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47节


虽然还没有和真正的敌人对战,不知道将会胜负如何,但,胜利的信心,已经在许多人心中开始悄悄的萌芽。因为,所有人都仔细的听完了一边那位小侯爷的讲解。原来,这支精气神十足的骑兵队伍,他们的身上还装备有许多新奇的物件儿,那些都是最近这段时期长乐塬上的最新发明,据元召所说,都很厉害,是战场上的利器!

虽然有些词语听不太懂,那些东西的用途,也听不太明白。但从皇帝以下,对元召所说的厉害,都报以了很大的期待。

看着那股黑色旋风在秋风中逐渐远行,元召心中有着更大的期望。这一战,但愿他们能打出威风,在所有前线汉军中树立起一根高高的标杆,给所有战士以前进的方向和勇气,那么,自己这一次的目标就算达到了。接下来对匈奴展开的计划就会顺利很多。

卫青就是这支黑鹰军的主将,但是很奇怪,他并没有如普通惯例那样,被授予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名称。如李广是骁骑将军,程不时是震边将军。他想起将要分别的时候,元召曾经带着很奇怪的笑容,对他说过的话。

“青哥,你一定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将军称号吧?呵呵!你这次如果能够取胜回来,官职就会有了,并且将会很特别……。”

小侯爷就是喜欢说这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至于他所说的那个“大司马”是什么官职,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朝廷以前也从来没有过这个称谓,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听来的消息。反正自己现在不会想这么多,只有尽力打胜,才能不负所望。

卫青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这样的精锐之师,即便匈奴人再厉害,也可以放手一搏了吧!此去不仅要胜,而且要大胜,这是小侯爷与他通宵夜谈所定下的目标,他握紧了手中元召所赠的那把宝剑,心底豪情无比激荡。

在从全国抽调的近十万紧急驰援北疆大军中,这支一千五百余人的骑兵也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现在还无人会预知未来,所以他们到达雁门前塞后,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重视,只是如同普通的军卒一样被对待,要想飞鹰建功,还需要等待一个机会。

送走了远征的人,长乐塬上的元召现在正在受命忙两件事,准确来说是三件事。为将来的长安学院选址,造船和买马。

将来的长安学院要建成一个怎样的规模,这个问题,在元召心中只是有着暂时的模糊概念。

几千年后,最让世人感到遗憾的事,其实并不是朝代的兴衰灭亡,循环更迭,而是华夏民族第一次井喷式的璀璨文明,在经过如同漫天星河般的灿烂后,又迅速的归于沉寂,那么多的珍贵思想和文化就此湮灭或者被遗忘。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是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文化最绚烂多彩的大时代,没有之一!

那个时代的任何一门学说,任何一位先贤,都足以光耀千古,百世流芳。

但是很可惜,这些光辉思想和学说,被后人认可认识的并不多。除掉与草木同腐的那些之外,流传后世的也大多被人为的进行了阉割或者篡改异化,年深月久,不辩其本来面目矣!

在这个时代以及从前的千年以来,作为文字载体的纪录工具,竹简和木椟等物品承担了大部分传播功能。不仅笨拙沉重,而且难以储藏流传。

尤其是屡屡经历战火的焚劫 ,帝王的禁毁,以及天灾人祸,更是十不存一。等到前秦那位伟大的始皇帝,为了唯吾独尊、万世一统而焚书坑儒的时候,就更是把这仅存于世间的一二宝贵精髓销毁了大半,这样的遗憾,是任何丰功伟业都不能挽回的。

如果现在尽一切努力搜集整理这些前代珍宝呢?会不会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此时此刻,离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不过百多年,也许还有大量遗落在草泽间的珍珠等着自己去把它们一颗颗找回来,把它们重新修复、还原,重新一粒粒打磨出光华,再镶嵌到华夏文明这顶巨大的皇冠上。

这样重大的任务,自己用尽毕生的努力能做到哪一步呢?元召并没有什么信心。相比较起其余那些战争啊财富啊朝堂争斗啊什么的,这件事才是需要他最认真对待的,每次想的深远一些时,他都感到诚惶诚恐,心中没有一点的把握。

好在,现在他还有时间,因为那位儒学宗师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一套理论,还并没有被刘彻所采纳。元召有时想起来,会有些暗自得意。因为,这是自己的横空出现,而改变了历史的规程。

董先生,出现在皇帝刘彻最无助的时候,他那时应该还是个有名无实的少年天子,空有大志而难以冲破重重枷锁。

自文景二帝清静无为,于民生息,取得很大的发展繁荣以来,这种政策就被当成了国策。所以,他们的那套理论也被好好的继承了下去。窦太后更是信奉黄老之术,刘彻要想折腾起浪花,何其难也。

在这样的境况下,经过董仲舒篡改的儒家学说,就被这位天子当成了救命的稻草,牢牢的抓在了手中。从此以后,儒家独大,百家晦暗。这样一株带毒的奇葩,也许会成全一家帝王的伟大,但却会毁掉整个华夏的未来,既然如此,就让它夭折吧。

不要去那个神坛上吃冷猪肉,坐在自己该在的位置,孔老夫子,如此,可好?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运筹谋划 决断先机

古老东方,在秦朝统一天下之前,中原大地上的文化学说与流派,可谓是百家争鸣,竞相开放。

三皇五帝为华夏始祖,夏、商、周承袭后裔者,随着物质资源的丰富,强弱间生杀争夺,兵法纵横之术开始参与尘世间的纷争。然后是百工制作、墨家机巧、医药杂卜、法儒阴阳……等等。

尤其是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天下纷争,诸侯国互相攻伐不断,百里不同俗,四方不同务,激烈的各种关系碰撞中,产生了思想的无尽火花。许多奇才异士,学派宗师,仿佛如同天授,开启了民众识别世界的能力,以后的世间万千学识无不出其范畴。

可惜的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这样的局面只不过就出现了这一次而已。自秦汉以后,随着社稷江山的一次次统一,人间处事理念便也成了儒家大一统的天下。

元召自然可以通晓这上下千年传承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其中的迂腐与弊端。别人却没有这种本事。这个时代的学说继承者们,谁不想把自己的门派发扬光大,铭刻于昭昭青史呢!

客观来说,不得不承认,董仲舒就是儒学门徒中最聪明的一个人。他的骨子里虽然是正宗的儒家传承者,但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给他将要兜售的私货,穿上了华丽的外衣,涂抹上了迷惑权利的媚药。

“学成文武术,货卖帝王家。”这种思想,不知道起源于何处,但它确实是一条最便捷快速的青云捷径。

当然,历代大能们学成文武之术后,如同宝物在身,要卖给哪个帝王,这却也是个技术活儿。

找到个好的买家,当然会身价倍增,彪炳青史留名后世不说,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最高的升华。相反的,要是在这样的买卖当中,差错一步,轻则丧命,重则身与名俱灭,湮灭红尘中。

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后者如韩非子,碰到秦王政那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帝王,把他身上的宝物取走,留下正大光明的自己使用,而把结结巴巴的韩非子来咔嚓了,只能说这哥们儿很倒霉。

而前者最成功的例子,就是那位董仲舒先生了。这是一位真正集孔子学说大成于一身的宗师级人物。为了学以致用,董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把老夫子的那一套都研究透了,才打开窗户,搬梯子下来。

相信董仲舒在刻苦钻研儒家经典的时候,一定也认真了解过孔老夫子那些颠沛流离的周游列国故事。因此,当他打开窗户远望山河的那一刻,心中应该是了悟了许多事。

原来在世界上,要去做成心中想做的事,只凭着满腔热血和虔诚是不行的。在循序渐进中迂回的去接近心中的目标,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才是最稳妥和正确的方法。

于是,董仲舒创立了一个打着儒家幌子的新体系。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阴阳五行家和法家的部分理论。同时兼釆包括“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了具有神学倾向的个人思想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这就是著名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由来;然后是加强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其余的还有提出了“三纲、五常”这样的道德规范,来提高普通民众的德行水平。当然,他还捎带着提了提君王要发挥仁政,轻徭薄税,减轻人间疾苦。

他的这一套理论,用心良苦,号准了皇帝最需要的那根脉,所以,刘彻对他一见之后 ,大为赞赏,立即把其中对自己最为有用的那些,逐渐加以了采纳。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这几条实用之策,即著名的“天人三策”对提升皇帝威望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极大的加强了军民人等的思想统一,为后来取得开疆扩土的胜利,打下了一个很好的舆论基础。

董仲舒,从此以后也被推上了一个很高的地位。他利用新儒学,为自己在青史上刻下印记的同时,也给华夏民族的未来,戴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

所以,在元召看来,这位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儒学宗师,也不是个什么好鸟!从某些渠道听来的消息,这位老先生好像对他很有兴趣,收集了他很多的资料,包括他曾经写出的那几首诗词,也包括他的一言一行。

对此,元召并不在意,儒家学说的各种漏洞,早已被后世的好事者们批的体无完肤。这些都是拜那位坐在神坛上的孔老夫子所赐。

要用这些论据来打击一下现在还只是一位普通讲师的董先生,元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如果有一天他真的不识时务到来对自己挑战的话,那么元召也绝对不会手下留情就是。
首节 上一节 247/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