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413节


王险城内外的气氛还是很紧张的。一些乱七八糟的谣言在城里到处流传,那些普通的民众在这样的氛围中,也都已经明白了自己现在的处境。

汉军就要打来了!那支战无不胜的黑鹰军据说已经离城不到五十里了。未来的命运究竟会怎样,这些王城中的居民,心里都没有底。不过那些传言,还是很让人安心的。汉朝军队从来不会乱杀无辜的民众,他们的敌人,是作威作福顽固不化的卫王和他手下的贵族大臣们。

不光是普通民众,一些城中上层人士的心里也有很多慌恐,卫王的军队到底能不能打败即将到来的汉军呢?谁的心里也没有底。

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卫王在景阳宫中召集了一次盛大的宴会,为将到来的大战打气。被召集而来的人包括一些军中将军、朝廷大臣、还有一些王室贵族等。为了应对危机,卫王打算做出一定的牺牲,该封赏的封赏,该鼓励的鼓励,总而言之,为了消灭来侵犯的汉军,钱财官爵他已经都不在乎,只要能继续维护他的统治就行。

该来的人都来了,就连据说已经卧病的国相崔明贞也抱病前来,坐在自己的席位上,虽然脸色有些不太好,但也勉强支撑着。

卫王扫视了一遍坐好的人群,心中多少有些安稳下来。他今天之所以要这样做,却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听从了身边幕僚们的建议,说是应该借这次机会,给臣民们一个鼓舞。他想了想,也有道理,所以才答应了下来。

被他倚为臂膀的将军金太中已经死了,座中的四五位将军统领着城外的全部兵马,而城中一万守军由玄朴将军率领,守卫南半城。两万御营兵马则交给了三王子卫无忌,戍守北半城,严防汉军楼船军队突袭。

酒宴之上,卫王进行了大批的封赏,来参加的这些重要人物,几乎人人都得到了赏赐,各种称颂之声不绝于耳,所有人都在大表忠心,一时间,倒是十分热闹。

日色渐晚,天已薄暮,掌上灯来的时候,卫王已经带了五六分酒意,说起当前的局势,却一句话也不提兵败之事,只是大肆吹嘘匈奴单于的允诺,派去的使者已经传信回来,马上就会有几万匈奴铁骑兵发辽东来解真番之困。区区汉军不用怕他们,只要能把王险城牢牢地守住,用不了几天,这些汉军就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许多不明真相的臣子贵族自然是大为兴奋,随声附和着卫王的腔调,谴责着汉军的可恶。当然也有许多人已经通过某些渠道知道那五千匈奴骑兵灭亡的消息,此时再听到卫王对匈奴人的依靠,心中就有些大不以为然。

崔明贞今晚滴酒未沾,旁人知道他生病,自然不便劝他。听着卫王和群臣们的高谈阔论,他与附近邻座的四五人暗中交换了一下眼神,心中有些略微的波动,既有希望又有淡淡的悲凉。

也许今夜过后,真番国就将不复存在了。自己这些人将要做的事,在后人眼中也不知道是义举还是叛逆。约定的时辰就快到了,成功与失败就在此一举,也不知道等卫王成为阶下囚之后,又是怎样的表情?

今晚却有着明亮的月光,虽然有些清冷,不过在这样的月光下进军、入城、杀人,应该也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吧!起码在现在的韩嫣心中有着这样的激动。

黑鹰军与四千汉军步卒,都已经埋伏在离王险城南城门不足十里的丘陵起伏间,他们在静静地等待着某个时辰的到来。

“城内已经策动了内乱,就在今夜,举火为号后城门将会大开,毕其功于一役,也只在今夜!”

在临行之前,元召当众对他们讲过的这句话,每一个汉军将士都记在心里。怪不得大将军都兵临城下了还不慌不忙,并不急着攻城,原来早已经都安排好了啊!

远处的山林寂静,今夜无风,战斗前的等待是无聊的,元召倚在一棵树边,边想着事情,边用一把匕首把砍来的竹子作成竹笛,借此来消磨时间。真番平定后,汉军的楼船,就可以交给淮南王他们出海去闯荡一番了。自己已经画出了一副详尽的东海诸岛图,反正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就让他们去探寻吧。

至于自己和属下汉军的行止,他也已经有了决定。在几天前,从长安远道而来的那位使臣,带来了皇帝的慰问和赏赐。同时也带走了元召给皇帝的一封奏章。

在这封奏章里,元召已经明确的表达了自己对真番归属的想法,那就是彻底的划归汉域。请皇帝和朝廷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制度,划出所属郡县,派遣官员前来接收安抚民众。

今夜潜伏在此准备夺城的兵马有五千人,除去黑鹰军之外,荀羽那四千多汉军也已经都配备了战马。这些马匹,是来自上次的那支匈奴骑兵队伍,人被活埋了,战马当然不能浪费,这些可都是草原上的烈马,正好用来装备荀羽的步卒。

看着部下一色的高头大马,左将军荀羽就别提多兴奋了,加入黑鹰军的想法便更加强烈。此时他心中暗下决心,待会儿进城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表现,绝不能逊色了黑鹰军将士半分。

当元召把竹笛的最后一个音孔掏完时,他手上的动作微微停了一下。片刻之后,有一个人影蓦然出现在了他的身边。看得出此人是极速奔来的,神情间带了焦急之色。元召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元侯,楼船上出了点儿状况,就在刚才,有大批来历不明的高手夜袭,把郡主掳走了!”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在淮南王刘安身边寸步不离的韦陀,见到元召后,客套话来不及说,直接就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元召心中一惊,他忽然有一种预感,这应该是那些找自己寻仇的人做的。

“怎会如此!那些人说过什么没有?”

“来的都是些高手,我为了保护王爷安全,与十几个人缠斗,分不得身,却没想到他们会把郡主捉走。临走时他们留下了话来,王爷命我立刻来找你,让你想办法救回郡主。”

韦陀边说着,边伸手递过来一块布条,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想要救人,让元召亲自来青瓦山庄!”

自己的预感没有错,果然是那些人阴魂不散,自己有心放过他们一马,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把主意打到了刘姝身上!

龙有逆鳞,触之则死!所有身边亲近之人的安危,就是元召的不能触碰之处。既然如此,他便不再容情。

“回去保护王爷吧。顺便告诉他,郡主自会安然无恙的归来!”

第三百三十四章 千万人 吾往矣

《大汉帝国史?元公世家》:“……是月,王险城破,王卫右渠被擒,真番平定。此役,元公亲帅水陆汉军不足万人,历时月余,大小十余战,屠灭真番匈奴联军四万众,威慑全境。捷报传书长安,天子大悦,为之贺。遂准元公一切所奏,赐封真番归降有功者五人为国侯,嘉奖优厚。汉军将士封赏如故。以真番土地划为四郡,派出官吏治理,如汉朝体制……。”

史书的简短文字中,隐藏在这背后的,是无数的刀光剑影,铁血与权谋,更是铭刻了许多功勋卓著,勇敢与荣耀。

那夜,景阳宫中横生波澜,以崔、李、韩、玄四家为首的一批贵族们联合王子卫离人发动了政变,歌舞升平地陡变刀剑如梦场,王朝梦碎,禁宫流血。

与此同时发动的,是戍守王险城南门的玄姓主将遵照命令,打开了城门,燃起的冲天火光中,千骑劲发,早已等待多时的汉军如滚滚洪流涌入了这座敌国的王城。

在早已经探查遍了城内形势的“玄机”成员引领下,他们分头行动,荀羽率领人马开始分别占领四门,黑鹰军则不管其他,遵照早先元召离开时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景阳宫驰援,捉住卫王和他的重臣们,才是此战的关键。

公孙戎奴、张次公、韩嫣这三个人并肩作战了这一路,早就配合的非常默契。进入景阳宫以后,遇到抵抗者,便立即用九臂连环弩射杀,绝不耽搁半点功夫,一心想要擒王的大功。

只是当他们在一片乱战中马踏宫门,来到大殿的时候,卫王早已成了俘虏。一群行动敏捷的人向他们交接了这个贵重的“礼物”后,便迅速的消失了。公孙戎奴等人并不多问,心中却都明白,这一定就是元召提前在王险城中的布局了。

汉军进城以后,并没有遇到太激烈的抵抗,小规模的战斗,当然是难免的,不过这些忠于王室的队伍怎么能是黑鹰军骑士们的对手呢,一轮弩箭射过去,死伤惨重,马上就作鸟兽散了。

卫王和他的臣子们、王室成员都做了阶下囚,唯一逃脱的只有三王子卫无忌,他在一帮平日里豢养的死士拼死保护下,终究还是逃了出去。只是当他回到御营兵马驻扎地,想要召集起人马奋力一战时,却吃惊地发现,原先的两万多兵马,也已经四分五裂,各自为战。

崔、韩、李、玄这四大家族联合起来的力量很强大,再加上早已对汉军的畏惧,使得大多数人很快就背叛了刻薄寡恩的卫王,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真番王才悲哀地发现,肯为自己尽忠的人寥寥无几。

城中的三万守军很快就被解决了,除了几千忠心于王室的人追随着三王子狼狈逃窜之外,剩下的全部缴械投降。而城外大同江南岸大营的三万多真番军队也没有费多大功夫,除去投降的之外,那些想逃跑的,则无一例外的被江上的汉军消灭了。

昨晚突然遭到袭击的楼船上的将士们都被激怒了。事后元十三差点懊悔的拔刀自裁。小侯爷临走之前特意叮嘱要防备敌人的突然偷袭,可还是防守的不够严密,让对手摸上船来,要不是哨塔上的巡卫即时发现,发出了警报,还不知道会造成怎样严重的后果呢!

大汉太子就在楼船上的秘密,虽然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但一旦出事,那就是天大的事件,没有人可以担起这个责任。当时的形势是十分危险的,以元十三的眼光看来,对方来的绝对都是高手,即便将士们拼死抵抗,却几乎挡不住他们的锋芒,后来还是用九臂连环弩射死了对方几十人,才把他们逼退。
首节 上一节 41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