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332节


也难怪他们兴奋,在这个时代,哪里能够有这么一张全面的天下地图呢!不要说普通人了,就算是未央宫中,也只不过是根据资料,能够大略知道各郡县所在的位置而已。

皇帝陛下简直是如获至宝,他一点儿都不怀疑这张图的正确性。因为,元召做出来的东西,从来没有错过的时候,这是一种绝对的信任。

“陛下,您这是要干什么?”元召有些愕然。因为他看到,在皇帝的示意下,卫夫人已经小心的把那张图叠了起来,正要收走呢。

“呵呵!小子啊,这东西可太重要了,简直是国之重宝。所以,朕要好好的收起来,留待慢慢的研究。这么重要的东西,你就不要放在身边了,万一不小心泄露出去,就不好了。”

元召有些无奈,皇帝一家人也太小家子气了吧,没见过世面。这个东西他本来是想再弄得精确一点,等到长安学院建成以后,作为地理方面的知识传授的。再说了,他今天的目的,也不是来献地图的啊。

“娘娘且慢!陛下,微臣还有话要说呢,而且与这副草图有很大的关系,且等微臣把话说完再拿走也不迟嘛。”

听到他这样说,皇帝摆了摆手,卫子夫又把图放下来,刘琚连忙又重新铺开,一脸兴奋地在旁边看着。

“陛下,其实微臣想让您看的不是我大汉的郡县分布,而是疆域之外的部分。请您把眼光朝外看,这儿、这儿、还有这儿,看看有什么?”

皇帝微微发愣,他顺着元召的指点,目光越过那几处地方看过去时,不禁心中一动。

在大汉的疆域界限之外,元召把其余的部分涂成了三种颜色。最上面一块辽阔的地方,被特别的圈了出来,那是一片草绿。有两个大字写得清楚:匈奴!

而围绕大汉的东面和南面,都被涂成了蓝色,分别被元召标注为东海和南海。整个西南和西面的部分,则被涂成了黄色,上面写的是西域诸国。

“陛下,娘娘,太子,我们现在得看到的,就是我大汉的四邻情况了。正北面就是我们的大敌匈奴。东、南皆是大海,西面越过沙漠,就是西域的邦国。而今天,微臣想对陛下所献的良策,就是在这三个方向而已。”

说到这儿,元召用手指点了点东、南、西这几处。皇帝心中已经有所悟,他略一思索,出口相询。

“元卿,朕明白你的意思,先前你主张的开通西域,朕已经派使团前往,希望能有好消息传回来。可是,这广阔的大海,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元召笑了,笑的有些神秘:“陛下,您有所不知。在大汉神州之外,还有更加大的天地。而海洋更是比陆地要辽阔的多的多。千百年来,世间人只知道从土地上辛苦的生产财富,却从来不知道,广阔无垠的海洋上,有着现成的无价之宝啊!”

“海里有宝藏!……元卿,你此话当真?”皇帝眼中放光。

“当然,我说的一字不虚。先不用说那些海中所产的珍稀鱼类,扇甲海贝。只说南海和东海不远处,就有无数无主的大小海岛,那上面各种矿产、林木、金属,就够我们大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所以,微臣给陛下献上的强国富兵之策,就是广开三边!只开通西域这一条路是不够的,还要开通东海和南海,使这三条路,成为我大汉朝的黄金之路,只要陛下有这个决心,黄金白银如流淌而来,指日可待也!”

皇帝陛下的嘴里有些发干,他有些紧张的咽了口唾沫。顺手接过卫夫人递上来的茶,喝了一大口下去,目瞪口呆的感觉才好了点儿。

“可是,开通三边……这么大的动作,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吧?朝廷的前期投入,恐怕国库支撑不了啊……。”

听到他的犹犹豫豫,元召心中喟叹,这位帝王已经算是机敏开明的了,可是他的想法还是太狭隘了。哦,其实这也不能怪他,相隔几千年,他怎么有机会见识到后世那些千奇百怪的经济手段呢!

“陛下,此事不需要朝廷劳心,更不需要劳力。自有人出钱出力,去打前站。只要前期的开拓完成,剩下的事,朝廷就是只等着记账数钱了。而唯一需要陛下做的,只不过就是下一道准许开三边的旨意而已。呵呵!”

天下诸侯都姓刘,总是一家,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孙,再广而言之,神州都是汉家血脉。与其把这些力量,都消耗在内斗当中,还不如放他们一条生路。是英雄还是枭雄,九州之外,天高地更阔,去开创自己的天地吧!

第二百四十五章 碧海潮升烟波痕

明月楼上,淮南王刘安认真的看着对面的少年,心中感慨万千。接到谋主伍被的飞马传信,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千里北上,来到长安。

曾几何时,眼前的人,名不见经传,只是一个没有什么来历的流浪儿而已。然而,在这一路上,淮南王细细的梳理过元召今日的影响力后,他不禁大吃一惊。

元召,在长安三辅封邑万户的长乐侯,官至尚书令,由他主政的尚书台,其权力已经远远的大过了丞相府。时至今日,受过他影响的人,有很多已经站在重要的位置上,手握着一些要害部门的权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人都是少壮派!

没有人再会因为他的年龄而等闲视之。淮南王一向自负甚高,可是现在就连他,也不得不叹服了。

跟随的护卫都在外面守候,即便是伍被和刘姝,也没有被允许进来。事关淮南一脉未来命运的大事,他不得不如此慎重。

淮南王的子嗣,在各大诸侯里面,已经算是少的了,现在只有三子一女。然而推恩令下,三分淮南后,这必定将是一个会逐渐衰落的结局。

除了皇帝,任何人的雄心壮志,皇图霸业,在这片汉家土地上,将永远不会再有可能。有时候刘安想起这局布棋,在痛恨的同时,却也是暗自佩服。

不管是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能让对手服服帖帖,再也无力反抗,那就是绝世奇谋。淮南王有些灰心丧气了,这些年来,自己布置先手,用尽手段,到头来不过是枉费心机,尽皆成空矣。

“王爷毋需再多虑了,这就是淮南最好的出路。皇帝陛下的意思,虽然不会明旨颁布,但他已然恩准。淮南库府中所有的财富,朝廷一文不取,而且淮南封地也会保留,等到什么时候王爷有了自己的基业,什么时候愿意交回了,就任凭王爷自己的意思。”

几句寒暄过后,三杯接风酒喝罢,元召直接就点明了主题。他清楚地知道淮南王心中的顾虑,因此,说话简明扼要,把他最想知道的告诉他。

“这是当今天子亲口允诺?听起来倒是美妙,就怕过上几年之后,就不会再遵守这些了吧?天意难测啊……!”

刘安是个天生的阴谋论者,想事情从来没有那么简单。对于皇位上之人的反复无常,所见所闻,前人早已经有过太多教训了。

“呵呵,王爷在想什么,我都明白。我不敢保证皇帝陛下未来会怎么样,因为将来的事谁也不敢预测。不过有一点儿,我可以对王爷保证,那就是,只要我元召在世间一天,我的承诺就会永远有效。”

元召神色平静地看着淮南王的眼睛,举起手中酒杯,一饮而尽,点滴不剩。

刘安略微迟疑了一下,似是下了某种决心,终于也抬手把酒喝干,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这家明月楼,在长安城中名声响亮,此间主人,传说是季氏后人,不知道是真是假?”

元召点了点头:“不错,明月楼的主人名叫季英,正是季氏双雄的后人。”

“本王也曾听闻,那季布当年以信义著称于世。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想必长乐侯也听过这句话吧?”

“呵呵,王爷敬请放心就是。我虽然不敢自比先贤,但我说出来的话,还从来没有未实现过。”

“好!本王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当着真人不说假话,本王也对你说句实话吧,当今天子虽然是个有志向的人,但以我对他本性的观察,却不像是个体恤仁慈之主,以后……也许会有些狠绝。作为臣子,不可不察。”

对皇帝做如此评价, 已经是属于大逆不道之语了。淮南王当着元召的面不加掩饰的直言说出,这算是挑拨还是真诚呢?

元召淡淡的笑了笑,这样话头他不会去接的。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比这个世间的任何人都清楚。淮南王的话没有说错,不过这只是皇帝的一个方面而已。
首节 上一节 33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