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33节


天子刘彻龙行虎步的走进来,摆了摆手,示意躬身行礼完毕的宫女内侍们都出去。随后看到了在旁边的云汐,随意问了她两句,然后让她也一起出去了。

室内安静下来后,他坐到案旁,看了看去起身给他倒茶的卫夫人。

“怎么啦?脸色怎么又这么不好。”天子温语垂询。

“没什么事的!可能是最近忧虑过多的缘故吧。陛下无需担心。”

一盏清茶,放到案角,芊芊玉手把碗盖揭开,淡淡茶的清香氤氲了室内。

“早就给你说了,不要多想。素汐的安全绝对没有问题,你就放心好了。”

刘彻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长吁了一口胸中之气,感觉全身放松下来,遂向后倒下身子斜倚在睡榻上。

“有陛下所安排的人贴身保护,安全自然无需多心。臣妾只是担心素汐她……她自己的心里能不能承受得了!”

说到这儿,多日的担心终于让她的眼角微红,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起来。

听到她说这话,刘彻的神情却变得有些严肃起来。

“子夫,你要记住,素汐不仅是你的女儿,也是朕的女儿,更是大汉的长公主!如果她连这点儿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的话,那她就不配拥有这个尊贵的身份。 ”

“陛下,这些道理,臣妾都明白。可是她毕竟还太小啦!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这宫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臣妾的眼底,突然一下子让她远赴千里去承受这些。臣妾怕她会想不开啊!难道……真的就不能把真相提前告诉她吗?”

看着这个后宫三千嫔妃中自己最爱的女子那满含期待的眼光,刘彻面无表情的摇了摇头。

“绝对不行!朕的这个计划,除了几个心腹大臣,就只有太皇太后和你知道了。朕之所以告诉了你,就是怕你担心素汐,这已经是破例了。”

说到这儿,他站起身来,声音开始变得激昂:“子夫,你要知道,朕的这个计划一旦成功,那将是石破天惊的丰功伟业!自高祖皇帝以来忍受的耻辱将一扫而空,朕自己开创的一个新时代就即将由此而开始!所以这次真是千钧之重,绝不容失。”

年轻的天子握住了身边佳人那只微微颤抖的手,把她慢慢拥在怀中,眼中是坚定而明亮的光芒。

“即便这次万一……我们失去了这个女儿,相比起取得的偌大功绩,也是值得的。青史上,会重重给她记下一笔的……。”

微风轻卷珠帘,透寒意数重,无声处,即将平起万丈波澜!

第九十九章 挽弓射雕处 千里暮云平

冬日暖阳,残雪消融,元日过后,虽然天气还是很冷,但空气中已经带了几丝春意,如果仔细看,木间草上已经有了微微的绿色。

经过一个冬天的基础准备和各种物资储存,昔日空旷辽阔而有些荒凉的长乐塬已经大为不同。

天下各地郡县运送来长安的囚徒们,被分批的押解到了这儿,开始了劳役生活。

后来的人们总是觉得这件事略微有损于元公的盛名,所以为尊者讳,正史没有记载,但据许多野史流传,在最初几年的时间里,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劳动改造”过的所谓江湖人士,超过两万多人。

而“劳动改造”这一项由长乐侯最先提出来的惩罚措施,因为非常实用,被朝廷采纳,后来记入了大汉典律中,从此成为了一种依据和定例。

在一片高坡之上,瞭望着远近建起的大片房舍和许多作坊的雏形,第一次独自骑在一匹马上的太子刘琚,暂时忘却了刚才的胆怯,有些兴奋起来。

这是他被册立为太子之后第一次出未央宫,身份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待遇的不同。此时身前身后跟了大批的宫中侍卫,还有十几个隶属于西凤卫的高手,更有三百羽林军精骑相随。一层层簇拥着把他保护的严严密密。

但是小太子并不喜欢也不习惯这么多人跟在身边的感觉。

在他的心里,只要骑在玉骢马上的那个人跟在身边,就什么也不用怕!更何况还有舅舅卫青在这边呢。

玉骢马上的人当然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元召了,他今天穿了一件比较正式的袍服,剪裁得当,修短合体,更显得束腰乍背,很是俊逸,这当然是出自苏红云的手笔。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长时间,他的头发也已经留的很长,漆黑锃亮,如同墨染。他不耐烦如同这儿的人一样还要布巾包裹,所以只用一根木簪扎在了脑后,飘逸于脖颈肩头。

这人世间,有许多的事和人,就是如此的神奇。身边熟悉的人越来越发现,开始做起事情来的长乐侯元召与从前有了明显不同。

与这草尖上慢慢隐现的绿意相似,又如同一把匣中的剑,元召的身上似乎有一种隐藏的锋芒在渐渐的透出隐约的轮廓。

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他金殿陈策、封侯开府之日?还是从他一剑扬威、震慑千军之时?

此时,听着他指点着下方各处侃侃而谈,站在身后不远处的青袍老书生脸上带着笑意,手捋须髯,满是欣赏之色。

自己没有看错,小侯爷果然是和恩师在某些方面是有相同品性的人。如果自己以后真的不能进入朝堂得以施展胸中抱负,那么,就好好的待在小侯爷身边,帮他做出一番事业,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元召自然不知道主父偃的想法,他正在满脸陪笑恭敬的于马上拱手,听着那位已经退休的老丞相的一番教诲。

“小子,你可不要光说这些大话啊!老夫给你筹集的那些钱财,是要回报的。到时你可别给我败光了,还指着这些帮老夫挣点养老钱呢。哈哈!”

“那哪能啊!您老人家就放心吧。到时候要真没钱啦,一定把您老接到小子府中去吃饭就是了。嘿嘿。”两位侯爷,一老一小,对答诙谐,都是开玩笑的语气,四周人也哈哈大笑起来。

这窦婴自从辞去丞相之位后,脱去了琐事缠身,乐的一身清闲,性情竟似回复到了年青时代的几分豪爽。

每日里除了契阔谈宴,纵情豪饮,就是相伴一帮军中昔日故旧,出长安城去终南山打猎。而每次回来,是必定要经过长乐塬来瞧瞧的。美其名曰,是来看看自己交给元召的钱浪费了没有。

其实元召心里自然明白,这窦老头儿外冷心热,这是对自己有好感,明里暗里眷顾之意,对此,他是心存感激的。

今日却是恰巧,他们这一帮军中宿将又去终南山走马行猎而回,收获丰厚,来到长乐塬讨杯酒喝时,就遇到太子刘琚的一大帮人从长安而来了。

虽然刘琚已经是太子了,有了君臣之分,但在这些老一辈的朝廷功臣面前,他是一点儿都不能托大的。彼此之间是先行的君臣之礼,然后又行了晚辈参拜长者之礼。

这一帮老将对这有礼貌的孩子还是很满意的,他们大多是性情耿直之辈,对于朝堂上的那些勾心斗角的勾当接触较少,因此气氛融洽,一大帮人合在一起,在长乐塬上四处又看了一圈,指点谈论,很是高兴。

既然都是豪爽的人,一顿酒又是免不了的。新打的猎物,经过一个冬天的将养,正是肉质鲜美肥嫩的时候。大锅架起来煮上屠剥干净的肉,又在架子上烤了一只肥羊。
首节 上一节 13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