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02节


“我尽力而为!相信吉人自有天相,也许,可以延长他的寿命。”

得到元召承诺的云冰,心情一下子就放松起来。她相信她的召哥哥不会骗她,就像她已经把自己的余生托付给他一样,他绝不会辜负。

而在同样的暮色中,相隔几百里外,身在玉门关大将军府的卫青,也终于得知了元召即将到来的消息和他的确切位置。

夜凉似水,月光如银。坐在台阶上的卫青,抬头看着夜空中的月光和星辰,默默沉思了许久。随身的配剑横在膝间,却不寂寞了好几个春秋。这把春秋名剑“墨染”,已经跟随了他二十多年,饱饮敌人的鲜血,斩下无数颗头颅。纵横沙场,令对手闻风丧胆。

然而,时至今日,剑锋蒙尘,它却再也没有出鞘的机会。

“元哥儿,你终于来了……唉!可是我却还没有想好,最后该和你说些什么呢!”

第九百四十六章 雨打风吹去

三天之后,长途跋涉胜利凯旋的三万多西征军将士,在陆续经过西域都护府所统辖的酒泉四郡之后,终于抵达了大汉帝国最重要的西部边陲咽喉,玉门关。

这支英雄队伍的到来,得到了全体留守将士庄严肃穆而又热烈无比的欢迎。

不管是留守西域和玉门关的人,还是远征西方大陆的全部人,他们都是大汉的英勇战士。在过去的这二十多年时间里,为了大汉帝国的强盛崛起,并肩作战,同仇敌忾,才终于取得今天的伟大胜利。

数以几万计的忠烈之士,在此过程中舍身赴死,慷慨逆战,不幸壮烈殉国,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而身经百战有幸活下来的这些人,再次重新看到昔日的同袍,回首那些峥嵘岁月,没有人会再忍得住内心的激动。

而在出城迎接的阵列中,元召没有看到卫青的身影。这让他心中的担忧又加重了几分。不过,处在万众瞩目中心的帝国统帅,脸上自然不会表现出任何异常。他不动声色地挥手致意,对全体将士表达心中的敬意。

时至今日,刚刚进入三十岁年纪的元召,除了在天下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巨大威望之外,在整个的大汉军中,他更是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神话传说。

没有人比这些军中将士们更崇拜英雄。自春秋战国开始,华夏大地上风起云涌,英雄辈出。无数的名将英才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心动神摇的大剧。

金戈铁马,壮怀激烈。雄兵百万,逐鹿天下……在那些发黄的历史卷册上,留下的是一个个光芒万丈的英雄形象。所有的这些天纵之才,都是被后来者顶礼膜拜的对象。

然而,数风流人物,俱往矣!如果要说起现在军中对元召的崇拜,那绝对是超越从前的任何人物,甚至已经达到了一种狂热的程度。

那些在以前岁月中曾经听命于他麾下的将士,就不用说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亲眼目睹过元召的雄姿英发。这位年轻的统帅,从第一次正式踏上战场开始,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只要有他身影所在,就是胜利的象征。不管在怎样艰难的条件下,他总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最终取得圆满的胜利。

而一些进入军中不久的年轻后辈,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听着这个人的传奇故事成长起来的。也许,在他们的心中,之所以要做一个大汉军队的战士,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想要有一天真正的见到元召。如果能和他说一句话,或者是当面致敬一个军礼,得其鼓励,那就是最大的满足了。

这样的英雄情结,存在于所有人心中。而在今天的玉门关前,当他们终于见到策马而来的元召时,那种内心的热血沸腾可想而知。

“元公归,入玉门。诸将士皆束甲以迎,山河肃穆。公从容挥手,万众感泣,为之折腰……。”

元召入玉门关的场景,在太史令司马迁笔下只留下了简短的几句话。然而,从中已经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

当是时,西域的万丈黄沙,无边瀚海,都静止了下来。所有蒙受大汉帝国恩惠的西域民众,都对着那个身影望尘而拜。

他们心中都非常明白,当西洲和大汉疆域在不久的将来联合在一起的时候,位于黄金通道周围的西域所有地方,在这其中所得到的益处,也许将会是无法估量的。

到了那个时候,经过西域连接东西方的这条路上通道,必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这是任何人都可以预见的事实。

以天地为棋局,以日月做棋子。山海纵横,从容布局。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宽广到如此地步,也许已经不能用任何的世俗词语来形容他了。

不管是汉人、西域人、匈奴人、夷人、还是其他各种身份的人,都盯着那个背影。他们都坚定不移的相信,回到大汉帝国之后的元召,必定会有令整个天下都震动的新举措。

四海平定,举世无敌。大汉帝国的掌舵者,接下来究竟会引领着这个时代走到一个怎样的地步,没有任何人能够想象的到。

只是,不会有人知道,走进玉门关雄伟城门的元召,跳下马来,脚踏在故国土地上的时候,竟然感觉到了异常的沉重。

他的手中紧紧地握着一张便签。那上面只写了短短的一句话。

“元哥儿,我在这座城里等你太久了。”

这张没有任何署名的便签,是带领着诸将士来迎接他的公孙敖转交的。已经成为军中宿将的公孙敖什么话都没有多说,在引领着元召进城之后,就做了简短的布置,把一切都安排妥当。然后单独和元召穿越城中通道,往大将军府的方向而来。

如果从头说起来,已经封侯拜将多年的公孙敖,也算得上是元召最早认识的故人了。而作为追随长平侯卫青时间最久的部将,他更是很早就知道元召厉害的人之一。

只不过,脚步匆匆头前引路的公孙敖,虽然对元召的态度恭敬异常,但脸上带着的不安情绪,却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

“大将军近来饮食如何?”

走进将军府的门口时,元召终于低声问了一句。公孙敖连忙侧身回答道。

“饮食日减,只食清淡……自三年前咳血,已经不能饮酒。”

他并不知道元召只是随口一问,还是想从这其中查知一些什么。所以只是回答他所知道的,而语气中深藏的忧虑却显而易见。

元召心下一紧。虽然说以他和卫青的交情,并不需要对方亲自出城迎接。但他却很明白,如果不是身体状况真的已经不许可,素来注重情义的卫青是绝对不会不来的。而他从几年之前,就亲自配置了许多膳食材料的搭配方子,派人送回玉门关。为的就是想办法从饮食上替他调理根本,以求收到效果。那种特制的药酒,更是他用西洲独有的珍贵药材所泡制,然后万里迢迢送来的。

却没想到,卫青不仅饮食大减,就连这些滋补药酒也不能喝了。西域之地,朔风侵袭,苦寒入骨。如果缺少这些温养之物,恐怕他的身体更没有能力抵御伤病的折磨啊!

公孙敖悄悄看了一眼元召,见他剑眉星目,丰神俊朗。虽然脸上有风尘之色,但行走之间那种令人心折的光芒,自内而外,却无法掩饰。不禁心中又喜又伤,他想

要再多说些什么时,却终究闭上了嘴。有些话还是留给他们两个人自己去说的好。

元召和卫青被世人并称为大汉帝国双璧。他们同心协力征战四方,才有了如今这广阔无极的疆域。然而,上苍终究还是有所偏爱啊。一个风华正茂,如同朝阳笼照四野。而一个却是暮色西垂,只留下最后的一缕光芒了……。

不久之后,斜阳落下了西域的沙漠,天际的霞光逐渐隐没。元召停下脚步,他终于看到了在等候他的大汉长平侯、大将军卫青。

自古美人与名将,不使人间见白头!

就在这一个暮色黄昏中,元召终于深刻的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首节 上一节 100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