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62节


这两位将军可不是等闲之辈。面色阴鸷年纪稍微大上两岁的那个,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死去的前丞相田玢的长子田少重。而另一个就是宫中最近正是得宠的漱玉宫李夫人之兄李璇玑了。

原来,当年田玢死后,田家迅速没落下去。昔日权倾一时的这个大家族,没有一两年的功夫,就不再被人们所记起。虽然还有王太后的关系在那里,但世间事就是这样,失去了巨大权力的田家,已经不再被人们所需要。

武安侯田玢的两个儿子,失去巡武卫将军职位的长子田少重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还是借助了王太后的关系,进入北军大营做了一个偏将。而小儿子田少齐,就比较悲惨了,可能是他在田家如日中天的时候太过于嚣张,惹下的仇恨太多,在一次喝酒归来的路上,被人在黑暗中一刀毙命,死的糊里糊涂,至今都没查到是谁干的。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这样的事本是寻常,不过,父亲和兄弟相继死去后,这深仇大恨,田少重却都记在了一个人的身上。那便是当初在朝堂上力挺窦婴,致使田玢落败的元召!正是因为此人的参与,才使田家从天上掉到地下,落到了今天的地步。这笔账,他无时无刻不记在心中。

因此,今天有这样的机会,田少重又怎么能不奋勇向前,力求通过突袭长乐塬封地而有所收获,给元召以致命一击呢!至于另一位将军李璇玑,就更不用多说了,他早已经接到自己的亲弟弟李延年派人传递的信息,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管是为了弟弟李延年还是妹子李婉玉,他更是会全力以赴,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做成这件事。

长乐塬上,两军对垒,忽现杀机!让江都王刘非和田、李二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已经用措辞严厉的口气,传达了王太后的懿旨,命令挡住去路的黑鹰军马上散去,回到他们的驻扎地,不得轻举妄动阻碍行事。然而,对方根本就无动于衷。不仅没有丝毫的退意,反而以更加嚣张的态度,说除非有当今天子亲自下旨,他们才会允许其他军队进入这块禁地,除此之外,其他命令概不遵从!

江都王大怒,对方领头的,只不过是两个小小的校尉,竟敢公然抗命!他大声喝令李璇玑和田少重,带领手下人马冲进去,看他们哪个敢阻拦!

面对着北军重甲长刀的步步紧逼,李望和张括打了个手势,所有黑鹰军战士一起放下了面甲,汉刀出鞘,无人退却一步。既然决定了的事,管他什么后果呢!何况无皇帝钦令,本来就是乱命。

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见血。忽然有紧急的马蹄声从长安来的方向响起,几百名白羽红袍的轻甲骑士如飞而至,当头一将军大喝一声“天子令下!任何人无故不得进入长乐塬半步,违令者,斩!”

所有人都心中一惊,表情各异,回头看时,正是羽林将军李敢率领着大汉羽林军赶到了。

李敢来的正是时候,他的身后除了护卫在皇帝身边的亲信羽林军侍卫之外,还有一位四五十多岁的宫中太监。他却不是旁人,乃是现在的“西凤卫”统领凤彦之!

“西凤卫”大统领的威风可不是吹出来的。随他而来的统一服饰装扮的二十几人,奉了皇帝刘彻的紧急派遣,从高庙陵园御驾身边直接来到的这里。他目光俾睨的扫视了一下四周,从江都王脸上掠过时,神色冰冷,一点儿多余的表示都没有。

“天子剑在此,所有汉军将士有敢参与私斗者,杀无赦!”

第三百八十九章 何为先 孰当重

汉朝几位先帝的陵墓,离长安城并不太远。除了文皇帝霸陵在东郊渭河南岸的杜东塬之外,其余的都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

汉文帝刘恒一生崇尚简朴,时时刻刻以百姓福祉为念。大去之日特意留下遗诏,身后事不用按照皇家制度另外建陵寝,以山为陵、棺可容身即可。这位伟大帝王被后世尊崇为仁德之君,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身后之事任何人都不能自己完全做主。他的子孙臣民也不可能让帝王陵寝如此寒酸。虽然最终有违其遗愿,依山而建的霸陵还是雄伟壮阔,但帝国的威严和皇家的脸面却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正是马虎不得。

死者长已矣!无论怎样的身后名声都已经不再知道。百年易过,草木成灰,贤德的帝王长眠在地下,无论听不听的到,他们的继承者,还是会按时来祭告,告诉这些先祖们一些圣德或者是荣耀。

作为冬至节后的一部分,祭告陵庙本来就是一项重大的内容,更何况,最近以来大汉朝取得的一系列赫赫功绩,更是需要来向祖宗们好好的告诉一番了。

一系列繁琐的仪式完成后,皇帝刘彻志得意满,他从小怀有大志,立下誓愿,既然身为帝王,继承列祖列宗传下来的这万里河山,自然要好好的施展一番。高祖皇帝的功业算得了什么?秦始皇帝的功业又算得了什么?当必超越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局面,方不负这九洲之主的尊荣。

从汉高祖的长陵来到汉文皇帝的霸陵,他站在高处,俯瞰关中平原,落雪苍茫平阔千里,胸中豪气顿生之际,长安飞骑奔至,首先送来了雁门关大捷的消息。

皇帝仰天大笑,随扈之臣皆山呼万岁,踊跃祝贺。胜利来得如此酣畅淋漓,一雪当年马邑之围的失败耻辱,更是为高祖皇帝白登山之围报了一箭之仇。大汉帝国的雄风霸业从此开始,脚下的祖先们也当欣慰了。

不过,在驻跸之处的庆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羽林将军李敢单骑赶来了。他带来的消息,让气氛一下子静止了下来。身边亲近侍从偷偷看向皇帝陛下的脸色时,都感到一场风暴也许就要来了。

紧急赶来报告消息的李敢并不知道太多背后情况,即便如此,皇帝刘彻也已经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察觉到了许多不同寻常之处。挥手之间,风云突变。很快,派出去的“西凤卫”侍卫们就搜集带回来了他想要知道的各种信息。

刚刚听到雁门关大胜的喜悦被沉重的乌云所遮盖,无论是皇帝本人,还是身旁的亲信臣子如东方朔等人,都立即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把这件事处理好了,也许后果会很严重。

皇帝刘彻揉了揉额头,扫了一眼表情各异的几个臣子。元召那家伙是怎样的性子,通过他从前的所作所为,大家已经都深深地了解。而今他在前方亲自领兵浴血奋战,败强敌,开疆土,自己的家,却被人放火烧了……?此事如何收场,恐怕他回来后难以善罢甘休!

不过现在最需要处理的,是赶快制止这件事的继续发酵,别的一切容后再说。于是,皇帝当机立断,命令李敢马上率领随驾的一部分羽林军,以最快的速度马不停蹄去长乐塬,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冲突。

没有天子的命令,竟然连北军大营的人马都出动了?这件事的性质已经很严重了。在身侧的东方朔近前一步,低低的说了一句。

“陛下,北军大营的人素来桀骜不驯,李敢将军就算是及时赶到,恐怕他们也……。”

这句话正戳到皇帝刘彻心头的那根刺上。北军大营,正如同一个顽固的堡垒一样,倚仗着盘根错节的势力,结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营中的某些将军,就连皇帝亲自派去的主将都阴奉阳违,拉帮结派,已经换了好几位主将了,可都是困手困脚打不开局面,无法彻底做到如臂指使。皇帝早就有心思要加以彻底的整顿,只是因为种种的阻力,而没有能够实现。今天倒是一个好机会!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对东方朔点了点头,然后向暗中招了招手。

“老凤,你跟着走一趟!带上此剑,知道该怎么办吧?”

“遵陛下旨意,老奴明白!一定不负使命。”

名叫凤彦之的西凤卫大统领躬身接过了天子剑,铁掌如钩,握中的此剑虽然轻飘飘的,但一旦出鞘,当震怒雷霆,重若千钧!

“真是岂有此理!朕不过出宫两日,就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不是李敢来报,朕还被蒙在鼓里呢!这是想要干什么?哼!也太不把朕放在眼里了……你们做得好大事!”

皇帝声音低沉,带了愤恨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左右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东方朔偷眼看了看他的脸色,叹了口气,心中有着深深的担忧。具有大智慧者,察言观色,细致入微,能见人所不能见,查人所不能查。皇帝没有立即表态对罪魁祸首之人怎样处置,就已经说明很多东西了。

江都王刘非,当今第一跋扈王爷,从小与皇帝一起长大的兄弟。李延年,后宫最受宠的美人李婉玉亲弟弟,同时还是侍奉皇帝身边的宠幸之人。更何况,这后面还有王太后的影子在内……面对现实,在怒意之外,皇帝陛下的心里恐怕在第一时间就倾向于和稀泥了吧?

果然不出他所料,李敢与凤彦之走后,经过稍微沉默,皇帝稍稍舒展了眉头,似乎是已经拿定了主意。他命令侍卫去分头传召,让随驾而来的十几位重臣马上前来议事。

冬至节祭告高庙这样的重大活动,朝中重要大臣无特殊原因,一般都是要伴驾随行的。本来一系列的仪式都已经进行完毕,待到午后下半晌就可以返回长安了,忽然听到皇帝陛下又紧急召唤,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要这么急。难道是雁门关大捷的事?那也完全可以等到回去之后在朝堂上再计议嘛。因此,心中各怀猜测,来到皇帝处。

“诸卿,雁门关大捷,我汉家将士大败匈奴,这件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众臣心头一松,果然是因为这件事。虽然皇帝有些急躁,但也可以理解,毕竟是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值得提前祝贺。早些知道皇帝意图的东方朔等人则心中暗赞皇帝手段高明,不动声色以雁门关大捷为契机开始布局。

不过还没有等到他们一起赞颂贺词呢,皇帝刘彻又已经先开口了。

“好了,别的话先暂时不用多说。现在朕有几个决定,需要诸卿马上去办。”

众臣咽下到嘴边的话,抬头静听皇帝陛下旨意,不明白有什么吩咐需要这么迫不及待。这时帘幕微动,太子刘琚走了进来,他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正在后面和卫夫人说笑呢,皇帝派人把他也叫了过来。未及行礼,刘彻摆了摆手,让他站那儿听着。这位太子自然是一头雾水,规规矩矩的站在了旁边。

“朕已经决定,对于这次参与北疆匈奴作战的将士都予以重赏。丞相,你们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在朕的得胜将士班师之前,这件事一定要做稳妥。记住,是重赏!就不要仿照前朝的那些旧例了,要破格些。明白没有?”
首节 上一节 46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