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96节


“将军!此、此话当真?”

金日丸什长哆嗦着厚厚的嘴唇问了一句。元召却并没有再理他,而是挥了挥手,转身回去了。随后他们就被带到一间空屋子里,果然有人搬进十个酒坛放在了他们面前,然后解去他们手上的绳索,反锁上门,不再理睬。

一股浓郁的酒香环绕在房间里,双手得脱自由以后的真番人只不过迟疑了片刻,就扑到酒坛旁边,一人抱起了一只。金日丸用肥胖的手急不可耐地除去泥封,搬起来咕咚咚就喝了几大口。一股清冽辛辣入喉,直到肺腑间。

“好酒!好酒啊好酒!兄弟们,没想到临死之前还能喝上这么好的酒……都喝!全喝光!一滴也不准剩……!呜呜呜!”

泪中带酒,酒中有泪,十人痛饮,无人再多说一句话。

多年以后,今夜的这座小镇已经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大城镇,在街心有一座当地最大的酒坊,经营着从中原内地运来的各种美酒。酒坊的酒类非常齐全,不仅在这高丽郡名声最大,就连临屯、乐浪、玄菟这其余三郡的所有酒类经营商全部算上,这儿也是规模最大的。

店主人是个姓金的胖胖家伙,有着精明的经商头脑,大家都喜欢叫他金胖子。这处酒坊之所以能把规模做到那么大,是因为传说中,金胖子与皇都长安的某个大人物有过渊源。只不过每当有人问起他这个传闻时,已经是巨富身价的胖子总是笑而不谈,显得高深莫测。

其实那个世间的传奇人物,他也只不过就见过一面而已。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取出那幅很多人家都会暗中供奉的画像,想起那次生死关头的奇遇,他的心中便涌生许多感慨,当时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那夜那坛烈酒的滋味是那么浓烈,彷佛已经渗透进他的骨髓里,在此后的岁月中,原名叫做金日丸的这个胖子尝遍了世间的许多美酒,却再也没有喝到过那么好的滋味……。

之所以没有杀这十个真番士卒,倒不是因为元召有好生之德,在战场之上没有什么仁慈可讲,这一点他从来不会手软。不过,“不杀俘虏”是他很久之前就对黑鹰军将士们灌输过的一种思想。毕竟战争的手段,不是为了消灭,而是为了降服。

“……更何况,这些临死前还想着喝口酒的人,才是真正的好酒人士嘛,将来他们就是最好的消费人群,杀了多可惜呀!哈哈!”

对于元召这个笑嘻嘻的解释,公孙戎奴这些厮杀汉都挠了挠头,他们虽然很有些听不明白这些话中的意思,但想来小侯爷一定是有深意的,大家都自当遵从就是。

大战临至,情绪激动的黑夜自然过的飞快,将近四更天的时候,休整过后的一千黑鹰军将士都已经集合完毕。一切已经不用再多说,他们前方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战斗!精神饱满、全副武装起来的这支队伍,现在是即将凌空搏杀的战龙,不管面对的是千人万众,也不管是神是魔,只要汉刀出鞘,便一往无前,永不退缩!

月亮已经转到了西半天,寥落的星辰半眨着眼,远处的苍山渐渐显出了轮廓。元召翻身跃上马背,在这黎明还未来到的时候,他要领着身后的这些大汉健儿们去战斗了。

征东大将军也终于第一次穿上了铠甲,和所有黑鹰军将士一样的装备。现在不是逞个人武勇的时候,他是大汉东征军的将军,是他们的统帅,他必须要保证好自己的安全,才能带领着他们打胜仗,把所有跟随出征的将士再安全的带回家。

马蹄踏碎了草尖上的露珠,第一次带队冲锋的少年元召率先而行。紧跟在他身后的是韩嫣、公孙戎奴、张次公……所有的将士们红缨战盔,玄甲黑袍,纵列前进,跟随着前方的那面旗帜,心中的战意逐渐飙升。

马蹄声渐渐的走远,聂壹收回了目光,平息下心潮汹涌,吩咐他的人收拾东西,去往另一个地方准备酒饭,他将在那里,等待这支英勇之师的胜利归来。片刻之后,小镇恢复了平静,暂时的过客都已经远去,也许他们从此没有再来过这里。

有轻微的鼾声隐约传来,那是十名酩酊大醉以为自己已经死去的真番人,明日他们醒后,也许以为只是做了一场梦。或悲或喜,从此无人得知……。

甘云岭下真番军队大营,三万多人的帐篷,在一片平阔地带,连绵延伸了十几里,即便如此,还是显得密密麻麻的,十分拥挤。

四更天以后,黎明即将要到来的时候,也正是人睡得最香甜的时候。巡逻的士卒和远近的哨卡,也都在打着瞌睡。天亮以后就会全部去围剿岭上的汉军了,利用这最后的两个时辰再好好的睡一觉,是他们此刻最想做的事。

当最外围的几个巡哨被某些动静惊醒,睁开睡意朦胧的眼睛,想努力看清那处方向时,火堆映照的光亮处,一排弩箭从远处激射而至,这三个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的真番军卒已经死于非命。

然后马蹄声开始由远而近,如同雷霆一般骤然响起在这冬天的黎明将至之时。纵马驰骋中的韩嫣按照元召的吩咐,摘下背上的长弓,双臂拉开如满月,第一支箭头被裹满油脂松蜡的雕翎箭点燃后,被高高的射向了半空。

一道光亮尖啸着刺破黑蒙蒙的夜空,远近几十里之内都看得清清楚楚。火云箭!这就是战斗开始的信号。奔驰的战马踏过火堆,几个呼吸之后,进入弓箭的射程,马上的骑士们先发射出了第一轮火箭。

千余箭枝带着一簇簇的火苗,如同从天而降了一场流星雨,骤然降落在真番军队驻扎的帐篷上。为了保暖的需要,这些帐篷外面都蒙着一层棉毡,用来遮风挡寒。在这个时候,却成了最好的助燃物。

涂满油脂的火箭头,一旦射在这些帐篷上,马上就引燃了棉毡,随后开始蔓延,眨眼间的功夫帐篷就燃烧起来了。第一轮箭过后,在真番人刚刚惊醒的时候,目标之处已经是一片火海。然后随着黑鹰军的飞马越来越接近,接二连三的箭不断地射过来,起火的范围越来越大,开始变得不可收拾。

真番营地里的这三万多士卒,根据来自地域的不同,归属于好几个将军统领。原先的秩序有些混乱,互相不属管制。自从大将军金太中来到后,为了尽快的消灭掉甘云岭上这股汉军,便重新划分了一下。

现在的分布是三个大营。挑选最精锐的士卒,组成了前大营,紧紧扼守住甘云岭的所有下山通道,以防汉军趁机脱逃。中军大营自然是有金太中亲自坐镇,调度全盘。而最外围的就是其余那些乱七八糟来自各地的士卒防守。包括各类辎重随军物品都是在这后面大营之内。

当熟睡中的真番将士们终于被喊杀声和惨叫示警声音惊醒的时候,整个外围的后军大营已经是一片火海。粮草辎重堆积处也早已经被引燃,火光冲天而起,到处是惊慌失措拎着武器跑出来的士兵,在几个校尉的大声喝令下仓皇应战。

前方火光与慌乱中,一声长嘶,第一匹战马破开烟雾,终于现出身形,然后是越来越多的黑色矫健骑士开始出现,九臂连环弩发射出的弩箭如雨而至……甘云岭战役正式开始!

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风烈 疾如火

《大汉帝国史?元公世家》记载:“……冬十月,元公拜将征略辽东。时真番王右渠桀骜,杀掠汉境民众者众。又素怀野心,与匈奴勾结,欲攻汉久矣!真番者,习俗善变,狡诈无义,元公为消除后患,临战谓诸将士曰‘彼国民狡黠,必临之以上国兵威震慑,方得使其归服。故战,当不忌杀戮,以速战尽全功。’

月仲日,入真番国腹地三百里,至甘云岭救围汉军残部。平旦,突袭真番大军营地。元公身先士卒、披坚执锐,火烧敌前军大营,挫其锐气。后激战,率千骑破三万余众,几杀戮殆尽。真番军大恐,后闻元公兵锋到处,望风而逃。公所部以雷霆之势,五日追敌近千里,大小十余战,下城三十二,真番国近大半国土平定!元公时年十六岁,闻者无不叹服,公弱冠时之雄姿伟烈,虽古之名将已难望其项背矣……!”

如果不是《大汉帝国史》素来以“信史”而著称于世,后世的人很难相信这一段记载的真实。仅从这寥寥数语中,已经可以遥望当年斯人之风采,为无数兵家所膜拜。

不过,在当时的人眼中,史书中的这一段记载,不仅没有一点儿夸张的成分,而且还简略了许多精彩细节之处。

其实,在元召波澜壮阔的百战生涯中,甘云岭战役,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的战事。大汉史书上之所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不过是因为这场战役,是元召真正战场生涯的开始而已。

而相对于汉军和黑鹰军来说,这是他们代表大汉帝国和邻国进行的第一次大战,能取得这么骄人的战绩,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使大汉健儿从此真正踏上百战百胜、威震四海的征途!

当日的甘云岭战役爆发后,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黑鹰军的厉害之前,围困汉军已达一月之久的真番军队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的下场会那么惨。

前军大营乱起不久之后,身在中军的金太中将军就接到了手下的紧急来报。他从睡梦中被推醒,只听了不到两三句,就大吃一惊的蹦了起来。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这难免让人措手不及。

不过,此时还没有人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在听闻到对方好像只有千余人马时,金太中一边顶盔贯甲穿戴整齐,一边大声的传令,赶快从前营和中军大营抽调精锐,去把来袭的这股汉军消灭!

简直是太猖狂了吧!在真番的地盘上,即便是骑兵,想要以千余人马来冲击三万多军卒的大营?这不是自己找死吗!不管他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一定要把他们都留下来,不能让一人一骑跑掉了!

见到将军发怒,几个闻讯匆匆赶来的部将不敢怠慢,看到后营冲天而起的火光,连忙赶赴各处督促士卒赶快集合,准备迎敌。不过一时半会儿哪有那么容易就组织起人来?正在沉睡中的士兵们被粗暴的叫醒,许多人起来时还有些懵懵懂懂,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燃烧着的火堆光影中,许多慌乱的人影晃动、兵器碰撞的声音、将校们暴躁的大声呵斥、一些埋怨和咒骂……显得乱七八糟,没有一点儿秩序。这些士卒本来就是从各地不同地方来的,平时还好些,在这黑夜的乱局中,想要快速的组织起来作战,那又谈何容易呢。

决定一场战役的胜利或者失败,往往就是在极短暂的瞬间而已。这边正在整军迎战的空档里,后军大营却已经大事不妙了!

真番人的辎重粮草堆处被引燃以后,火势一下子就大了起来。再加上连绵的帐篷一顶接着一顶,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是火光冲天,一片火海烟雾弥漫。

很多没有来得及逃出来的真番士卒,都被活活烧死在了里面。还有一些身上或者衣服上着火的在惨叫着到处乱跑乱撞,虽然最终不免一死,但这些凄惨的景象,却使人更加心惊胆战。

当然也有许多手脚敏捷行动迅速之辈,来不及穿衣服就拎着刀剑跑了出来,但他们的下场也好不到哪里去。从身边经过的高头大马如同黑色旋风,马上的汉军骑士,都化身为暗夜里收割生命的死神。挥刀而过时,一颗颗头颅已经滚落在地。
首节 上一节 39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