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77节


溃败的那不到五千残余汉军,逃到了甘云岭之上,依靠着险峻的地形,在做垂死的挣扎。卫王之所以没有集合优势兵力发动猛攻把他们彻底消灭,也是听从了金永吉的建议。真番国勇士的性命都是珍贵的,不必去硬攻而做无谓的死伤,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他乡,那些得不到救援的汉军,会坚持几天呢?这种带着绝望被围困消磨意志至死,会比在激烈的战斗中死去,更加痛苦!

卫王哈哈大笑着接受了玄刀神的话,同时也听从了他的忠告,动用了潜伏在邻国的全部谍探,密切监视汉朝大军的动静,以防在汉朝皇帝的怒火下,再大举进攻真番国。

然而,各方面传回来的线索有些奇怪,汉朝境内所有的正规军都没有出现异动,好似汉朝皇帝就这样吞下了兵败的苦果。这样的发现,让真番君臣都不禁大喜过望。难道他们为了警备匈奴人,已经无暇东顾了?

在这样举国振奋的情绪中,一条最新传回来的消息说,有一支由汉朝各地的诸侯们拼凑成的大约三百艘左右的船队,搭载了三四千杂牌军,从大江入海奔真番国而来。据说是汉朝皇帝拜了一个什么侯爷为将军,领着这支最新组建而成的军队,来征伐真番、解救被困汉军来了。

在王宫举办的庆功宴上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真番王卫右渠,当时有片刻的愣神,他以为是情报有误,连忙又追问确认了一遍,得知千真万确之后,不禁狂笑不已。不仅是他,所有的臣子贵人们也都举杯相庆。

显而易见,汉朝皇帝这是真的顾不过来了。北方的匈奴铁骑让汉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全军都在戒备那个劲敌了。之所以拼凑了这么一支军队出来做救兵,想必是为了不失民心,不得不为之罢了。

既然这样,那么就来之不拒好了!三万精锐的汉军,都已经被杀的不得一人回汉,这三四千人马又有什么可怕的呢?真番国可是全民皆兵的国邦,三千里国土上的披甲之士集合起来,怎么也有十万之众,一人一刀就把他们砍的渣都不剩啊!

真番君臣彻底放下心来,酒便喝的更为酣畅,一片热烈喧闹声中,就连那位智虑深远的武学大宗师金永吉,心中也有些释然了,长安距离遥远,果然不足畏也!

不过,金永吉毕竟是心思缜密之人,酒酣耳热之际,便向卫王右渠多提了一句:“所谓狮子搏兔,必尽全力!敌军虽弱,要想全胜之,我王也需提前做好全盘预策。却不妨先派人去探探他们的虚实,以便周密准备以尽全功。”

卫右渠对玄刀神已经是言听计从,当即欣然允诺。早有青瓦山庄门下弟子上前请命,愿意以卫王的名义前去海上迎候汉军船队,以探虚实回报。卫王大喜,当即授命。金永吉也微笑颌首,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些弟子,个个都是武艺精湛之辈,随便哪一个拉出去冲锋陷阵、以一当百都不在话下,去走这一趟料想无碍。

不过,令这位玄刀神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十名得意弟子这次走向的,却是一条黄泉不归路!

第二百九十三章 潮头浪尖斩神魔

青瓦山庄在云头山南麓,占地近百顷,门下弟子三千,核心弟子六十八,真番民众称之为“六十八卫”。

沿袭自最先流亡至此地之人的那股不怕死精神,在真番国民间流传至今,形成了尚武的风气。因此对于这些身具绝技的勇者来说,是非常受人尊崇的。长期以来,也便养成了他们骄傲自大目空一切的习惯。

金永吉和他门下弟子们,素来虽然是有些被过于神话了的,但本身的能为自然也很厉害,绝不是浪得虚名。

被玄刀神亲自点名挑选出来的十名门徒,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当中就包括他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金雪哲。这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弟子,被金永吉视作衣钵传人,尽得其玄刀真传,为诸弟子之冠。

金雪哲与卫王少子卫无忌在青瓦山庄共同学艺六年,两人结下深厚友情,因为这个缘故,他格外受到王室的器重。不久前的大同江之战,就是金雪哲与卫无忌两个人联手的杰作。仅凭着一千敢死之士,夜渡江心突袭放火,斩杀楼船将军杨仆,给大败汉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捷之后,金雪哲被卫王亲自课以重赏,赐“真番英雄”称号,赏金刀褒奖嘉荣,风头一时无俩,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

这次他主动请缨,跟随着几位同门出海迎候汉军,虽然金雪哲年龄最小,但这一行人中,却是隐隐以他为主的。虽然见了汉军船队的气势恢宏,也不禁心中有些微微吃惊,但也并没认为对方有多么厉害。因为前次的大胜,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此时听到一位师兄喊话之后,对方船上应和之人竟然也是一位高手,却忍不住有些诧异。

人最怕的是有争强好胜之心,尤其是像金雪哲这样的年轻骄傲之辈。于是片刻之后,一叶轻舟被从他们的船侧放到海中,一身白衣的这位青瓦山庄武学奇才,轻飘飘的从船上跳了下来,催动脚下轻舟,如同凌波而行,朝着前方的汉军船队直冲过来。

征东大将军的座船,自然是在全军的中央。在这艘楼船的三层甲板上,此时聚集了很多人。听着几位手拿“望远镜”在观察远方海面动静的主要人物议论,心中都感到好奇。

“王爷快看,对方那人功夫好厉害!竟然能在海面上以内力行舟,啧啧啧!想不到小小的真番国,还有如此厉害人物啊?”

“这算什么!有什么了不起的。想当年我家小侯爷一剑劈裂大地十余丈,震慑千军!那才叫厉害。懂吗?”

最先惊叹的是淮南王手下的统兵将军于豪,而反驳他的却是黑鹰军校尉公孙戎奴。元召从长乐塬带走的一千黑鹰军,挑选了两名校尉跟随,便是公孙戎奴和张次公。

“呵呵,于将军你不用不服气啊,这些雕虫小技,在我家小侯爷眼里,都是不屑一顾的。”

张次公与公孙戎奴相顾而笑,当初他们五百骁骑营骑士最早跟随元召,一直到今天,元召在他们心中早已树立起无敌的形象,听到有人在这儿夸奖别人武功厉害,他们当然心中不痛快。

其实那位于豪将军倒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只不过是随口赞叹几声而已,却没想到对方这么敏感。他正要不服气的反驳几句,却听到淮南王轻咳了一声,当即连忙闭口不言。

“都是自家人,言语之间不必纠结。呵呵,不过看起来,来的这家伙确实武功很高啊,不知道是什么来路?”

淮南王刘安垂下手来,笑眯眯的看着元召,想听听他的见解。元召微微一笑,他先前略微听到了几句前方元十三与人的对话,已经大略猜想到对方的身份和来意。

“不要小看了这些蛮夷寒僻之地,有时候藏龙卧虎也说不定。来者应该就是真番国的高手,十三他们恐怕有些搞不定。传令下去,把我们的船靠过去吧,看看来者究竟意欲何为!”

前锋船上,元十三仔细的看着那叶轻舟劈波斩浪而来。他想当年也是长乐宫侍卫出身,本身的武功自然也是不凡,眼力价也是有的。随着那人越来越近,知道这是一个真正的高手,他心中暗暗提高了警惕。

“来人为何?孤身闯到大军之前,还有何话要说,速速讲来!”

元十三立在船头,居高临下地看着大声喝问了一句。在他想来,对方这人应该是自恃武功高绝,跑到跟前来耍威风罢了。然而他想错了,金雪哲这个心高气傲的家伙,不仅是耍威风这么简单,他还想要做点更激烈的事,给汉军一个下马威!

在元十三和周围几十名军卒的注视中,只见那道白色的身影并不回话,飞舟而至大船跟前几丈开外时,略微昂起头来看了一眼楼船的高度,几十丈高的船体下,广阔浩海之上,显得人的身影格外的孤单渺小。

金雪哲深吸一口气,气机流转全身,把身后斜背的那把师父亲授玄刀握在手中,足尖轻点小舟,毫不迟疑地纵身跃起。这一跃之力就有三丈多高,然后用手中刀点在船身借力,再跃而上,几个起落之间,翻身而起,落在了楼船栏杆之上。

他这几下干净利落,身法极快,从中已经可以看出他功力之精湛。同行的那几位师兄在远处看的清楚,对这位师弟心中大为佩服,不愧是师父的衣钵传人,料想除了师父之外,论单打独斗,这世间也少有人堪敌了!

元十三看到来人在几个呼吸之间就如此轻易地跃上了船来,心中大吃一惊,有些后悔自己的轻敌。早知道这人来者不善,刚才就应该用弩箭把他射杀在小舟上的,看来杀场经验还是欠缺啊!

不过虽然知道来人武功厉害,但他并不退缩。大喝一声,早已拔刀在手,使了一招“夜叉探海”式,汉刀横斩对方双腿,刀势凛然,料想对方身在狭窄的船舷栏杆间难以躲闪,要不跳下海去,势必非死即伤。

金雪哲见了对方的出招儿,知道也是一个练家子,他冷冷一笑,双脚用力,腾空而起,在半空中身子一个三百六十度大回旋,躲过了对方的刀势,顺便自己手中的刀砍向了对方的后背。

元十三眼前一空,不见了人影,知道不妙,听到脑后劲风袭来,连忙一个“苏秦背剑”横刀背后一封。“镗锒”一声双刀相交,两道身影分开时,却听得啊啊几声惨叫,元十三惊怒交集,连忙撤刀转回身看时,却见白衣人落地矮身躲过迎面砍来的两把刀后,手中玄刀寒光微动,已是冲入人群,大开杀戒!

跟随着元十三在前锋船上的,都是已经相处了五六年的兄弟们,闯荡江河九曲水路,感情非同一般。眼见只不过在他转身的功夫,就已经被来人砍倒了五六个,鲜血溅在船上,触目惊心!

元十三目眦欲裂,一声虎吼,跳过来就拼了命。但在这个世界上,只凭着愤怒是无济于事的,在相差悬殊的实力面前,想要取胜是很困难的事。

金雪哲眉目间凝聚起了一团煞气,此人有个怪癖,只要是手中玄刀见了血,那么他杀人的心就越发强烈。此时有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涌起,要说以一己之力挡住汉军的船队,那是痴人说梦,不过要说是凭自己的本事,杀光这一条船上的所有人,却并非难事。今天,他就要大开杀戒,以汉军前锋船所有人的血给汉军一个教训!

一声长啸远远的在海面上传了出去,远处那条船上的同门都心中一震,知道师弟要发威了。以一敌百对他们这些人来说,都不在话下。当即以呼啸相合,告知金雪哲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马上会赶过去接应他。

杀机勃发的玄刀神弟子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后,元十三显然不是对手。瞬息三招已过,鲜血从他身上点点滴滴甩落在四周,虽然已经受伤,但他咬牙坚持不后退半步,苦苦相缠,抵挡着金雪哲的刀式,使他无暇去杀伤别人。
首节 上一节 377/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