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518节


至于在这背后所发生的一些故事,当然普通的世人更无从知道。也许只有等到大婚之日真正来临的时候,所有人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外界的纷扰传说,在未央宫中的人自然也会听得到。即便是早已经深居漪澜殿不再过问宫中事的皇太后,也有人向她添油加醋诉说了其中的缘由,并且成功的挑起了她的怒火,事关皇家的脸面,岂能如此草率!

王太后其实年纪并不算太老,不过自从几年之前因为江都王的死而大病一场之后,无论是身体状况还是心理情绪都变得很糟糕。

自从大汉王朝开创以来,从吕太后开始,一直到窦太后,历代的皇太后手中都握有巨大的权力。甚至有时候,皇帝也要俯首听从不敢违逆。可以说,这片天下江山,是皇帝和皇太后在共同管理的。

可是到了王太后这里,却一切都变的不同。身为皇太后,不要说是干涉政事了,就算是这后宫之中,她的权威也已经大打折扣。从前的时候,皇后出自窦家,在窦太后巨大的身影下,王太后只能恭顺听从小心伺候,从来不敢表露自己的意见。

到了后来,窦太后亡故,皇后易主,换成出身低微的卫皇后主持后宫,王太后满心以为自己的时代终于到来了,由亲弟弟田玢为丞相,她也完全可以仿照历代皇太后的做法,在巨大的权力游戏中从自己皇帝儿子手上分得一些。

她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既没有吕太后那样俾睨天下的资本,也没有窦太后处理天下大事的能力。她想要的权力,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家族征得一些好处和利益而已。可是即便她这样小小的愿望,那个皇帝儿子也没有让她实现。

经过数次冲突和摩擦后,在未央宫中,皇帝和皇太后之间的不和,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虽然说大汉宣扬的是以孝治理天下,但在宫闱之间,天下臣民不知道的事,多的很。

自己的儿子这样也就罢了,尤其是令王太后不能忍受的是,那个出身低贱的卫皇后,一旦真正的上位,所表现出来的手段,也让她愤懑在胸,竟然无处诉说。

田家已经是彻底败落了,田玢死后,他的两个儿子也相继死去,武安侯这个爵位早已经不复存在。想要依靠外戚的力量,已经基本没有可能。

好在,在宫中还有一个依然拿她当做皇太后来尊崇的人,会时不时的来听她述说一些抱怨和怀恨,这让她心中感到安慰。这个人就是漱玉宫的美人李婉玉。

李婉玉自从在三年之前给皇帝诞下一个皇子之后,在宫中的地位直线上升,时至今日,凭着皇帝的宠幸不衰和那个聪明伶俐小皇子的功劳,已经到了仅次于大汉皇后卫子夫的地步了。

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假意亦或是互相借助,李婉玉终归还是给王太后带来了许多安慰和快乐。尤其是那位小皇子,虽然只是三岁多一点,但已经会非常讨大人喜欢,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太后,都非常喜欢李婉玉的儿子,这也成为他们母子之间维持温情的一条纽带。

如果将来有可能……以李婉玉和她的小皇子代替现在的皇后和太子,会不会更好些呢?这样的想法,在未央宫的暮鼓晨钟里,从王太后的心底深处曾经升起过许多次。说实话,她深深的憎恨建章宫的皇后还有她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看到她们落到被废黜的地步,那自己一定会很高兴的!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王太后听到了李美人对她来说的那个消息。当时她就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即便最后不会对建章宫造成什么实质的伤害,也要出一口恶气,毕竟大汉皇室的宗法在此,岂能容得她们随便乱来!

“来人,速去把大宗正招来!这次一定要让他好好的查一查大汉宗室的法条律规,一项一项的列出来。然后给皇帝看一看,这些祖宗定下来的规矩,到底还要不要遵守!哼!”

第四百五十五章 风波又起 不过枉费心机

也不怨王太后如此理直气壮,如果要认真说起来的话,汉朝宗室之女的婚嫁自有其制度,虽然不如历史上某些朝代那般严格,但在这未央宫中,一些规矩还是要遵循的,更何况是大汉长公主的身份呢。

其实关于素汐公主的某些传闻,王太后此前也不是没有听说过,不过既然是她讨厌的建章宫那边的人,却也懒得关心。

而今天听到的这个消息,则是大大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又怎么能不拿来好好地利用一下呢?

漪澜殿中的宫女侍从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王太后脸上的笑容如今天这般畅快了,她吩咐人准备好了茶点,等着大宗正的到来。

在这宫中伺候这位近几年来脾气极其恶劣的皇太后,并不是一个好差事。一言不合或者是因为一点儿小小的差错就被杖责或者是掌嘴,是经常发生的事。就算是因为在气头上被无辜波及而死去的宫女,也已经有好几个了。

漪澜殿愁云惨淡非止一日,长年累月的阴郁气氛下,每一个人走路都小心翼翼,唯恐动辄得咎。在背地里流传的议论中,这位太后是得了“失心疯”了。虽然没有人敢在表面上流露出一丝半毫,但在心底的咒骂和企盼她快快去陪伴先帝的声音,恐怕整个宫殿的角落都能听得见。

如果元召在此,他自然会知道,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不过是到了严重的“更年期”罢了。而长期以来得不到来自亲情的关爱,就会更加严重。所以在她身边侍奉的这些人,也是够倒霉的了。

汉朝的大宗正,主要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管理皇帝家的家谱以及皇族事务。这一职务,虽然在朝堂上没有太大的权力,但对于宗室内部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存在。

一般来说,能够担任这一职务的,都是刘姓宗室之中德高望重或者是辈份极高者。也只有具有这样威望的人,才能震慑得住皇家子弟们中那些桀骜不驯的人物,也才能处理好一些乱七八糟外人难以想像的荒唐事。

现任的大宗正名叫刘轩,乃是高祖皇帝直系,与汉文帝是一辈人,可以说是资格极老了。他在那一辈人中虽然出生的是最晚的,但到得如今,也已经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了,在这个时代来说,算的上是高龄者。

从汉景帝时候起,他就已经开始担任大宗正这一职务,已经二十余年,为人古板,待人严厉,脾气老而更撅,遇事极难通融,活生生一块茅坑里的石头。因此皇室之中的许多人都宁愿躲着他远远的,也不敢去招惹。

听到皇太后派人来叫他去漪澜殿,虽然心中有些纳闷,刘轩并不怠慢,一丝不苟的整理好衣冠,随着内侍一路行来。不管这位皇太后的影响力有多弱,她毕竟还是皇太后,对于最重礼法的大宗正来说,他的态度是极其恭敬的。

漪澜殿内,王太后一反常态的笑着让这位大宗正喝茶,态度十分和蔼。刘轩恭敬的施礼谢茶之后,正襟危坐在几案边,听她说话。

几句普通的家常聊过,还没有等到他开口询问太后懿旨呢,王太后已经看了看下面侍立的几个宫人,沉下脸来。

“宗正大人,可知道今日哀家把你招进宫来所为何事吗?”

刘轩动了动身子,拱手作答道:“老臣听到太后的传召,就急急忙忙的来了,却实在是不知道为了什么事,且请太后示下。”

“哦?难道你就一点儿风声都没有听到?那么大的一件事,听说已经轰动长安,就连哀家这个孤老婆子深宫闭塞,都已经知道了。宗正也太不关心皇室之中的事了吧!”

听到王太后的声音中带了冷漠,刘轩不由自主地捋了捋花白的胡须,心头有些疑惑,年纪有些大啦,头脑不好使记性也差,难道真的是有什么重大的事自己听说过马上就忘了?

“老臣老眼昏花,这几年的精力不比往年了,早就有心退隐田园,把大宗正这个位置让给年富力强的人来担任。可是皇帝陛下一直没有允许。唉!老臣也只有勉强挑着这副担子了。呵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还请太后明示吧!”

“是啊,我们都年纪大了,按说已经不好再插手朝堂和宫中的事,可是有些事不好好管管能行吗?这片大好江山,可是高祖皇帝和几位先帝励精图治这么多年才得来的,岂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毁在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辈手里?哼!”

王太后从鼻子里冷冷的哼了一声。神色庄严肃穆,这会儿倒是真的有了几分皇太后的模样。刘轩心中吃惊,他更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了。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竟然能够威胁到江山社稷稳定的程度了?如果王太后没有虚张声势的话,倒是真的要好好的重视起来。

“老臣不才,执掌大宗正,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发生,自然义不容辞,坚决制止!”

“好!这才是一个宗室老臣的态度。哀家最近这些日子听说,建章宫的卫皇后之女,也就是大汉的长公主即将要下嫁外臣了!这个消息,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吗?”

刘轩心中一动,大宗正虽然并不参与朝政,但也不是聋子的耳朵。该知道的事,当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却只是不知道,王太后说出这句话,到底是有什么意思。

“回太后的话,关于这件事,老臣也听说过一二,虽然尚不知道消息真假,但想来也不会是无的放矢的吧。敢问太后,难道真有此事?”

“实话告诉你吧,宗正大人!此事不仅是真的,而且据说建章宫那边已经定了下来。公主出嫁,这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却没有想到,她们这次做出的决定,竟然是极其荒唐,大失皇家颜面啊!”

“老臣愿闻其详!若有需要效力之处,一定按照宗室定下的规矩来处理的,这一点太后无需担心。”

见王太后越说越显出一副疾言厉色的样子,宗正刘轩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心中略微有些振奋。想他这一支也是正宗的高祖皇帝子孙,然而却一直没有人在朝堂上担任过什么重要的角色。就算是他坐在这个大宗正的位子上,这些年来除了不痛不痒的处罚过几个宗室子弟外,却并没有机会显示出该有的威风。
首节 上一节 518/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