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599节


老将李广在此战之后,被皇帝调回长安。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庆忌开始担任边关主将军,到现在为止,已经将近五年的时间了。

这段相对来说比较平静的时光,庆忌和所有的边关将士一样,亲眼见证了塞外三城和河套草原地区的建设,有了这样的屏障,几百里之外的雁门关已经不再是对匈奴作战的最前线。

经受过河南战役巨大考验的边关守军,从士气和战斗力上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从谈匈奴而色变转变成现在的人人想找机会再次大战一场,匈奴不足畏也!

这样的机会终于让他们等到了。就在今夜,也许在宿命中早已注定难逃此劫的单于羿稚邪,率领着他的三万精锐骑兵,开始加快速度,马上就会来到了。

本来按照常理来说,以两万步卒想要阻挡住三万骑兵的前进道路,是取死之道!尤其是他们面对的是纵横草原的匈奴铁骑。在万骑冲阵之下,没有步卒阵营能够挡得住这雷霆一击。

然而,任何事都有例外。在细致的准备和策划之下,这支奉命在此埋伏等候的汉军,早已经为匈奴人准备好了“铜墙铁壁”,管叫他任何铁骑都碰的头破血流!

马蹄声越来越近,黑夜中打探消息的探马报来的军情确实无误。这支骑兵正是从龙城而来。在这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刻,庆忌将军又一次看了看部下们早已经准备好的那一张张大型床弩,心中对胜利充满了百倍的信心。

这是一种最新式的厉害武器,还从来没有在战场上使用过。制造出这种利器的,是闻名天下的“卓氏铸造”设在五原城中的冶炼场所。

蜀中“卓氏铸造”以生产军工而著名,被称为天下第一大匠!其财大气粗背景深厚,自然不用多说。只是天子御赐的金字招牌,就足以担得起这样的名号了。

这种新型床弩,据说原理与军中神器九臂连环弩大同小异,但威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其构造精巧而细致,粗如小儿臂的弩箭一次可以发射二十支,射程可达百丈之外,如果几十架床弩排列在军前同时发射的话,威力十分惊人。

配备了这样大杀器的汉军士卒,非常渴望着让匈奴人尝尝厉害,同时检验一下床弩的实战效果,这也是元召交给他们此战顺带的一个任务。

而且,给单于羿稚邪和他的麾下准备的“惊喜”并不只是这一点。在汉军埋伏地点前方,几十里之内的这片地带上,动用了塞外三城上万民夫人力运来的大批铁丝网,已经密密麻麻的布满了这块地域。

自从在几次骑兵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后,锯齿铁丝网这种用来对付匈奴骑兵的东西,已经在汉军中广泛采用。这种制铁“拉丝”工艺十分简单,普通的冶炼作坊就能制作。唯一麻烦的就是运输,但在民间力量的支持下,这次却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布置到位。

弩箭已经上满弦,锋利的箭头闪烁着令人胆寒的光芒。汉军将士们握紧了手中的刀枪。而遍布于草丛间半人多高的锯齿狼牙,严严实实的遮蔽了这个方向的道路……杀机四伏,激烈的阻击战也许在下一刻马上就会发生!

带领骑兵奔驰在最前面的匈奴将军,并没有察觉到近在眉睫的危机。不管大单于在出发之前做了怎样激励人心的鼓动,但失败的事实摆在眼前,深深的沮丧和挫折感消磨了他们的战意。

也许,只有尽快的回到阴山脚下大本营,才能找到一些安全感吧。许多曾经并肩作战的草原兄弟性命葬送在了这次南下的战争中。来时的浩浩荡荡十几万大军,如今只剩回去这些。就算是心肠刚硬的匈奴人,心中的悲凉也是难以抑制。

汉朝已经越来越强大了,再也不是从前任他们随便入侵的时候。相反,在黑鹰军和赤火军凌厉的锋芒下,草原已经变得极不安全。一种对未来的恐惧和深深的迷茫其实已经在每个人的心底滋生,以后要以怎样的方式生存?这个令人忐忑不安的问题,已经摆在了他们面前。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中,突围的匈奴骑兵就在这片曾经熟悉的地域,毫无防备的陷入了汉军的埋伏。

迎面风起,星辰寥落,当策马奔驰的第一批匈奴骑兵纵队,在突然之间纷纷跌倒的时候,马匹嘶鸣,伤者惨呼,一时间乱成一团。

领兵开路的匈奴先锋将军大吃一惊,虽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状况,但马上就意识到情况不妙。他一边令人飞马去后军报知大单于知道,一边大声喝令不要慌乱,马上整好队形,准备战斗。

然而,在这黑夜的混乱中想要短时间内重新整理队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摸不清状况的匈奴骑兵虽然都打着火把,但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几千骑簇拥在一起,前进不得。而后面的骑兵还没有意识到前面发生的突变,勒马不及,仍然撞了上来。

就在这大乱之中,忽然见前方一支火箭被激射上半空,然后有一阵密密麻麻的“嗤嗤”声音响起。随之鼓声雷动,黑夜的潜伏者开始发动了攻击!

不要说在这样光线不好的夜里了,就算是在大白天,匈奴人也绝对躲不过床弩的攒射。不管是人还是马,在这样难以躲避的大杀器面前,好像也只有束手待毙的命了。

也不是没有匈奴骑兵见势不妙,马上摘下马后的护盾来招架,但根本就无济于事。利用机械原理制作的床弩发射出的弩箭劲力,岂是寻常盾牌所能遮挡得住的?!

带着刺破空气的锋芒,那些粗长的弩箭,毫不留情的就射穿了人或者马的躯体,有些甚至造成了巨大的撕裂。在第一轮打击中,两三千匈奴骑兵就在片刻之间殒身丧命了。

汉军有埋伏!晕头转向的匈奴骑兵终于反应过来。被迎头痛击后,他们一边惊恐的大喊,一边在带队的千夫长百夫长们喝令下,赶快冲过去,只要骑兵进入对方阵脚,弩箭的袭击就起不了什么作用了。

也许是因为在莫名的害怕中会产生极大的勇敢,大批的匈奴骑兵顾不得踩踏到受伤落地的军中兄弟,拼命的打马试图从两侧绕过去,以便于攻击前面埋伏的阵营。

然而,汉军在这片地带预先设下的铁丝网似乎绵延不绝,遮断了整个北边方向。他们左冲右突,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前进的道路。不仅如此,战马一旦被这些细密的锯齿状丝网缠住,就极难逃脱。在下一刻,连人带马成为了汉军射击的靶子。匈奴骑兵死伤惨重,哀嚎连天。

听到前军发生的突变,单于羿稚邪大吃一惊。他顾不得去了解详细情况,马上传令,中军转向,以后军做掩护,转往西北方向而去。前面埋伏的既然不是汉军骑兵,那这些步卒就一定没有能力追赶的上匈奴人的战马。

单于羿稚邪是个果决的人。前军的一万人马宁可舍弃不要了,他也绝对不会在这里与伏兵纠缠的。因此,当机立断之下,命令后面的近两万人马加速前进。前方目标,杀虎岭!

第五百四十一章 马踏匈奴不惜身

要说起匈奴人最值得夸耀的地方,那就是当年冒顿单于尽起草原勇士,与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的一战了。

那是汉朝与匈奴之间发生的一次最大规模战争。草原之王与中原皇帝的较量,最终以四十万汉军大败,高祖皇帝受困白登山被迫屈服而结束。

堂堂的大汉皇帝被匈奴骑兵围困在白登山七日七夜不得脱身,最后还要依靠财帛美女的威力,才勉强蒙混过关逃回长安。这其中的屈辱与悔恨,恐怕就是这位开国天子心胸再宽阔,至死也难以忘怀吧!

而白登山,也因为这件大事名垂史册。在草原上流传的歌谣里,这成为他们匈奴民族得到长生天眷顾最直接有力地证据。就是从这次大胜利开始,匈奴人的扩张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来去纵横,所向无敌。

人世沧桑,百年烟云不过弹指一挥间。当民族间的许多血仇随着时间逐渐淡化的时候,却仍旧有许多人对于当年的国耻耿耿于怀,难以罢休。

有许许多多的汉家热血男儿,血洒边关,魂断塞上,在用自己的忠贞报国之心护佑中原安全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能够有一天马踏匈奴,荡平草原!

大汉在与匈奴的较量中终将胜利!这样的信念,存在于许多有志之士的心中。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有可能会等待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文明必会战胜蛮夷,热血也必将会换得中原的安宁,这是所有人深信不疑的。

但从未央宫中的历代汉帝,朝堂上的般般重臣,直到普通的天下民众……他们却料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匈奴人的败落,根本就用不了那么长时间。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出现,降服匈奴这条孽龙,不过十年的准备就足矣!

距离白登山西北方向不足百里,连绵起伏的山岭余脉中,有一处地势险峻的地方,在草原上的牧民口中称其为杀虎岭。这个名字的由来已经不可考,但顾名思义,应该是夸耀匈奴勇士曾经在此猎虎的地方。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所在,本来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但在以后的大汉史书上,却把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浓墨重彩的记载了下来,成为一件激励无数汉家男儿热血沸腾的大事。从此以后,这里便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名字,杀胡岭!

这次名传千古的荣耀之战,发生在天光破晓的黎明时分。对阵的双方,一方面是自龙城突围一路辗转北上至此的匈奴单于羿稚邪本部,而另一方,就是早已经以逸待劳在此等候多时的大汉赤火军!

匈奴骑兵在龙城正北遇到汉军的狙击之后,强行突围不过,当机立断之下立即转向奔西北方向而来。这也是从前他们南下侵略时经常所走的一条通道。虽然损失了将近一万人马,但剩下的两万多人依然阵势庞大,百里之内踏起的烟尘遮蔽了破晓的曙光,气势非常。

奔驰了小半夜,大单于羿稚邪感觉到有些疲乏。这不仅是来自身体,更是来自心里的挫折和愤恨。来自汉军的阻击是一方面,而另一个让他愤怒的事实是,自从夜出龙城后,一直保护在他周围的那些“飞火”勇士们都通通不见了,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个发现让他既惊且怒。经过确认之后,整个军中确实已经没有他们的踪迹,就像得到某种神秘召唤一样,这些王庭守护者,就此隐没在无边夜色中。
首节 上一节 599/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