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66节


终于有人打破了沉默,说话的是玉律王。他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疑虑,匈奴人从来不怕在马上硬碰硬,但对于汉人那些弯弯绕绕的计策,还是有些头疼的。有几位也随着他附和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此事无需担心。那人不过是一介商人,谅他也没有那个胆子敢欺骗于我。何况,他就随在军中,如果胆敢耍花招儿,难道他不要命了?我倒是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不怕死的人!”

羿稚邪大手一挥,他对待部下从来都是信心满满,不堕威严。

“大单于说的没错。商人逐利,自古皆然。他们的胆子自然也是不小,有时候比天还大!但,这就要看他们值不值得去为之付出了。”

张中行随声应和,风轻云淡。见有人还是显得不太明白,他微微地笑了笑。

“商贾之人,有一分的利,他们就会出三分的力气。有五分的利,他们就会放手一搏。而如果有十分以上的利益,就没有他们不敢干的,什么杀人越货、舍命争夺甚至覆国倾邦也不是没有人干过!哈哈,所以,这次大单于许下的倾城财富,已经足以让那些人为之疯狂了。”

这些商贾间的道理,匈奴人也不是没有听说过。见羿稚邪单于用欣赏的眼神看着侃侃而谈的国师,大家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只是,我们草原勇士动起刀兵,凭着弓马硬箭取得的好处,却白白让那些汉朝商人分去恁多财富,总是让人心有不平啊!”

听说要分给那些人马邑城中一半的财富,左贤王站了出来,脸上带有不甘心的神色。

“哈哈!左贤王及各位草原兄弟,此事就先不要计较了。中原人不是有句俗话叫做‘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嘛,猎犬的前头,如果不给它们扔一块骨头,又怎么肯为了主人去撕咬呢?”

羿稚邪与张中行对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单于,你是说……?”

看着帐内众人有些已经明白,有些还是糊涂的样子,张中行叹了口气。

“大单于的意思是说,城破之后,乱军之中的场面谁也没法控制了,这些商人都不幸被泄愤的汉军所杀死,而他们的家族也遭到了洗劫,被战火付之一炬了,真是可惜!大单于为此而深表遗憾,怀着怒意杀尽了城中所有人,以告慰这些为草原做出贡献的商人们的在天之灵……。”

“……啊!这样也行?大单于高明!国师高明!哈哈哈!”

大帐里的所有人,这下都听明白了,这正是他们最喜欢的做事方式啊!不禁人人大喜,齐声赞颂起来。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大单于,这就快快发兵吧!”

“对!即刻起兵吧,勇士们都已经等不及了。”

面对着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各家部落王们,取代父汗以来一直想做出一件大事的羿稚邪大单于缓缓拔出了案上的弯刀。

“曾听闻,汉家对敌与战,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而今三者尽在我草原一方,此战胜算已在掌握中。今日,我羿稚邪以大单于可汗的名义命令,各家部落的草原勇士们,立刻整理好你们的弯刀弓箭,喂饱你们的马匹,明日一早,兵发王庭,十万铁骑立即南下,直指雁门关!”

弯刀即是王命,前方凌厉锋芒!彪悍的匈奴王们群情激奋,一起大喊起来:“兵发王庭,踏平雁门!兵发王庭,踏平雁门……!”

声音传出大帐,传遍居胥山,传向遥遥相连的一顶顶帐篷。十万控弦之士云集在此,等候这个命令已经多时了!

正在某个帐篷里大口啃着烤羊腿的聂壹也终于听到了这个声音,他慢慢的停了下来,脸上有莫名的神采,似兴奋,似激动,又似是悲怆……。

雁门关内再往南一百余里的右北平城下,大汉利安公主的车驾停止了行程,羽林军们纷纷带住了马匹,他们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元召在马背上伸了伸懒腰,有些好奇的抬头看向前方。这就是那座著名的京城最初的模样吗?

千年光阴倏忽而过,逆转的巨轮又回到起点。繁华与落寞,呐喊与悲歌。此间古城,壁墙高筑,箭痕斑驳,这壮怀激烈之地,曾经多少金戈铁马,又留下多少英烈传说!

第一百二十章 温酒棠梨 青戈剑气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连绵起伏的前秦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向无尽的远方。

近年来,由于匈奴人不间断的侵袭,此处长城内外,人烟稀少,几处民居村屯都已经被烧成了废墟,土地也渐渐荒芜起来。

一处地势还算平坦的山坡高处,黄鬃马低头啃了一口刚刚泛青的草根,打了个响鼻,慢慢的咀嚼着,它的主人已经在此地驻立了很久了。

“要是匈奴人真能来到这儿就好了……!”

良久之后,将军终于收回了远望的目光,低低叹息了一句。

脚下的山谷里很安静,一座座军帐如同雨后冒出的蘑菇,密密麻麻连绵几十里。虽然已经到了开饭的时间,但并看不到一丝烟火。

军士们几天来都是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却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们的任务是在此潜伏等待,等待着宿命中大敌的到来。

在此之前,行踪必须要保密,任何人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否则,军法官手中的刀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即便不是为此,这只七八万人的汉军也无人抱怨,因为他们的主将,素有“飞将军”美誉的老将李广也与所有人同吃同住在这山谷中,待遇并无分别。

峥嵘岁月久,老将白发生。离开这片北疆的战场已经十年有余了!

十多年前,先帝驾崩,新皇继位,窦太后为了震慑不臣,以防不测,以皇命把两位边关名将李广、程不识调回长安,分别担任两宫羽林军卫尉,从此,他们便再未远出过帝京。金戈铁马、大漠孤烟也就只成了梦中的喟叹!

而今天,这片山河重回眼底,兵甲在手,士气正旺,千乘万骑,大战在即,又怎不教人豪情陡生呢?

眼见夕阳即将落山,老将军抖了抖马的缰绳,黄鬃马从坡上驰骋而下,在亲随们的簇拥中直入大营。

“前线宁静,这几日匈奴人看来还不会有什么动作,命令各位将军好好约束部下,继续潜伏待命,老夫要星夜赶回右北平城中,即刻启程,现在都回去好好布置吧!”

面对帐中聚集听命的部将校尉们,李广只是大略一说,简明扼要。这也是他一贯以来的作风。

大汉军中流传,李广与程不识都是当世名将,是最令匈奴畏惧的汉朝将军了。但两人治军之道却大为不同。

李广率领军队行军对敌时,并没有严格固定的编制和行列,往往在他看中的地方安营扎寨,士兵们行动自由,从来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的军规约束。他制定传达给部将们的公文命令也都是内容简洁,数量很少,一听就明白的那种。

按理说,这样自由散漫的队伍岂不正是敌人袭击的好目标吗?
首节 上一节 16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