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995节


香药的利润高,但数量未必多得起来,而生丝的利润,按照后世明清之际的资料来概在二十倍左右。

如此暴利的航线,是不是可以开启大航海时代了?办不到。

宇文温有自知之明,虽然新航线开通,落脚点也有了,但他没有实控的海港,没有大量技术过硬及可靠的海员,这条对倭贸易航线,目前规模也就那样。

为了保密,船队规模大不起来,没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员,在夏秋的台风季节里,船队不可能冒险出航,所以一年里能出航的时间和次数多不到哪里去。

为了尽可能赚钱,船上必然装载高价值的货物,这样就会引来海寇,也许是在长江入海口,也许是在博多湾附近,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风险。

半路上遇到的任何渔船或者商船,沿海的豪强,都是潜在的海寇,可谓是防不胜防,对方只需要成功一次,就能将宇文温的海贸船队扼杀在摇篮中。

要保证船队安全,就得组织舰队去清剿海寇抄对方老巢,他有这本钱么?没有。

诸多因素限制之下,宇文温不可能把资源向航海倾斜太多,展海贸对他来说是“锦上添花”,而现如今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什么是雪中送炭?地盘,粮食,人口,能打胜仗的强兵,多多益善的战马。

这种话题说多了让人抑郁,宇文温现在实际上还是处于种田阶段,粮食产量凑合,铁不缺但缺马,所以为了补齐短板正在四处想办法。

适当维持一个船队搞小海贸,赚回来的钱主要填补买马养马的巨额开支,这就是他的规划,具体事宜交给张鱼负责,如果不幸海难身亡,那就下一位顶上。

赚钱养兵抢地盘,赚更多的钱,养更多的兵,抢更多的地盘,如此循环下去,直到条件成熟,才能开展大规模海贸。

扣门声起,书房外响起仆人的声音:“郎主,刘记室求见。”

“让他进来。”

收拾好心情,宇文温开始处理下一项事务,面色憔悴的王府记室刘文静,拿着厚厚一沓公文走了进来。

“刘记室,还熬得住么?”

“多谢大王关怀,下官还熬得住。”

“演武情况如何了?”

“下官正要向大王禀报...”

记室,掌管文书之官,记室参军,专门掌管军队里的文书起草记录表彰等事宜,王府记室参军刘文静,自然是协助西阳王宇文温处理各类军旅文书。

平时很悠闲,但到了打仗时就会忙起来,若是别处幕府倒还可以,然而刘文静的上司是黑心东家,尤其喜欢让下属加班,还是没有加班费的那种。

“小刘啊,这件事你处理一下。”

“小刘啊,这件事你安排一下。”

“小刘啊,这份言稿明天开会要用,你加一下班。”

当然这只是宇文温脑补的用语,来源于后世官僚的常用口头禅,但实际上他就是这么用刘文静的,反正年轻没有什么不可能嘛!

演武的相关情况和进度,宇文温要求刘文静整理成简报,按日来总结,同时还要负责各类军令的起草与核查,当然不光他一个人,还有幕府的其他佐官打下手。

宇文温在安6镇守,他的幕府也没闲着,全都被这场大演武弄得脚不沾地,尤其刘文静,还得监管粮草调度,折腾了十几日已经累得形销骨立眼眶黑。

在外人是折磨,也许是刘文静得罪了西阳王,才会惨遭如此非人虐待,不过宇文温实际上是在考验刘文静的能力,也有锻炼的意思。

而刘文静也知道这点,所以格外卖力,虽然累得不成人样,但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现在就是展现成果的时候了。

厚厚一沓文书,宇文温一边翻一边问问题,如同论文答辩时问的专家。

“简而言之,有何感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这几句话谁都能说,你的论据是什么?”

-——————

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四十六章 形势

今天是个好日子,在安6无所事事大半月的宇文温,收到了邺城那边的飞鸽传书,按其中内容所述,他的王妃和世子启程回西阳了。.』.

虽然还没有到喜大普奔的地步,但宇文温已按耐不住喜悦之情,在书房里来回走了几圈才坐得住。

王妃的车队从邺城回西阳,大概得走上将近一个月,所以他还得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妻儿,但有了盼头,就不用成日里辗转反侧。

先丞相尉迟迥的葬礼已经进入尾声,近日刚刚下葬,天子罢朝三日,满朝公卿均参与这场葬礼,邺城内外一片缟素,可谓是极尽哀荣。

极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局面,最后还是没有生,杞王世子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明已经启程回山南,而大冢宰杞王宇文亮则留在京城。

虽然一团和气,但宇文温知道较量已经暗地里开始。

蜀王世子尉迟惇继蜀王位,所以现在该称呼他蜀王尉迟惇,父死子继这没什么让人意外的,同样在意料之中的是尉迟惇继任丞相一职。

不说血缘,也不说政治因素,尉迟惇一年多前是征隋大元帅,在其指挥下周军最终收复大片失地,光是凭着这个功劳继任丞相都说得过去。

尉迟家的权力交接很平稳,但不代表往后就是一帆风顺,各方势力随后第一场较量的结果,以尉迟惇退让告终:天子的婚事,延后一年。
首节 上一节 99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