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77节


短短几天时间,他感觉自己短暂生命的人生认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威武雄壮的汉军将士、热情团结的气氛、那些美味的食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位极富智计和天分的小王子,忽然感觉到,自己这次作出的勇敢选择也许将是无比正确。

于是,他说服了自己的父王,那位早就已经被大汉军威所震慑的白羊王很快就选择了归降。表示愿意心悦诚服的跪倒在长安未央宫前,对大汉皇帝俯首称臣,并且在今后对匈奴关系上尽最大可能地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代表朝廷暂时先接受他请降的人,是在一起回长安军中的丞相公孙弘。但异常聪慧的白羊小王子,通过这几日的暗中观察,早就明白这支队伍里到底以谁为主。因此,在这一路上,他便总是找各种理由,跟在元召的鞍前马后,和其余的几个人也一天比一天熟悉起来。

元召有时候眼光扫过这位来自匈奴的小王子时,他的心中便有些暗自好笑。金日碑,这位在历史上归服汉朝后,成为汉武皇帝后期最重要的三位托孤大臣之一的人,被自己强行改掉他的名字后,其人生轨迹会不会也发生重大的改变呢?

仿佛是感受到了某些冥冥中的神秘力量,他在马背上得意的笑了起来。正前方,巍峨的城墙已经遥遥可见,大汉王朝的皇都长安,终于又回来了!

第四百零七章 曾经留得 世间功名传说

作为现在皇帝手中最重要的治政工具,尚书台是最早知道凯旋而归的汉军行程的地方。与其他人普遍兴奋的情绪不同,尚书常侍严助感觉心情很复杂。

当今天子从几年前逐步集中权力后,原先属于丞相手中的一部分重要权力,就被归入尚书台这边来。随着倚重越多,它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重要。尚书常侍暂时共设四人,他们是严助、东方朔、朱买臣、严安。其中严助和东方朔被皇帝另加官为侍中,得以随时伴驾。而另外两人便留守尚书台,处理日常事物。

这四个人当中,东方朔处事圆润,凡事不露声色。朱买臣和严安则做事严谨,时刻注意,不敢逾越。因此相比起他们三人,锐意进取辩才无双的严助更要受天子重用一些。

严助出身低微,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走到了今天的地位。这一路上所受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多么不容易。

卑微的人生往往更容易有宏大的野心,青云之路也更容易催生不断攀高的梦想!

以平灭东南越叛乱之功而平地封候的严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关内侯的爵位并不能使他满足,他想要的是能够真正福荫于后世子孙的世袭国侯、万户侯!

严助文武双全,本来他也有机会进入军中,去做一名将军。大汉军功之封赏尤为厚重,凭着他的本事,前途宽广不在话下。可是他还是选择了转入文职,进入皇帝陛下亲自设立的尚书台,作为皇帝身边的得力助手,在尚书令主官不在的情况下,全力主持一切军机事务。

严助是一个聪明人,军功虽然重要,爵位虽然重要,但相比起将来朝廷权力分布的发展趋势,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已经敏锐的觉察出了皇帝陛下心中所想要的某些东西,而他更相信自己有那个能力可以帮着实现,从而达到自己心中最大的梦想。

大汉丞相的权力虽然受到制约,但严助相信这只不过是暂时的,是皇帝为了集权而做出的临时需要。毕竟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最重要职位是不可能空缺的。他的目光,早就牢牢的盯住了丞相的宝座。在他极度自负的心中,自己就是下一任丞相的最佳人选。

这并不是严助的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的现实。因为,丞相公孙弘已经很老了,他挣扎不了几年。而其余的人,那寥寥几个有可能是最大对手的家伙,他都认真详细的分析过,最后他自信满满地认定,几年之后,自己就是最好的人选。

尚书令一职虽然是有长乐侯元召担任着,但在很多人的眼中,这几年那个职位好像成了一个虚职。元召只有很少的时间会过来位于未央宫朱雀门内的尚书台官署处理一下事务,而其余的大部分时间,他不是在长乐塬上忙碌,就是领兵出战,征略四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为尚书常侍的严助,实际上已经成了尚书台所有事务的最直接负责人。人的野心都逐渐有一个滋生的过程,这几年皇帝的倚重和信任 ,更加推动了这个过程的成长。严助,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在元召的鼓励下勇敢出征的年轻俊才了,他现在是为了自己梦想而努力的天子近臣。

不过即便是他的能力变得再强大,对于元召,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着深深的忌惮。尤其是经过这次长安城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严助有一种预感,从此以后,很有可能他和元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为此,他不得不提前对一些事做好安排。

就在上一次大朝会结束之后,严助接过了御史大夫张汤和廷尉杜周递过来的橄榄枝,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次宴会。在热情的气氛中,彼此心照不宣的结成了政治联盟。并且结识了一大帮在朝廷各部握有权利的人,可谓是收获匪浅。

御史大夫张汤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啊,元召那小子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与官场的规矩格格不入。元召的内心骄傲自大,他不会把同僚放在眼里的。这次出征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那还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啊!这让大家都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为了以后在朝堂上不让那家伙为所欲为,必须要拧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丞相公孙弘虽然身为百官之首,但那个老家伙是个两面派,所谓“墙头草、见风倒”,只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要指望着联合他一起,那老滑头肯定是不干的。不过这样也好,可以直接无视他的存在,这个有名无实的丞相,他的权威必定会更加的一天不如一天,到时候说不定皇帝陛下厌烦了,就提前撵他让位滚蛋了。

对于雁门关大胜的封赏事宜,经过有司谨慎议定,然后报请皇帝亲自御审同意后的封赏规格,此刻早已经送到了尚书台这边来。只等着他们起草以后,再送去御前过目、用印,就是正式的圣旨了。

尚书台的几位常侍是最先知道这上面内容的人。大家看过之后,不由得赞叹连声,真是令人艳羡不已啊!

遵照皇帝陛下的意思,对于这次在东征真番国和出北塞大胜匈奴的两次战争中所立下战功者,按照顶格的赏赐进行封赏。依照这个标准,朝廷各有关部门不敢怠慢,在最快的时间内,就整理评定出来了这个方案。而今呈现在世人面前,就是为了赶在得胜之师凯旋回到长安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就绪。

这份有功人员名单儿很长。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详细的陈列了他们的功劳。包括斩杀敌人的数目,在每一仗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全局胜利的影响,以及各类斩获所得等,信息全面而详细,力求不会有什么遗漏。因为这是关系到所有将士们荣誉的大事,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

不管是代为欣喜还是暗自嫉妒,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在脸上带出来。微微谈论几句,也都是祝贺的语气。

“呵呵!诸位看到没有,黑鹰军这次可是大放异彩啊!这些重赏人员中,他们就占了一大部分。而拟待封候的十二人,更是有七个人出自黑鹰军诸校尉!这可真是振奋军心啊!”

东方朔笑眯眯的看完之后,不动声色的感叹了一句。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写在圣旨上,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外,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心底却早已经在替他们欢喜了。

“是啊、是啊!大汉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盛事发生了。上一次大批的封赏功臣还要追溯到先皇景帝时,当时平定七国之乱,也曾经有数位勇将和谋臣同时封候,被传为佳话。小子那时年幼只是听闻,却不曾想今日亲眼所见,实在是有幸!哈哈!”

最年轻的严安与终军、司马相如交情深厚,当年同时与元召相识在长乐塬上,从那时起就已经结为至交。如今斯人功勋盖世,他心中自然比谁都高兴。

已经提笔在一边预先替皇帝草拟诏书副本的严助也随着笑了笑,却假装在雕琢词句而没有说话。他第一眼看清上面的内容时,就早已经觉得口中苦涩、五味杂陈了。

朱买臣是最晚一个进入尚书台担任常侍的,他是皇帝亲自提拔赏识的人。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事干脆,手腕果决。皇帝刘彻也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一点,所以才得到了特别的赏识。走到近前来时,他的嘴里啧啧有声,眼神热切。

“啧啧啧!真是了不起。这开疆扩土的功劳,就算是赏赐再丰厚,天下臣民也只会有拍手称赞的份儿!尤其是长乐侯,即便是被皇帝再钦赐一个国侯,也是名副其实的,一点儿都不过分。先前咱们的皇帝陛下不是还起过封王的念头嘛……呵呵!现在估计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很好奇,这位小侯爷的第二个侯爷封爵会是个什么封号呢?朱某倒是有些期待呢!”

听到他们的议论声,在外间各自忙碌的许多年轻郎官、文员们脸上也透露出期待的神情。长乐侯元召可还是挂了一个尚书令的头衔呢,正是大家所有人的主官。而且,那个早已经成为许多人口中传奇的人物,也正是他们的偶像。他取得什么样的荣誉,大家都感到脸上有光彩。

小小年纪就即将是头顶双侯爵称号的人!这样的际遇,不要说是在大汉朝,就是在从前史书上,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而且,大家都已经猜测过了,皇帝所封的侯,规格是绝对不可能低于先前窦太后所赐封的那个长乐侯的。

元召的长乐侯封爵,经过后来几次叠加的封赏之后,到现在已经是实封一万二千户的国侯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万户侯!如果当今天子再封赏给他一个万户侯的话,那他可以说已经是远远超越了自高祖皇帝以来的任何一个重臣受封的食邑了。即便是开国元勋萧、曹、灌、绛、留侯辈,也望尘莫及矣!

唉!人比人,气死人啊!严助暗自仰天长叹一声,默默地低下头,开始动笔写下来第一行字……。

第四百零八章 白头似雪 灞桥俯首牵马

人尚在归程,名已动长安!当被许多人翘首以待或者是嫉恨在心的元召终于勒马停驻的时候,前方灞桥过后,长安在望。

时隔将近三月,出长安自此地踏上征程的时候,天气刚刚微寒,而今归来,已经是残冬暮雪,新年将至了。

被他强行改过名字跟在身边一路行来的白羊王子白金汉,此时从侧面看过去,暖暖的冬日阳光洒在元召的脸上,显得他的脸色很是柔和。有淡淡的笑意从元召嘴角开始溢出,然后慢慢的在脸上荡漾开来,如果不是相貌和面容的不同,他与草原上那些牧马少年没有什么两样。

然而,白金汉这一路上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那些曾经在两国厮杀中发生过的英雄事迹、所向披靡,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在这具单薄的身体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神秘能量,使他能够做出这些超出常人想象的事来,这是一个难解的谜,而且一路上白金汉都没有能够找到答案。

骑在马背上的元召,笑容很真诚。如同是一个真正离家日久的游子,终于归来。看着从灞桥那边开始走过来的迎接人群,他向后面挥了挥手,凯旋归来的将士随着一起翻身下马,双脚踏上了长安的土地。

白金汉有些好奇的望着远方,在渭水的对岸,一座仿佛直上云霄的雄伟城市拔地而起,伫立在了地平线上。那非凡的气势,雄浑辽阔,一下子就震慑了他幼小的心灵。在往后的岁月里,无论他的人生状态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第一眼看到长安城时留给他的震撼,却永远都未曾忘却。
首节 上一节 477/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