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773节

虎林军是他最大的本钱,时刻都抓得紧紧的,黄州府兵也是他花费大力气组建的,自然也是要抓在手里,两军累计九千的兵力,才是宇文温的最大倚仗。

以德服人什么的纯属忽悠傻瓜,不听话我用刀教你做人才是真理。

回到府里,到各院走了一圈,大的小的都嘘寒问暖一遍,宇文温回到听涛院还没坐稳,事情又来了。

在鄂州巡视军务的总管司马杨济,今日下午回到西阳,然后“趁热”来向总管汇报工作,反正杨济就住在侧院,而宇文温这无良老板对于包身工杨济也是很随和的。

杨济一上来就把一个大本子放在宇文温案头,这是他写的“调查报告”,按着宇文温要求的格式完成。

“鄂州情况如何?”

“防有余,攻不足。”

“粮食库存情况如何?”

“要到秋粮入库才敢说自给自足,可即便如此,一旦被敌军围城,若无外援的话,粮草最多只能撑三个月。”

宇文温仔细的翻看报告,时不时问一些关键问题,他很忙,而各位手下一样忙,从虎林军里抽调入官衙任职的骨干,如今虽然已经上手,但还需要磨练,所以宇文温便要不停的磨练。

“你是在南港上岸的?”

“在巴口。”

“有何感观?”

“隐患颇多,若细作纵火,怕是麻烦得紧。”

宇文温闻言叹了口气:“奈何良港就这一处,要发展商业就得开放港口,许郡守已经在改建了,这需要时间。”

杨济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巴口港的改造他也参与了规划,所以等改造完后隐患会消减很多,这都是小事,他如今要说的可是大事。

“国公,柜坊要开张了?”

“嗯,要把流通券流通起来。”

杨济瞥了宇文温一眼,开口问道:“国公,流通券当真要推行么?”

“是的,不是早说过了么?”

杨济一直不太赞成宇文温发行纸钞,哪怕换了个名号叫做“流通券”:什么流通券,不就是大明的宝钞么?迟早要完啊!

“你是不是想说流通券就是大明的宝钞,迟早要完?”宇文温一语中的,见着杨济点点头,他开启辩论模式。

“你知道什么叫做通货紧缩么?”

见着杨济被新名词震慑住,宇文温颇为得意,关于如何对付杨济他已经有了心得,那就是用各种名词将对方唬住,然后用丰富的论坛灌水经验打败对方。

流通的货币,又称通货,当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减少,百姓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即形成通货紧缩。

杨济完全听不懂,宇文温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现代社会那些无良奸商忽悠老人家买各种高科技保健产品,用的就是这一招。

“明太祖仿蒙元故事颁行宝钞,规定大明宝钞一贯等同于白银一两,铜钱一千,还可以则换米一石,本意是好的,然而却没有‘准备金’。”

“何谓‘准备金’?简单来说,每发行一贯的宝钞,国库里就得有一两银子或一千文铜钱存着,这就是保证宝钞的信用,确保各种面值的宝钞不会贬值。”

“何谓信用?既然朝廷规定一贯宝钞能换一两银子或一千文铜钱,那就要保证持钞人在流通地域能兑换到足额的银子或者铜钱,结果换不到,不但如此还变本加厉。”

“大规模超发,完全不讲信用,朝廷把宝钞当纸,那百姓就把宝钞当纸,不到七十年时间,宝钞贬值贬得一贯只能换两文铜钱,是宝钞的错,还是朝廷的错?”

“你不要一见纸钞就激动,大明宝钞变废纸,这是信用问题,不是材质问题,懂?”

“蒙元发行纸钞,也就在一百到两百万锭之间,明廷倒好,发行宝钞两千多万锭,又没有准备金,导致市面上宝钞极度过量,大规模贬值,自己不讲信用,还怪刁民不体恤朝廷。”

“市面上通货过量,导致通货膨胀,相反,市面上通货紧缺,就导致通货紧缩。”

说到这里,杨济才明白“通货紧缩”大概就是钱荒的意思,宇文温接着指点迷津:“流通券一比一兑换同样的布匹,而其准备金就是黄州的精织布。”

“黄州会缺精织布么?暂时不会,参加联保的各家布坊纺织出精织布,分一部分存到柜坊里,作为流通券的准备金,随时欢迎客商拿流通券来兑换,无限制足额的兑换,这就是信用。”

“有了信用,即便是一根草都能兑换钱帛,这和明太祖乱来有很大区别,流通券你是见过的,防伪措施得当,加上只在西阳城流通,不怕造假。”

“至于发行量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流通券的发行由瑞兴号负责,可发行量由柜坊来定,参加联保的东家们都有发言权,重大决议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当然原则就是一比一发行,有多少匹布就发行多少面值的流通券,基于冗余的考虑,也得有些许上调,但最多不超过一成。”

“柜坊负责统计流通券发行总量和回收量,算出还在市面上流通的面值总额,准备好足量的精织布,随时准备接受兑换。”

见得宇文温说的头头是道,杨济放弃了争辩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争不过,但既然对方心里有数那就行了,只是宇文温反复强调“通货紧缩”,联想到前段时间查抄私炉,心里琢磨着莫非有事要发生。

“你问的对,私铸铜钱的问题暂时压住了,可私藏铜钱的问题无解,大户们以万贯为单位囤积好钱,这样下去多少铜山都不够用,市面上流通的好钱少了,迟早出现钱荒。”

“也就是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跌,钱贵物贱,物贱伤农。”

“农民辛苦劳作一年,所得作物拿去售卖挣钱养家,所得却越来越少,届时民不聊生,作为地方官怎能坐视不管?”

听到这里杨济悚然动容:“事情有这么严重么?”
首节 上一节 77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