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30节


听到有人说话,沉默中的人都抬起头来。这个因为大漠风沙的侵袭而鬓角染白的汉人国师,还是值得所有匈奴人信任的。这是张中行长期以来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建立起来的威望。

“哼!又如何能令人不怒!难道我们匈奴骑兵已经软弱到如此地步了吗?真番国的事就不必说了。那耶律王和左贤王坐拥十万精骑,这么久都没有打开局面。白羊王兵败被擒。而替草原王庭守护东部的那几个王呢?连敌人的区区三千骑兵都挡不住,任由他们长驱几百里路而入……这些坏消息,本单于到现在才知道!这究竟是我们反应太慢,还是敌人的速度太快?国师,你来说,这究竟如何是好?难道需要本单于发布命令,尽起草原四十万大军吗!”

单于羿稚邪越说越来气,又一脚踢飞了挡在面前的胡床,把面对着的一个匈奴将军砸了个趔趄,这个平白遭受无妄之灾的家伙,呲牙咧嘴的从地上爬了起来,却不敢发出一点儿抗议之声。

张中行叹了口气,羿稚邪内心深处的暴戾本性,比前任的几位单于都要厉害的多,他是真不愿意辅佐这位主上,只不过他早已没有了退路,为了心中对汉朝的仇恨,也只能强自忍受着。

“大单于,其实自从几年前的马邑之围开始,我们对汉朝就应该有所警惕了。这位皇帝与他的父祖不同,他的野心可是大的很!这几年来,说不定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草原的方向呢,整军备战,早就想与我们较量一番了。而我们还用固定的思维来对待汉朝,以为大军一出,他们就会惊惧不已,现在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单于羿稚邪停止了暴走,他虽然暴躁易怒,却也知道好歹,重新坐下来,开始听自己的国师讲道理。其余的人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现在基本可以断定,这几年汉朝人一定在草原上潜伏下了很多暗谍,这些潜伏者无时无刻不在密切注意着王庭的动向,往中原传递着有用的消息。非是如此,汉军又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好了一切战备,使我们的突袭大军劳而无功呢!所以,我们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应该是彻底清除掉这些来自汉朝的潜伏者和为他们传递消息的人。大单于,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里面应该有匈奴叛逆者的影子,他们就是逃亡的那位王子余丹手下的人!”

听到张中行以如此肯定的语气说出这样的话,众人心中一惊,单于羿稚邪更是眼中精光闪动,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有想到。此时略加联想,果然如此!尤其是听到余丹的名字,那正是他心头的一根刺,不禁脱口而出。

“国师所言极是!看来在王庭内外应该进行一次大清洗了。莫哈,此事就交给飞火去办吧!要清理的彻底一些。无论涉及到什么人,一律严惩不贷!”

那飞火统领莫哈答应了一声,所有人心头一凛,别看只不过这么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一场腥风血雨马上就会发生了。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倒霉呢!

羿稚邪脸带杀气的吩咐了这一句后,却忽然又想起那会儿想说的一件事。他先示意张中行暂停一会儿,又盯着莫哈的脸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本单于要取那元召的性命,你们飞火能不能办得到?”

莫哈脸上依然什么表情也没有,好像早就料到大单于将要提出这样的要求。他点了点头,用肯定的语气回答了草原之王。

“在汉匈大战发生前,大漠神命令我和莫罕来到王庭听候单于可汗的差遣,无论是怎样艰难的事,我们都会去尽力做成的。至于说到杀个人,除了身处未央深宫的汉朝皇帝杀起来有些困难之外,好像还没有我们杀不了的!”

这本是极端自负傲慢的语气,可是在场的人却都不这样认为。在那些草原传说中,飞火是一个能够上天入地般的存在,他们中间的许多人都有着独特的本领。几百年来守护王庭,从来没有出过一点差错。只要他们出马,无论对方是怎样的强大,灭亡也只是顷刻间的事罢了。

“好!你们去吧!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够除掉此人,王庭将会铭刻你们的功勋的。此后自当予取予求,本单于绝无不允!”

长了一颗硕大脑袋的莫哈接受了匈奴单于的命令,自行去了。羿稚邪看着他的背影逐渐走远,心中安定下来,嘴角泛起冷冷的笑意。飞火传承者墨云白拥有巨大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这四大首领也都是身负异能之辈,只要他们随便出动一人,就能搅动风云变色,小小元召,何足道哉!

外形古怪的莫哈,除了自身的修为之外,他的最大本事就是能通兽语,召唤驱使狼虫虎豹……!

“飞火出动,必获全功!在这件事上,大单于当无忧矣。只要元召一死,以他为主将的东路三千汉朝骑兵必做鸟兽散,皆死无葬身之地也!这把利剑用的正当其时,大单于高明!”

“哈哈!有我们的骑兵劲旅在前冲锋,飞火勇士护卫王庭,大单于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别说那些汉人本就懦弱,不是我们的对手,就算是偶尔打上几个胜仗,那又如何?难道就改变得了对草原屈服的命运吗?”

听着部落王贵族们的一片赞誉称颂之声,单于羿稚邪脸上重新浮现出得意的笑容。不错,这也正是他心中认为的。汉人中出现一两个厉害人物没什么大不了的,前些年,那飞将军李广不是也威风的紧吗?曾经有许多匈奴将军在他的手上吃过亏,可汉军即便有这样的猛将,不是还照样只会紧守关城,不敢把马蹄踏进草原半步吗!

“国师,你认为还需要增兵前去吗?”

“大单于,看这天气情况,大雪过后,塞外即将全面进入严寒。匈奴勇士们长久暴师在外终究不利,还是要速战速决为妙。因此,我的意见是派一旅偏师,绕过云中、雁门,从东线进攻,争取与两王一起,三线同时发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入汉境,取得最大的战果。对了,这一路兵马,不妨与莫哈统领的飞火勇士们共同行动,说不定正好可以顺手歼灭元召率领的那三千汉军呢!”

“好!就依国师之策。我看就屈射王你去吧!那边也正好有你们部落的势力范围,你发兵之后可与金头王等人汇合,共同把元召所带的东路汉军彻底消灭!可有信心?”

“大单于尽管放心!元召小儿吃了熊心咽了豹子胆,竟敢来草原上自寻死路,定教他有来无回,死无葬身之地也!”

第三百五十三章 金鼓动 吹画角

元召并没有在雁门关太多停留。他与李广、卫青共同制定下作战计划之后,就马上连夜赶了回去。

世间英雄所见略同这样的事,并不只是无谓的传说。当在雁门关将军府中三人会面的时候,卫青说出的第一句话,就已经让元召暗中赞叹了。

“这次不打则已,打就要打个狠的,给匈奴人一次深刻的教训……难道我们大汉就没有秦朝蒙恬将军那样北驱匈奴八百里的勇气吗!”

卫青从来就是一个缄默寡言而坚毅有韧的人,不过却言出必行,言出必中,这是一个优良的品质,是作为大将军必备的素质。在史书中,也只有具备这样品质的人,才能够有耐力和勇气在与凶残狡诈的北方蛮族战斗中取得胜利。

在元召的认知中,他对两个相隔千年的人物都非常敬佩。他们皆是抵抗外辱的将军,驱逐鞑虏的英雄。这两个人一个是卫青,而另一个就是明朝的徐达。无论是个人品德还是用兵之道,他们身上有许多共同点,如果不是时空的阻隔,相信这两个人一定会成为世间最好的知己。

对于卫青的话,李广首先拍案赞同。这么多年来,他几次作为主将镇守北部边关,与匈奴人大大小小进行过不下百次的战斗,可是却从来没有酣畅淋漓地放手大胜过一次。这当然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

从壮岁旌旗拥万夫、箭射敌胆逞英雄,到现在暮年将至,老将白头。如果不能在卸甲之前去到草原之上痛痛快快的打一场仗,那么余生也会抱有无尽遗憾的。

元召也笑着拍了拍手,不过他先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想听听卫青的计划。他知道这位第一次领兵出征的车骑将军,之所以轻骑从二百里外的云中赶来雁门关,一定是有了一个大体的作战计划,他这是来与自己商议一下,好作最后的决定。

果然,卫青没有说多余的废话,直接就对他们两人说出了自己已经反复推敲过多次的突袭战略,虽然某些作战细节还没有考虑的那么详细,但已经足够他们听得明白了。

计划是有些冒险的,但也是值得一试的。在保守的将帅之间也许绝对不能通过,但在这里,在李广、卫青、元召这三个人面前,却是没有不可能的事。

“元召,你以为如何?”

老将李广用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佩剑,他的剑与卫青的剑一样,都是元召所赠送的春秋名剑。只是如此名贵的宝剑,在鞘中已经呆得太久,那些锋芒也已经隐藏的太久了!

元召淡淡的笑了,也许真的已经到了该与匈奴人大战一场的时候了。因为自己的参与,这个时间点比历史上应该是提前了至少五至八年的时间。那么到底会取得怎样的战果呢?他有些兴奋地期待。

“那就战吧!我想,这一天我们的皇帝陛下已经等了太久了,我们的将士也已经等了太久了,我们的大汉臣民更是等得太久了。来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正当其时!”

一切无需再多言,更无需太多的豪言壮语,三个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场决定汉匈命运的决战,就此正式开始。

一经决定,元召当场马上亲自书写了军情急报,派红翎信使八百里加急星夜送往长安,报予皇帝陛下知道。虽然皇帝早就给予了前线将军以临机决断之权,但这次不是抵御匈奴叩关,而是主动地踏进草原进攻,战争性质是极为不同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标志,预示着大汉的军队从防御转入了进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把这样重大的转变,提前报给皇帝知道,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这些事关朝政的事,李广和卫青当然考虑不到这么多,他们只是纯粹的将军,能打好胜仗就行了。元召则不同,既然亲身参与了这件事,就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周全,越是在重大事件面前,就越需要谨慎,这也是他从踏进朝堂那天开始,就时刻提醒自己的事。

卫青的战略策划还是有些简单的,他制定的目标,是要把这次南侵的十万匈奴骑兵都消灭掉,给匈奴单于狠狠的一拳,让他知道厉害,至少段时间不敢再生起侵略汉境的心思。

具体的作战计划就是以雁门关的汉军为主力,主动出关作战,吸引全部匈奴大军的注意力。而以两万黑鹰军为奇兵,根据早就详细探查过的地形路线,从云中出发西行绕到匈奴大军的后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进攻,与雁门关的汉军前后夹击,当可一举破之!

这个计划卫青早就想好了,这就是具有精锐骑兵的优势,可以灵活机动的用兵而不受限制,他之所以迟迟定不下决心来,除了考虑到不知雁门关汉军战斗力如何外,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天气寒冷骑兵难以长途跋涉的迂回。
首节 上一节 43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