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541节


庞信大喜过望。在他心中想来,匈奴人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既然黑鹰军能够屡次得胜,那么北军大营的弟兄们也绝不会输给他们。因此,这次他们这一支军队,从上到下都是斗志昂扬势在必得。

自从出雁门,来到这塞上三城之后,包括庞信所带的军队在内的三支从不同地方而来的汉军,与三万黑鹰军主力一样,皆受大将军统一调遣,等候战机。

这段日子,他们也曾经奉命出去与匈奴骑兵进行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倚仗着弩箭的犀利和巨大的心理优势,每一次都是取得了胜利。功劳虽然不算大,但全军上下因此气势旺盛,十分渴望着大的战争到来。

大战来得很快。几天之后,接到大将军卫青将令,以苏建为前将军,以庞信为左护军将军,以公孙敖为右护军将军,以张次公为后将军,大将军中军随行督战,五路大军齐出朔方城,突进匈奴草原境内。

当是时,在河套草原以北几百里地范围内,以龙城为中心,已经逐渐云集了匈奴大军将近七八万人,后面的还在陆续赶来。势均力敌的双方所有人都明白,这场大战迟早要打的,现在就看谁先发动战机。

很显然,亲自在后督战的匈奴单于,他这次集中最精锐的人马南下塞上,虽然是为了策应西部草原的战争,但更重要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伺机重新夺回河套地区这块丰沃之地。

失去“冬季牧场”的匈奴人,这几年一直从未甘心。河套草原太重要了,汉朝得到它之后,对匈奴人形成的威胁,已经一天比一天严重。通过国师张中行搜集整理来的情报可以得知,汉朝人已经以此为契机,利用塞上三城的便利,开始逐渐蚕食匈奴人的地界,这样的发现,让单于羿稚邪大吃一惊。

汉朝国力的日益强大,已经让匈奴王庭从上到下都了解的很清楚。如果真的任其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不管是从双方的势力还是气势上都此消彼长,将会越来越无法收拾。国师张中行的分析,让单于可汗与部落王们十分赞同。因此,这次决一死战的决心很大,所做的各方面战争准备,也非常充分。

奔驰在草原上的烈马来回不绝,传递着最新的军情汇报。西部二王已经集合起了全部的精锐,即将踏出草原,把已经深入西域的那支汉朝西征军队堵截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

这就是休屠王与浑邪王制定的作战方略。汉朝的西征军一踏出玉门关,他们就已经得知了消息。虽然还并不清楚汉军整个的作战意图,但把这支一路向西的汉军骑兵全部消灭让他们有来无回,却是二王统一的意见。

匈奴骑兵大部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其真实意图,就是要把这支汉军放得再远一点,让他们带着胜利的喜悦再高兴一段日子吧!等到深入绝境之后,看他们还高不高兴得起来!

匈奴人选定的战场,就是在西羌国以东的戈壁沙滩上。这是一片必经之地。方圆百里寸草不生,等到远征的汉军骑兵到达这里的时候,面对着西羌这块硬骨头啃不动时,十万匈奴骑兵将会蜂拥而至,截断他们的后路。这片流沙地,就是他们的葬身处!

单于羿稚邪接到从草原西部传过来的这道作战方略时,非常赞同。马上就召集了麾下万夫长以上的统兵将军,以大可汗的名义发布作战命令,各部马上行动起来,对已经越过黄河进入草原的朔方汉军,展开坚决的战斗,要不惜一切代价,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如果能在这次会战中,取得大功者,收复的河套草原,将会裂土而封,以王位酬之!

也就是说,在大单于的眼皮子底下立下功劳,就有可能被封为王,而且所在的部落,就会在河套草原这块好地方占据一席之地,这可是天大的机会呀!匈奴将校闻者无不踊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次南下的匈奴骑兵本来就是精锐,勇于作战不畏生死,更何况还有这么高的封赏诱惑。那么纵马冲锋起来,就比平时更加彪悍了几分。

大将军卫青的部署还是很周密的。虽然是五路大军突进,但彼此之间的划定路线都很详细确定。所间隔的距离,也都能互相接应,以防万一。这样的行军,一旦遇到匈奴人的大部,在作战兵力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然而计划是好的,执行起来就会千差万别。黑鹰军当然能够严格遵守将令,不过,踌躇满志热血上涌的那支有庞信率领的汉军,就难说的紧了。

第一次真正踏入草原作战的庞信,率领着他麾下的骄兵悍将五千人马,耀武扬威一路扫荡。在打败了遇到的几支匈奴骑兵小队后,五千骑兵一路紧追不舍,终于进入了匈奴人早就设好的埋伏圈里。

两三万匈奴骑兵把他们包围在一片连绵沙丘之后,张弓以待,露出了狰狞的嗜血獠牙。因为贪功而铸下大错的左护军将军,当面对着万箭齐发的死亡之神扑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他跌下马来,心魂俱丧!

第四百八十一章 八千貂锦 埋骨葬身胡尘

担任前军将军的苏建,曾经数次出塞与匈奴骑兵交手,作战经验丰富。这次以先锋军三千前行,与左右两翼护军互相呼应,本来是极其稳妥的作战方式。

苏建出身于黑鹰军中校尉,与公孙戎奴、曹襄等人俱称为后起之秀,屡次参战,崭露锋芒,皆很有成为当世名将的潜质。

他深深领会大将军卫青的作战意图,这次突进草原,初期主要还是以威慑为主,为的是把单于的主要军事力量吸引在这边,使他们不能支援西部。以便给西征的赤火军减轻压力,创造最有力的作战条件。

进入匈奴人的地界后,苏建的行军速度并不快。虽然他也很想寻机而战,速战速决马上立功,但在当前情况下,顾全大局以大将军的整体部署为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心中就没有大战的渴望。大将军不是都说过嘛,只要看准机会,各自为战,不必拘泥军令。

因此,在听到距离几十里外的左军派飞骑来报,说是发现匈奴骑兵大约一个万人队的踪迹,请求前军支援,共同歼灭这股敌人的时候,苏建没有丝毫的犹豫,马上传令全军备战,然后调转马头风驰电掣一般,追随而去。

在同等军事数量下,苏建有着必胜的信心。自己率领的这三千黑鹰军骑兵再加上庞信的那五千汉军,对阵匈奴万骑,虽然做不到把他们全部歼灭,但大胜一场,还是很有把握的。

只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等待着他们的匈奴人,并不是万骑而是三万骑。而且已经没有友军的帮助了。在匈奴骑兵的重重包围之下,友军五千,死者过大半,剩余的几百人不想死,只好随着他们的主将左护军将军庞信束手就擒!

面对着匈奴将军凶狠的眼神和滴血的弯刀,庞信这才发现,自己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勇敢。求生的欲念一旦涌起,便再也没有抵抗的勇气。为了求得宽恕,苟活在这世间,他不得不答应了匈奴人的要求,把与他相隔最近的前军苏建部引了过来。

一点儿都没有防备的苏建和麾下三千黑鹰军,就这样掉进了同一个陷阱里。等到发现不妙,已经悔之晚矣。朔风凛冽,刀箭无情,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展开。

黑鹰军虽然很厉害,可是对方这次是有备打无备,占据了有利地形。在人数十倍于己的情况下,很多得心应手的打法根本就施展不开。

苏建惊怒交集,只能一边派人去大将军处求援,一边率领大部拼命抵抗后撤。然而在失却先机的情况下想要逃脱匈奴骑兵的万马追逐,谈何容易。

几千黑鹰骑士的生命逐渐凋零在这方圆百里之内的战场上,无数的鲜血染红了沙丘和草丛,折箭沉沙,其悲壮之气,足以撼动这北方的天地!

接到消息之后的卫青大吃一惊,连忙汇集其余三军,以最快的速度赶来这边接应。只是他们终究还是来晚了,等到一场乱战,匈奴人如同潮水般退去之后,救回来的先锋前军,仅仅只剩下前将军苏建和身边不足十余人而已。可谓全军覆没。

这次的军事失利,不仅是黑鹰军自成军以来的巨大损失,更是整个汉军的巨大损失。牺牲的三千黑鹰军骑士,都是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在与敌人的拼杀中,战至最后一刻,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人退缩。

身受十几处刀箭伤的苏建拜伏在地,泣泪如血。他之所以拼着不死,挣扎着要赶回来,并非是贪生,只是为了把匈奴人的最新战力情况带给大将军知道而已。等到把前因后果诉说明白后,这位从三百骁骑成军就开始跟随卫青的铁血汉子拔出自己的战刀,就欲横刀自刎谢罪!

与匈奴骑兵的弯刀经过百十次碰撞拼杀后已经崩损的汉刀,被打落在地。苏建没有死成。

“你是将军,你的部下都死光了,就想着这么容易逃脱责任而去吗?你的这条命不应该死在这里,而应该死在战场上!死在为所有牺牲战士复仇的刀锋与箭簇中……我希望,这个日子,不会等很久!”

大将军卫青长身而立,声音如刀似铁,犹带着血腥之气的风拂去他脸上的悲伤,眼中燃烧的火苗却更加旺盛。苏建以拳擂胸,仰天悲嚎,既愤恨于叛国者的无耻,更恨自己如此轻率大意,白白牺牲了三千弟兄的生命。

“再战之日,苏建有死而已!”

一次战斗损失将近八千人马,这是近十几年以来汉军对外战争中从未有过的事。这么重大的损失,是必须要马上报朝廷和皇帝知道的。

卫青一面写成奏章派飞骑据实以报,一面整顿人马退回到大营,准备另寻战机。这次的教训也不是没有收获,通过苏建带回来的消息可以得知,匈奴骑兵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手中除了弯刀硬箭之外,另外添加了两种厉害的武器,那就是连枷和重锤。在马背上两军交战时,这些重型的武器在几丈范围之内具有很大的杀伤力。许多汉军骑兵这次就是死在了这种杀人利器之下。再次对阵时,必须要加以重视了。

另外,那位左护军将军庞信是肯定已经投降匈奴人了,这对于汉军甚至是汉朝来说都将会是一个重大的威胁。曾经身为北军大营副将军的庞信,知道的事情太多了。如此一来,卫青原先制定的所有军事部署和作战计划都必须要大幅度调整,因此短时间之内,已经不宜再主动出击。

卫青做完这一切之后,走出大帐,遥望着西边苍茫的方向,风沙又起处,看不到很远的距离。他此刻心中无比希望能够听到西征的赤火军传来好的消息。只要霍去病能够一举成功,等到西部草原震动的时候,那么自己这边的对峙僵局不仅能够打破,而且黑鹰军一定会奋勇突击,再度突破龙城,直捣草原深处,为死去的同袍报仇雪恨!

而在同一时刻,龙城以北匈奴中军大营之内,匈奴单于羿稚邪亲自接见了归降的汉军将军。
首节 上一节 54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