元召是很佩服的,这是不用去避讳的事实。然而,如果说起来要在文章词赋方面让他真心低头认输,那就困难得多了。

可是,即便是他心中再纠结再不服气,也不得不承认,凡是出自元召之手的文字,无一不是上乘佳作。而且经过仔细研究之后,东方朔发现,元召每次随口吟诵出的诗句,都是慷慨激昂胸襟开阔,读来令人热血激荡发人深省。

这家伙到底是个怎样的妖孽啊!东方朔实在是想不明白,此人小小年纪,也没有听说过他的师门传承,怎么就会具有这样的大能为的呢?难道这世间真的有人生而知之?他仔细的打量着元召那张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次的脸,心中的疑惑却从来都找不到答案。

元召似乎是没有注意到这位东方先生的异常,他只是笑着点点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我和太子商量之后,想让东方先生提前回长安汇报皇帝,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呀!先生竟然不为所动?”

“元侯和太子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相比起来,如果能够在千里路程上一边观风物,一边与元侯探讨些人生道理,这似乎更对我的胃口呢。”

元召哈哈大笑起来。人家既然已经都这样说了,当然就不必再坚持。反正也差不了几天的事儿,料想皇帝的旨意已经在路上了,很快就会到龙城大营。想到就要回转长安,他的心中也不禁有些波澜涌动。

“师父,你们都回去了,那我怎么办啊?”

有人在身边拽了拽他的衣角,低声相问中带了一些莫名的情绪。元召回过身来,看着这段日子因为养伤显得有些苍白的那张面容,他的眼里满是温和与纵容。

“如果你觉得身上的伤都好了的话,那就自己选择吧。跟我回长安……或者是去往漠北军中。”

霍去病低下头,心中有些为难。这一段日子元召的亲自细心照顾,让她产生了比从前更深的依恋。如果一切都抛却,只朝夕跟在他的身边……那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赤火剑太久不出鞘,也会寂寞的吧?还有龙马,晨风朝露中的长声嘶鸣,早已经让它躁动不安。

“与匈奴人的决战会在最近开始吗?”

“不会。最快也要等到秋后,这几个月缓冲的时间,其实是非常必要的。汉军可以准备的更充分,而匈奴人的辎重储备会得到进一步的消耗,最主要的是,他们最后抵抗的决心会在时间里慢慢的消磨……此消彼长,等到真正决战的时候,一击必破!”

霍去病眼睛亮晶晶的听着元召简单的解释。她知道,在他的策划中,匈奴人其实早已经不堪一击。之所以还要拖这么长的时间,不过是为了更长远目标的需要而已。

“那么,我还是跟着师父回长安吧。等到秋后的时候,我再回来……到时候再痛快淋漓的打一仗。”

她终于下定了决心。虽然……如果在这个时候回长安,必然会有一些让她心中忐忑的事,但既然有他在,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

元召点了点头,不再多说。霍去病虽然是一军的主将,按理说不应该离开大军私自行动。但她前一段时间受伤的时候,元召已经在报给皇帝的奏章中提起过此事,为了她的身体伤好之后不会留下什么后患,元召自然不会允许她在近期之内再上马冲杀。

不过,世事多变,元召虽然能以敏锐的视角预料到许多事。但他不是神仙,有些意外是他不能掌控的。当劫难来临的时候,也许许多曾经的愿望都会成空,宿命中的恩怨,总是难以避免……。
首节 上一节 624/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