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07节


“颍川

侯,前些日子派去的那几个人,难道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有人打断了他的话,问了一句。刘泽之得意的点点头,这正是他与其他几个主要人物商议之后,所制定的秘密行动。而事到如今,已经不必再有所隐瞒和遮掩了。

“不错!那些代表着宗室意志的人,正是我们派去的。在给卫青带去的书信上,老夫把一切权衡利弊都已经替他分析的很清楚。如果他不糊涂,就一定会按照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去做的。”

“可是……只是为了这些,就让他杀元召,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

卫青是个怎么样品行的人,这些宗室贵人们虽然很少与之直接打过交道,却也都有所耳闻。尤其是他与元召之间的特殊关系,更是知之者众。这样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然而,刘泽之却摇了摇头,有些神秘的哈哈大笑起来。

“如果这些理由还不够,那么再加上所有宗室皇亲对皇帝未来的地位保证和平阳公主的书信呢?难道他卫青还能拒绝?哈哈哈!”

不管是早知道这些事的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其中详细的人,他们目光中的震惊都不加掩饰的表露出来。原来,平阳公主也被颍川侯说动了?果然是考虑周全。

“颍川侯此计大妙!看来,就连这位先朝的公主殿下也经受不住家族利益的诱惑啊。不过,我们真的不需要考虑建章宫卫太后那边会是什么意思吗?”

听到这句问话的刘泽之,脸上忽然露出轻蔑的神色。建章宫的卫子夫吗?这位从来不过问朝政的太后,根本就没在他的考虑之内。不过一个歌姬出身的女人,会能有什么见识?到时候大事已成,这位久居深宫的太后和她的皇帝儿子,除了随波逐流,还能有别的选择吗?!不过这样的话,他自然不能明确的说出口。遂冷冷的哼了一声,算是回答。

“那……如果卫青没有杀元召呢?”

有人问出了最后的担心。对于这个问题,刘泽之斩钉截铁的说道。

“放心吧,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最大的可能只会有两种,一是,对卫青没有丝毫防备之心的元召死在他的手中。二是,卫青没有能够杀死元召,反而被其所杀……而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元召死,固然是永绝后患。而卫青若因此而死,回到长安后的元召,将再也无立足之地矣!等待他的将会是数不清的敌人和无尽杀机。”

所有人几乎都要为大宗正的这个完美计划鼓掌喝彩了。这个代表他们意志的人,果然没有令人失望。

“那么,颍川侯,我们只需要安心的等待玉门关方面的消息吗?”

“当然不!长安的局势这么平静怎么行呢?只有乱起来,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符合我们的利益啊!”

脸上露出冷酷之色的颍川侯、大宗正刘泽之,拔出宝剑,回过头看着那两个满脸仇恨的年轻人,平静的只说了一句。

“如果想替你们的父王报仇,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你们的目标就在城外,拿着这把剑,先去杀了他!”

第九百五十一章 热血落冰河

长安城内外的雨势,一直没有停止的意思。城外驻军和三县的民众被动员起来,将近十万军民日夜巡防,唯恐出现不可预测的灾祸。

面对紧急的形势,没有人敢于懈怠半分。因为所有人都很明白,他们拼尽全力维护的不仅是国家的利益,更是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繁荣安定的天下局面,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这其中付出了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没有人愿意看到它被天灾破坏,更没有人愿意看到即将收获的果实被洪水冲毁。

就是在军民人等这样团结一心的努力下,到目前为止,整个关汉平原所受到的损失还并不大。虽然说也有偶尔的房屋倒塌,人员失踪之类,但大局整体稳定,并不会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局面。

几天之后,雨势终于变小。几条汹涌的大河水位开始逐渐平稳,不分昼夜守候的朝廷官员和民众们终于略微松了一口气。大家都充满了信心,相信只要再坚持一段时候,等到降雨停止,就能取得最后胜利了。

然而,天灾可防,人祸难料。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比水灾更加可怕的灾难,就在猝然不妨之间突然来临了。

波澜大作,杀机骤起!内斗,永远是英雄的坟墓!

位于长安城外蓝田县的龙首渠,是直接沟通渭河水系,进行大面积灌溉农田的最重要水利工程。为了保证这里万无一失,蓝田县令一直带领着全班人马日夜盯在这里。而数位朝廷重臣更是轮番值守,怕这里会出现什么意外。

而今天在这里的人,正是执掌大汉司隶校尉府的终军。

此时的终军,正当盛年。他的心中满含着蓬勃的激情,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为即将等到的大汉帝国百年盛典而振奋不已。

人生短暂,年华易老。生而有幸,欣逢盛世。这又是何等三生难求的事啊!尤其是像他这样,在过去的岁月中为这个强盛帝国的繁荣壮大而奉献出自己力量的人,更是深感欣慰,与有荣焉。

从少年时代就胸怀天下的终军,已经做好了为这个国家再次付出火热情怀的准备。自从三年之前他出使西洲,与元召进行过几次彻夜长谈之后,他就已经应允肩负起了那个艰难的责任。

“自古以来,王朝更迭,数不胜数。荣辱成败,转眼即逝……即便是如大秦帝国这样的强盛,也不过很快就灭亡了。这样的兴亡循环,周而复始,似乎没有尽头。而这一切的根源,并不在天意,而是人治!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也许,只有在天下范围内真正的实现法治平等,才能尽最大可能的消除这些人类加给自己的灾难……长治久安,责任重大。希望在未来的这个重要战场上,子云兄能够助我一臂之力!”

回到长安后,元召在那些深夜里曾经对他说过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一句都不敢忘却。终军深深地知道,元召把即将在整个大汉疆域内开始实

行的“法治平等”比喻为一场战争,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词。这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而元召把这个任务全权托付给他,已经足以显示出他的绝对信任。想起元召曾经阐述过赢得这场战争后所给整个国家带来的巨大意义,终军就感觉到时不我待。他必须争分夺秒,提前做好一切准备。

元召已经踏上了回长安的征程。在他归来之前,终军必须在大汉律例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完善,增删补益,力求达到元召所说的那种法律精神和条文要义。

这无疑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但终军无怨无悔、废寝忘食的为之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就算是在大雨滂沱之中的龙首渠上,他也没有放下手头的工作。还有最后几卷就要完成了,他非常希望,元召回到长安的时候,能够予以充分的肯定。那么无论是对于脚下的这片土地、天下苍生万民的将来、还是知己的托付,他都可以得到内心的宽慰了。

当雨势终于减弱的时候,终军和蓝田县令一起走出临时避雨的帐篷,带着手下侍从人等,又去巡视了一遍龙首渠上下的水位。

“想当年,元公和汲大人他们带领三县十万民众,开挖了这条龙首渠。这些年来,防旱抗灾,减轻水涝,给这附近的数十万亩良田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可谓是居功甚伟啊!”

蓝田县令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地方官。见得这次又安全的度过汛期,应该不会再发生什么大的灾害了。他在长吁了一口气的同时,语气中不免包含着许多感慨。

“难道……县令大人当年也参与其事了吗?”

身穿蓑衣的终军,看着远处走过来的一群民众,他随口问了蓝田县令一句。大堤上有些狭窄,那十几个挽着裤腿满身泥水的民众,显然是在这大堤上日夜守护安全的许许多多人中的一部分。终军对这些人充满敬意。他稍微侧了侧身,给他们让出一条通道,免得有人失足打滑发生意外。

“那是当然!侯爷你有所不知,想当初我还只是府衙中的一名普通书办。虽然出不得什么大力气,但担茶送饭、鼓舞人心这样的事,却是不敢落于人后!当年的热火朝天场面,现在想起来还仍旧令人激动不已呢!侯爷你看,我们现在脚下所站的地方,就是元公他亲自开挖的一段。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少年……弹指一挥间二十余年,呵呵!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啊!”

蓝田县令用充满感慨的语气对终军说着,一边转过头看着走到身边擦身而过的那些人,面孔却都有些陌生,不像是他治下的百姓。不禁稍微愣了一下,正要开口对他们打招呼时。突变,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稀疏的雨点打在蓑衣上,头顶乌云深处有隐约的雷声滚动。终军脸上的笑意还没有消失,伴随着闪电,他的眼中忽然看到了夺命的锋芒!
首节 上一节 1007/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