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66节

派出使者向朝廷服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朝廷只剩崔彦穆手中的几万荆州军能抵挡安州军北上,再败就无力阻止安州攻占荆州总管府,所以朝廷未必敢冒险。

而安州军也确实到了极限,新占的城池要防守,损失的兵力要补充,俘虏的士兵要消化,还要将进入黄州的南陈军队赶跑,还要提防梁国乱来。

如今是安州总管府的一套行政班子监管安、黄、襄三州总管府的事务,人手紧缺,投降的官吏将领忠诚度有待商榷,新提拔的官员将领们需要时间适应。

大军征战将近两个月,紧急征调参战的士兵们需要休息需要回家和家人团圆,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至于相州、益州方面是胜是败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安州缓过这段时间就能再战三百回合!

前些天已收到消息,朝廷十分重视安州的善意已派出使者南下解决双方的“误会”,有话好好说干嘛打来打去的呢?

为了防止使者在半路被‘不明身份群众’害了性命,朝廷特地提前派人和安州联系好相关事宜,荆州军会派人护送使者从樊城渡江到襄阳由安州军接手。

“此次杨坚派来的正使是相府长史、沛国公郑译。”宇文亮说出了今日才收到的消息,“副使是内史中大夫皇甫绩。”

郑译,先帝宇文赟的心腹贪财的佞臣,也是左丞相杨坚的‘老相好’;皇甫绩,饱读经书颇有才学,是左丞相杨坚的主要谋士,也是郧国公韦孝宽的外孙,对杨坚的忠心自不必说。

这两个人中郑译还好说,皇甫绩可不好对付。

众人分析一通后同意了意见:正使郑译负责和安州扯皮谈条件,而副使皇甫绩怕是要趁机窥探安州内情不得不防。

反正己方主要目标有两点:第一是让朝廷按照安州这边的名单任命襄州、黄州总管,这是最实际的。第二是洗掉安州军‘叛军’的名头双方罢兵,势力分割按实际控制范围为准。

至于为什么双方会打起来那就呵呵了,无非是“临时工”从中作祟,“发生这种事大家都不想的”云云。

反正双方都心怀鬼胎快则数月迟则一两年又要翻脸,无非是各有所需罢了。

到时再战个痛快!

定下了基本盘,接下来就是要争取的利益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襄阳对面的樊城,随州西面的昌州、蔡州,还有沔州南面的复州。

这些地方原本是襄州总管府治下,如今樊城、昌州、蔡州在崔彦穆率领的荆州军控制下,复州投奔了西侧的江陵总管府。

虽然争取到的可能性很低但怎么着也要咬上一口,还有梁国立场的问题,若是梁国的抠脚大汉们不安分连带着东边的郢州、北面的襄阳守军晚上都睡不好觉,也要好好谈谈。

因为连番大捷,一众心腹们心情上了个台阶,觉着安州有奔头了自然积极性大涨,和总管宇文亮父子三人一番热烈讨论后定下了谈判策略。

眼见着各项工作都落实,宇文温忽然冒了一句话:“就算此番谈判成功,想必杨坚不会轻易让安州消停。”

众人闻言均是微微点头,换做是自己也不会让对方舒舒服服的吃得满嘴油。

“所以他们若是提出要名义上的使者,实际上的质子入长安,如之奈何?”

此言一出在场之人一片沉默,对于杜士峻等人来说这个问题不是没想过,但话题太敏感因此没有主动提出,而宇文亮则是刻意回避这个问题。

朝廷和安州双方都是心怀鬼胎,但既然安州要名分那就意味着多多少少要表现出诚意,如今这个时代最能表现诚意的就是质子。

双方迟早会翻脸,那么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那个人基本上就是凶多吉少有去无回。

那么问题来了,宇文亮的长子宇文明和次子宇文温谁去作这个质子?

“若真到那时孩儿愿...”宇文明率先开口。

“谁都不用去!”宇文亮一声暴喝打断了长子的话,“杨坚休想!”

第四十四章 想太多了?

?相州州治邺城,相州总管府邸。

后堂内,相州总管尉迟迥端坐上首,下边分作总管长史崔达拏等众位心腹幕僚,还有他的儿子尉迟惇、尉迟佑耆,以及侄子——青州总管尉迟勤也在其中。

击败朝廷大军主力相州军上下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制定下一步策略以便将大局握于手中。

数日前邺城大战惊心动魄,相州军先胜后败再胜其中曲折让人回想起来都直冒冷汗,而扭转败局的关键就在于那一封信。

那是四月份时安固郡公尉迟顺从长安让人送来给他父亲尉迟迥的信,上面写的内容一开始让人嗤之以鼻,可如今却帮了相州一个大忙,一个天大的忙!

信的内容起先尉迟迥并未对其他人说明,只是随后在讨杨檄文上多了一段“大新闻”:杨坚厚颜无耻意欲对西阳郡公夫人尉迟炽繁不轨。

虽然不知蜀国公是怎么知道这种龌龊勾当的但污水不泼白不泼,然后当尉迟惇在怀县沁水之战惨败单骑逃回邺城后,老国公成日里拿着那封信看个不停。

随即他召集心腹幕僚密议将那封信让众人传阅,随后对于信的内容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信中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已经在檄文上‘爆料’了略过不提,让人触目惊心的是第二件,尉迟顺四月份所写的内容说有高人预言尉迟惇会在怀县沁水之战里,被行军元帅韦孝宽以“背水一战”逆袭惨败,单骑逃回邺城。

这之前知道书信内容的只有蜀国公,而如今内容曝光众人俱是心中一凛:除了没说时间外,地点、双方领军主帅、还有结果竟然说对了!

然后第三个内容更加劲爆,说接下来双方大军会在邺城决战,相州军先胜后败,因为朝廷大军会攻击‘围观群众’逼其逃回邺城让相州军士兵以为军阵崩溃士气大跌,最终造成崩盘。

因此信中建议提前设好伏兵以防有变。

所以激烈的争论就是为了这个耸人听闻的预言,最后蜀国公力排众议在开战前特地安排六千甲士分成两军一左一右埋伏在邺城内。

战斗开始邺城百姓果然人山人海出城围观,两支伏兵见状出城列阵静静等在围观群众后边,邺城百姓见他们静静的站在土坡下无所事事也懒得管。

随后朝廷大军西翼的行军总管宇文忻果然袭击邺城百姓造成溃逃,相州军士气也因此受到打击局势不妙,就在宇文忻率领骑兵冲上土坡意图夺门时正好撞上随后列阵上坡的伏兵结果全军覆没。

左右伏兵们在山坡上列阵挥舞相州军大旗,并齐声大喊“援兵在此敌将授首,邺城无忧!”,得知后方无忧加上主帅尉迟迥亲自冲阵,相州军士气大振终于扭转局面一举击溃朝廷大军,在随后的追击中斩获无数。
首节 上一节 6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