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53节


转过朱雀大街不远,那条宽敞的巷子中,就是长乐侯府所在了。府中的人虽然很早都起来开始忙碌各自的事情,但每个人都轻手轻脚的,避免发出太大的响动。管家元一领着人,在到处打扫着积雪,一边轻声嘱咐着事情,一边不时的回头看自家侯爷的房门开了没有。府中所有人的心情都和他一样,在没有亲眼见到小侯爷如同往日那样活蹦乱跳地站在眼前,心中便总是忐忑不安。

长乐侯元召受伤了,是重伤,一支劲弩贯穿了他的右胸部,透体而过,要不是偏离了几寸,就正中心脏了。弩箭是从九臂连环弩发射出来的,大约元召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差点死在自己亲手研制出来的武器之下吧!

府中的人并不知道小侯爷是怎么受的伤,当他被赵远背回来的时候,鲜血已经染透了半边身体。势若疯虎的赵远背着他,在纷纷大雪中从朱雀门一口气跑回来,元召强行运气压住气机,不让血脉翻腾,以免伤势加重。他只对惊慌跑过来的元一吩咐了一句话:“从现在起封闭府门,任何人都不要放进来!”

然后,就回到自己房间敷药疗伤去了。

看着由远而近在雪地中滴落的一路血迹,自动围拢过来的元府护卫们,看到一向温和的管家元一眼中射出骇人的光芒,脸上峥嵘毕露。他,不是平庸的守门人,乃是当年在腥风血雨中闯荡过来的西凤卫故旧。

“打开武库,小侯爷配备给我们的刀剑弓弩,也该见见血了!”

元召是什么样的身手,他们都很清楚,能够令他身受重伤,对方的心智武功可见厉害。从长乐宫中出来的十八个高手,除了元十三被元召带到船上外,其余的都在这儿。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报答小侯爷恩情的时候到了!

然而,他们的忠勇没能用得上。不久之后,大队的巡武卫劲卒开到了,奉皇帝的命令,在巡武将军公孙敖的亲自带领下,把长乐侯府重重的护卫了起来。长安之夜,大雪满弓刀!

不知道什么原因,预想中的敌人并没有再出现。三天后,雪晴,小侯爷紧闭的房门打开时,衣不解带一直伺候在侧的冷霜拿着一些换洗的衣物从里面走出来。

“怎么样了?小侯爷的伤势……?”大家都围拢过来,面色焦急,担心的问到。

赵远已经连夜出城回长乐塬送信去了。冷家姐妹这几天几夜便一直在里面照顾着元召。冷霜的脸色有些憔悴,不过看到大家的担心,她连忙流露出宽慰的笑意:“没有事的!小侯爷昨天就已经自己活动了,真是不敢相信,竟然恢复得那么快。嗯,他让我告诉你们不必担心,他只是需要静静的想些事情,伤势已无大碍。”

听到她这么说,所有人的心终于放下。谢天谢地,只要没事就好!小侯爷吉人自有天相,在匈奴人的万马军中,都安然无恙的回来了,在这长安城中,就算再凶险,也不会夺走他的性命!

当然,这是大家的一厢情愿。其实在他们心底深处,都知道这次小侯爷一定是遇到了非常危险的事,否则他绝对不会受那么重的伤。

他们料想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就连元召自己都没有想到,长安城中,竟然好似龙潭虎穴,暗中存在着一股那么厉害的力量。他这会儿正斜倚在睡榻的一边,静静的看着斜插在案头的那只弩箭。

“呵呵,九臂连环弩……从前听人说过,走得山多终遇虎。又道是,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还一直不信,却没想到,这次却差点儿丧命在此。这算是传说中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吗?”

看到他嘴角自嘲的笑意,在旁边正添旺炉中碳火的冷雪也悄悄的松了一口气。那天她和姐姐看到小侯爷浑身是血的样子,吓的她心都快停止跳动了。那只锋利的弩箭,整个的贯穿了他的身体,这样的伤势,简直太可怕了。

这几天夜里,看着元召包裹着的伤处渗出的血迹,而他在沉睡的样子,她都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现在好了,他终于又和从前一样的笑。只要看到他的笑容,天大的事都不再怕!

“那些坏人真可恶!竟然敢暗中偷袭,他们是从哪儿得到九臂连环弩的,小侯爷,可要好好的查一查!”

冷家姐妹的手上就有元召特别给她们定做的小巧腕弩,这种弩箭的威力,她们知道的很清楚。

元召微微地摇了摇头,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无从查起。相比起追查这些,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未央宫中的情况,到底怎么样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陌路从此是刘郎

人世间,如果把发生过的一些事,很久以后,再重新看一次,就会发现,有许多遗憾是本来可以避免的,有许多误会原本也可以解释的清。但世间没有后悔药,错过的就错过了,这便是时光的无情。

发生在未央宫中的这场大变,具体细节,外间人知道的并不多,各类史书中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影响非常深远,通过这次事件,不仅清除了隐藏在未央宫中的一批黑暗力量,更逐渐揭开了一些历史久远的迷雾。

而让元召最为宽慰的是,自己的血没有白流,巫蛊的诅咒,这株世间最恶毒的花,没有能够在未央宫中扎根发芽,虽然他不敢保证以后会怎么样,但起码从现在看来,皇帝刘彻并没有把巫蛊这种形式的斗争看得太严重,只要不会因此而兴起大狱,牵连无辜,那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听到消息的亲近之人,从各处来到长乐侯府的时候,元召并没有对他们说太多,这样的事大家知道了反而不好。只是在一个午后,他想要听听主父偃对那些势力的了解时,多少的透露给了这位智者一些。

久经世事的主父偃,果然知道许多,他虽然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但从一些故老相传中,他结合自己的推测,告诉了元召一些很有用的消息。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六国的大批王室后人、公侯贵族流亡四方,后来他们终于汇集到了一起,怀着各自复国的目标,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这便是世间九州隐门的由来。

六国的财富,虽然大多数被秦国兼并,但遗留下来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已经足够支撑起他们的发展和扩大。而怀着家仇国恨的六国后人中,也不乏有惊才绝艳之士。因此,乘着秦末战乱的机会,他们吸收勇士,积蓄力量,迅速地壮大起来。

在那一段时间里,有许多争霸的群雄,其实都出自隐门之中,他们的目标就是争得天下,然后各自再恢复故国。然而天命所归,争而不得,最后,这个天下终归还是被出身低微的沛城小吏刘邦得了去。隐门中人,只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本来,他们对刘邦是没有多少敌意的,那时候的共同目标还是暴秦。并且有许多出身隐门的将士接到指令,在汉军中效力。曾经有一次机会,令他们欣喜若狂,那也是他们离复国目标最近的一次机遇。

在楚汉相争最艰难的时候,隐门中人瞅准机会,派最能言善辩之辈携带重金,说服了汉王手下的宠臣俪食其,使他为汉王刘邦献上分封六国后裔共抗项羽的计策。刘邦听信了俪食其的说辞,答应下这件事,已经把六国的王印都刻好了,正要派使臣分头前去的时候,没想到被那位谋臣张良给紧急叫停了。

听了这位智囊对当时局势的一番分析,刘邦后悔不迭,连忙追回使臣,销毁了刻好的王印,并且把隐门中派来的辩士都给秘密的杀掉了。从此以后,忘恩负义的汉廷便也成为了隐门的大敌。

在汉朝建立以后,自知理亏的刘邦,对隐门中人展开了疯狂的清除,因为他深刻的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力量。在汉初那一次次绞杀功臣的争斗中,有一个不能公之于众的秘密,那就是,这些功勋卓著的将帅身上,其实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隐门影子。

隐门虽然经受了一次次的打击和屠杀,死去了很多人。但还是有许多力量,秘密的留存了下来,他们转为了地下,为了使统一的汉朝重新归于分裂,好为他们创造再次复国的机会,他们开始一次次的策划各种叛乱和刺杀。虽然一直没有成功,但锲而不舍,绵延不绝。

这次的未央宫中之乱,就是他们的一次最新策划。为了这次行动,已经暗中准备了好几年的时间。本来计划是很严密,他们准备了两套方案,刺杀和巫蛊。

即便因为刺杀不成,只要把巫蛊之祸这颗种子,埋在未央宫里的人心之中,那计划就算成功了。在隐门首领看来,就算是参与这件事的人都为此而死,那也是值得的。因为当今天子的多疑性格和宫中的各种矛盾,他们早已了解的一清二楚。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出现,这次行动又失败了,参与的人大多死去,隐门的仇人名单上,便又添加了一个人的名字。

时光回转,重新回到几天前大雪纷飞的椒房殿。当铺满一地的碎玉飞琼被脚步踏乱时,面朝东向坐的陈皇后转过脸来,她第一眼看到皇帝,心中首先涌起的念头竟然是,他在这个落雪的时候是想起两人曾经的过往了吗?

然而,下一刻她的笑容马上凝在了脸上。皇帝不是一个人来的,有大批持刀的宫中侍卫、羽林军还有外臣!椒房殿的外面和四周已经被严密的包围起来,宫女内侍们被羽林军从各处聚拢到一起,不准他们乱说乱动。

看到这种气势汹汹的架势,在后院中的人纷纷拜伏在地,战战兢兢的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雪纷纷落着,很快就在人身上披了一层白,但没有人敢乱动分毫。

从殿宇回廊间走到庭院中的亭子,不过二三十步的距离,皇帝脸色和天色一样阴沉,这短短的一程,他一步一步的往前走着,在雪中留下深深的足印,感觉很沉重。

一身大红装束的陈皇后,站在亭子台阶上,看着对面的人逐渐走过来,雪花有些遮挡视线,目光中有些模糊,和他一起长大的这个人,此刻竟然感觉如此陌生。她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只是心中莫名的悲凉。

世界上再长的路,也终究会有尽头,再高的山,也有爬上去的那一天,可是他们的恩情,已经消磨在这日渐逝去的流年。有一层厚厚的壁障,再也无法打破,你不说我不问,从此陌路,舍断悲欢!

“皇帝所为何来?”

眉间染了清雪,她没有行礼,就站在那儿神色冷淡的问了一句。在这一刻,她突然想要做回那个娇纵任性的阿娇,而不再是低眉顺眼装作大方的皇后!
首节 上一节 35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