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695节

基于男人的心理,宇文温对这种场面是喜闻乐见,但基于理性,他可不想掺和。

昨日他飙了几首诗,都是传世的名诗,肯定传到陈叔宝耳中,想必这位是“龙心大悦”,不顾一切要把他揽入朝中重用。

“重用”二字有些讲究,所谓重用不是让他当封疆大吏,主持一方军政,基于陈叔宝的爱好,大约是让他做近臣,每日里陪着游乐、作诗。

那他就再也回不了巴州了!

宇文温可不想在建康虚度光阴,这位关郎君怎么看怎么可疑,他琢磨着那个女子的言谈举止,越想越觉得蹊跷,甚至一个念头忽然冒出来:

莫非关郎君是陈叔宝,那美女就是“传说”中的宠妃张丽华?

这念头甚至让他心脏猛地一跳,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一个很有诱惑力的计划:活捉陈叔宝,强占张丽华!

关郎君要真是陈叔宝,极有可能还会邀请他聚会,到时候只需要一把短刀,就能轻而易举的挟持对方,然后连带着把美人张丽华也掳走...

然后陈国再立新皇帝,尉迟炽繁多了个“妹妹”,府里多了个“丽华”,接着妻妾们拉帮结派宅斗,后院失火,他被烧得焦头烂额。

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宇文温不确定关郎君是否真的就是陈叔宝,毕竟他没见过真人,历史资料上陈叔宝的画像也不知真假,这玩意到底是写真还是写意都两说。

就算挟持了陈叔宝回去也没什么大用,陈叔宝的弟弟有将近四十个,成年的至少有十人,也就是说陈国随时可以将一个宗室拥立为帝,然后遥尊陈叔宝为“太上皇”。

但最关键的问题在后面,万一上位的是个天纵奇才,那该怎么办?

陈叔宝不理国事,每日里寻欢作乐、沉湎酒色,历史留名的昏君,他治理下的陈国就是冢中枯骨迟早完,万一宇文温把他弄走或干掉,新即位的皇帝是个明君,那可就不妙了。

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整顿兵马,时不时来个热血北伐,这是把猪对手换成神对手,作死的节奏啊!

想到这里,宇文温没再纠结:“此人地位想来不低,极有可能是宗室,看来确实有些不妙,你的意思?”

“使君,卑职方才问过崔掌柜,明日就可以启程了。”

“今日不行么?”宇文温觉得有些事不宜迟,他昨日作的诗迟早会被陈叔宝看见,多耽搁一日,就多一分危险。

郑通摇了摇头,他们的船队要溯江而上,穿越周、陈两国交战区,不说周国那边,光是陈国这边就得打点关系,这事情不理顺就急着上路,到了关键时候可能会出纰漏。

“既如此,那就明日再说吧。”

就在这时,张鱼禀报说有人送来请帖,宇文温拆开仔细一看,苦笑着对郑通说道:“看看,关郎君今日有约...”

第一百六十六章 疑惑

?

建康街头,化了妆的周法明穿梭在往来人群之中,看着熟悉的街道,他不由得心生感慨,自从四年前举家逃亡周国后,他是第一次回到建康。

“下一次来,也不知道会是多久以后了。”

周法明喃喃自语着,他在建康住的时间可不短,若不是周家被长沙王陈叔坚陷害,他们如今还好好的住在建康城。

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口音,熟悉的酒肆,熟悉的秦淮河,周法明在建康城里留下了许多记忆,若不是身份所限,他还想去台城看看。

“郎君,请勿东张西望太过,免得招来关注。”

“知道,我们去西市走走。”

随从的提醒很有必要,周法明的身份不能暴露,因为对陈国来说,他一家都是叛国之人,而就在方才,他在茶肆里听来消息,周二郎周法尚,率领周国水军数次大败陈国水军。

周法尚在陈国人眼中,是为虎作伥的叛将,作为其弟要是给捉了去,怕是要游街示众,所以船队抵达建康之后,周法明本不想抛头露面的。

奈何这是曾经的“故乡”,他实在是坐不住,于是请张定发帮忙粘了个假胡须,又在面颊点了几颗痣,化了妆出来故地重游,顺便买些礼物回去。

周法明母亲陈氏是续弦,为陈国公主,四年来无不日夜思念建康,所以作为儿子,自然是要将建康城的近况打探一番,带着礼物回去孝敬母亲,然后讲述建康近况。

母亲当年常去的首饰店、胭脂水粉店还有绸缎铺自然是要去的,再买一些建康“特产”带回去,这也花不了什么钱,反正有个“金主”在,缺钱借就行了。

在西市转了一圈,大包小包拎起,路过市令官衙,只见公告栏前围了一大群人,似乎是在看什么告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周法明决定视而不见。

这种地方容易出事,他要是一出事就是大事,和某人不一样,周法明觉得自己没那么好的****运,每次都能够逢凶化吉。

“建康忽传收淮南,初闻涕泪满衣裳...”

有人高声念着诗句,这七言诗瞬间吸引了周法明的注意力,他停下脚步侧耳倾听,为其内容惊讶。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诗触动了周法明,他如今青春作伴,也算是还乡,只是身份见不得光,说起来真是唏嘘不已。

听到后面的“即从京口渡天堑,欲抵洛阳向河阳”,他只觉得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这首诗的作者好大的抱负,可是如今南军如此模样,哪里能攻到黄河北岸!

一时间走了神,又听得那人高声念起另一首诗,名叫“侠客行”,听着听着,许多人叫起好来,而周法明只觉得热血沸腾,一个鲜明的侠客形象在脑海中浮现。

他读过书,知道这首五言诗里用的典故,正是如此更加觉得此诗豪气万千:何人能够做出如此佳作来?

顾不得那么多,他把手上东西交给随从,挤进人群中开口问道:“请问,这诗是怎么回事?”

周法明一口纯正建康口音,所以旁人不觉有异,有热心人介绍起来:“这位郎君,昨日官军捷报传来,有人在酒肆作诗,如今贴出来给大家看呢。”

“闻官军收复淮南州郡...”
首节 上一节 69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