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节


果然,历代统治者往自己脸上贴金这招倒是古今相承,元召不屑的撇撇嘴角。他对自己今后的道路并没有什么打算,在这儿他没有亲人没有记忆,对这个时代还很陌生,午夜梦回想起前世种种,心底隐隐作痛。

好在他是一个豁达之人,既然暂时没有别的生存道路可以选择,那先随遇而安罢了。咦!那边是怎么回事?他目光突然被不远处一处草丛吸引,那是一处高耸形似小丘的所在,却见被茂密野草覆盖的地方有一个包袱被扔了出来,然后一个灰色的人影仿似从地里钻出来般站立起来。元召居高临下看的清楚,先是惊奇,后心下恍然,原来这是汉代的盗墓贼而已,那小丘必是一座古墓无疑了。

也许是元召过于好奇,身动时树枝摇了一下发出响声,那盗贼却甚是警惕,忙把包裹别在腰后,双目游顾四下急看,抬头却正看到一个小小顽童抱着树干在笑嘻嘻的看着自己。不禁心底惊疑,又到处探寻一番,不见异常这才放下心来。

高声喝问:“呔,那是谁家小郎,在此荒山野岭作甚?”

元召本不欲多事,惫懒一笑,懒洋洋作答到:“我自在此采野果儿玩耍,不与你相干,你随便好咯”。

那人却听他不是本地口音,又细细打量元召一遍,见那小童穿的衣衫破旧,与寻常所见穷人家孩子并无不同之处,只是皮肤甚是白净,一双灵动的眸子乌黑星亮。

不禁暗自起了一个心思,心下计较:“这小娃倒是生的伶俐,不若掳了去,好生调教倒是帮中的好苗子,说不得要用些手段。”

眼珠一转笑眯眯说:“小郎,树上危险,且下来我有一件极好玩的物事送与你玩儿。”

元召心下暗笑他装模作样,早看出这厮动机不良,本待不理睬,转念间已有计较,一面故作笨拙慢腾腾的从树上下来,一面用眼角打量一遍四周环境。此地却是很荒凉,远近并不见人踪迹。早看见那盗贼从腰后摸出一团绳索,暗暗藏在了袖中.

元召低头冷笑一声,却故作不知,慢慢腾腾径直走到跟前,仰头好奇到:“是什么稀罕物件儿,拿来瞧瞧。”

那贼身形魁梧,满脸狞笑,趁其不备猛伸右臂把这小童身子牢牢箍住,真是如同老鹰捉小鸡一般,然后一手抖开腰后绳索,一边哈哈大笑道:“今日运气真好,挖的几件值钱物件,回去献上那注横财,又加这个伶伶俐俐的娃娃,想必帮主他老人家一高兴,这次定会大大的奖赏我一番吧!哈哈哈….呃!”

笑声嘎然而止,他身子一僵,只感觉一种剧痛袭来,他瞪大双眼,不相信似的盯着对面那倏然离身三四丈远负手而立的孩童,对方脸上还带着幼稚的笑意,眼底却是深邃的冷漠,行如鬼魅。

他又艰难的抬手向自己的颈间痛处摸去,可是那双平日舞动镔铁刀如无物的巨手此刻却再难抬起分毫,一种无比的恐惧袭上心头.

“这个小娃好诡异!怎会如此!这是什么功夫?终日打雁终是被雁啄了眼了……!”

这是他的最后一个念头,无边的黑暗漫无边际的就此笼罩过来,然后庞大的身躯慢慢软倒在地,抽搐几下就此死去,他的咽喉锁骨处印痕俨然,已是被元召一拳击碎,生机已断,自无活理。

元召甩了甩手臂,叹了口气,小孩子气力不足,虽然这一个多月来不间断的锻炼,终究还是太弱了些。他并不是残忍嗜杀的心性,在前生虽然也曾经於生死关头杀人不留情,但终究那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自身安全不得不为之,来到这儿却是第一次杀人。虽然他不想惹事,然而这一段时日的所见所闻,使他明白这里终归不是前生那个相对文明的世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另一方面,来自另一世纪那种漂泊无依的孤独感更加磨练了他的心灵和意志,为了在这陌生的世界活着,他这具小小身体里的那颗灵魂变得无比坚毅敏锐,也更学会用怎样的手段来以最小代价保护自己。

元召又瞅了瞅那死去的盗贼一眼,来到那座小土丘近前,转了一圈,果然在背面发现有一个盗洞,土质新鲜,看来就是那盗贼所为了。

他解开掉落地上的那个包裹,发现里面有几件说不上名字的小巧工具,应当是这个时代的盗墓贼所用来挖土掘洞的,此外却有七八件金器玉环,看做工极其精美,他虽然不知这些东西年代和价值几何,也料其不菲。又摸了摸那死去盗贼身上,除了几块散碎金块,一把匕首之外触手却有一块方方正正小黑木牌子,乌黑漆亮不知是何材质,他仔细辨认半天,才看清上刻的是“流云”二字。并不在意,随手扔在一旁,只把那金玉器和碎金块用包袱包好,斜背肩上。

又瞅了瞅,把匕首插在腰后。欲待走时又回转身来,对那大汉尸体自语道:“老兄,别怨我啊!谁让你心机不正的,我是正当自卫来着,这点财物算是精神损失费了,马马虎虎不跟你计较了,早去超生吧。”说罢就此扬长而去。

元召自不知,这盗贼却是关中左近地区的一名大盗,名叫郭翔,使一柄厚背鬼头刀,凶狠凌厉,恶名甚响,做下许多杀人越货的大案,乃是关汉道上第一大帮派流云帮的一位副堂主,这次奉令来长安干一件紧要勾当,打探多日已经寻访明白,他在此暗地盯住,派副手回去报信调派人手前来行事.

今日闲得无事,左右又等的无聊,白天在城外山岭间徘徊时,无意发现此间有数座古墓葬,一时手痒来盗此墓穴,本想发注横财,寻几件宝物孝敬帮主,讨其欢心,千不该万不该又起邪念惹了元召,竟把性命丢在了这荒山野岭之间。

正是“千般横行千般横,一朝命丧黄泉中。”

第三章 青郊十里外 秋风酒意香

诗曰:“柳畔长堤伴客归,清音一曲紧相随。千山层峦天低阔,万里云烟暮雪飞。”

且说元召自那日杀了大盗郭翔后漫无目的行行走走,却似离群孤雁一般,游荡在这个格格不入的世界。

一个小小孩童走过山 走过水,迎来清晨与朝曦,送走夕阳与晚霞。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古树顶,山洞,草坡都是他歇宿之地。晨风朝露中,秋月古松旁是他打坐修习勤练体能的所在。一路领略古物风情,初来时的迷茫与恐慌已经逐渐平静下来,开始慢慢的适应这个世界。

他以现代人的视角冷眼旁观,大汉王朝自高祖刘邦传位至今,历经四帝一后,虽也屡经几番权争内乱,但是因为几代天子都重视民生,大力发展农耕,减徭轻税,民间历秦末战乱之苦,人心思定,故此社会经济发展很快,至当今天子继位十几年来,终于达到了王朝的鼎盛时期。

据说“库府充满,狱无重犯”。借用一句评书话就是:圣天子在位,四方太平,海晏河清。对此,元召只是呵呵一笑而!

他这段时日四处游荡,心情忧郁之下却有几分好奇,毕竟是来到一个历史大时代,白天就在集市村落之间看看这时代人们的生活,虽然百姓平民乡居村社也算安宁,但一路之上,也能不时见到乞讨逃难的人群,偶尔也会遇到盗匪横行。

知道历史走向的他当然能看清这所谓盛世背后的矛盾和危机,所谓盛世,历来都是史书为统治者涂脂抹粉而已,芸芸诸生之艰辛苦难又有谁会聊添几笔呢?

但是这些事哦……,他自嘲的一笑:“这干我什么事呢?何况,我只是个过客,无根无源的流浪儿,自己未来的方向还不知在何方呢!”

要说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时代的人,呃,太诚实了,不太好意思骗呢!

“我是不是太善良了?”他自言自语道。

这不,胸前挂个布袋子,走在这集市上,竟不停有人往里扔果子,胡饼….,偶尔铜钱也有人扔?真是不明白呢!什么情况啊?这是….被人家当成小小乞丐了!我只是不习惯袍子没口袋装东西好不好!

元召低头看看,嗯,浑身上下的衣服好久没洗过,他又为了方便把下摆撩起扎在腰间,矮小身子单薄清瘦,难免被擦肩而过的汉代老妪,呃,汉代大娘们用怜悯的眼神审视,拿手善良的拍拍他的头顶,顺便塞得那布袋中一些吃食之物。这使得元召有些郁闷,只得装出几分呆傻模样,迎合这份善意。

好不容易逃也似的奔出那处集市,元召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他之前生本是孤儿,机缘巧合从很小就被国家特殊组织带去训练,凭着与生俱来的天赋成为组织的头号王牌,开始执行任务后常年经受的是铁与火的考验,学的是伪装和各种一击毙命的杀人技巧,见惯了生死,冷血惯了,重生以来又整日颠沛流离,对这人世温情却已是很不习惯。

他从布袋中掏了几粒干果,扔到嘴中一边嚼着一边顺着大路向前走去。行不多远,却见前方官道愈加宽阔,笔直向前延伸,他眯起眼睛,隐隐可见远方地平线上一座巍峨雄城拔地而起,气势威严,仿似有蒸云腾雾环绕。

那就是大汉皇都,两千多年前的长安城了。

时近晌午,天气有些热起来,元召渴的厉害,又走一阵,直觉凉风习习,却夹杂一股酒香触入鼻端。抬头看,前方郁郁葱茏,好大一片绿荫,大路旁树荫青竹之间掩映一座两层木楼,木料均是古朴原木,夹在一览绿意中,映来眼底甚是舒服。两丈余长的竹竿斜挑一尾布幡随风飘动,那布幡之上却书“青郊外”三个大字。

他书法之道虽然不精,好在从前所见大师之作多多,自也识得字之优劣,这三字笔致雄奇均是上乘之作,只不知何人所书。他沿途也见过几处村郊酒肆,多是简陋寒酸,像这样雅致的酒楼却是很少见。

元召进到楼内,见内里十分空旷,只几排粗木板凳高几,隔了几排屏风,酒客不多,寥寥几人在品酒高谈。

当垆却有一个看似少妇的高挑女子,素衣白裳青帕罩头,不知在低头写些什么,听到有人进来,她抬头望了一眼,只见一个衣衫有些破旧的七八岁孩童站在当地,背了个小小包裹,胸前挂了个鼓鼓囊囊的布袋,也不知装了什么,脸上灰尘也不知几天没有洗过了,看不出黑白丑俊,只一双眸子漆黑却甚是灵动。

她这酒楼处在长安郊外十里官道边,迎来送往过客无数,三教九流无奇不有,自不会以这小小孩童单身行路为异,当下启齿一笑,声音却十分清脆:“那小郎,是要喝酒吗?”元召迟疑了一下,他本来是要讨口水喝的,至于喝酒?他舔了舔嘴唇,两千年前的酒嘛,尝尝什么滋味也行。

这个时代的天气倒和后世并无多大不同,清秋时节,酒楼之内穿堂风吹过,遍体生凉十分舒爽, 元召不觉已是喝了十几碗了,他并没在意,只是边啃着汉朝善良大妈送的胡饼,一面在想今后的打算。

偶尔感到噎着了,就端起碗来喝上几大口,还别说,这个时代的酒那都是纯粮自酿,酸中带甜,比起后世的饮料顺口多了。
首节 上一节 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