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86节


“话虽如此,只是……唉!别的那些王爷们谁生谁死倒是无所谓,只有淮南王与我相交二十余年,一直相知甚深,如今一旦有事,我却无能为力,实在是心中有些愧疚啊。”

田玢这句话倒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心实意的感到有些对不起淮南王刘安。昨夜淮南王私服过府来访,旁敲侧击之下,他却没有敢露出半点儿口风,也实在是无奈的很。

大雨倾盆的黑夜中,看着这位故友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去,田玢命人关上府门,也只能深深的唏嘘慨叹。

“当今天子这就下定决心了?昨日侯爷入宫,天子,已经与侯爷商谈过此事了吗?”

籍福看了看田玢的脸色,小心翼翼地问道。刚才他只是听自家侯爷说了个大概,具体情形并不了解,身为谋主,要想做出最全面的判断,该知道的必须要知道清楚。

田玢听到他这样问,脸上却浮现出一丝苦涩的笑意。勾起烦忧,更是失落。

“事到如今,我也不再相瞒了。先生有所不知,朝堂大事,天子已经不与老夫相商多时了,不仅是我,三公九卿这些重臣,都被抛在了一边。所谓朝堂议事,拱手听命而已……。”

“怎会如此!侯爷可是大汉丞相,军国大事,必须报于丞相签署,方才能上达天听,晓谕百官。撇开三公九卿……这、这真是骇人听闻!这样下去,朝政不是乱套了吗?”

籍福还是头一次从田玢嘴里听说这样的事。这颠覆了他的认知。

窗外雨打帘拢,叮咚作响。田玢满腹的惆怅,亦如这秋天的夜雨般绵绵不绝。

“乱套……?以后会不会乱套,现在并不知道。不过,皇帝的心,大着呢!呵呵,好了,不说这个。”

田玢摆了摆手,截断了话头。这些烦心事,他不想再谈,随即转变了话题。

“如果我判断没错的话,皇帝这次的决心很坚定。历史竟然如此相似,太子前几日出宫,在长安市上与一群诸侯王世子们发生了冲突,听说闹得有些严重,直接导致了这件事的提前发生。”

武安侯府,田玢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谋主,语气中有琢磨不定的意味:“皇帝,昨日只说了一句话‘既然祸根已经种下,不提早铲除,难道还要太子重蹈当年七国之乱的覆辙吗’!”

第二百零三章 此去青云当年少

长安记忆中,多年之前,有个太子,与自己的堂兄对弈,因为一局胜负之争,失手杀人,从而种下仇恨的种子,十年开花,以血为祭,山河动荡,天下不安。

当烽火逼尽长安时,胜负未可预料。这样的教训,当时年幼的刘彻亲眼目睹,从不敢忘。诸侯王的势大,使自己的父皇在勉强平息了叛乱之后,并不敢再有进一步的动作。带着这样的遗憾,他离开这个世界时,心绪难安!

如果说,此前元召曾经说过的,欲威服四夷必先安定域内,已经让他怦然心动的话,这次明月楼发生的事,就让他彻底下定了决心。

绝不能重蹈覆辙,再上演一次诸侯的叛乱。与其让这个隐患继续存在下去,威胁到子孙,还不如在自己的手上来一次彻底的解决。他自信,有这个能力,也有这颗雄心!

所以当齐王府告状的文书,通过廷尉府传到御前的时候,他连看都没有看,就压了下来。

尽管放手去干!皇帝相信元召那个聪明的小子会明白这其中的意思,自己的不表态,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他相信马上要来长安的诸侯王们肯定是不甘心的,早晚会有一场冲突和对决,只是不知道那小子能不能顶得住这些庞然大物们的火力呢?

他的预感并没有错,只是没想到,激烈的冲突,来的这么早。先期抵达的齐王,在长安城外就与元召干上了!

当详细的听完西凤卫回报的情况后,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寒芒。在长安城外,就敢指使卫队,以弓箭杀人,如此视人命为草芥,在他们的封地内,是怎样的为非作歹,就可想而知了。

高祖皇帝给分封各地的子孙们配置卫队刀弓,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是一种无上的恩典。但,这些不是让他们用来作威作福的,更不是让他们用来随便杀戮大汉的子民!

所以,今儿天下诸侯齐聚长安后的第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来的很齐整。只要是身在长安的,都接到了皇帝的谕令,不管什么原因,必须来!

几天几夜的雨,虽然时大时小,还是没有停歇的迹象。但早朝是不能耽搁的,天亮以后,顶着风雨,各位官员的马车,开始从长安城的四面八方,向未央宫汇集。

太中大夫郑当时听着雨点打在马车顶棚的声音,心中忧虑万分。他是主管天下农林赋税的官员,这两年真是天时不济,不是大旱就是大涝,各地郡县深受其害,今年秋后必然收成大减,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这样的形势下,朝廷减少一点儿国库收入还倒没什么,最怕的就是,受灾地方太多,可能会有大批民众流离,如果形成难民潮,那就严重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郡县报上来的信息中,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小股的骚乱,如果不加以重视,后果堪忧。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强盛的秦朝为何灭亡?人祸天灾各占一半!即便是本朝文景盛世,因为旱涝灾所形成的饥民潮,也曾经有过好几次,给朝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样的事一旦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形成大乱。

在这样的结骨眼儿上,诸侯王爷们又都来到了长安,这要是被某些心怀不轨者探究到虚实,保不准就能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来。

身为九卿重臣之一,齐王的事他也听说了。如果从内心来说,他并不赞成朝廷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弄得太僵,最好是相处融洽,各安其事。这也是大多数朝臣的倾向。

唉!少年人还是太冲动了。想到元召,郑当时暗暗叹了口气。他曾经非常看好这位小侯爷,欣赏他的做事稳重。可是今日他竟然选择与诸侯王作对,这是极其不明智的。

“疏不间亲”啊!所有的皇室子弟,毕竟都是高祖皇帝的血脉。他们就算是打破了头,也只算得上是家事。身为臣子的如果不知轻重掺合进去,无论成败对错,其下场……想想贾谊和晁错就知道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郑当时走进未央宫,与许多大臣一样,穿过宽阔广场两边的回廊,在一阵紧似一阵的雨声中,来到了含元殿内。

这样的天气里,巍峨大殿上显得有些阴暗。熟识的官员们一边互相寒暄几句,一边抱怨着这鬼天气,在等待着皇帝的临朝。提前半个时辰入殿内等候,这是上朝的规矩。按部就班在各自的位置跪坐好,众人各怀心事,都隐隐有一种预感,今天这场特别的朝会,也许会很不太平。

郑当时转头看了看离自己两个座位的主爵都尉汲黯,那位脸色苍白,在这阴暗的天气里,显得更加憔悴。汲黯的身体本来就不好,自从入秋以来,就时时抱病在家修养,今天却也是强行拖着病体而来了。

“几位王兄,今日可要帮我齐国助威啊!一定要把那小子置于死地,方泄我心头之恨!”

含元殿中很广阔,说话之人的嗓音很大,带了恨意,很多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但没有几个人回头去看,因为,说话之人是谁,所有大臣都心知肚明。

在含元殿内右侧的某片区域,是超品大臣的所在。此处是勋臣贵戚、王公贵族们上朝时的班位。今天,占据于此的便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诸侯王爷们了。

“那还用说嘛!我等皆是一体,王兄你受辱,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哪里来的野小子,竟敢与我们兄弟作对!还伤了刘玄侄儿,是可忍孰不可忍?”

“齐王放心!今日便是讨还公道之时……。”

“……罪魁祸首,绝不放过……!”

齐王刘定国正在愤愤不平的诉说着他的遭遇,这只激动的胖子,总算是找到了组织,三十多个封国的王爷,神色各异的表达着自己的意见,给予他坚定的支持!
首节 上一节 28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