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节


元召心下暗自苦笑,我能和你说这是从两千年后学来的吗!

只得说道:“这个……从我记事起,就跟了一个道士四处流浪,看他这样炒过茶,我就记在心里了。”“嗷?那道士一定是个世外高人啊!不知道是哪里的道人?”

旁边马七见他盘问个不休,早已不耐烦了,嚷嚷道:“哎哎哎,我说老六,你有完没完?这茶到底喝了怎样啊?”

钱六咂了咂嘴,似乎在回味一番,然后说道:“如此饮法,却是无上妙品啊!”

元召心说,废话这不是,这可比你们那咸汤好喝多了!和那个比起来,这是饮茶史的革命啊简直!

钱六赞叹一番眼珠转了转,欲言又止的样子很是踌躇,元召暗自一笑说道:"钱掌柜,你觉得这种饮茶方式会不会被人们接受啊?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把炒茶之法相授。”

钱六闻言却是大感意外,他替苏夫人打理竼雪楼多年,颇有了一些商道经验,自是眼光菲浅,见了元召这等茶道新法,茶汤有如此清妙滋味,早已预感到这将是一次难得的大机遇,仿似一扇新的大门即将打开,其中蕴含的潜力价值不可估量啊!他正为难怎样才能说服元召获得这种炒茶之法,忽听元召竟说要无偿相授,这……这小小年纪的孩童竟有如此胸襟!

马七在一旁听了挑起大拇指:“我早知道元哥儿!上次为我治伤就看出他别看年纪小,却是真豪爽的性情。哈哈哈……。”

钱六神色也是激动,对元召拱了拱手道:”元哥儿既然是如此大方,且容我去禀告苏夫人一声,再做商议。”

元召点点头,又说道:“这种新茶饮法,另有一番茶道之论,到时我会一并相传知。”

钱六肃容作礼,包了一包茶叶,转身去找苏夫人相商去了。

到得吃晚饭时候,苏红云就把元召唤了去,又详细的询问了一番炒茶的方法,元召见钱掌柜几人都在,自是无所保留,从选茶、炒制、火候掌握、成品颜色以至冲泡之法、器具搭配等自己所知的一一详细告之。

苏夫人越听眼睛越亮,旁边的钱掌柜早已执笔在飞速的记录下来。良久之后,苏夫人来到元召面前,面容慈和笑道:“你这孩子,第一次见你时即觉有缘,当时只是怜惜你独身无依,这段日子看过来,却是个知恩图报心地良善的性情。这个竼雪楼虽小,也足以容身,这一大家子人也都是善良的,你既无处可去,以后就在这儿住下可好?”

元召点点头,抬眼却正遇上苏夫人身后灵芝那似笑非笑带着调皮的目光,心中一动:“我这么想在这儿留下来,是为了这个在这一世最初给我温暖的少女吗?”

当下几人把盏中茶汤品评一番,又具体商议要怎样推出这种新茶,元召坐那儿听了半天,不禁撇了撇嘴,感叹这个时代的人真是……太不会做买卖了!他虽然不懂现代经济学,可在后世全民皆商的时代那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只凭卖那两碗茶能挣几个小钱啊?

当下清了清嗓子,用尚显稚嫩的声音说道:“那个,各位叔叔,苏夫人,能听我说几句吗?”众人回头不明所以的看着他,不知他要说什么。

元召理了理头绪,然后根据后世所知的现代营销理念,提出一条以“新茶新文化”为主题的适合竼雪楼发展壮大的道路。具体就是以这种划时代的新茶饮法为突破点,辅以上、中、下三种茶饮,与文化相结合,打造出竼雪楼独一无二的特色茶艺,顺便带动糕点、甜品小零食产业综合发展,逐渐形成一个集茶饮、美食与文化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到时候,想不发财都难啊!……。元召说着说着,忽然发现大家的眼光都在发直的看着自己,哎!这都是什么表情?

半响,长得憨厚的宋九喏喏说道:“元哥儿,你说的太玄乎了吧!我们这小小茶楼,能有那么大前途?再说,那什么美食?却是没听说过。”

元召一拍脑袋,哎呀!光顺嘴说了,忘了这时代哪有琳琅满目的那些小零食啊。不过不怕,几种小点心的做法还是记得的,足以应付了!唉,又给自己找了个活!

钱掌柜却是很有头脑,他迟疑思索了一会儿,又看了看苏红云,开口说道:“元哥儿所说的虽然深奥,有些道理我也不是很懂。可仔细想想,这条路子却是可行的。如果真如元哥儿所说有恁大的发展前途的话,到时候……。”

说到这里,他有意无意的眼光扫过苏灵芝那儿,然后转过身子面朝兄弟几人,脸上笑意敛去,放低了声音似带了无尽恨意:“隐忍了这些年,大仇当可报了!”坐着的赵远、候五、宋九马七几人听得这话,人人脸现激动之色,粗直如马七眼眶都红了。

元召却是心下一愣,他自是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当下只作没听见。

钱掌柜复转笑脸,对元召说道:“只是此事做起来繁杂,还要多多借重于元哥儿的奇思妙想啊!”

元召点点头:“一定竭尽所知。”

众人见他如此,都是感佩,再不把他当作孩童看待,眼中自然都透出一种亲热之意来。

钱掌柜又请示苏红云,夫人只是笑笑说道:“你们几兄弟做事我自放心,放手去干就是,只是别累坏了元哥儿,唉!他终归还是个孩子。”

当下一一策划起来,问起元召的想法,元召也不推辞,略加思索,把各种材料、器具、制作场地、所需人手一一分派给几个人分别负责,又把每项的各种要点和注意事项交代明白。至于到时的制作培训,他自会亲自去演示,现在只是先安排好场所,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就行了。不一会功夫,头头是道各方面都安排清楚明白,几人不免心里吃惊复转喜悦,这元哥儿小小年纪胸中竟有如此沟壑!

看这种种策划,竼雪楼这次很有可能会大为成功呢!当下自是人人振奋,迫不及待各自去出力准备去了。

第十一章 重阳登高塬 陌上黄花遍

如此忙碌几天,各种准备工作渐渐的有了头绪。

这一日,元召正与钱掌柜在库房挑选茶叶的品种,依元召的说法,要使茶楼生意兴旺,除绿茶外,新茶要分出多个种类,不同口味,以适合不同人的需求才好 。钱六自是一头懵懂,只得领了他来库房,让他自己挑选搭配。

苏灵芝自外面而来,站门口看了半天,见元召翻弄木箱等物件,弄了一头汗,不由好笑,遂掏了一块丝帕过去给他擦擦,元召忙伸手接过来,见是一方洁白的丝帕,上面刺绣了一朵小小荷花,隐隐带了少女的温馨体香。他倒不好意思起来,自己用袖子擦了擦头脸,表情讪讪的又伸手把那丝帕还回去,少女心地单纯,自是想不到其他,见他的窘态,却咯咯笑起来,也不伸手去接,眼睛眨了眨说道:“娘亲说明天重阳要带我去登高祭念,顺便去看望文姨,如果你想出去的话,带你一起吧”。元召想了想答应下来,他一方面是要去城外山林采集些药草,另一个却是对当初那个叫文姨的女子怀有一丝好感,对她当面道一声谢也是应该的。

灵芝见他答应下来,又和钱六打了个招呼,扭头自蹦跳着走了,“哎……”元召举着手帕的手伸在半空中,有些无奈。

钱掌柜笑呵呵走过来,拍了拍他的后背:“大小姐心地是极好的,不必介怀,好好收下她一片心意就是。”.元召收回目光,点了点头,把那方丝帕郑重的叠好,收在了怀中。

第二天,阳光睛好,秋风送凉,苏红云一早起来,带了灵芝和元召还有小胖子马小奇,院里马车早已准备好,马七腿伤还不利索,这次是宋九驾车,赵远依旧骑了那匹大青马相随,一行人穿出绿柳巷,拐上朱雀大街,径直出长安南门往长乐塬方向而去。

只见南门外大道之上,行人熙熙攘攘,车马盈道,都是出城外登高踏秋的人们。平常百姓提壶携樽相伴而行,更有那些贵戚之家马车之上带了幕帐、乐器和各类酒食,显然是要在草原之上,行秋帷宴饮之乐了。

原来重阳节登高,又叫“踏秋“,这个习俗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我国古老典籍《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为阳数,而九月九日,双九而重,故名重阳,又叫重九。至汉立国以“孝”治天下,遂定重阳节为尊老祭祖之节。除怀远思人外,这天正是一年中最吉利的日子,金秋风晴,天高气爽,登高望远心旷神怡,自有健身怯病之意。

那驾车的宋九倒和赵远差不多年岁,面白似书生模样,以前当是读过几天书的,一路上说起这种种风俗,三个孩子听了倒也有趣。

只是不知何故,苏红云今天神色郁郁,似乎显的有些忧伤。

元召坐在车厢前,偶尔插嘴说几句,灵芝和小胖子则很兴奋,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时而取笑一番元召那似小大人的样子,时而又要想爬到赵远马背上玩,元召只是微微笑着,这个情景倒使他想起以前很少的几次在任务完成短暂休假时和几个朋友在野炊时的情形,那是他生命中记得的仅有的几个感到放松和温馨的片断。

身边偶尔也有鲜衣怒马之辈飞驰而过,自是长安城内豪贵之家的子弟了。

行了大约不到一个时辰,前面不远处见路左地势逐渐升起,似是突兀而起的一块高原般,边缘向远方延伸无边无际而去,这就是著名的霸上长乐塬了!宋九把马车停下,和赵远二人把诸般物事带在身上,苏红云又把几枝茱萸用红绳扎在三个孩子臂上,元召已听宋九说过这种习俗,也不以为异,当下收拾停当,一行人徒步往塬上攀援而去。

这长乐塬却是处极好的所在,也不知是何年何月如何形成的,有十几丈高,平坦辽阔一望无垠。

现在秋高,广袤的野草深可及膝,野菊开遍满目金黄,视野可及处有一小片一小片的树林,各种小型动物在草间倏忽而过。正南极目处是郁郁葱笼的终南山麓,在东南角长乐塬坡下就是渭水河滚滚而过,打个弯直奔长安城外而去了。

元召背了一个竹篓,他这次本打算来采些草药配制一些常备药物的,见遍野金菊,又有了一个想法。他想了想,又吩咐小胖子拿了个布袋,正要带他去旁边菊丛中去采摘,忽听苏红云叫他道:“元哥儿等等,你带灵芝一起去吧,省的她在这边呆着无聊。”元召还没开口,瞥见宋九对他使个眼色,似有深意,当下便不再多说,点点头领了灵芝小胖向不远处走去。
首节 上一节 1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