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21节


女孩家总是生性怕冷的多,即便是她学得一身修为,也不曾例外。在这里,霍去病最怕的不是面对匈奴人的千军万马拼杀,而是寒冷和粗糙的饮食。

每当那些军中的饭食,摆在她面前的时候,简直就是难以下咽。可是不吃又不行,没有人会给她搞特殊,想要去求舅舅卫青改善一下伙食的念头,在她的脑中想过一次,只不过想到舅舅那张严肃的脸,她就自动打消了这种想法。

勉强狼吞虎咽下几口军中饭菜果腹,忍着委屈的泪珠,霍去病就会想到在长乐塬那大饭厅中,从元召手里神奇般的制作出的那些人间美味。只有在这样的时刻,她才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吃沙子?

沙子实在是太多了,即使在这落雪的天气里,卷起的风中也会有大量的沙砾。霍去病知道所有人都和她一样,手脚脸上这些部位早已经被冻伤过了,只是大家都忍受着而已。

在披风上擦了擦手背上那些裂痕中渗出的血渍,年轻骑兵校尉挥了挥手,回转目光想要带领大家原路返回,天气如此寒冷,还是回到营地歇息吧。

龙马冠军的耳朵忽然竖立了起来,前蹄刨动了几下地面,发出一声轻微的嘶鸣。霍去病心中一动,顺着风向传来的夹裹中,已经隐约可以嗅到危险的气息。

看到霍校尉用手势打出的警示,所有黑鹰军骑士们手中紧紧抓住了缰绳,一起朝危险将要出现的方向远望。

翻滚的烟尘之下,只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黑压压的匈奴骑兵队伍展开了三面合围。也许是因为下雪和风沙阻隔了视线,早些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察觉,现在忽然发现,对方已经进入了马力可以追及的范围之内。

黑鹰军战士们的脸色都有些严峻起来,他们虽然勇敢善战,但眼前的局面是极其不利的。这些匈奴骑兵显然是从附近大营出来,总共将近有万人之众,应该是得到了游骑哨的急报,所以才出动围剿出现的汉军的。

此时两军相隔有三箭之地,虽然看不清彼此面目,但双方的力量悬殊显而易见,这可不是刚刚那千骑匈奴骑兵,而是万余大队,想要以区区百人与之作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霍去病从行军革囊中取出简单的“望远镜”,认真查看了一下对方的阵容,见这些彪悍的草原汉子神情凶恶,弯刀雪亮,立住阵脚后却暂时没有进攻,想必也是在向这边观望。

形势已经很危急,也许下一刻匈奴人就会万马奔腾杀将过来,以力相拼必死无疑。而在这个时候拨转马头回逃,在万骑追逐之下,也是很难逃脱的。几个为首的黑鹰军骑士互相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的决定。

“霍校尉,请自去吧!你的马快,匈奴人是追不上的。现在生死关头,切不可顾虑太多!这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决定。”

其中一人说完后,其余众人也一起点头。如果说在现在的形势下,还有人能逃脱的话,那也只有依仗天山龙马之力的霍校尉一个人而已。

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只不过一起相处了半个多月时间的霍校尉摇了摇头, 脸上的神色很坚定。她收起了赤火剑,拍了拍冠军的马头。想起很早之前,元召就给她灌输过的一种信念,无论在怎样艰难危险的情况下,都绝不能轻言放弃,更不能乱了分寸。办法总是有的,就看能不能想得到。

只要是并肩作战过的同袍,更不能轻易的抛弃,一个战士,如果只顾了自己的安危逃跑,只要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事,无论以后他再怎样勇敢,这种心理上的怯懦将永远无法消除。

“无需多言!现在我以黑鹰军校尉的身份命令,全停下马!在此处暂时歇息。”

淡淡的话语出口,包含的威严却不容置疑。黑鹰百骑都惊愕的抬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耳朵出现了毛病。但眼前所见,却无比真实。

沙丘半坡,荒草漫道,百战之地,戎机千变。年少的汉家将军就在虎视眈眈的万众虎狼当前,谈笑自若,束甲,下马,席地而坐……!

与此同时,驻守云中一带的车骑将军卫青也接到了霍去病以一百骑善自出兵深入北地的消息,他不禁大吃一惊。自己当初之所以不愿意带着她来北疆,就是怕她骄傲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闹出什么难以收拾的事来,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果然一个没看住,她还是这样做了。

这样的轻率使气倒真是像极了她的师父元召,简直是一脉相承。可是,她怎么能有长乐侯那般的逆天运气和智谋呢!这要是中了匈奴人的埋伏,那可怎么办……?!

卫青眉头紧锁,看着外面的雪天,已经在暗自考虑要不要把黑鹰军大举出击的计划提前,可是想到因为寒冷而可能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他的心中又犹豫起来,一时委决不下。

而在离此向东几百里外,有三千精锐骑兵正挟大胜之余威,朝雁门关方向而来。他们身后跟随着的,则是浩浩荡荡的大批辎重车辆。在三员意气风发的飞骑将军簇拥下,为首一人,灭国归来,正是少年模样……!

第三百四十三章 飞骑至 万马惊

塞北之地气候多变,一年当中,寒冷的天气倒占了大半。匈奴人世代生活在此,早已经都习以为常。即便在这样飘雪的天气里,也丝毫不妨碍他们出来作战。

匈奴单于羿稚邪这次挥兵南下,征集了十万大军,共有七八个部落的人参加。在草原之上,部落所在地方的不同,是根据各自势力强弱而划分的。人口众多实力强悍者,占有的便是水草丰美之地,而那些实力较弱的部落,则只能居住在较偏远一些的地方。

人间的不平等,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必然存在的,素来弱肉强食的匈奴人又何能避免呢?习俗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就使得一些较小部落的匈奴人更加的强悍,他们只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自己的部落更好的生存。

因此,每一次大单于兴兵,这些部落参加的便最踊跃。财富、粮食、生存……所有这些,都需要依靠他们手中的弯刀来取得。

匈奴王庭中的王爷称号是有点多的,大单于在草原上总共赐封了八个大部落王,他们是势力最大几股势力。而另外有二十多个小王,分属于零零散散的一些小部落。可以说是王爷称号不值钱。但这些首领们本身的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既然能在狼群中称王,那便都有自己独特的本事。

离雁门关最近的一座匈奴大营,就是匈奴白羊王的地盘了。白羊王的势力在草原上既不算最强,也不算弱小,属于中等水平。这次侵袭汉境,他总共出动了一万多兵马,亲自统帅,隶属于耶律王麾下听令。

白羊王在这些部落王之间,算是个谨慎多谋之辈了,虽然他的那些智谋都很粗浅,但已经算得上是很不错了。所以他被部落中的人称为“智王”。

白羊王的万余匈奴骑兵,与其他的几个王爷部下相隔不远,就驻扎在雁门关以北不到百里的地方。在等待耶律王最新命令的这段日子里,每天都轮流派出麾下骑兵出去扫荡,便也成为了一种作战任务。

今天一大早,白羊王便派遣了手下的亲信千夫长带领着一队骑兵,出去例行巡视寻找战机。可是将近午时的时候,忽然接到探马游骑来报,说是出去的匈奴骑兵遇到了汉朝的军队,双方已经开始了大战。

刚刚听到消息的时候,白羊王心中很是欢喜,终于有仗打了。不管怎么说,这是自己部落的勇士发现的汉军,到时候取得的功劳,自然要记在自己头上。

白羊王早就分析过现在两军的形势,他知道汉朝军队轻易是不会出关来的,他们只会采取守势,牢牢的守好长城防线,让匈奴军队攻不进去,便是他们的胜利了。至于说主动出击这样的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生过。

麾下的草原勇士们是如何的勇敢,白羊王都很清楚。只要撞到他们手里的猎物,很少有能够逃脱的机会。也许就在接到消息的时候,那些汉军已经可怜的死去多时了吧?想到这里,白羊王重新端起烈酒痛饮。天气严寒,正需要此杯中物取暖。

可是不久之后,又听到的一个消息的时候,令他心中惊疑。说是自己的那个千人队,好像是打败了,有几个败逃的骑兵,正在向大营的方向逃来。

这怎么回事?当时白羊王就站了起来,那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汉军根本就不可能是对手。除非是雁门守军大举出动……想到这个可能,他心中一动,感觉到一个绝佳的机会来了。

如果真的是雁门关的守军大举出来,那可真是太好了,正好乘机歼灭之,说不定有机会找到突破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想到这儿,白羊王不再迟疑,他马上传令,立刻召集人马,留下少部分看守大营,其余的全部随他出击。

匈奴骑兵的作战速度非常快,这不仅是快在冲锋,就连仓促之间的集合出战也是非常敏捷的。只不过片刻功夫,一万人马集合完毕,随着白羊王涌出大营,在哨骑的引领下,直奔事发地而来。

万马奔腾,刚刚出来还没有二三十里路,就听到了游骑带来的最新消息,这会儿已经得到确定,自己派出的那一千骑兵,连同他们的千夫长在内,没有一个人幸免,全部战死。

白羊王心中惊怒交集,他既心痛麾下人马的伤亡,更加震惊对方的手段。那可是一千来去自如的精锐匈奴骑兵啊!竟然一个人都没有逃脱。雁门关的汉军,什么时候有这么厉害了?这不由得让他心中开始升起警惕。

等到前锋报告说已经发现了汉军的踪迹,就在前方不远处的一座小沙丘那儿,要不要马上发起攻击时,白羊王稍微思索,命令不可轻率。他便率领着手下的几个勇悍将军来到前军亲自观察详细。

果然,大约距离大军三箭之地外,有一小队身穿黑色披风的骑兵,就静静地停驻在那儿。在视野所及范围内,四周黄砂灌木,背后连绵的丘陵,情形看的一目了然。

那些汉军大约也早就发现了匈奴骑兵队伍的到来,但令人感到有些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显出一点儿慌乱之处,大约百人的一个小队就那样在各自的马前坐了下来,似乎是在做暂时的休憩。
首节 上一节 421/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