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53节


御史大夫司马相如语气中满是钦佩。这位已经真正承担起国之重责的人物,这些年来亲眼见证了元召的成长,也亲身经历了大汉帝国是怎样飞跃到现在这个地步的。如此成就,千古罕见。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欣逢这样的一个时代。

其他几位朝堂重臣也纷纷点头,十分赞同他的说法。时至今日,朝堂上下焕然一新,早就没有那种朋党勾结为了争夺利益而相互倾轧的现象发生了。尤其是经过这次凝聚人心的百年盛典之后,所有一切变得更加不同。这一点无需明言,朝野民间都有深切的体会。

第一次坐在这种重要场合的刘元朔,只是在旁边认真的听着。这里可没有他说话的份儿。但即便如此,这少年的心中已经十分激动。他虽然不知道元召为什么要让他来,却明白必有

深意。他偷眼看着如同被众星拱月一般的身影,一种无以言说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伟大人物是他的父亲,而这里是他的故国!

“长卿兄过誉了!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的功劳。这是无数仁人志士和英勇将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与天下所有民众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想要继续保持现在的良好局面,就需要我们在座的诸位戒骄戒躁,以最谦虚谨慎的态度把我们已经开始的各方面改革全力推行下去。唯有如此,才能使这个国家保持长盛不败,避免重新陷入兴衰的轮回……!”

元召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从容叙说。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去刻意的展露锋芒,更不需要隐藏什么。万里山河的画卷在他手里徐徐展开,所有的色彩都在按照他的意志去涂画。千秋万壑,表里春秋。这既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巨大权力,更是一种谁也无法替代的责任。不管成败,都关系着亿兆生灵的福祉,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马虎。

“元公也不用太谦虚了。一切功勋,青史自有公断。咱们的太史公从头至尾可都记得很清楚呢。呵呵!”

东方朔轻轻拍了拍手掌,笑着说了一句。而坐在后面的太史令司马迁却并没有笑。这位白发萧疏的执史笔者,只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元公及诸位请放心。青史如钩,刻画铭记。斑斑点点,不可或缺。老夫如果不能用手中的笔全面地记载下这一个恢弘的时代,那就有愧于史官这个称号。是会被后人骂的。”

看到他的认真样子,元召和其他几个人都笑了起来。毋庸讳言,大汉帝国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居功甚伟,能够在将来的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每一个人心头涌动的自豪和荣誉感却是不必多说。

“元公,如今这件大事也终于忙完了。这几天,来自天下各地的诸侯王和番邦属国的那些王公贵族们已经陆续开始离开长安,回他们各自的地方去。这件事,各有司官员已经在安排,特此禀明一下,请元公和诸位放心!”

负责这件事的人,是刚刚担任光禄寺大夫不久的辛庆忌。这位年轻的官员,是元召亲自点名提拔的。这次他负责接待这么繁重的任务,本来还有许多人十分怀疑他的能力。毕竟,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骤然身居高位,已经引起质疑。又要肩负起这么重大的职责,他到底能不能行呢?

而事实上表明,他能行!这个在很多人眼中并没有多少实际从政经验的年轻人,不仅把这次接待任务组织的井井有条,一点也没有出现纰漏。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更多的时候协助元召,主动承担了庆典的部分重要活动。比如,赴南郊祭祀天地和去高祖皇帝庙祭告的这两次活动,便都是他受元召委托组织完成的。而且都十分成功,引起不少人的称赞。

可以预见,名叫辛庆忌

的这个年轻人,他的前途之路已经打开,未来必将不可限量。

听完他简略的汇报,元召点了点头,温言嘉奖了几句。已经有好几个像辛庆忌这样的优秀年轻人,被他安排到了重要职位上。未来的希望,将会在这一批人身上,他很期待他们将会取得的成就。

能够得到元召的亲口嘉奖,辛庆忌自然是心情激荡。不过,他略一犹豫,还是把在心里已经考虑了好几遍应不应该提起的那件事说了出来。

“元公,不知您还记得没有?数日之前,那一批在长安街头闹事的高丽人,一直在狱中关押着。因为忙于庆典活动,遵照您的吩咐,并没有来得及详细审问。这件事该怎么办,还请示下。”

其实,辛庆忌心里是有些奇怪的。按理说,这样的事应该交给长安府衙来处理。但元召偏偏交给了他。难道是因为牵涉到异族人的缘故?他想了很久,也没有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哦,我当然没有忘。那些高丽人嘛……先在狱里关着吧!不用管他们。那个女子安排好了没有?”

“光禄寺里有特别的馆驿,我已经安排了人,好好照顾金秀珠和她的那个仆人。”

“很好。现在可以去好好的过问一下这件事的始末了。”

“元公,您要亲自接手这件事吗?”

辛庆忌连忙问了一句。他虽然没有详细的审问过那些高丽人,却早已经明白这其中的非同小可之处。他从来就是个聪明人。在没有得到元召亲自命令之前,是绝对不会去随便过问其中缘由的。

“庆忌,如果你不嫌辛苦,这件事还是麻烦你去弄明白吧。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辛庆忌心中一愣。他没有想到元召真的把这件事交给他来办。不过,此时此刻他当然不会推脱。连忙允诺道。

“元公吩咐,敢不从命!我一定会查个明明白白的。”

“这样就好。你去办,我很放心。呵呵!这也是对你的一种历练……另外,因为这其中可能牵涉到东海的一些事。你带着元朔一起去吧。”

“带小公子去……是!”

辛庆忌心中的吃惊更甚。他早就知道这件事非同寻常。却没想到牵扯到这么深。看来,决不能马虎对待啊!

刘元朔也暗自吃了一惊。他终于明白元召为什么要带他到这里来了。就在稍早些时候,有一次去府中,云冰小姨曾经略微提起过几句。他当时还没有全听明白。却没想到,被她亲自杀伤擒获的这些高丽人,果然包藏祸心!

既然得到命令,辛庆忌不敢耽搁,他躬身而起,在离开之前恭敬的又问了一句。

“元公,如果没有特别的吩咐,我这就带小公子去了?”

“你们去吧。要记住一点,最好在这两天之内就把全部事情都弄清楚。因为……我们马上要动身去东海了!”

刘元朔蓦然回过头来,脸上惊喜交集。

第九百九十九章 当年烟波里

东海碧波万里,潮声迭起,风卷云疾。重新披上软甲的女子,站在高大楼船之上,海风拂动她的墨染长发,眉目清朗,心里却有着淡淡的落寞。

这次楼船出动,去往高丽郡,本来她是不用来的。但因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令她感到有些不同寻常。所以她还是决定,亲自跟着来看看。

十多年以来,在这万里海域上,她旗帜出现的地方,没有人敢随便抗拒命令,更没有人敢随随便便做出冒犯的事来。而这一切威权的由来,却并不是她所拥有的强大军事力量,那是因为这千山万岛上的人,都得到过巨大的恩惠,发自内心的拥戴。

而且,几乎所有看到这支威武船队和猎猎飘扬旗帜的人,都很明白这一支庞大军事力量的背后支持者到底是谁。这个本来就是出身于大汉王室宗亲的女子,与身后的帝国有着千丝万缕的扯不开关系。更重要的是,她与那个闻名天下的人物有着深厚的渊源。

整个的东海都处在她的势力管辖之下。即便是与大汉王朝有着名义上的隶属关系,但实际上,谁都知道,她便是海上的女王。

这样一个美貌与权势并存的女子,自然早就成为了一个传说。只要她出现的地方,万千崇拜者远远的就会望尘而拜,祈祷她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好运。而实际上,这样的祈祷很快就能得到应验。最明显的就是,所有在她海上势力内受到保护的民众,都过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

得到万千民众拥戴的女王,本来应该承载无数荣耀的目光。但她在这个秋天之末,感受到季风转换的时候,忽然就有些莫名其妙的烦躁和忧伤。而这种情绪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让她亲自踏上了这一次船队出动的行程。

这次的楼船战队出动,与其说是巡视这片所属的海域,倒不如说是直接去兴师问罪的。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有一支从海外归来的商人船队,在高丽郡南部最大的码头靠岸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或者说是遇到了故意的刁难。据说是因为船上所载货物与账册上所记载的数目有所偏差,从而被管理这片码头的人给强行扣留了。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船上的商人们也大多都被抓了起来,投入了监狱。

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有侥幸脱身的商人怀着愤怒不平的心情,去找在这一片海上巡视的东海巡检船告状,把前因后果说明白后,央求替他们主持公道。
首节 上一节 105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