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59节


酒坛重新放到案上时,元召终于抬起头来,淡淡的看了来人一眼。

“既然喜欢喝敬酒……呵呵!那就好办了。说吧,暗夜来此,有何贵干?”

只见那人长得十分高大,长手长脚络腮鬓的胡须,一身草原人寻常的翻毛皮氅,却没有携带兵器,只在手中握了一根短短的雕孔粗竹,是为羌笛。他的脸上挂着笑容,上下仔细的打量了元召一番,发出轻轻的赞叹。

“既蒙以好酒相待,我当不必隐瞒。本人莫罕,这次来,是奉大漠神的命令,好好看看元侯的。呵呵!”

名叫莫罕的人坦坦荡荡就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元召也笑了起来,重新接过崔弘递过来的一坛酒,放到面前。

“那么,有何所见又有何所得呢?”

“果然是慧灵之根,天下集大气运者也!”

莫罕说这句话时神色很郑重,像是真的能从元召脸上看出什么秘密似的。

元召心中一愣,但他并不动声色,反而哈哈大笑了起来。用手指着对方,语气中带了调侃的意味。

“世间都说西域胡商能忽悠,是经商做买卖的好手,却没想到你一个匈奴人,竟然也善于此道。好了,就不要来这些虚头巴脑了,既然喝了我的酒,就好好的把来意说明白吧。”

没想到这家伙看似是草莽中藏着锋芒,却竟然是个自来熟的性子。他先不回答元召的问题,反而用眼睛四处贪婪的看了一遍,闻到那食物的香气时,使劲地咽了几口唾沫,脸上露出意犹未尽的神色,搓了搓手,嘿嘿笑着欲言又止。

元召对小冰儿使了个眼色,她知道师父要让自己干什么,怀着老大的不情愿,把那些吃的东西都搬了一些过来,放到案子上。却按剑站在旁边,瞪眼瞅着那家伙,看他怎么吃的下去。

莫罕大喜,见元召打了个手势让他坐下,他都已经等不及了。先伸手抓了一大块牛肉,狼吞虎咽几口吃完,看到元召又推了一坛酒过来,他毫不客气,咕咚咚灌了几口,然后又伸手去吃别的东西。他吃的速度极快,又肚量奇大,不一会儿的功夫,竟然把所有的东西都一扫而光,吃的什么都没有剩下。直到把坛中酒的最后一滴倒入口中,才终于心满意足地擦了擦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模样甚是舒服。

众人有些目瞪口呆,被他的吃相吓住。这也太能吃了吧!那可是一大盆子牛肉,几盘烧烤的野味……还有两大坛酒啊!这人不会是个饿死鬼托生又几年没吃饱过吧?哦,这当然是小冰儿的恶毒想法。

“真是人间美味呀!好久没有这么痛快的吃过了……呵呵!今日来此,本不欲现身惊动元侯的,不过刚才被笛音所动,一时手痒才相和了几声,虽然自惭不如,却也是同道中人。”

元召点了点头,却并没有说什么,他知道此人一定还有话要说。果然不出他所料,莫罕神色一整,变换了语气。

“我们飞火勇士身为草原王庭的守护者,受大单于可汗召唤,奉命来此,想要元侯立即带领人马,退出草原,恢复汉匈两国原来界限。如此,当可以暂熄兵戈,求得安宁。如何?”

闻听此言,在旁边侧耳倾听多时的公孙戎奴等人脸上现出怒色,就要拔刀而起。元召眼神淡淡的扫过,众人连忙又坐正了身子,不敢乱动了。

“你大半夜的跑这么远的路来,就是只为了说这个吗?”

“这是传达的大单于王令。当然,大漠神也让我来好好看看你,在以后的某个合适时候,他会亲自来会你的。”

“如果你吃饱喝足了,就可以回去复命了!嗯,就对你们的单于说,黄河,是汉家的,以后如果来饮马,是要交钱的了。”

“……什么、什么意思?”

元召端起一碗酒,站起身来,走过熊熊燃烧的篝火旁,穿过草地,来到不远处黄河岸边。水流汹涌,洗却征尘,大汉的猎猎雄风终于吹到了这里,黑鹰军将士们追随着他们主将的身影,都转过头来。

“从今天起,这条黄河在草原上流经的地方,就是汉匈两国的界限。匈奴人再有无故踏过一步者,杀无赦!至于未来,如果匈奴心有不甘,那汉军马蹄与弩箭所至之处,天山、阴山、祁连山……将没有界限!到时候诛灭无噍类时,勿谓言之不预也!”

话音不高,回荡在黄河两岸,却已经被这片土地所深深地铭记。自蒙恬、李牧驱逐北胡以来,这是中原来的将军又一次在这儿立下的誓言。而这一次,将会与从前的截然不同。

说完之后,元召把手中的一碗酒泼洒而出,无数的酒花落入黄河奔腾水中,流向东方,转入中原,终归入海。天高地厚,黄土为鉴!

飞火四大统领为首的莫罕微微叹了一口气,对元召拱了拱手,转身重新隐入黑暗中。有一句话,远远地传来。

“无论未来怎样生死为敌,今夜酒,多谢了……!”

元召面无表情的看着黑夜里的一群人迅疾远去。忽听有厉声鹰隼鸣叫声音从南而来,他倏然抬头,目光穿透夜空,锐利如电!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变又生 朱雀门

第三次北疆大捷的消息终于传到长安。雁门关外,汉军大胜,全歼十万匈奴骑兵,包括河套草原在内的三百里土地,已经全部在掌握之中!

当背着红翎战报的几名骑士风驰电掣一般直入北城门,又一路声嘶力竭地喊着跑过朱雀大街时,整个长安城全部沸腾了起来。大胜!这是名副其实的大胜!这样的胜利,在与北胡作战的历史上,不要说本朝从来没有过,就算是上溯到三代圣王之下,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赫赫战功。

皇帝陛下昨日摆车驾去祭告祖庙了,午后时分才能够回来。这样的重大消息却是不能耽搁,自然需要把具体情况整理之后,派人去飞马传报。

类似于这些紧急事务的处理,从前是丞相的职责,不过现在,在第一时间知闻的,是位于未央宫朱雀门内侧的尚书台。一切需要紧急呈交御览的事情,无论大小,一律有尚书台执守的侍中或者是尚书郎们分类、斟酌、决断以后,再做决定事情的紧急程度。

今天留守尚书台的侍中,不是别人,正是严助。严助也可谓是青云得志了,他今年还不到三十岁,就处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深受皇帝倚重,一切事物都处理得游刃有余,自觉志得意满,有些时候便倨傲了起来。

想当初,他与终军、司马相如都是因为平叛之功而以布衣平步封候,成为一桩哄传天下的美谈,更是成为许多平民士子的偶像。在三个人之中,相比较起来说的话,严助所在的地位,比司马相如中大夫和终军司隶校尉的头衔还要重要一些。天子近臣嘛,终归未来的路更宽广的多。

严助是个有治政抱负或者说是有野心的人,随着他眼界的宽广,心中的某些东西也在慢慢的滋生膨胀,并逐渐壮大起来。其实世间事本就如此,身在朝廷这个大舞台上,不进则退,这也怨不得他。

皇帝陛下不在宫中,其他同僚大多随驾而行,执守尚书台的严助感觉到很是轻松。早上来到以后,见没有什么大事需要处理,遂吩咐属下泡了一杯清茶,美滋滋地坐了下来,正要伸手翻阅一下案上堆垒的竹简。就在这时,长安府衙送来了急报。

严助随手接过翻开看时,不禁大吃一惊,茶也顾不得喝了,一目十行的看完,一颗心逐渐的沉了下去,一种可怕的感觉蓦然涌上心头,他想起刚才在来的路上某位宫中总管遇上打招呼时随口说的一句话,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啊!

“……严侍中自己留守,甚是辛苦啊,抽空可以偷偷懒嘛!一些大事当然刻不容缓需要报于陛下知道,像一些长安城中寻常发生的小事,比如失个火什么的……哈哈!就不需要占用宝贵时间费心了……。”

当时两人只不过寒暄了几句话的功夫,严助还只当是那总管开玩笑呢,他还笑容满面地打趣了几句……却没想到,人家是认真的啊!未央宫中的总管有十几位,其中有几个是绝对不能得罪的。其中就包括这个名叫怀恩的总管,因为,他是漪澜殿大总管,王太后身边的大红人!

“……长乐侯府大火,一夜未熄,经过全力扑救,终于扑灭。侯府已被烧毁,多成瓦砾,人员死伤情况不明。具体事宜,长安府衙正在全力查明中……。”

因平灭东越叛乱大功而被皇帝赐爵关内侯的严助,又低头看了一遍,感觉头疼的厉害。他的眼中仿佛闪现出了熊熊的火光还有那其中的挣扎惨叫,以及暗夜里的阴谋。他知道从现在开始,自己已经陷入一个艰难的选择中,生死荣辱,也许就在一念之间……!

与他同样感觉头疼的是长安令姚尚。天还没亮,他就被巡夜的府衙中人跑回来紧急叫醒,说是出大事了,长乐侯府那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火光冲天,云猛总捕头已经带人紧急赶过去了,让长安令大人赶快过去瞧瞧。

姚尚一轱辘爬起来,连衣服都没有穿好就往外跑,手下人已经准备好了马车,他爬到上面一边整理衣裳,一边连声催促加快速度赶过去!
首节 上一节 459/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